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人名称: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被保荐公司简称:诺唯赞
保荐代表人姓名:洪捷超 联系电话:010-56839300
保荐代表人姓名:李皓 联系电话:010-56839300
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
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或“保荐人”)作为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诺唯赞”、“公司”或“发行人”)持续督导的保荐人,负责诺唯赞上市后的
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 2024 年半年度(以下简称“本报告期”或“报告期”)
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 项目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保荐人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了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
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保荐人已与公司签署了保荐协
议,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与上市
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已报上海
证券交易所备案。本持续督导期
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间,未发生对协议内容做出修改
或终止协议的情况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 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现场
持续督导工作 检查等方式,对公司开展持续督
导工作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公开
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事项
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
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及相关当事
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 背承诺等事项
督导措施等
保荐人持续督促、指导公司及其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02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
事、高级管理人员能够遵守相关
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切实履行其
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保荐人核查了公司治理制度建立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但不 与执行情况,公司章程、三会议
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求,2024 年上半年,公司有效执
行了相关治理制度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保荐人核查了公司内控制度建立
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 与执行情况,公司内控制度符合
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 相关法规要求,2024 年上半年,
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 公司有效执行了相关内控制度
公司已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保荐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
人对公司信息披露文件进行及时
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
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
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
大遗漏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
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
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 公司在重要信息披露前一般与保
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 荐人进行充分沟通,并提交公告
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 文件进行事先审阅,确保信息披
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 露的合理性、准确性
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
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 2024 年上半年,公司或其控股股
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 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
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 级管理人员未受到中国证监会行
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
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
管关注函的情况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的情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及控股股
保荐人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承诺的情况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
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事项
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
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
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涉嫌违反《上市规则》
等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
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及相关主体
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 未出现该等事项
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
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
其他情形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
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保荐人、保荐代表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 15 日
内进行专项现场核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 2024 年上半年,公司未出现该等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 需要现场检查的事项
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
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海证券交易所
或者保荐人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
保荐人对公司募集资金的专户存
储、募集资金的使用以及投资项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建立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与执行情况、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投资项目的实施等承诺事项。
关注,督导公司执行募集资金专
户存储制度及募集资金监管协议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生物试剂行业和体外诊断行业均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后续新产品研发过程
中,公司可能面临因研发技术路线出现偏差、研发成本投入过高、研发进程缓慢
而导致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若不能持续及时研发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与
服务,公司可能会错失市场机会,进而对公司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造成
不利影响。
自设立以来,公司坚持从底层技术出发的自主研发,不断完善与巩固核心共
性技术平台,逐步从生物试剂领域进入到体外诊断、疫苗临床CRO服务、疫苗原
料等下游细分领域。若公司对行业未来技术发展趋势预计出现偏差、研发投入不
足或同行业公司在关键技术或方法学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和技
术面临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核心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拥有稳定、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是公司持续创新和研发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
生物试剂领域与体外诊断领域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若公司
不能为核心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科研环境、发展空间,则可能导致核
心技术人员流失,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重视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工作,通过制定保密制度并实施签署保密协议及
竞业限制协议等保密措施,以确保核心技术的保密性。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
对相关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进行管理,公司的核心技术存在泄露和被他人窃取的
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伴随我国生物试剂与体外诊断领域的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众多国内外企
业加入竞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在我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中,公司市
场占有率与国际先进企业赛默飞、凯杰、BioRad等合计占有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技术水平方面,公司相对成立时间较短,在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技术水平与
产品线丰富程度等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同时近年来,生物试剂与
体外诊断行业众多企业借助政策、市场与资本机遇快速发展,在相关细分领域取
得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突破性进展,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市场进
入者数量显著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生物试剂及体外诊断产品,生物试剂的客户
群体主要为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
及CRO企业等,体外诊断产品的终端客户群体主要为医院等医疗机构。公司业务
涉及的细分市场较多,虽然已制定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但仍存在市场推广效果
不佳、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生命科学与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为知识、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
公司保持持续创新、业务开展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伴随公司未
来业务发展、经营管理需要,对管理、研发及营销领域高层次人才有持续补充需
求。如未来公司不能科学有效地控制人员成本以匹配公司的业务增长,将会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随着公司生产性场所与产线的扩充、生产人员的增加,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
方面(包括人员、场地、生物、质量安全等)将面临新的挑战,或有设备故障、
操作不当、保管不当、恶劣气候事件等造成意外安全事故,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与
稳定性。
(三)财务风险
公司坚持以研发为核心,重视营销团队与渠道建设。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
用与销售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5.47%,上述资金投入带来的业绩提升效应
将在公司未来持续经营中逐步显现,短期内将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增速与营业收入
增速不匹配。同时,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陆续建设完成,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折旧
金额较高,上述因素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均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2024年1-6月,公
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5.95万元,较去年同期虽然实现了扭亏为
盈,但盈利规模及盈利基础仍较为薄弱,较高的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固定资产
折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36,126.6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10.36%。公司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并结合市场需求制定产品的
浮动安全库存。随着公司常规业务生产规模扩大,若公司未来不能合理控制存货
水平、优化存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存货周转率水平,将存在存货滞销进而跌价
的风险。上述因素存在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
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与境外客户主要以美元、欧元等外币进行定价、
结算,受国际局势和金融政策等因素影响,未来汇率风险管理难度可能会增加。
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公司汇兑损益金额,若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汇率变动风
险,则可能会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行业风险
公司生物试剂业务面对的分子诊断、基因测序服务企业客户,研发试剂与服
务面对的生物医药与疫苗企业客户,以及POCT试剂面对的医院、体检机构等客
户,均受国家及地方药品监管、卫生部门等多级、多部门监管,涉及的行业政策
法规规范性强。如公司下游客户受行业政策变化影响大,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整研
发与生产模式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将导致其采购需求减少,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
业绩成果。
(五)宏观环境风险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增速放缓、逆全球化、贸易摩擦频繁等不可抗力
因素,对公司境内外业务开展,尤其国际化业务进程将产生不利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无。
五、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单位:元,%
主要财务数据 2024 年 1-6 月 2023 年 1-6 月 增减幅度
营业收入 649,272,421.00 571,036,914.17 13.7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159,452.81 -81,093,535.29 不适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15,294,341.71 -118,318,199.24 不适用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4,247,723.24 44,771,874.42 -265.84
主要财务数据 2024 年 6 月末 2023 年度末 增减幅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977,510,588.14 4,029,387,759.53 -1.29
总资产 4,979,890,963.98 5,746,172,538.46 -13.34
主要财务指标 2024 年 1-6 月 2023 年 1-6 月 增减幅度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04 -0.20 不适用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04 -0.20 不适用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
-0.04 -0.30 不适用
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0.40 -1.77 增加 2.17 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
-0.38 -2.60 增加 2.22 个百分点
净资产收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实现稳步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
幅减亏,主要系公司生命科学业务与国际业务增长稳健,同时公司通过持续推进
日常经营的精细化管理,整体费用率同比下降。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期初保持稳定,总资产较期初下降13.34%,
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大幅缩减借款规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65.84%,主要系销售回款下降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业务延展性优势
公司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酶学、
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为基础。由于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公司可根据自身
发展情况、客户及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可选择的研发方向较为丰富,
并且对于不同细分领域的研发能够互相促进、迭代。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基于酶、抗原、抗体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及自身
高效的研发体系能够快速、高效、规模化的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已成功推出了包
含 PCR 系列、qPCR 系列、分子克隆系列、逆转录系列等多个系列的生物试剂以
及包含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神经系统等 9 个系列的 POCT
诊断试剂,并形成了覆盖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
业、制药企业、CRO 企业、医院等医疗机构等多种客户群体的客户组合。同时针
对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公司可快速响应,及时研发出相应
的检测试剂原料、终端检测试剂等产品与服务。
(二)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研发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
术,不断地更新迭代现有产品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公司 2021 年度、2022 年度、
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2.33%、11.10%和 26.33%。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工作,
不断强化研发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整体研发人员
为 636 名,研发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为 63.99%。在知识产权方面,截
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获得 94 项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申请累计 219
项。
公司为研发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包括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建设高
标准的研发实验室、提供充足的研发场所等。在技术储备方面,公司拥有分子生
物学、酶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多学科技术,建立了多
项共性技术平台,多技术平台组合形成了多个生物试剂产品系列、POCT 诊断试
剂产品系列,并可拓展提供疫苗临床 CRO 服务、抗体筛选、工艺技术优化等延
伸服务,可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需求。依托先进的技术平台、高效的研发效率和
充足的研发人员储备,近年来公司每年推出的新产品超过百余种,推动销售收入
实现快速增长。通过不断进行产品的改进和迭代,公司已实现在多个细分领域达
到或超过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逐步推进进口替代,巩固与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三)专业团队与人才优势
公司业务的稳定增长与持续创新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自创立至今公司初始
核心技术团队较为稳定,在积累丰富研发创新与管理经验的同时,内部培养众多
新生技术骨干,满足公司持续性底层技术原始创新与细分领域延展的需求。在人
才储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总人数的 24.11%,具备分
子生物学、酶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符交叉学科背景。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团队质量、建立海外平台、优化薪
酬福利与考核激励政策等方式,进一步获得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与资源,充
实人才储备。
(四)客户群资源优势
自 2012 年成立之初,公司立足于生物试剂领域,首先推出 PCR、qPCR 系
列、分子克隆系列等分子类生物科研试剂,陆续服务国内 1,000 多所高校与科研
机构,超过万余客户。公司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多年与跨学科、跨物
种、跨应用领域、从基础科学研究至前瞻性技术探索的大量科研客户合作,坚持
以“直销+研发支持+销售支持”的业务模式深度参与客户研发与产品使用过程,
不断收集客户需求与使用反馈,完善产品性能与服务,在提升客户粘性的同时,
捕捉行业趋势、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在公司成立早期,凭借大量科研客户的产品
孵化与样本验证经验,根据公司研发与技术优势、市场需要,公司适时向工业客
户及新的业务领域拓展,在分子诊断原料、基因测序试剂、体外诊断终端试剂等
细分领域积累大量产品商业化、工艺优化、研发支持、产能放大等宝贵经验,使
得公司能够在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点快速
响应,为客户提供原料、终端试剂、临床 CRO 服务、抗体筛选等服务与整体解
决方案,不断巩固加深客户关系,建立长期、多元、深度交互的客户关系。公司
客户群体包括高校与科研院所、分子诊断企业、基因测序服务企业、动物养殖企
业、医院与体检机构以及生物医药与疫苗企业等,丰富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为公
司业务的持续增长与研发创新提供长足的驱动力。
(五)自主可控的核心原料研发和生产优势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与基于单 B 细胞的高性能
抗体发现平台实现了公司生物试剂产品与体外诊断产品核心原料的自主研发与
生产。公司可自主开发基因工程重组酶、高性能抗原与单克隆抗体、化学原料和
生化材料等关键核心原料的能力,是公司的重要竞争优势。
在生物试剂原料方面,公司基于对超过 600 种酶及对应的上万种基因工程突
变体的应用,在酶的催化活性、半衰期、稳定性、耐热性和抗干扰等性能上获得
提升,利用上述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性能酶作为核心原料,开发了多个系列的生
物试剂产品,部分产品性能赶超进口品牌。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的各系列生物试
剂产品除个别系列涉及关键原料对外采购,其他所有系列所使用的关键原材料均
为 100%自产。
在 POCT 诊断试剂原料方面,公司依托自主掌握的高性能抗体发现能力,形
成了两千余种高性能抗原、抗体等关键原料的技术储备,并且可以开发关键原料
供应有限的稀缺检测指标,以及在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自主知识产
权产品,如特发性膜性肾病指标(anti-PLA2R、anti-THSD7A)、肝素诱导血小板
减少症抗体(PF4-H、PF4-H-IgG)、阿尔兹海默病诊断指标(NFL、pTau217)等;
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多物种(鼠、兔、羊等)单克隆抗体技术,使得公司具有
开发超敏检测指标的能力,在疾病早期即可实现有效检测,如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指标(hs-cTnI、hs-cTnT)、阿尔兹海默病诊断指标(Aβ1-40、Aβ1-42、p-Tau181)
等。
关键原料的自产有利于公司在面对市场需求时可迅速开发相关原料及对应
产品,把握市场机遇,亦有利于保障公司的供应链安全,不对供应商形成依赖。
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提供大量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关键原料。
(六)多种蛋白质表达系统及规模化生产优势
在蛋白质制备领域,工业化放大生产的壁垒远高于实验室级别的表达,需保
证在工业化制备的过程中不损失蛋白质原有的活性和纯度。公司已建成覆盖蛋白
质的分子设计、改造、重组表达、高密度发酵、分离纯化、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
的完整产线,并拥有大肠杆菌、酵母、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等多种蛋白质表达系
统,用于酶、抗原及抗体的重组表达制备,目前已保藏表达宿主 80 余种、特有
质粒百余种,以应对各类产品的制备需求,形成了规模化、多系统的重组蛋白制
备平台。经过多年对技术的不断探索,公司实现了聚合酶、逆转录酶、连接酶等
上百种分子生物学酶原料的规模化量产。同时,利用昆虫、哺乳动物表达系统,
公司开发了上百个品类的体外诊断用抗原、抗体原料。基于对载体和工程细胞株
的改造,公司单位生产效率获得提升,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同时,充足的产能储
备保障了公司可快速应对各类突发需求,为公司业务拓展建立坚实的基础。
(七)营销体系优势
公司采用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针对生物试剂与体外诊断产品采用
不同的营销策略,形成了系统化的营销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营销服
务网络。针对生物试剂,公司在国内 20 多个重点城市及地区设置直销网点,自
主开展营销工作,并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生物试剂业务依托于上述直销网点,
销售团队能够现场解决产品适配性等问题,了解客户及市场的最新需求,有利于
积累广泛、稳定的客户群体,并不断提升客户粘性。生物医药业务客户群体快速
拓展,客户数量累计超过 1,000 家。针对体外诊断产品,公司的产品已在全国超
过 30 个省市地区的 2,800 多家医疗机构形成销售,并积极向海外拓展。报告期
内,公司已建立了全球化的海外营销网络,将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将更多国产
优质产品输送到全球。
综上所述,2024 年上半年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及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根据战略规划与实际业务开展需要,公司在研发资源的投入与管
理上更加聚焦主营业务,致力于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与资源利用率。2024 年上
半年度,公司研发费用投入为 1.42 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整体研发人员数量
为 636 名,占员工总数 24.11%,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 63.99%;报告期
内,新增知识产权申请 39 项(含发明专利申请 32 项),获得知识产权授权 35 项
(含发明专利 16 项)。
(二)研发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基础科学研究院有序推进各事业部产品开发相关的关键技术
研发项目,研发项目按期交付率达 90%,针对重要酶和酶抗体持续丰富变体库、
筛选潜力变体,辅助事业部产品开发与性能提升,同时不断完善与升级公司酶/
合成生物学平台、生物分析平台、细胞与免疫平台、化学/材料平台,重点提升计
算机辅助蛋白设计、底盘细胞设计与改造、规模化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单 B 细胞
高性能抗体开发、抗体工程改造等核心根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基础科学研究院取得的重要研发成果如下 :
①基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抗体发现平台,完成首版阿尔兹海默病六项抗体
的开发与交付,完成肾病检测试剂盒相关开发工作;
②持续拓展生物医药用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产品的开发及应用研
究,完成高特异性蛋白酶的开发,在生物法 GLP-1 生产过程中具有极大性能优
势,同时完成中间体产品开发;
③重点提升高产分子设计、工艺优化与规模化制备(规模化酶切工艺、超滤
平台、高压制备、冻干工艺等)能力,实现放大生产和规模供应,可保障 GLP-1
类产品中间体数十千克级的批产能;
④通过改进开发方案,例如升级免疫方案、精准表位分选和通量筛选,提升
阿尔茨海默病检测 pTau 抗体精准性超过 100 倍;
⑤基于 Alpha Fold 3(一种生物分子结构预测 AI 模型)等大模型工具的应
用,显著提升蛋白预测和复合物作用力分析的准确性,提高了酶和抗体等蛋白改
造能力。
户成本节约等关键目标,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 160 余个(含研发参与
的定制产品),基础科研、基因测序、细胞蛋白、耗材仪器、动物检疫等产品线
持续上新,多品类完成产品开发和性能升级,完成核心技术开发 16 项,主要应
用于高通量测序平台技术优化、高效率提取试剂开发、高灵敏度检测试剂开发以
及细胞/蛋白试剂开发等细分领域。
公司生物医药事业部围绕制药和疫苗企业在研发-临床-生产阶段的全流程,
针对客户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明确需求和痛点,通过单 B 细胞抗体筛选平台、
酶定向进化平台多种技术组合,开发系列新药研发试剂、质量控制试剂、核心生
产原料等产品,帮助客户提高研发效率与成功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建立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体系。
(1)POCT 诊断试剂
公司体外诊断事业部在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自体免疫、
肾功能、慢病管理、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品类持续布局,已是国内心肌标志
物、感染标志物以及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至报
告期末,公司子公司诺唯赞医疗根据适用的疾病领域、方法学形成了百余种产品,
其中 52 种检测试剂产品已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8 种产品同时取得 CE 认
证)。报告期内,诺唯赞医疗及子公司新获 6 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 项医疗
器械备案凭证,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 130 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备案。
(2)仪器研究院
开:产品升级|对全自动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仪 QD-S2000 进行升级,由原有的 12
检测通道增加至 24 通道,同时增加了末梢血和洗脱管的混匀功能,目前已启动
注册;重点开发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创新性采用双针设计,可显著降低
交叉污染,智能一体机操作模式,可实现全自动加样混匀一体化,目前已启动注
册;为无缝对接迈瑞血球流水线项目,开发全自动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仪 QD-
S2100、QD-S2900,已进入试产环节。
(3)微流控检测
基于微流控技术平台,公司搭建了丰富的检测菜单体系,目前已成功开发一
款上呼吸道感染联检试剂盒,并已开展 IVDR 认证切换相关工作,同时有下呼吸
道感染、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脑膜炎感染、性病感染等检测试剂产品在研发
中。
公司还针对现有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进行研发改进与优化,有效提升了生产
设备的生产直通率以及产线整体直通率,公司将持续开展此项工作,为后续微流
控设备与芯片的高效批量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1]2367号文核准,诺唯赞向社会公
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001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55.00元,募集资金总额
为人民币220,055.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9,137.98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
合伙)审验,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1]第ZA15793号《验资报告》。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如下:
项目 金额(元)
收到募集资金 2,200,550,000.00
减:直接使用募集资金支付的发行费用 85,281,579.41
以自筹资金预先支付发行费用置换金额 6,098,200.00
募集资金净额 2,109,170,220.59
减: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 432,004,717.81
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518,069,500.00
募投项目使用资金 981,005,505.43
项目 金额(元)
购买理财产品 7,146,080,000.00
支付手续费 8,295.43
支出小计 9,077,168,018.67
加:赎回理财产品 6,996,080,000.00
理财产品投资收益 31,345,255.83
利息收入 11,504,890.36
收入小计 7,038,930,146.19
截至2024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余额 70,932,348.11
注: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
公司以募集资金认购尚未到期的结构性存款余额为 15,000.00
万元。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募集资金具体存放情况如下:
账户余额
户名 开户行 银行账号
(元)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 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
技 股份有限公司 京浦口支行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 有
技 股份有限公司 限公司南京城北支行
合计 70,932,348.11
公司2024年上半年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
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
监管要求》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及时
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募集
资金使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
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南京诺唯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结。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曹林及段颖。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数未
发生增减变动、质押或冻结。
押或冻结。
综上所述,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
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
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