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88819 公司简称:天能股份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节 重要提示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敬请参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相关内容。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是 √否
公司2022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
红利0.60元(含税)。截至2023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为972,100,00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
金红利583,260,000.00元(含税),占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57%
。本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本公司2022年年度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上海证券交易所
A股 天能股份 688819 不适用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胡敏翔 佘芳蕾
办公地址 浙江省长兴县画溪工业园包
浙江省长兴县画溪工业园包桥路18号
桥路18号
电话 0572-6029388 0572-6029388
电子信箱 dshbgs@tiannenggroup.com dshbgs@tiannenggroup.com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以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主,集电动特种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
力电池、汽车起动启停电池、3C 电池等多品类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内电池行业领
先企业之一。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协同发展及氢
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储备发展的电池产品体系。
公司产品现已应用于日常出行、物流快递、仓储搬运、环卫清洁、旅游观光等交通工具动力
系统及起动启停系统,以及各类通信、电力、铁路、数码等储能电池及备用电池系统。其中,动
力及储能电池为公司主要产品。依托领先的技术实力、突出的品牌形象、高效的产品销售体系以
及布局全国响应及时的服务系统,公司在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领域已建立领先的行业地位,为广
大人民群众低成本、可循环、高效率的绿色低碳出行做出贡献。依托于公司铅锂协同的产品优势,
在全球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下,公司致力于成为储能行业的领军企业。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在研发方面,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通过长期积淀,现已形成“总部研究院+事业部技
术中心+生产基地技术部”三级研发架构,植根铅蓄电池业务,大力发展锂电池业务,持续探索燃
料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通过不断加强整体的研发投入,公司将持续保
持行业技术领先的优势。
在采购方面,公司主要实行集中采购模式,由公司采购管理中心进行统一采购并统一进行供
应商管理工作,包括供应商寻源与引入、采购价格政策的制订、供应商业绩评估管理、合同、订
单以及采购款的统筹安排等。
在生产方面,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引进智能制造设备、建立针对产品全周期制造过
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升精益化生产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目前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体
系。同时,根据不同产品下游业态的不同,公司制定了备货式和订单式等差异化的生产模式。
在销售方面,针对动力电池存量替换市场和新车配套市场两个市场客户的不同特点,公司采
取“经销+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存量替换市场,公司主要采取经销模式,利用分布全国的
经销商及其覆盖的终端渠道,将产品快速、精准地销售给最终消费客户并提供便利、及时的售后
服务;在新车配套市场,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公司直接将电池销售给整车厂商,并负责客户
的日常维护。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
在排放政策及电池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全球电动轻型车的销量近年来迅速增长,电动轻型车
成为人们安全出行的一个重要选择。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全球电动轻型车的销量从 2016 年的 4,650
万辆增加到 2021 年的 7,010 万辆。其中,中国是最重要的电动轻型车市场,其总销量在 2021 年
占全球总销量的 85.7%。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统计,
万辆,社会保有量已达 3.5 亿辆。
在海外市场,由于印度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减排政策实施严格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电动两轮
车市场也十分广阔。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Research and Markets 预测,到 2027 年,电动两轮车全球
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497 亿美元增至 806 亿美元,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达 10.2%。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向低碳化转型,新能源发电占比逐渐提升。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
波动性和间歇性等问题,储能技术逐渐成为新能源电网系统保持稳定的必要条件。在新型储能中,
电化学储能以效率高、建设周期短、技术适应性强等优势,发展十分迅速。铅炭电池以及锂离子
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制造工艺的不断完善,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推动了电化学储能在电网系统
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与储能相关的政策,为我国储能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层面,国家
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
将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 30%以上;到 2030 年实现新
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各省份规定了保障性规模内的强制配
储要求,强制配储带来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增长。此外,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
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 年版)
(征求意见稿)提出, 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
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上述政策进一步支持了铅炭电池在储能场景的发展与应
用。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
全统计,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 59.4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
机规模达到 12.7GW。据国家能源局介绍,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
截至 2022 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 94.5%。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CNESA)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 6.9GW/15.3GWh,与 2021
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均超过 180%。根据《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5 年新型储
能装机规模达 30GW 以上,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随着“双碳”战略下储能需求的扩大,储能技术性能的改进与成本的持续降低,加以政策支
持,储能电池产业将御风而行,迎来高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稳健发展,起动启停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发布数据显示,
同比增长 3.4%和 2.1%,
延续了 2021 年的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上涨 96.9%
和 93.4%,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得益于汽车产销量的上涨,我国汽车保有量继续上升。公
安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3.19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1,310 万辆。
由于铅蓄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性能以及成本方面具备优势,因此铅蓄电池在起动启停市场目前
仍占据主导地位。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汽车行业稳定增长的推动下,起动启停电池铅蓄电
池的出货量从 2016 年的 70.0GWh 增加到 2021 年的 107.8GWh,2016 年至 2021 年的复合年增长
率为 9.0%,预计 2026 年将达到 140.3GWh。
特种工业车辆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目前工业车辆产品电动
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明显,新能源工业车辆需求快速增长。
势上升。
《工业车辆市场及未来展望》报告显示,根据至今为止全球的销量情况以及发展逻辑,预
计 2022 年工业车辆全球销量与 2021 年基本持平。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我国 33 家叉车制造
企业统计,1-12 月份累计销售叉车 1,047,967 辆,同比下降 4.68%,其中国内销售 686,426 辆,比
辆,比 2021 年增长 30.29%。
随着制造业景气度的回暖,下游需求将持续恢复。如今,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工程机
械新的发展趋势,电动工业车辆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氢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在解决能源危机、减缓全球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随着我国对于“双碳”的布局力度不断加大,2022 年我国氢能产业政策的“1+N”体系已搭建
完毕,在氢能五大示范城市群的推广效应下,氢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渐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产
业化进程不断深入。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的统计,截至 2022 年底全球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 6.7 万辆,同比
增长 36.6%,其中我国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为 12,682 辆。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全年我国燃料电
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 3,236 辆和 3,367 辆,同比分别增长 105.4%和 112.8%。国家发改委公布的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
》提出,到 2025 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
并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未来,在“十四五+双碳”的推动下,氢燃料电池行业将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灼识咨询预测,从 2021 年到 2026 年,预计中国汽车燃料电池装机容量将以 113.6%的复合年增长
率增长,到 2026 年将达到 7,679.8MW。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
线图 2.0》预测,到 2035 年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到 100 万辆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我国已出台多项鼓励政策,以支持钠离子电池行业的工业化及商业化。2022 年 6 月,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前沿
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开发,支持钠离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的研究。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及国家能源局于 2022 年 2 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及工业和信息化部
于 2021 年 10 月发布的《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均指出,应加强研发钠离子电
池及其他新电池,以促进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低温性
能好等特点,目前钠离子电池还处于产业化初期,但叠加政策推动以及市场需求,钠离子电池商
业化将加速落地,未来将会作为其他品类新能源电池的有效补充。
(2)行业基本特点
a.行业格局稳定,马太效应显著
铅蓄电池的主要应用包括动力、起动启停、储能和备用,近年来,全球铅蓄电池出货量稳步
增长,其中,铅蓄动力电池是目前铅蓄电池最大的应用场景。铅蓄动力电池由于其绿色、低成本、
可循环及温度适应性好等特点,已成为中国百姓出行重要的消费品。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
多项政策以规范并支持铅蓄电池产业发展。从 2008 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行业协会等部
门及组织先后出台了多项电池行业的专项规划和包括蓄电池行业在内的产业发展调整纲要,包括
但不限于《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电
池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该等政策及规划总体支持铅蓄电池行业的发展,并鼓励电池产品
结构的优化,推进产业的升级与产品升级,巩固我国铅蓄电池世界产量第一地位,重视与促进超
大规模企业形成与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与产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队伍的培育或培养,
不断夯实行业做“强”的基础。
b.各方面技术进步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铅蓄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依靠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各领先企业积极增加研发投入,以
进一步提升铅蓄电池产品的性能。近年来,许多与铅蓄电池有关的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实
现了商业化。例如,铅炭电池是在传统铅蓄电池的负极材料中加入活性炭而形成的,它不仅具有
铅蓄电池的优点,如可回收性和高安全性,而且还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多的循环次数等特点。目
前,在电化学储能项目领域,铅炭电池已被广泛用作储能电池。随着铅回收技术的不断提升,再
生铅冶炼企业进一步提高了铅回收比例以及冶炼质量,使得铅蓄电池制造企业能够获得充裕且优
质的金属铅。而由于业内加强了对新型产品、先进制造技术、节能减排等技术的攻关和应用推广,
行业内主要企业已开始使用铅钙合金等绿色环保的材料制作极板;采用电池内化成工艺逐步淘汰
了极板槽化成工艺;对熔铅炉进行密封处理,添加自动温控等措施,并积极引进自动化程度较高
的制造设备;采用智能型全自动生产工艺进行铅粉制造,使得产品品质以及生产效率获得较大提
升。未来,我国铅蓄电池技术将持续精益,铅蓄电池持续向高性价比、高安全性以及高比能量不
断发展的同时,亦将朝着可标识、可远程控制、物物互联等智能化的方向前行。
c.制造设备不断升级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铅蓄电池的装备快速升级和发展,从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转型升级至机
械化、自动化生产,一锅多机的铸板机,大吨位铅粉机,真空和膏高速涂板及组装铸焊自动生产
线等被广泛应用,同等产能情况下能耗降低且更加环保,同时节约了人工,提高了产品性能的一
致性与稳定性。随着工业 4.0 发展概念以及中国制造 2025 目标的推进,铅蓄电池行业将加快由传
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化制造模式转型迈进的步伐,同时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创新应用,
加速生产过程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清洁化,向实现智能工厂的目标不断前进。近年来,
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铅蓄电池生产商可以实现柔性生产。因此,制
造过程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中国铅蓄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a.已形成多条技术路径共同发展的业态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应用在电动轻型车、乘用车、工业车辆、3C 数码、储
能电站、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由于锂离子电池根据形状及封装形式的不同,分为圆柱、方形和
软包电池。方形电池通常使用铝材或钢材作为外壳,采用卷绕和叠片两种不同的工艺;圆柱电池
主要以钢材作为外壳,主要采用卷绕工艺;软包动力电池采用铝塑复合膜作为外壳,主要采用叠
片工艺。同时,锂离子电池根据正极材料主要成分的不同,又可成为三元锂电池、锰酸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以及镍钴锰酸锂电池等,该等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及成本上存在差异,依其各
自优势有着各自的适应领域。
b.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电池产业新技术逐渐迈向成熟,锂离子电池的无模组设计、刀片电池、弹夹电池等系统
结构创新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高镍无钴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锂离子电
池的能量水平不断攀升。此外,政策方面,锂电产业的安全法规逐渐完善,行业监管日趋严格,
动力锂电池的安全标准体系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方面,高度重视研发安全高效的电池成为业
内共识。面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
快速充电等方面的表现受到消费者关注,也成为各电池企业研究的热点。
c.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池需求提升
从应用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与电化学储能的共同作用,带动了锂电池需求的大幅提升。随
着“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锂电产业在智能电网、间歇性能源储能、清洁终端能源等领域具有
广阔的发展前景。
a. 政策支持,发展提速
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了对氢能发
展的整体布局,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
型升级的新增长点。此外,多地氢能政策也密集上马,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氢站建设、产
业链打造等多个领域,2021 年至 2022 年,国家五部委先后批复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
南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不断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推广和应用。除扶持政策之外,各
地也陆续出台氢能产业相关的补贴措施,扶持氢能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并以此带动氢能产业链
中各级企业的发展。
b.国产化进程加速,助力燃料电池降本增速
电堆是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的核心,核心原材料生产制造技术突破是我国燃料电池产业降本
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膜电极制备、双极板、电堆组装、辅助系统的零部件级别自主化。根
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预计到 2025 年,我国目标为基本掌握关键技术,2030
年完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产业链,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随着“十四五”、
“双循环”
等政策推动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将加速核心部件国产替代。
c.应用前景广阔,商业化进程加速
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和电力等诸多领域均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
有量已超万辆,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交通、货运物流等多元应用场景的运用,燃料电池商用
车型的经济性将逐步贴近和满足商业化市场需求。目前,氢能重卡被认为是国内燃料电池率先实
现商业化的细分市场之一,随着各地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步伐的加快,2022 年氢能重卡商
业化交付投运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行业主要门槛
电池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为技术创新。电池材料的研发、电池结构的设计涉及材料学、化
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需要大量基础性研究和完整研发体系的支撑,特别是在提升电
池比能量、提高电池循环使用寿命等前沿领域,更需要技术的积累与突破;电池产品的制造工序
也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以及合金配方比例等生产工艺,对于提升电池产品性能具有
重要意义,而该等生产工艺均需要长时间的测试、探索,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因此,行业内企业必须具备充足的技术储备和匹配的生产工艺,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从而对
新进入者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
为引导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工信部下发《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和《锂离
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 年本)》,对锂离子电池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工艺技术和质
量管理、产品性能、安全和管理、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和管理等提
出了明确要求,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
产成本。
公司深耕电池行业二十年,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铅锂协同优势,
以技术研发体系为基础,不断夯实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市场渠道体系、品牌管理体系、信息技术
体系协同作用构成的综合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偏
好的转型升级,公司在积极优化智能化制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增强用户粘性。
在铅蓄电池领域,公司业务涵盖绿色动力、储能备用、起动电池和智慧能源等全系列的应用
领域,形成了以绿色动力电池板块为核心,储能备用等板块快速增长的产品架构体系。经过多年
发展,公司已建立覆盖 32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超过 3,000 家经销商及数十万家门店的营销及
售后一体化网络,是铅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与盈利水平持续增长,
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储能领域,公司已经开发了多层次的储能产品,
能够为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公司储能业务范围涵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目前已与国
家电网、华能、大唐等大型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持续加码储能新赛道,专
注于系统性谋划储能技术创新,从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
术三个层面全面进行部署,集中技术攻克难关,着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1)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经历了 150 年的发展,不论是产品种类还是性能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产业发展也
进入成熟的阶段。近年来,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短途配送及快递行业对电动轻型车的需求,同
时也带动了终端消费者一人一车的出行方式。依据个人消费者日常通勤使用频率,铅蓄电池每 2
年需要更换一次,撬动更为广阔的电池替换市场。在此背景下,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市场将稳定
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密集发布政策支持储能业务的发展。国家能源局于 2022 年 6 月发布《防止电力
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 年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支持铅炭电池在储能场景的发
展。铅炭电池凭借成本低、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等特点,作为储能行业重要的技术方向,将在
新型储能领域中大有可为。
未来,在铅蓄电池行业,其可持续发展需依靠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随着工业 4.0 发展概念
的推进,铅蓄电池行业将加快由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化制造模式转型迈进的步伐,同时加快数字
化、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创新应用,加速生产过程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清洁化,向实现智
能工厂的目标不断前进。
(2)锂离子电池
随着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产业链的日趋成熟,我国锂电产业在政府导向下的示范
运行,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快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环保政策的双重推动下,锂电行
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期。高工锂电(GGII)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 655GWh,同比增
长 100%。根据 EVTank 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 年)》
,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
远超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成本优势及性能改善稳居主流地位。2022 年锂离子电池原
材料价格高企,实现材料体系、封装工艺等技术创新将成为降本重要手段。
(3)以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为主的新型电池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基于燃料电池清洁高效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多国打造“氢能社会”
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我国关于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补贴政策以及各地方的氢能产业政策规划也
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推广应用已经逐步从示范运营阶段过渡到商业化的起步阶段,其
中商业化进程最快的为车用领域。随着各地燃料电池示范和推广逐渐提速,2022 年燃料电池车落
地规模逐渐起量,而基于长途和重载的应用,以及政策和整车应用方面的要求,大功率燃料电池
系统已然成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技术性能方面,目前全球致力将低铂载量、
高性能、低成本的膜电极,高导电、导热能力的双极板和气体扩散层作为燃料电池主要的发展方
向。
凭借资源广、低成本、性能稳定、高安全性等优势,钠离子电池成为国内发展新一代综合性
能优异的电池产品的突破口。近年来,工信部及国家发改委已出台多份文件,为钠离子电池的产
业规范化发展、行业标准化制订等领域提供了支持与指导意见。随着产业化的落地,钠离子电池
应用场景将逐渐明确,有望在储能、商用车以及部分乘用车领域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年
增减(%)
总资产 32,377,566,653.38 26,677,080,702.04 21.37 19,643,121,290.01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13,675,682,337.40 12,271,989,800.91 11.44 6,739,384,814.90
产
营业收入 41,882,374,554.39 38,716,168,679.88 8.18 35,099,877,943.80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1,908,185,726.18 1,369,365,754.85 39.35 2,279,814,402.97
润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1,704,211,027.39 3,451,758,023.13 -50.63 2,700,655,064.04
额
加权平均净资
增加2.73个百
产收益率(% 14.71 11.98 39.60
分点
)
基本每股收益
(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元/股)
研发投入占营
减少0.05个百
业收入的比例 3.64 3.69 3.54
分点
(%)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8,518,375,287.03 8,708,612,669.56 12,814,909,295.58 11,840,477,302.22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后的净
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
-2,785,055,046.81 1,216,416,804.50 1,746,239,025.73 1,526,610,243.97
现金流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21,387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 21,284
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
先股股东总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
数(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
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质押、标记
或冻结情
包含转融通 况 股
持有有限售
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 期末持股数 比例 借出股份的 东
条件股份数 股
(全称) 增减 量 (%) 限售股份数 性
量 份 数
量 质
状 量
态
天能控股集 796,000,000 81.88 796,000,000 796,000,000 境
团有限公司 内
非
无 国
有
法
人
长兴鸿昊股 9,140,000 0.94 9,140,000 9,140,000 其
权投资合伙 他
无
企业(有限合
伙)
长兴钰融股 8,460,000 0.87 8,460,000 8,460,000 其
权投资合伙 他
无
企业(有限合
伙)
招商银行股 4,995,563 7,297,750 0.75 其
份有限公司 他
-华夏上证
科创板 50 成 无
份交易型开
放式指数证
券投资基金
三峡建信(北 -1,780,518 6,850,493 0.70 其
京)投资基金 他
管理有限公
司-三峡睿
源创新创业 无
股权投资基
金(天津)合
伙企业(有限
合伙)
长兴鸿泰股 6,590,000 0.68 6,590,000 6,590,000 其
权投资合伙 他
无
企业(有限合
伙)
长兴钰嘉股 5,740,000 0.59 5,740,000 5,740,000 其
权投资合伙 他
无
企业(有限合
伙)
长兴钰丰股 5,640,000 0.58 5,640,000 5,640,000 其
权投资合伙 他
无
企业(有限合
伙)
长兴钰合股 5,630,000 0.58 5,630,000 5,630,000 其
权投资合伙 他
无
企业(有限合
伙)
浙江天能投 4,000,000 0.41 4,000,000 4,000,000 境
资管理有限 内
公司 非
无 国
有
法
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天能投资为天能控股的一致行动人,均为天能香港
企业;天能控股、天能投资合计持股 100%的天能商
业系长兴鸿昊、长兴鸿泰、长兴钰丰、长兴钰合、
长兴钰嘉、长兴钰融 6 家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
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