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药控股: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4-05-18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机构名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 被保荐公司名称:首药控股(北京)股份
限公司              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010-56160130
保荐代表人姓名:杨慧泽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 16 号院
                 联系方式:010-56051825
保荐代表人姓名:李彦芝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 16 号院
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中信建投证券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或“保荐机构”)担任本次公开发行
股票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由中信建投证券完
成持续督导工作。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1 号——持续督导》等相关规定,中信建投证券出具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工作内容                持续督导情况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了持
    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续督导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
                           保荐机构已与首药控股签订《保荐协
    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
    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
                           间的权利和义务
    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定期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
    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情况,对首药控股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
    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
    证券交易所报告,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
                           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指定媒体上公告
             工作内容                  持续督导情况
     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    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
     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
     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
     荐机构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导首药控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股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
     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
                             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
                             保荐机构督促首药控股依照相关规定
     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
     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
                             司治理制度
     行为规范等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
                             保荐机构对首药控股的内控制度的设
     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
                             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查,公司的
                             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得到了
     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
                             有效执行,能够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
     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
     督导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保荐机构督促首药控股严格执行信息
     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
     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
                             关文件
     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
     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
     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
     督促上市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
     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对首药控股的信息披露文件
     报告;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
                             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
     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
     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
     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
     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    2023 年度,首药控股及其控股股东、实
     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    未发生该等事项
     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
     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    2023 年度,首药控股及其控股股东、实
     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    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交易所报告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
     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    2023 年度,经保荐机构核查,首药控股
     与事实不符的,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    的情况
     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
             工作内容                持续督导情况
     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应督促上市公
     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
     所报告:(一)上市公司涉嫌违反《上市规则》
     等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
     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
     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上市公司出
     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
     的情形;(四)上市公司不配合保荐机构持续
     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
     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
     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
     量。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自知
     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或上海证券交
     易所要求的期限内,对上市公司进行专项现
     场检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
                           现场检查的情形
     嫌资金占用;(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
     保;(四)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
     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
     上市公司利益;(五)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
     存在重大异常;(六)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
     的其他情形。
                           行了承诺事项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三、重大风险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是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药研发型企业,截至目前已开发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管线 24 个。由于公司目前暂无产品上市、未产生药品
销售收入,报告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主要系合作研发取得的里程碑收款,但规模
相对较小,无法覆盖期间研发及运营支出,导致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
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营运资金主要依赖于前期外部融资及合作研发取得的里程碑
收入,如未来经营发展所需开支超过公司可获得的外部筹资和里程碑收入,将会
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若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以取得或维
持足够的营运资金,这将对公司研发投入、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及团队稳定等方
面带来不利影响。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 19,936.31 万元。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
核心竞争力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临床研究特别是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快速推
进。公司针对不同靶点研制多款产品,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
研项目完成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产品管线研发
业务。此外,公司还将在新药上市申请、药品注册、上市后的市场推广等方面增
加投入。虽然公司已经形成了高质量、高效率做研发的文化氛围并拥有卓越的成
本控制能力,但是在候选药物获批上市、形成规模化收入前,上述因素均可能导
致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从而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随着人类对疾病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医药研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创
新药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速度加快,行业竞争趋于剧烈。公司面临来自全球生物
医药公司的竞争,竞争对手有可能开发出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异的药物,将会
对公司在研产品造成冲击;公司所在新药研发领域或可能出现技术突破性进展,
若公司无法及时应对技术革新,将无法持续研发出优秀的药物,从而对公司长期
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创新药研发的核心成果体现为药品相关知识产权。若公司未能为在研产品取
得及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或所取得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够广泛,或在提交知识
产权保护前知识产权被提前泄露,或产品专利权到期,第三方可能通过不侵权的
方式开发与公司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及技术,或被抢先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出现
专利交叉覆盖,从而对公司产品的商业化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新药研发高度依赖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任何关键科研人员
的流失都可能延迟或妨碍在研产品的成功开发。创新药行业对高水平研发人才的
争夺激烈日趋激烈,尽管公司拥有一支精干默契的团队,十余年来一直保持了密
切、高效的配合协作,并形成了简单高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容错与信任的
文化,过往未曾在吸引及挽留优秀员工方面遇到特别的困难,但仍不能排除日后
遇到相关困难的可能。
  此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亦有可能带来核心技术泄密风险。为此,公司于
的认同感,提升公司的凝聚力。公司还积极为优秀科研人员广泛争取各项人才福
利政策和科技荣誉,解决其后顾之忧,让科技工作者能专注、专心于从事创新药
研发。
  (四)经营风险
  新药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在靶点筛选及化合物设计环节不确定性较大。
公司已通过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新型技术,利用其模拟能力,开展基于结构的药
物设计、超高通量虚拟筛选,进而对化合物的成药性、口服有效性、代谢稳定性、
血脑屏障和毒性等指标作出早期的模拟及评价,在化合物设计阶段降低新药研发
的风险,但由于临床试验结果受到样本限制、临床方案、药物作用机理或其他不
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研产品仍存在后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不及预期或者不
及其他同类产品,导致无法继续推进。
  创新药的临床研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即使候选药物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
验早期阶段取得进展,但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其在临床试验阶段后期无法显示
出理想的安全性及疗效。公司无法保证任何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数据能够预
测候选药物的最终临床结果。此外,药品临床试验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及完成,在
一定程度上受到临床方案审批进度、研究中心伦理审查进度、临床试验患者入组
进度等影响。
  临床试验在招募病患入组时会受到来自从事同类产品研发的药企的竞争,而
该竞争将减少公司潜在可招募病患的数量和类型。与此同时,临床试验患者招募
同样会受到临床试验供应商资源竞争、医院或临床试验中心资源竞争、临床相关
人力资源竞争的影响。即使公司能够在临床试验中招募足够患者,但患者招募若
发生延迟,也可能导致成本增加或影响临床试验的时间或结果,公司在研产品的
临床进度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为此,公司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临床研究
团队建设,提升与临床研究中心及受试者沟通效率,力争加快临床入组速度并提
高临床试验质量。
  在完成临床试验后,公司需要向 CDE 申请药品上市,在取得药品注册批件
后,方可正式上市销售。在 CDE 审评公司药品的上市申请过程中,可能存在药
品获批上市的周期较长,或者药品无法获得批准上市的情况,进而对公司的业务
经营以及实现盈利的时间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相关候选药物如以附条件批准上市,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公司应
当在药品上市后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按照要求完成药物临
床试验等相关研究,以补充申请方式申报。若公司提交的上市后研究不能证明其
获益大于风险的,或逾期未按照要求完成研究并提交补充申请的,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将按程序注销相关药品注册证书。因此公司附条件批准上市产品仍需要在
上市后继续推进后续的临床试验,若后续临床试验不能证明对于患者的获益大于
风险,将无法通过药审中心的审评,存在被国家药监局注销药品注册证书的风险。
  根据我国药品生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药制造企业生产须取得药品生产许
可证、药品注册批件等资质,生产车间需完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公司
未来可能存在未能满足相关经营资质申请条件或标准而未能成功或及时获批的
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产品商业化产生不利影响。
   创新药物在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后,还需要经历市场开拓和学术推广等过程方
能实现最终销售。若公司招募销售团队进度不及预期,或未能遴选到具有足够能
行学术推广,导致获准上市的药物无法有效获得医院、医生、患者等相关方的认
可,则会对公司产品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遵循价值规律,根据产
品进度积极组建销售团队,加强对销售团队的管理,力争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体
系,拓展全国医院市场及药品零售渠道,提升公司产品学术影响力、市场知名度
及覆盖能力,不断提高药品可及性,让中国药品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患者。
   (五)财务风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在手现金及可随时变现的金融资产合计 106,139.55 万
元。在研产品上市销售前,公司需要在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监管审批、药品
生产、市场学术推广等各方面投入大量资金。2021 年至 2023 年,公司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403.79 万元、-12,948.43 万元、-17,956.54 万元,
公司未来将在新药发现、在研产品临床及商业化等方面继续投入大量资金,随着
临床进度不断深入及多个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预计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将一步上升。
目前公司营运资金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及合作研发取得的里程碑收入,如经营开
支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及里程碑收入,公司资金状况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公司
需加快推进临床进度,尽早完成临床将产品投入生产及销售。一旦实现产品上市,
公司营运资金不足状况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按照当前的会计政策,公司在研药物在取得上市及生产批件前的研发支出均
费用化,报告期内公司的在研项目均未达到资本化时点。2021 年至 2023 年,公
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15,684.09 万元、19,943.83 万元、20,265.64 万元。随着公司进
一步丰富在研产品项目数量,公司未来仍需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临床前研究、
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研发业务。同时,未来部分药品研发成功并上市销
售后形成收入,但产品上市初期带来的毛利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公司的研发开支,
公司在一定时间内仍将出现持续亏损。
  (六)行业风险
  公司核心产品 SY-707 与 SY-3505 的适应症之一是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将面临 ALK 抑制剂药物市场竞争,截至目前,中国市场共有 7 款 ALK 抑制剂
市(均为进口药物,其中一款为附条件批准)。此外,还有多家企业在开展针对
相同适应症在研产品的临床研究。公司在研的其它产品同样也可能存在相同适应
症、靶点的上市或临床竞争产品。商业化进度排名可能对公司产品的未来的市场
份额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如在研产品的市场竞争持
续加剧,公司在战略权衡后可能会进行研发策略、资源分配和注册路径的调整。
  (七)宏观环境风险
  医药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是一个受监管程度较高的行业,国
家及各级地方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其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关的政策
法规,对整个行业实施监管。近年来医药行业产业政策调整较为频繁,医疗保障
政策、药品上市审批政策、药品生产管理要求、医药流通管理等政策发生变动,
随着行业相关的监管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公司及所处行业政策环境可能面临重
大变化。公司将会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主动适应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也会继
续完善创新体系的建设,持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立项、有
效开发,确保重点研究项目按要求推进、按计划上市,尽可能降低因政策变化引
起的经营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单位:元
  主要会计数据           2023年                                                                      2021年
                                      调整后                    调整前             期增减(%)
营业收入              5,229,150.94        1,827,200.11           1,827,200.11        186.18     13,032,547.17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
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       5,229,150.94       1,826,492.15            1,826,492.15        186.29     13,032,547.17
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185,571,695.88    -173,816,786.26      -173,816,786.26          不适用        -144,921,397.32
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
               -199,363,149.97    -198,951,040.71      -198,951,040.71          不适用        -162,639,904.44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79,565,437.83    -129,484,299.95      -129,484,299.95          不适用        -104,037,948.68
净额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资产
总资产            1,112,111,011.82   1,299,256,035.88    1,298,250,724.61           -14.40     58,175,956.99
       注:本公司执行财政部 2022 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关于单项交易产生
       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根据解释 16 号和《企业会
       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的相关规定,本公司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累积影响进行调整,详
       见本报告“第十节 财务报告”之“五、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之“40.重要会计政策和
       会计估计变更”,下同。
         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
        主要财务指标                     2023年                                                          2021年
                                                调整后            调整前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25         -1.25         -1.25                  不适用        -1.3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1.25         -1.25         -1.25                  不适用        -1.3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
                                       -1.34         -1.43         -1.43                  不适用        -1.46
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6.66      -18.32          -18.32                  不适用     -195.9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
                                      -17.90      -20.97          -20.97                  不适用     -219.90
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3,875.51   10,914.97      10,914.97     减少7,039.46个百分点        1,203.46
       公司营业收入发生变动主要系本年度合作研发项目发生的里程碑事件多于上年
       同期所致。公司在研产品尚未获批上市并实现销售收入,公司目前收入来自合作
       研发收入;2023 年公司合作的项目有新的进展,根据签署的合同完成里程碑确
       认了技术开发收入金额为 500.00 万元,以致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
       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元和 11.12 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15.38%和 14.40%,主要系公司目前仍处
于产品研发阶段、公司研发投入规模较大且公司在研产品尚未获批上市并实现销
售收入。
系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所致,公司本年度研发投入与上年同期基本保持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拥有梯度丰富、重点突出且立体化的在研管线布局
   公司高度关注前沿生物医药进展,基于对疾病致病原理及治疗现状的深刻理
解,并结合十余年来积累的行业经验,切实践行源头创新之路。公司以“未满足
的临床需求”为前导,洞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坚决筛选淘汰低竞争力的 me-
too 或 me-worse 产品,致力于挖掘 first-in-class 或 best-in-class 的分子并推向临床
惠及患者。截至目前,公司多款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在研管线在国内具备充分的
差异化水平和前沿创新性:
   SY-3505 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正在进行关键性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完全国产
三代 ALK 抑制剂,目前全球仅有一款三代 ALK 抑制剂获批,SY-3505 是首个进
入临床阶段、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完全国产第三代 ALK 抑制剂,在国内三
代 ALK 抑制剂药物临床研究领域处于前沿水平。SY-5007 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
正在进行关键性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完全国产高选择性 RET 抑制剂,是针对 RET
靶点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创新药物,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国产选择性
RET 抑制剂之一。SY-4798 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高活性、不可逆的小分
子 FGFR4 抑制剂,拟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胆管癌等消化道肿瘤。SY-4835
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正在进行Ⅰ期临床的 WEE1 抑制剂,经查询,全球范围内
尚未有同类抑制剂获批上市,SY-4835 是国产 WEE1 抑制剂临床进度第一梯队在
研产品。SY-5933 作为一款针对 KRAS(G12C)突变蛋白的高活性小分子选择性
抑制剂,临床前数据优异,在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移植瘤模
型中均有良好的肿瘤抑制作用,GLP 毒理研究发现 SY-5933 也具有非常高的疗
效/毒性安全窗口,经查询,尚无国产同类抑制剂获批上市。
   公司作为国内首个同时拥有二代、三代 ALK 激酶抑制剂的创新药企,是全
球第二、国内唯一的覆盖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全流程管理的企业,未来有望
实现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流程用药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这一大病种
治疗领域,公司重点布局了多款候选药物,包括二代 ALK 抑制剂 SY-707、三代
ALK/LTK 抑制剂 SY-3505、高选择性 RET 抑制剂 SY-5007、KRAS(G12C)抑
制剂 SY-5933 等,靶点覆盖面广泛;此外,早期探索性研究显示公司部分候选药
物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有望通过联合用药,在当前竞品单药疗效尚存在
明显提升空间的适应症上有所突破。通过打好序贯/联用的管线组合拳,助力研
发及后续生产、商业化的降本增效,实现边际改善。
   同时,公司与正大天晴、石药集团等大型药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正大
天晴合作研发的 11 个项目处于临床阶段,其中 CT-1139
                              (TQ-B3139)已申报 NDA,
TQ05105 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 (MF) 的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已达到主要
终点并获得 CDE 同意提交上市申请的意见;与石药集团合作研发的 1 个项目处
于临床阶段,公司对合作研发管线均享有里程碑收款及商业化权益。公司研发管
线靶点及适应症众多,丰富的项目储备保证公司未来可持续的新药开发和商业化。
   (二)公司具备从分子发现至注册申报阶段全链条的药物自主研发能力并
持续强化
   公司建立了全面、完善的新药研发体系,研发部门和团队覆盖了临床前及临
床阶段的全部分工配置。临床前研发团队涵盖药物靶点验证、药物分子设计及结
构优化、体内外药效综合评估、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研究、合成放大工艺及分
析制剂工艺开发等领域,以交替穿插、多线并行的研发模式替代传统单线循环的
研究路径,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筛选的成功率,加速推进项目进程。临
床研究团队核心模块已经搭建完成,涵盖医学、运营、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药
物警戒、质量稽查、注册等专业方向,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开展
完整的临床Ⅰ至Ⅲ期研究,并申报药品注册上市;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不依赖
CRO,能够完全自主推进。综上,公司已经打通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的新药
研发全链条路径。
  (三)公司拥有一支研发经验丰富、富有战斗力的研发团队
  公司为研发人员创造宽松的研发环境,建立由核心研发团队组成的科学委员
会,赋予核心研发团队研发决策权,发挥研发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及使命感;公司
创造以人为本、有温度、有关怀的研发氛围,广泛争取各项人才福利政策和科技
荣誉,让科技工作者能专注、专心于从事创新药研发。良好的研发氛围和创新机
制有助于稳定核心研发团队,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公司的研发效率。
  截至 2023 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 163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 88.11%,其中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 68.10%。公司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核心研发团队高
效稳定,在公司稳定合作近十余年,集 AI 药物设计、药物化学、生物学、药物
代谢动力学、药学研究、临床研究、运营管理、质量管理于一体,在靶点筛选、
分子设计、结构优化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公司研发团队中,1 人获评“北京市高
创计划领军人才”和“北京市高聚工程领军人才”,1 人获评“北京市海聚工程”
并被评为北京市特聘专家,5 人获评“北京市科技新星”,4 人获评“北京市优秀
青年工程师”、其中 1 人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
  公司研发团队经验丰富,其主要研发人员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申请了多项
发明专利,并参与过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及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公司研
发团队及在研产品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专项认定,SY-707、SY-1530、
CT-1139、CT-383、CT-2426、CT-133 等六个在研管线分别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
制”专项认定;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和“G
蛋白偶联受体关键技术平台”,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中关村生物产业创新
基地”,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北京市 G20 创新引领企业”、
                                  “北京市
肿瘤与糖尿病小分子靶向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四)公司与行业专家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研发和临床工作的高效进展
  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顶尖的临床研究网络,在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
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复旦大
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等近百家国内知名的三甲医疗机构开展了多项
临床研究,与石远凯教授、李进教授、秦叔逵教授、周彩存教授、王理伟教授等
        众多临床专家开展了广泛、紧密的临床试验合作,积极听取行业内权威专家的建
        议,充分发挥行业内权威专家的经验优势,这为我们产品管线临床试验的高质量
        运行以及产品知名度培育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随着公司在研管线研发进度不断推进、在研管线逐
        步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保持较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研发
        投入达到 20,265.64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321.81 万元,基本保持稳定。
                                                                                             单位:元
          费用化研发投入                              202,656,397.40       199,438,304.81               1.61
          研发投入合计                               202,656,397.40       199,438,304.81               1.61
                                                                                      减少 7039.46 个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3,875.51             10,914.97
                                                                                            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                 -
              公司核心在研管线研发进展情况如下:
                                                                                            单位:元
序   项目名       预计总投资规                                                进展或阶       拟达到     技术
                               本期投入金额          累计投入金额                                            具体应用前景
号     称            模                                                段性成果        目标     水平
                                                                                             ALK 阳性非小细胞
                                                                    pre-NDA    药物上     国 内   肺癌(初治)、晚期
                                                                    沟通交流         市     领先    胰腺癌及其他实体
                                                                                             瘤
                                                                                             ALK 阳性非小细胞
                                                                    关键性
                                                                               药物上     国 内   肺癌(初治/经治);
                                                                                 市     领先    LTK 基因融合阳性
                                                                      床
                                                                                             晚期实体瘤
                                                                    关键性                      RET 基因变异的非
                                                                               药物上     国 内
                                                                                 市     领先
                                                                      床                      癌等实体肿瘤
                                                                                       全 球   多种 B 细胞来源的
                                                                               药物上     水平、 血液肿瘤(包括多种
                                                                                 市     国 内   类型的非霍奇金淋
                                                                                       领先    巴瘤)
                                                                               药物上     国 内   胰腺癌、卵巢癌、乳
                                                                                 市     领先    腺癌等多种实体瘤
                                                                                           和 AML 等血液肿瘤
                                                                                   全 球
                                                                                           包括肝细胞癌在内
                                                                            药物上    水平、
                                                                            市      国 内
                                                                                           瘤
                                                                                   领先
                                                                                           KRAS(G12C)阳性
                                                                            药物上    国 内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市      领先      结直肠癌及胰腺癌
                                                                                           等晚期实体瘤

       /      1,650,500,000.00    152,555,388.19   656,878,578.25     /      /        /              /

           注:
            “预计总投资规模”为目前已开展适应症的预计合计投入。上述预计为公司根据研发管线
           进度进行的合理预测,实际投入可能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发生变化。
              此外,公司积极推进临床前在研管线的研发工作,围绕临床前在研管线申请
           了多项发明专利。报告期内,公司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如下:
                                           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申请数(个)        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                             45                  27          540                226
               合计                           45                  27          540                226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如下:
                                                                                          单位:元
                                        项目                                       金额(元)
              募集资金总额                                                              1,483,482,000.00
              减:相关发行费用                                                             104,643,073.79
              募集资金余额(注)                                                           1,378,838,926.21
              减:报告期内使用金额(包括置换预先投入金额)                                               821,626,089.60
                    其中:首药控股创新药研发项目                                                 372,104,483.69
                    项目                     金额(元)
              首药控股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19,762,120.00
              补充流动资金                          429,759,489.91
      减:期末用于现金管理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                     396,037,806.24
      加: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理财收益                   10,001,081.80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净额                        15,970,488.26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募集资金账户余额             187,146,600.43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
    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
    等相关法规和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
    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
    况一致,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
    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
    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公司股票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姓名            职务                持股方式及持股比例
                               直接持有公司 49.05%股份,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合
                               计间接持有公司 3.28%股份
             董事、核心技术人员
             (离任)
                               徐明波直接持有双鹭药业 22.63%股份,双鹭药业
                               直接持有双鹭生物的 100%股份和崇德英盛的
序号    姓名           职务             持股方式及持股比例
                          别持有公司 3.54%股份、0.74%股份和 0.28%股份
    注 1:上述徐明波持有双鹭药业的股份比例及出资额的数据为截至 2023 年末的情况;双鹭
    药业指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双鹭生物指北京双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崇德英盛指北
    京崇德英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
    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或冻结的情形。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除崇德英盛减持公司 0.01%股份外,上述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的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其他减持
    情况。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
    他事项。
      (以下无正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首药控股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