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半年度评估报告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终以客户
需求为创新原点,以产业协同为发展路径,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核心,
秉承绿色化、高端化、国际化、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于 2025
年 3 月 26 日发布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持续推
进行动方案各项工作落地。
一、聚焦主责主业,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打造“国之大材”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碳纤维企业。通过赋能产品开发和应
用开拓,集中技术中坚力量持续开展碳纤维基础研究,前沿性、关键
性与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2025 年上半年,研
发投入合计 7,554 万元,占营业收入 8.20%;新增申请专利 119 件,
其中发明专利 73 件;新授权专利 36 件,其中发明专利 5 件,累计获
得专利 356 件;“低灰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获中国专利
银奖。
完善研发体系。坚持以“研发-生产-市场”一体化为核心,搭建
“发现线索-创造价值”的研发体系,持续优化“研发活动项目化-
成果考核绩效化-产品开发体系化”的研发管理模式。在研发体系的
有力支撑下,全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与共生共荣,通过政府
类科研项目与企业自立类科研项目高效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强化尖端创新。全球首发 SYM55X-12K 超高强高模高韧碳纤维,
实现细分领域的全球领跑,为航空航天、高端体育极限运动持续赋能;
完成 SYT55T-16K 低成本高强中模碳纤维的开发,为高端体育休闲等
领域的低成本化提供解决方案;推出第三代风电用 SYT45M-48K 低成
本 高强 度大 丝 束碳 纤 维, 助力 更 大型 化 风电 叶片 的 设计 开 发。
SYM35X-12K 低 成 本 高 强 中 模 碳 纤 维 通 过 航 空 “ 五 进 二 ” 比 选 ;
SYT59G-12K 低成本高强中模碳纤维原材料评审进展顺利,产品获商
飞 PCD 预批准。依托技术持续赋能应用市场,保证产品高效快速响应
客户需求。
搭建应用桥梁。聚焦“国防科工与深海深空深地、新能源、航空
航天、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电子消费和体育用品”五大方向,以
市场为导向,强化科技研发,打造高端产品序列,提升品牌价值与市
场竞争力。完成适配高端体育休闲领域应用要求的 SYT55T-16K 低成
本高强中模碳纤维 030gsm 及以上克重预浸料验证;开发适配船舶领
域应用要求的乙烯基型上浆剂;开发适配碳/碳领域应用要求的酚醛
型上浆剂;开发与 PEEK/PA 热塑树脂匹配的上浆剂,成功拓展其在热
塑性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场景。积极开发干纤维制备技术、T1100 级
预浸料制备技术等新应用技术。
二、聚焦战略落地,建立规范治理体系
在中国建材集团“4335”指导原则引领下,公司紧密围绕年度战
略部署,立足企业实际实施适配的治理模式,深化公司治理体系建设。
强化战略引领。以厘清治理主体权责界面为基石,系统优化重大
经营管理事项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并高效执行董事会授权决策流程,
夯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职能,强化监督效能。细化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履职规范,显著提升治理主体间协同效率。深入践
行覆盖决策前、中、后环节的全链条科学决策理念,精准把控关键节
点,构建并有效运行“经营计划-投资决策-项目实施-考核后评价”
协同联动机制,形成闭环管理体系,有力提高公司规范运作与科学行
权水平。
管理集约化升级。推进财务、技术、投资、人力资源、供应链“五
集中管理”,以集约化管理增进整体效益。精健公司组织体系,简化
审批流程,强化部门协同,提升沟通效率。建立供应链垂直管理体系,
关键原辅料、运输、包装等集中采购,推进采购数据可视化分析,综
合采购成本同比下降 10%。以产销总调会统筹市场、产能及资源状态,
精准制定产销计划,减少生产衔接损耗,实时远程监控生产进度、能
耗指标及质量参数,提高生产系统的抗风险韧性。通过统筹规划销售
策略、归集销售力量、完善客户服务体系等举措,持续整合各渠道资
源,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强化品牌一致性。
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升级合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规范化水
平。深化风险识别与流程管控,明确风险来源及影响范围,前置预防。
构建法务合规、审计监察、财务监管的联防联控体系,压实业务责任,
严格法务审核,守住监督底线。强化审计监督效能,全级次开展专项
审计,强化结果运用与整改问责,以审促管提升合规与效益。加强内
控体系建设,组织全级次内控自评,排查缺陷,狠抓整改并建账督办,
堵塞漏洞、健全机制、优化流程,增强公司风险管控的全面性、有效
性和韧性。
三、聚焦客户价值管理,开展卓越绩效的质量提升行动
持续以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为核心,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
全产线质量管控网络搭建、客户需求精准响应、PDCA 循环机制深度
应用,深入优化监督与改进体系,实现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双向
提升。
健全质量体系。深度践行“以战略为导向、以顾客为驱动、以质
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质量方针,强化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的多级
质量责任传导机制。CNAS 认可范围覆盖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碳
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 24 个检测项目。推进世界一流检测中心建设,
打造专业队伍、配置专业设备,提高检测水平。设立跨部门专项质量
检查组,定期开展体系交叉审核,推进 IATF16949 体系搭建、开展复
材事业部 GL 认证等,为开拓市场筑牢根基。
抓实质控闭环。通过前端严控、中端协同、后端响应的闭环管理
模式,实现供应端到客户端的质量把关。联动多部门实施供应商“双
线审核+动态评估”
,严格监督与复评,提升源头质控能力。高效配合
重点客户对公司的现场审核与资质核验,展现公司质量体系的实际运
行状态和内在扎实度,让质量可见可验证。依托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
条质量管理,构建起“供应商资质可溯、生产过程可控、客户质量定
期回访”的一体化质量信任链。
厚植质量文化。高度重视质量改进,针对客户反馈问题,从受理
到闭环验证,严格执行“24/48/72”小时处理工作法,通过全流程的
高效响应与专业处置,显著提升客户体验感。构建多层次质量改进平
台,以 QC 小组和合理化建议、质量标杆等举措,配套专项激励方案,
全方位调动全员参与,打造“人人关注质量、人人创造质量”的质量
文化,形成质量管控的“自我进化”能力,全方位提升客户粘性。
四、聚焦精益化运行,全面推进增节降成本节约计划
以经营精益化为宗旨,深度挖掘产业规模优势,推动数字化升级。
聚焦成本管控与价值创造,持续提升管理效能,推动实现效益、效率
与责任的统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基地”积蓄“大动能”。公司现有神鹰大浦、神鹰西宁、神
鹰上海三个成熟的生产基地,其中神鹰大浦主要以小丝束、高性能产
品定位,实现了特殊领域、航空航天、高端体育休闲、电子 3C 等领
域的稳定应用;神鹰西宁持续推出了差异化高性价比产品,拓宽了在
风电叶片、压力容器、建筑补强、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神鹰上海
持续拓展复材应用技术,保障国产大飞机战略核心材料供应安全。以
数字化转型为主线纵深推进信息化管理,构建安全高效的数字基座。
完成万吨级产线全流程物联网覆盖,投用一期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生
产全链路可视化,精准排产。以“一总部四基地”联动推进信息化系
统落地与智能工厂建设,启动数据中台研发。参与江苏省碳纤维行业
《智转数改网联实施指南》编制与推广。总部和神鹰西宁分别入选江
苏省和青海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
“精管理”铸就“精效能”。聚焦成本、利润、营业现金比率等
核心目标,开展成本“增节降”行动,通过技术改造、工艺优化等措
施,实现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下降 4.55%;神鹰西宁原丝单线产能同比
提升 20%-30%,高模碳化线单线产能同比提升 20%以上,3K 丝线生产
制造成本持续降低。财务管理方面,通过实施零基预算,压缩非必要
开支,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44.93%;在“两金压降”专项工作中,坚
持以销定产、强化信用管控等举措,实现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同比下
降 27.58%,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升。将 ESG 理念、绿色化发展深度
融入生产运营全链条,推动各基地构建绿色管理体系。以环保减排为
抓手,完善全要素风险管控、强化设备设施升级、严控排放指标等举
措,全面提升环保合规能力与资源利用效能。神鹰西宁高品质回用水
量达 31.87 立方米/吨碳纤维,回用率 57%,成功获评环保信用等级
最高级(绿牌企业)
;神鹰大浦实现 COD、氨氮排放量同比显著下降。
五、聚焦双轮驱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攻坚矩阵
深入贯彻中国建材集团“建设国际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战略
部署,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聚焦高性能碳纤
维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
精耕国内战略市场。深入研判下游应用需求与市场特性,量身定
制差异化销售策略,实现战略客户精准对接。充分发挥“铁三角”协
同机制与市场网格化管理优势,实现市场响应效率与客户服务深度双
提升。强化“端到端”项目制渠道开发,突破风电、氢能、新能源汽
车等重点应用市场,高效建成复材事业部并开发建筑加固板、风电用
碳板等系列产品,全力推介风电领域第二代碳纤维加速导入主流客户
体系。抢抓电子消费品、机器人、eVTOL、工程改性塑料等新兴场景
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前期测试认证布局,形成先发技术储备。上半
年,3K 丝等小丝束产品深度渗透体育休闲、汽车工业、低空经济等
领域,销量同比增长 77%;高强高模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53%,实
现市场价值的高效转化;新能源领域销量同比增长 63%,其中风电领
域同比增长超 200%,驱动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份额同步提升;航空航
天等专用领域销量翻倍增长,标志着公司在国家战略产业链中的核心
供给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拓展国际市场版图。积极拓展高质量出海路径,探索碳纤维及复
合材料的技术规范、产品标准和市场检验的国际合作机制,配套完善
本地化仓储与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深
耕欧洲与亚洲核心市场,与全球产业链头部企业建立深度战略互信与
合作,共同拓展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全球
化应用版图;拓展韩国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
韧性十足的全球业务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碳纤维峰会等行业高端平台,
传播碳纤维在风电、氢能等绿色低碳领域的减排价值,增强品牌可持
续 发 展 影 响 力 。 公 司 在 2025 年 3 月 法 国 JEC 期 间 发 布 的 新 品
SYT45M-48K 和 SYT55T-32K 凭借其高端性能,成功获得了多个下游汽
车及风电项目的测试评价机会,为构建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力筑牢根
基。
六、重视信披价值传播,持续优化投关管理
始终坚守诚信合规底线,严把信息披露质量关,切实保障投资者
知情权。2025 年上半年,公司披露各类文件 66 份(含定期报告 2 份,
中英文 ESG 报告 2 份,临时公告等 62 份),全面履行披露义务,确保
所有报告均按时披露,并持续拓展披露深度与广度,为规范运作和高
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价值创造与传播方面,紧扣国家战略,以国资委《提高央企控
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为指引,以持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
目标导向,全力构建并完善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市值管理工作体系,
着力推进“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传递”闭环。秉持“价值共生、
透明互信、长期共赢”的投资者关系理念,多措并举深化投资者沟通。
一是强化高质量信息披露基础。持续优化披露内容,增强可读性与有
效性,精准传递公司价值。二是深化双向互动交流。通过高质量常态
化业绩说明会、特色投关活动、“高质量+新动能”主题交流等,增
进互信。三是拓展多元化沟通渠道。上半年高效利用 e 互动平台、上
证路演、投关热线、电子邮箱等渠道,并结合股东大会、业绩说明会、
券商策略会、反向路演、现场接待及座谈等多元化方式,与投资者保
持高频、深度交流,有效提升了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七、强化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共担共享约束
深入落实国资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以契约化管理
为核心,强化经理层成员任期目标刚性约束。2025 年上半年,修订
《领导人员管理办法》《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高管
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个人考核结果强关联、风险责任相匹配的机制,
充分发挥薪酬对“关键少数”的激励约束作用,通过业绩、考核与风
险责任的强关联,有效引导管理层专注长期价值创造,激发内生动力
与创新活力,切实推动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共担共享。同时,完善董责
险机制,为“关键少数”依法合规履职提供风险保障,解除其后顾之
忧,促进其勤勉尽责、担当作为。
公司高度重视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等“关键少数”
的规范意识提升与履职监督。密切跟进交易所、证监局等监管动态,
及时传达最新政策要求,组织“关键少数”参与监管专项培训,系统
学习法律法规,切实提升法治合规意识与履职能力。未来,公司将持
续通过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合规督导,确保“关键少数”履职恪守忠
实、勤勉义务原则,牢牢守住上市公司风险防控红线。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各项举措均在扎实、有序推进;本报告内容系基于方案现阶段实施进
展、成果数据及管理评估所作出的阶段性判断。下一步,公司将持续
动态评估举措执行效能,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密切结合经营实况
及投资者关切,坚定推进方案优化与落实,持续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切实达成“提质增效重回报”的核心目标。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可能
受到内外部环境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
险。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