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点软件: 新点软件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来源:证券之星 2025-08-27 17:09: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
                半年度评估报告
  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经营、规范治理和
积极回报投资者,提高公司经营质量、投资价值及可持续发展水平,树立良好的
资本市场形象,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12 日发布了《新点软件 2025 年度“提质增
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为公司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制定出明确的
工作方向。公司根据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现将 2025 年上
半年的主要工作成果报告如下:
  一、聚焦经营主业,提升经营质量的实施情况
推进各项工作,探索业务发展新模式,实现营业收入 66,990.19 万元;实现归属
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17.71 万元。
模型赋能交易全场景
  公司通过 AI 物料治理、AI 编标、AI 公平竞争审查、AI 辅助评标等多项智
能化产品和服务,加速推动央企、大型国企在采购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围绕公共
资源交易行业数智化转型,不断探索 AI 大模型等数字技术与公共资源交易行业
深度融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垂直领域大模型以智能填报、智能编标、智能评审、
智能问答、招标(采购)文件公平竞争审查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及服务的研发;联
合发布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 AI 大模型白皮书(2025)》,为公共资源交易垂直
领域大模型以及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构建提供参考价值;以标桥工作台、标证通产
品为核心,面向投标人等主体,研发更高效率、更好体验、更有价值的工具和服
务,并加大“AI+投标人服务”产品研发。
创新研发,探索运营新模式
  公司以“业务运行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化、服务成效可量化”为战略基调,
深度融合 AI 技术,创新推出“政务智能体”服务体系、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2.0
解决方案,升级迭代业务图谱解决方案、基层数据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城市治理
一网统管解决方案、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和云服务化研发。同时,公司基于大模型技术构建智能咨询、智能导服等新一代
应用场景,着力推广政务服务智能体,已在江苏、上海、广州等重点区域落地,
打造知识运营服务的新模式;深化数字化综合监管的业务研究和场景探索,形成
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基于融合区块链、AI、大数据等技术,利用平台+
数据运营,助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深入探索政务数据治理和运营,深度参与上
务数据质量。
  在数字住建方面,基于数字住建基础平台,创新推出 AI 大模型产品“筑小
服”和“住政通”两大智能平台;发布了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
台 2.0;基于房屋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人防技防协同”
工作机制;强化与数字住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协同联动,打造“审
批-建设-运维”全链条闭环。在数字建造方面,持续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
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智能防控平台体系。在数字造价方面,
持续优化完善新点清单造价软件、新点造价云产品、新点量筋合一产品。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情况
型技术、低代码开发、智能交互平台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开发。
发布了基于动作流的智能编排引擎 V1.0,实现了与电子表单、工作流引擎等组
件的深度整合,升级前端技术栈,设计了新一代编码模型,有效统一了线上线下
开发标准;推出鸿蒙移动框架 v1.1beta 版,进一步完善框架能力;在元宇宙与
三维可视化技术方面,深入研究了溶解、布料物理材质等高级特效技术,提升场
景的交互效果;通过组件化与标准通讯接口定义,解耦了 web 业务与虚拟场景开
发过程,进一步提升项目开发效率;发布了交易行业大模型 2.0、政务行业大模
型 2.0、造价行业大模型 2.0,在多项业务功能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布了智
能体 Agent 平台 2.2,重构知识归档、RAG 检索底层,研发结构化 RAG 知识管理
核心功能,可深度应用于各业务场景;深度整合 AI 大模型技术,构建了覆盖全
业务场景的智能化产品矩阵。
研发费用达 20,135.99 万元,同比下降 12.98%;申请发明专利 3 件;获得授权
发明专利 12 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154 件,软件著作权 1037 件。
  公司持续加强募投项目管理。2025 年上半年,在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公司严格遵守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切实保证募投项
目按规划顺利推进。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基于新技术的智能化设备及应用
平台升级项目”已顺利结项;“新点软件中央研究院项目一期”、“新点软件区域
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及新增募投项目“行业大模型及数据要素运营平台技术与应
用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将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公司继续巩固原有校企合作关系。2025 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入选首批省级
大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标志着在校企协同育人领域的示范作用获省级认可。
公司联合高校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提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
网工程、通信工程等多个合作专业的培训项目,探索出“数字技术人才全周期培
养”模式。此外,公司还持续强化行业生态合作,与华为云等签订合作协议,在
央国企招采数字化、云计算、AI 技术与政务领域应用场景等方面开展合作,助
力技术融合创新与场景化应用落地,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与数字化服务能力。
  公司充分应用 AI 大模型技术和工具,进一步优化平台化、协同化、集成化
的软件研发模式,持续升级研发管理数字化系统,规范研发流程、提升协同效率、
科学采集数据,完善研发绩效评价办法,激发组织人员活力;充分发挥中央研究
院在前沿技术探索、核心技术创新研发、技术团队赋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构建
全公司知识管理和分享体系,带动全公司研发人员的持续能力提升,强化研发团
队的凝聚力。同时,在科学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创新激励机
制,对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表彰和激励。
  三、优化财务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实施情况
如下:
  公司坚持“价值”为导向,以“分灶吃饭、单元盈利”战略牵引公司内部管
理体系的迭代优化,通过深化客户洞察、细化组织管理、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搭
建人才梯队、优化财经及绩效体系等方面的举措,持续提升内部经营管理质效;
同时,公司持续深化现有 IPD、LTC、BLM、PMO、IRT、AT/ST 管理体系,强化内
部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建设,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公司持续关注应收账款回款催办催收力度和事前部署,通过函证确认、专员
回访、跟进等方式加大催收力度,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
到的现金为 9.07 亿元,同比下降 6.16%。同时,公司定期对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对于账龄较高、金额大的客户,加强催款,复盘评估并添加信用标签,降低后续
承接订单产生坏账的风险。
的情况下,对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严格控制风险,适时投资安
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在自有资
金管理方面,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公司
使用部分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严格把控风险,适时购买安全性高、
流动性好的低风险投资产品,确保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提高投资回报率。
  四、完善公司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情况
  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以下简称“
                        《公司法》”)、
                               《中华人
民共和国证券法》
       (以下简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持续优化
并完善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了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公司
治理架构,为公司高效、稳健、规范经营提供了制度保证。
  公司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办理办法》、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的要求,积极配合独立董事开展工作,持续完善独董履职保障机制,发挥独立董
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作用。2025 年上半年,公司独立董事出席董事会 4
次,参加审计专项沟通会议 2 次,对重大事项发表独立、客观的意见;对公司定
期报告、财务报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进行审阅;了解公司制度的制定及完善
情况等,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切实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
益。
同步,公司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
监管指引第 10 号——市值管理》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
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新增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和《舆情管理制度》,
明确市值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舆情应对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
公司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专业培训,共 5 次,不断提升董监高履职能力;公司定期向“关键少数”人员传
递最新的法规速递和监管动态等讯息,帮助“关键少数”人员了解信息披露、重
大事项报告、内幕信息管理中的职责,持续提升其合规意识,推动公司规范运作、
稳健发展。同时,公司持续加强与“关键少数”的沟通交流,跟踪上述相关方的
承诺履行情况,不断强化相关方的责任意识和履约意识。
规经营意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在
符合内控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持续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公司将继续坚持规范运作,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重视合
规管理和内部监督,切实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的实施情况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持续提高信息
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同时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与投资者沟通,保障广大投
资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严格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
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内部审批流程,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
务,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及时、充分地披露公司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重
大信息。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建立健全内部信息审核机制,通过多轮复核
机制,确保披露信息准确合规;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保荐机构
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等重要信息进行审核,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可信
度;组织信披团队开展新政策、新制度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信披团队的专业性水
平和合规意识。
  公司以高质量信息披露为抓手,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业绩说明会、上证 e
互动平台、投资者邮箱/专线咨询、接受现场调研、召开业绩说明会等多种形式
持续加强与投资者的有效沟通,同时也将市场关注的话题和投资者的建议呈报给
管理层,形成公司与市场的双向沟通机制,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问题回复率达 100%。公司通过以上举措积极响应股东合理诉求,充分回应市场
关切,积极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此外,公司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
后,采取图文简报等可视化形式,对报告进行解读,并通过公司官网、微信公众
号等方式向投资者传递,降低投资者信息获取成本,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公司
的经营状况、业务情况和发展战略。
  公司将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提升公司透明度;持续丰富投资者沟通方式、
完善沟通渠道,切实维护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平等性,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稳定、
相互信赖的关系。
  六、重视股东回报,共享发展成果的实施情况
  公司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2025 年上
半年,公司完成 2024 年度权益分派的实施工作,以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
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 321,981,975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3.6 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 115,913,511.00
元(含税),占 2024 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
迅速完成了现金红利的派发工作,进一步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基于对公司未来年度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公司价值的认可,维护广大投资
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切实执行 2024 年 2 月发布的以集中竞价交易方
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截至 2025 年 2 月 19 日,公司已完成本次回购。公司通过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8,018,025 股,
占公司总股本 330,000,000 股的比例为 2.43%,累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公司将结合实际情况、发展战略规划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持续、
稳定的分红决策和监督机制,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回报投
资者。
  七、其他说明
  公司将持续评估“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及时履行信息披
露义务,同时继续专注主业和降本增效,努力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规范的公司
治理、积极的投资者回报,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回馈投资者的信任,
维护公司市场形象,共同促进科创板市场平稳运行。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等系非既成事实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
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点软件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