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称:中国移动
股票代码:600941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
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www.hkexnews.hk)及公司官网(www.chinamobileltd.com)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本次董事会会议应出席董事 8 人,实际出席董事 8 人。
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公司分别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香港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
财务报告。本公司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香港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
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
需要,决定 2025 年中期派息每股 2.75 港元,同比增长 5.8%,2025 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
的利润占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比例较 2024 年进一步提升,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经
公司 2025 年 8 月 7 日召开的董事会审议通过。
公司坚持“提质增效重回报”,牢牢把握数智化转型重要机遇,紧扣“一二二五”战
略实施思路,全面推进“三大计划”,深化改革攻坚、创新突破,深化转型升级、动能转
换,深化精细运营、精益管理,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数智化转型取得
新成效,向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坚实迈进,详情敬请查阅“董事长报告书”章
节相关内容。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A股上市交易所: 上海交易所
A股简称: 中国移动
A股股票代码: 600941
港股上市交易所: 香港联交所
港股简称: 中国移动(港币柜台)及中国移动-R(人民币柜台)
港股股票代码: 941(港币柜台)及80941(人民币柜台)
公司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胡宇霆
联系地址: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9号
电话: 010-53992600
传真: 010-52616951
电子信箱: zqswb@chinamobile.com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为人民币百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
于2025年6月30日 于2024年12月31日 变化
营业收入 543,769 546,744 -0.5%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466,989 463,589 0.7%
利润总额 107,073 103,149 3.8%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4,235 80,201 5.0%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78,366 73,038 7.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3,832 131,377 -36.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1,394,371 1,356,732 2.8%
总资产 2,092,440 2,072,827 0.9%
主要财务指标
注1
EBITDA 185,958 182,270 2.0%
注2
EBITDA率 34.2% 33.3% 0.9pp
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 39.8% 39.3% 0.5pp
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3.90 3.75 4.0%
稀释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3.87 3.73 3.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
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6.1% 6.0% 0.1pp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5.6% 5.5% 0.1pp
注 1:EBITDA=营运利润+折旧摊销(其中,营运利润为利润总额加回财务费用并剔除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等非日常营运项目)
注 2:EBITDA 率=EBITDA/营业收入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股东总数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 90,931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不适用
注 1: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90,931 户中:A 股 83,446 户,港股 7,485 户。
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流通股东(或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前十名股东 1 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 3 出借股份)
质押、标记或冻
持有有限售
报告期内增 比例 结情况
股东名称 期末持股数量 条件股份数 股东性质
减 (%) 股份状
量 数量
态
中国移动香港(BVI)
- 14,890,116,842 68.90 - 无 - 国有法人
有限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
人)有限公司 2
港股股东 A1 - 82,309,500 0.38 - 未知 - 未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
- 42,367,000 0.20 - 无 - 国有法人
限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
司2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
- 34,734,000 0.16 - 无 - 国有法人
股有限公司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41 25,523,294 0.12 - 无 - 国有法人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
- 25,147,215 0.12 - 无 - 国有法人
团有限公司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
司-传统-普通保险
产 品 - 022L - CT001
沪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
限公司-传统-普通
-13,059,724 21,674,276 0.10 - 无 - 其他
保 险 产 品 - 005L -
CT001 沪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 1 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 3 出借股份)
持有无限售条件流 股份种类及数量
股东名称
通股的数量 种类 数量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 14,890,116,842 境外上市外资股 14,890,116,842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2 5,586,159,038 境外上市外资股 5,586,159,038
港股股东 A1 82,309,500 境外上市外资股 82,309,5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42,367,000 人民币普通股 42,367,000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2 36,960,389 人民币普通股 36,960,389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34,734,000 人民币普通股 34,734,000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25,523,294 人民币普通股 25,523,294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5,147,215 人民币普通股 25,147,215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005L-CT001 沪
前十名股东中回购专户情况说明 不适用
上述股东委托表决权、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的
不适用
说明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限公司的间接全资控股子公司,公司未知其他股东是
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不适用
注 1:中国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规定,收集个人资料应向资料当事人说明收集资料是否为必须事项,香港
上市规则及港股信息披露规则均未要求披露持股 5%以下的个人股东信息。基于《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的前述规定,
公司未披露其余持股比例低于 5%的港股股东信息,仅披露持股数量。
注 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均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其他公司或个人股东持有本公司港股股票,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作为名义持有人持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投资者投资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本公司 A 股股票。
注 3:港股股票(境外上市外资股)不涉及 A 股股票转融通相关事项;持股 5%以上股东、前十名股东及前十名无限售
流通股股东中的 A 股股东,期初期末均不存在转融通出借股份的情形;亦不存在前十名股东及前十名无限售流通股股
东中的 A 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的情形。
董事长报告书
尊敬的各位股东:
克难,牢牢把握数智化转型重要机遇,紧扣“一二二五”1战略实施思路,全面推进“三大
计划”2,深化改革攻坚、创新突破,深化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深化精细运营、精益管理,
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数智化转型取得新成效,向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
技创新公司坚实迈进。
元,同比增长 0.7%。总连接数3达到 38.15 亿,净增 1.45 亿。CHBN4中 HBN 收入占主营业
务收入比达到 47.6%,同比提升 2.6 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收入5达到人民币 1,569 亿元,
同比增长 6.6%,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 33.6%,同比提升 1.9 个百分点。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842 亿元,同比增长 5.0%;EBITDA 为人民币
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 838 亿元,
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 255 亿元。
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
需要,决定 2025 年中期派息每股 2.75 港元6,同比增长 5.8%,2025 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
配的利润占当年股东应占利润7的比例较 2024 年进一步提升,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基于规模的价值经营持续深化
公司坚持细分市场是基础,把存量经营、价值经营作为长期性、战略性工作,大力加
强产品供给、产品创新,持续深化 CHBN 全向发力、融合发展,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动能
转换。
个人市场——存增一体 精细运营
我们以通信服务为切入点,加快向信息服务转型,开展网龄成长计划和全球通升级计
划,持续巩固规模底座,由基于号卡的规模运营向基于客户、家庭的价值运营升级,不断
挖掘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为客户提供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情绪价值,
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一个定位;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即从数量规模领先向质量
效益效率领先转变、从注重短中期业绩完成向注重中长期价值增长转变;一体发力“两个新型”,即系统
打造以 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
体系;主动激发“五个红利”,即创新红利、人心红利、改革红利、人才红利、生态红利
“两个新型”升级计划(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型信息服务体系)、“BASIC6”科创计划(大数据、人
工智能、安全、能力中台、算力网络、6G)、“AI+”行动计划
总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有线宽带、物联网卡、家庭设备、行业设备连接
个人市场(C)、家庭市场(H)、政企市场(B)、新兴市场(N)
数字化转型收入包括个人市场新业务(移动云盘等)收入,家庭市场智慧家庭收入,政企市场 DICT 收入、
物联网收入、专线收入,以及新兴市场收入(不含国际基础业务收入)
A股股息以人民币支付,按照董事会宣派股息之日前一周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港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平均
值1港元折合人民币0.909988元计算,金额为每股人民币2.5025元
公司利润分配基数为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股东应占利润
个人市场基本保持平稳。上半年,个人市场收入为人民币 2,447 亿元。移动客户达到 10.05
亿户,净增 56 万户,其中 5G 网络客户达到 5.99 亿户,净增 4,691 万户,渗透率 59.6%。
移动 ARPU 保持行业领先,为人民币 49.5 元。
家庭市场——品牌引领 智家升级
我们着力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融合经营体系,强化“移动爱家”品牌引领,以 AI
为核心能力驱动智慧家庭升级,加快“千兆+FTTR”发展,打造全方位数智化生活体验,
家庭市场保持良好增长。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为人民币 750 亿元,同比增长 7.4%。家庭
宽带客户达到 2.84 亿户,净增 623 万户,其中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达到 1.09 亿户,同比增长
元,同比增长 2.3%。
政企市场——行业深耕 量质并重
我们加快推进政企市场体系升级,推进“四个自主”全面提升、“三大能力”全面增
强 ,着力提升标准产品增收贡献、提高 ICT 项目效益水平,加速向高效开放的平台化运营
模式转型,政企市场保持良好增长。上半年,政企市场收入为人民币 1,182 亿元,同比增
长 5.6%。政企客户数达到 3,484 万家,净增 225 万家。加速“由云向智”升级,移动云收
入达到人民币 561 亿元,同比增长 11.3%。5G 垂直行业应用保持领先,5G 专网收入快速
增长,达到人民币 61 亿元,同比增长 57.8%。
To V 车联网市场快速发展,累计服务智能网联汽车超 6,900 万辆,建成首个车路云一
体化试点。商客市场成效明显,商客套餐数达到 3,695 万套,净增 1,011 万套。视联网业务
加快拓展,视联网连接数增长 20.9%,已实现 8,938 万路视频云端互联。低空经济加速卡
位,中移凌云平台9全行业中标占比达到 38%。数联网抢占先机,作为国家数据流通主流技
术设施与实践方案,在 7 个试点城市快速布局。
新兴市场——创新突破 提升贡献
我们着力推动国际业务、数字内容、金融科技、股权投资四大板块创新拓展,新兴市
场保持良好增长。上半年,新兴市场收入为人民币 291 亿元,同比增长 9.3%。国际业务方
面,进一步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加强优质产品能力和解决方案出海,上半年
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 140 亿元,同比增长 18.4%。数字内容方面,不断深化“内容+
科技+融合创新”,上半年数字内容收入达到人民币 149 亿元,咪咕视频 AI 智能观赛累计
使用超 1.98 亿人次。金融科技方面,构建“通信+金融”产品体系,上半年产业链金融业
务规模达到人民币 471 亿元,同比增长 24.5%。股权投资方面,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
来产业关键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达到人民币 72 亿元,同比增长
三大计划成效显著——“两个新型”全面升级
公司全面升级“两个新型”,领先优势不断夯实,供给水平持续提高。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双千兆”网络保持领先。我们全力锻造 5G 网络领先
优势,上半年 5G 网络投资共计人民币 258 亿元,累计开通 5G 基站超 259.9 万个,净增 18.7
万个,全球率先实现核心网 100%云化融合。RedCap10超 73.2 万站,实现全国县城以上连
续覆盖,有效扩大乡镇农村及室内覆盖,积极推进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及应
用。精准建设千兆宽带能力,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千兆覆盖住户达到 5 亿户。算力网络持
“四个自主”指自主研发、自主集成、自主交付、自主运维;“三大能力”指前端销售能力、解决方案
能力、集成交付能力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 5G 网联无人机管理运营平台
Reduced Capability,即 5G 轻量化
续引领。我们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构建技术和规模全面领先的全国性算
力网络,自建智能算力规模达到 33.3EFLOPS(FP16);系统构建一体化算力光网,算力
服务“1-5-20ms”三级时延圈持续建强;数据中心覆盖全部国家枢纽节点,对外服务 IDC
机架超 66 万架。能力中台赋能扩大。我们输出统一封装、灵活调用的“能力服务”,上半
年上台能力超 1,300 项,调用总量达到 8,035 亿次。打造梧桐大数据平台,汇聚沉淀数据规
模超 2,000PB,上半年调用量超 1,100 亿次。
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供给水平显著提高。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更
优质、更丰富、更有科技含量的信息服务供给,引领、创造、满足深层次信息服务需求。
服务数字生活,17 项产品客户规模过亿;服务产业焕新,累计打造 5G 行业商用案例超 5
万个,97 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 86 个;服务智慧城市,成功打造多个省市示范标杆,上半
年签约项目近 1,300 个。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发布“三个一”11服务举措,推出十项服务承
诺,开通服务监督平台,加快构建“全客户、全业务、全流程、全场景”的数智服务卓越
体验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客户权益,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品牌建设持续深化。 推进
“1+4+4”战略品牌体系12建设运营,焕新发布“515 移动爱家日”,推出“移动智企”商
客品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移动入选国际权威品牌数据与分析机构榜单全球品牌
百强,品牌价值达到 413 亿美元,同比提升 33.1%13。营销转型深入推进。着力将中国移动
APP 打造为存量运营主阵地、 客户交互主平台,APP 月活跃客户超 2.7 亿户,同比增长 49.8%;
深化泛终端全渠道联盟平台化运营,打造终端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合作共同体,合作渠道商
超 20 万家。
三大计划成效显著——“BASIC6”创新突破
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BASIC6”科创计划为核心构建优势科创能力,
深度赋能“两个新型”升级计划、“AI+”行动计划,驱动向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
公司转型发展。
科创体系日臻完善。优化“一体五环”14布局,成立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组建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设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研究中心,创建 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推进“四共”平台建设(共研发管理、共研
发平台、共能力中台、共技术栈),支撑中国移动特色 IPD(集成产品开发)研发体系落
地。建强成果转化机制,升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擎驱动”的成果转化金穗体系,对
内聚焦降本增效,加速技术向能力的演进,促进共性能力应用推广;对外聚焦数智赋能,
加速能力向产品的汇聚,推动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的高效转化。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建成全球首个 6G 小规模试验网,“智
简内生 6G 原型系统”入选 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算网智脑业务调度能力达
业界领先水平,创新提出云智算四层架构,发布《云智算技术白皮书》;3D 全真视频在
CBA 赛事首次实现全球小屏端规模商用,提供 360 度沉浸式观赛体验。在国际标准和高价
值专利储备方面,牵头 5G-A、6G 国际标准立项数量居全球运营商前列,担任 3GPP RAN1
主席,6G 专利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数据流通基础框架、智能体相关内容纳入 ITU-T15国
“三个一”即一套客户服务承诺、一个服务监督平台、一个大服务体系
“1+4+4”战略品牌,即“中国移动”企业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移动爱家”四
大客户品牌,“咪咕”“移动云”“梧桐大数据”“九天”四大产品品牌
根据凯度集团公布的《2025 年 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 100 强》榜单,中国移动品牌价值达 413 亿美
元,同比提升 33.1%
“一体五环”指由内环(研究院)、中环(专业公司)、外环(省公司、区域研发机构)、合作环(高
校、企业联合载体)、海外环(海外研发机构、国际组织等)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
际标准研究范畴;牵头制定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SRv6)核心标准在 IETF 组织16正式
发布,成为全球规模部署的基础性标准。公司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 1 项,有效专利总量超
前沿布局持续加速。低空智联网领域,构建“通感管导”低空智联网技术体系,部署
VLA17具身智能大模型,完成万亿参数级大模型先导试验,九天大模型及智能体在 MVBench、
AndroidWorld 等国际权威榜单名列前茅。 新型工业化领域,九天·工业大模型入选 2025
全球工业大模型 TOP 50 第六名。量子领域,原创提出通量一体技术,量子计算云平台总
规模超 1,200 量子比特,业界领先。
三大计划成效显著——“AI+”行动蹄疾步稳
公司锚定“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定位,AI 创新发展和规模应用步伐加快,上半
年 AI 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AI+”核心能力加速锻造。增强大算力供给,呼和浩特、哈尔滨两大万卡级超大规
模智算中心高效运营;构建全球领先的“算网大脑”,已在芜湖等多个国家节点落地,总
智算规模18达到 61.3EFLOPS(FP16)。大模型加速突破,全栈自主可控、行业深度赋能、
多模态领先、安全可信可靠的“九天”通专大模型矩阵全新升级到 3.0,重点布局能源、交
通、新型工业化、医疗、教育等超 50 款行业大模型;打造多模型和智能体聚合服务引擎
MoMA,实现大小模型、不同模态、各类工具链与智能体的自主选择、最优匹配,切实满
足客户对 AI“低成本、高性能、优体验”的需求。大数据加速汇聚,打造超 200 款多模态
数据标注治理工具,建成覆盖 32 个行业、超 3,500TB 通用高质量数据集,支撑建设保定、
长沙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AI+”生态汇聚深入推进。上线 AI 焕新社区,聚合央企和产业链力量,打造面向全
社会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载体,汇聚超 200 个通用及垂直行业大模型,覆盖 13 类行业
近 160 个高质量数据集,首批开放来自 16 个行业共计 40 个央企战略性高价值场景。构筑
智能共创平台,设立 AI 训练、评测、产业创新三大基地,组建国际科学智能联盟,加速
跨产业、跨学科融合创新。强化产业投资布局,丰富链长基金、直投等产投协同模式,打
造 AI 能力联合舰队,推进参股企业供需对接、能力共建。
“AI+”应用创新百花齐放。面向千行百业,建强 AI+DICT 服务体系,上半年 AI+DICT
签约项目达到 1,485 个,联合能源、水利、农业等行业央企共建行业大模型,赋能新型工
业化走深走实,助力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发展。面向千家万户,推动全量产品和服务嵌入
AI,“AI 化产品”客户合计近 2 亿户;发布 AI 智能助理灵犀智能体 2.0,月活跃客户突破
息消费“新三样”产品。面向千城万村,聚焦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社区服务等社会治理
需求,全面升级城市超脑,支撑超 4,800 个智慧城市、数字乡村项目。
与此同时,公司系统优化数智化领域组织体系,设立数智化部,大力推进 AI 人才队
伍建设,推动 AI 深度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AI+网络运营,8 个高价值场景达到 L4
高阶自智;AI+研发设计,部署研发领域 AI 智能体,在 5 家子企业试点研发大模型智能编
码助手;AI+营销服务,“增强智能客服”大模型应用扩大,“AI+服务”占比较上年底提
升 5.7 个百分点;AI+经营管理,“AI+”覆盖办公、人力、财务、审计、供应链等多领域
百项场景。7 万数智员工在岗应用,累计减负 700 万人天。
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视觉-语言-动作
总智算规模包括自建及租赁智算规模
改革效能充分释放
公司持续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发展潜力有效激发。
企业改革走深走实。机制改革纵深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动,多项重点改
革举措落地实施;加强战客、商客领域组织保障,优化数智化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组织体
系;深化子企业治理机制改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持续推动员工队伍结构优化,提升队
伍能力,不断健全用工市场化管理机制。科学管理不断加强,优化“管战建”协同机制,
推进“战略+运营”管控型总部建设,进一步提升战略执行能力;持续深化精益管理,把
“精准、精细、精益”贯穿到经营管理工作全流程;围绕成本、资金、资产等各要素,深
入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基层改革落地见效,聚焦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改革双轮驱动,持
续深化“科改行动”“双百行动”子企业改革。优化专精特新团队培育机制,累计 9 家荣
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认证。建强“特区+重点团队+储备库”科研特区体系,在科
研管理、人才培育、创新激励方面推行新机制、新模式。
开放合作巩固扩大。加强战略合作,积极与各级政府、企业、高校广泛建立并深化战
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信息服务跨界协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资本合作,大力推
进人工智能、天地一体网络、算力网络、量子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布局,
产投协同力度持续加大。加强创新合作,深入实施“联创+”计划,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
合创新,5G 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算力网络创新联合体高效运转,能力出海协同研发管理平
台持续建强。加强产业合作,提升链长带动效能,启动实施“产业链强链计划”,持续提
升产业引领力和产业韧性,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持续发挥 GTI 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汇聚
ESG 表现赢得广泛赞誉
我们秉持诚信、透明、公开、高效的原则,严格遵守上市公司监管要求,确保高水平
的公司治理。切实保障股东合法权益,保持董事会高效运作,优化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水
平,不断增进市场认同;持续筑牢依法合规经营防线,合规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治企
能力和合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强化穿透式监管,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提
升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管控效果,护航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秉持“至诚尽性、成己达人”的履责理念,充分发挥企业
专长,持续在引领新型信息服务、赋能美好数智未来、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数字人才
培育、推进数智乡村振兴、践行绿色低碳运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
骗、助力抢险救灾、开展公益慈善等领域贡献力量,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25 年 2 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授予中国移动“ESG 榜样示范基地”称号。
未来展望
当前,公司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动能转换期“三期交织”的关键阶段,
既面临诸多压力挑战,更具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行业转型压力愈发凸显。人口红利
加速消退,传统通信需求渐趋饱和,市场竞争有所加剧。新型业务仍在培育中,新旧增长
动能亟需加速转换。另一方面,数智时代机遇更加广阔。AI 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演进和产
业落地齐头并进,加速重塑人类生活、生产、治理方式,孕育“碳硅融合”的新发展动能,
为行业发展带来广阔前景。一是以 AI 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硅
基个体数量将急剧增加,促进网络连接规模的成倍增长。二是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将深度
融合,极大激发算力、数据等全社会共性需求。三是碳硅深度协同的大规模创新生态将加
速形成,催生更多软硬一体、形态多元的新产品新应用,开辟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智能
经济新赛道。
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紧扣“一二二五”战略实施思路,全面实施“三大计划”,全面推
进“三个深化”19,抓细抓实经营发展,促进经营效益、增长潜力、发展价值持续提升;
大力提升服务质效,做实承诺践诺,以满意服务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深化改革落地,
加快科技创新突破,进一步提升整合能力、集成能力和运营能力三大转型能力;全面落实
“人工智能+”行动,加快释放 AI+规模效应,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高水平建设世界一流
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为广大股东、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致谢
最后,借此机会代表董事会对全体股东、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帮
助,对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致以衷心感谢!
杨杰
董事长
香港,2025 年 8 月 7 日
深化改革攻坚、创新突破,深化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深化精细运营、精益管理
经营业绩讨论与分析
公司坚持审慎的财务政策,严密管控财务风险,致力于持续保持健康的现金流产生能
力和保值增值能力,科学配置资源,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和水平,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经济
效益,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营业收入
公司坚持细分市场是基础,把存量经营、价值经营作为长期性、战略性工作,大力加
强产品供给、产品创新,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动能转换。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年同期下降 5.7%;短彩信业务收入为 161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0.7%;无线上网业务收
入为 1,955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4.7%;有线宽带业务收入为 68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贡献达 1.7 个百分点。
成本费用情况
公司深入推进精益管理,通过加强源头管控、推进集约管理、转变经营模式、深化 AI
赋能等手段,推动各领域成本应管尽管、应控尽控。
主营业务成本 297,121 296,765 0.1%
其他业务成本 74,730 81,520 -8.3%
销售费用 28,784 29,222 -1.5%
管理费用 26,949 27,333 -1.4%
研发费用 10,382 11,971 -13.3%
财务费用 -1,350 -942 43.3%
主营业务成本
同比增长 0.1%,
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54.6%。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为 747 亿元,同比下降 8.3%,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3.7%。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为 288 亿元,同比下降 1.5%,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5.3%。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为 269 亿元,同比下降 1.4%,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5.0%。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为 104 亿元,同比下降 13.3%,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9%。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为-14 亿元,其中利息收入为 30 亿元,利息费用为 17 亿元。利息费用主要
为租赁负债利息支出。
盈利水平
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水平。2025 年上
半年,营业利润为 1,06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4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率为 15.5%,比上年同期提升 0.8
个百分点;EBITDA 为 1,8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0%,EBITDA 率为 34.2%,比上年
同期提升 0.9 个百分点,EBITDA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 39.8%。
资本结构
公司财务状况继续保持稳健。截至 2025 年 6 月底,资产总额为 20,924 亿元,负债总
额为 6,935 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33.1%,比上年末下降 1.2 个百分点。位于境外地区的资产
规模不重大。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 1,058 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 39.7%,原因为政企业
务带来的应收账款增加,而政企客户回款大多集中在年末,年中应收账款通常高于年末。
公司并无任何带息借款。公司一贯坚持审慎的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偿债能力雄厚,实
际利息保障倍数注 1 为 60 倍。
于2025年 于2024年
流动资产 544,774 568,559 -4.2%
非流动资产 1,547,666 1,504,268 2.9%
资产总额 2,092,440 2,072,827 0.9%
流动负债 616,424 633,018 -2.6%
非流动负债 77,122 78,570 -1.8%
负债总额 693,546 711,588 -2.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1,394,371 1,356,732 2.8%
少数股东权益 4,523 4,507 0.4%
总权益 1,398,894 1,361,239 2.8%
注 1: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现金流
稳定的业务及收入增长、精细的成本管控以及规模效益的进一步发挥使得公司持续获
得健康的现金流。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 838 亿元,同比下降
进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 1,342 亿元,同比增长 57.0%,主要由于公司持续优
化资金运作安排。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 221 亿元,同比下降 60.1%,主要受中国
移动集团公司及其非上市附属子公司在中移财务公司存款规模变动影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3,832 131,377 -36.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4,249 -85,482 57.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2,132 -55,514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