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设集团: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3-02-22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
              可行性分析报告(修订稿)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华设集团”)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以下简称“可转债”)募集资金。公司董事会对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运用
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额         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
           合计                46,527.25        40,000.00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以自筹资金先行
投入上述项目,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的自筹资金。本
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若实际募集资金金额(扣除发行费用后)少于上述项目
拟以募集资金投入金额,在最终确定的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范围内,公司将根
据实际募集资金数额,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及项目建设情况,调整并最终决定募集
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优先顺序及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
司自筹解决。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的相关背景
     (一)数字经济加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已成为重组全球要
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近年来,随着大数
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成为
我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面,要求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
务化、协同化水平,加快推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
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
平;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求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
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
台,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
  同期,交通运输部出台《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交通
强国,大力推进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
发展,通过先进信息技术赋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建设
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
  伴随数字城市、数字交通等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出台。面向未来基础设施数字
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聚焦具有前瞻性、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数字化产品研发,
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新挑战。
  (二)绿色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推动行业低碳发展
  “十四五”是我国“双碳”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绿色化和数字化深度
融合、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大幅降低碳排放及环境影响,
促进能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是助力经济社会发
展、开启绿色低碳之路的关键。
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加强绿色基础
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作为重要主题。交
通运输行业作为能耗和碳排放的三大行业之一,低碳发展已势在必行。未来交通
行业将进一步调整用能结构,推广低碳交通装备,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水运、
轨道等低碳或多式联运,同时推进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改造,强化科技创新
支撑,提升综合运输的效率,提供更多的节能、环保、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
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
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
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
  综上,为加快推进“双碳”战略落地,围绕“零碳”目标加速构建高效、低
碳、绿色、智能的交通与城市运营体系,瞄准绿色低碳新赛道,着力聚焦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方面发展,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三)车路协同与新基建构建自动驾驶新空间
  从自动驾驶全球技术趋势来看,采用“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发展路径已
成为共识。通过“网联云控”,将“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相互协同,形成
智能汽车、路侧智能设施、云计算的“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智慧交通生态系
统,加速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在车路协同体系下,道路体系架构将是一个
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信息交互、自动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新技术道路综合
体。通过路侧设备实时感知和收集车辆的行驶状态和道路状况,再通过泛在网络
实现智能公路各实体之间的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和云平台技术对数据进行动态
交互,信息挖掘和智能决策等一系列处理,从而为车辆、驾驶员、管理者等参与
者提供全面高效的信息服务。
年)》,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网
联技术攻关,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达到50%,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渗
透率超过70%。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
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
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
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
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
落地。2022年8月起《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施行,标志着国内
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随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双智”城市纷纷试点落
地,车路协同将在我国加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此外,与车路协同类似,在我
国内河航运中,也正在开展船岸协同和船舶自动驾驶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具
有较强的发展前景。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必要性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带来企业发展新挑战。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
主体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据相关预测数据表明,至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产
值占GDP比重将超过60%,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进入价值创造
环节,为行业发展、技术研发、市场消费等方面注入新鲜活力。同时,数字技术
的发展促进了不同行业的跨界融合,行业界限进一步模糊,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
在交通、城市等领域迅速渗透,逐步形成了新商业模式和生态圈。无论是政府部
门对于数字化治理的迫切需求,还是市场消费者对于智慧场景的应用需求,都对
交通和城市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绿色低碳带来企业发展新机遇。交通运输是支撑我国实现“双碳”
目标的关键领域,做好交通运输“碳达峰”和“碳中和”事关国家气候战略全局
和交通强国建设大局。碳达峰碳中和对交通行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目前我
国交通碳排放占全国整体碳排放的10%左右,且1990-2020年增速达到8.3%,明
显高于全世界交通碳排放的增速(2.1%)及我国整体碳排放的增速(5.6%),
交通运输的碳中和发展任务艰巨,整个交通链条所涉及的能源、制造、技术、人
才、企业发展都将进行全面的迭代升级。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
我国将在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造方式、新型低碳材料应用、新能源装
备、新能源建筑、低碳平台打造、交通碳监测/碳检测/碳捕捉等多个方面迎来大
量的新兴业务市场机遇。
  公司作为交通与城市领域全专业链和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咨询公司,坚持“规
划设计为入口的创新企业平台”的总体定位,始终以市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
通过不断完善经营模式,保持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本次华设创新中心项目适应和
响应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贴近市场与客户,围绕业务拓展、资源整合和价
值链延伸等方面,积极推进“数字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为公司推动
新专业、新产品线、新商业模式奠定基础。
  本次华设创新中心项目,公司将最大化集中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
资源,以“数字化”“绿色低碳”等为研发重点方向,充分结合科技前沿和市场
需求,按照关键技术突破、系列产品研发、产业深化推广的发展路径,在基础设
施数字化、交通大脑、智能建造、绿色低碳、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等方面形成一
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进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其中:
  在基础设施数字化建造方面,加快形成工序管理、数字施工、智慧检测、质
量管控与评价、交工验收、竣工验收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并围绕基建云、数字化
设计软件产品线及其SAAS化服务、数字化施工、建养软件产品线及其SaaS化服
务、CIM基础平台、基础引擎技术研发、工程数字化智能硬件设备研发、城市生
命线安全工程系统研发、基础设施数字勘察技术研发等方面,加速技术研发和成
果转化。
  在大数据研发应用方面,通过“数据+模型+可视化交互”中台建立,重点
围绕交通和城市模型、数据中台、智慧大脑等方面研发,拓展延伸“交通一张图”
“规划辅助分析平台”“大数据运行监测及评估平台”等系列化产品。
  在低碳新能源方面,重点围绕新能源技术应用集成、绿色交通关键技术研发、
零碳建筑技术开发应用、绿色建造与绿色运维等进行系统研发,在零碳枢纽、零
碳服务区、零碳港口等领域重点突破。
  在车路(船岸)协同与自动驾驶方面,重点围绕“5G+车路协同服务”、车
路(船岸)协同产品终端研发、车路(船岸)协同运行监测系统研发等方面,开
展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
  本次华设创新中心项目建成后,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知识平台、数据平台、创
新平台、孵化平台,以客户为中心制定数字化战略,重新梳理业务及服务流程,
以创造性的、高效的技术手段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强化公司业务能力,进一步提
高公司运作效率,有效提升公司产能和效能。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
  公司一贯重视技术研发及业务创新。近三年,公司承担科研项目456项,形
成了一系列核心的科技成果。公司现有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
作站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同时,公司拥有交通运输部认定
的“水下隧道智能设计、建造与养护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智能
交通技术和设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
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国家民航总局认定的“民航机场安全与运行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4个行业级研发中心,以及11个省级科技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荣获科学技术奖277项,设计和
咨询成果奖913项,其中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项。此外,公司主持设计的国内
首条智慧高速公路——五峰山智慧高速建成通车,该项目形成的“新一代高速公
路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亦获得2021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系交通
领域科技最高奖项之一;同时,公司还参与编制了《江苏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技
术指南》《公路工程BIM设计与交付标准》《智慧船闸建设技术指南》等多项行
业或地方标准。
  综上,公司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为本次募投项目建设提供了
保障。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产学研设”结合,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专
项人才。目前,公司基本构建了“精准选配、赋能成长、有效激励”三位一体的
人才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优化,凝聚了一批具备扎实的专
业技术基础和项目开发经验的人才队伍。
  截至2021年末,公司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超过35%,本科及以上学历
人员占比超过90%。同时,公司拥有研发人员共计97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7%
以上。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稳定的人才团队结构和完善的创新体系,为本次
项目建设提供人才基础。
  公司作为一家全国性的具备交通全行业(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综合设
计能力的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可提供从综合规划、项目咨询、勘察设计到科研开
发、检测监测、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解
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参与设计了超过6,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5,000公
里的干线公路,超过1,000公里的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主持或参与设计了300
多座特大型桥梁,其中6座为跨径超过1,000米的跨江大桥,以及70多座城市景观
桥梁;设计了约3,200公里的四级以上内河干线航道和沿海航道,各类船闸80余
座,完成了200余项码头工程及百余项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的设计咨询任务;承
担铁路设计近1,000公里。同时,公司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传
统基础设施的建造、管理和运行,通过加强数字化的新配套、新需求,增强传统
交通业务领域转型动力与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强化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推动城市
群都市圈的数字化以及在线一体化,进而推动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此外,公司依
托多年交通环保全过程咨询的专业优势,提供生态环境咨询和工程服务,在“噪
声防治、水体治理、土壤修复、固废处置”+“智慧环保”的“4+1”细分场景
领域融合拓展。目前,公司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已取得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
业质量管理体系AAA级认证,于2021年荣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企业勘察设计
收入前100名”第5名、2022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49名,并先后
多次荣获国家级、部级、省级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和咨询成果奖等。
  综上,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工程咨询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勘察、咨
询等经验,为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建设提供支持,也为公司研发成果项目产业化并
推向市场应用准备奠定基础。
  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一)华设创新中心项目
       为提升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根
     据实际业务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整合并扩充公司现有资源,新建华设创新中心,
     以四大研发中心为单元,对各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大共性问题以及
     业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项研发。
序号    开展方向    课题或项目名称                研发课题内容概述
                          在公司内外部数字化软件产品、SaaS服务、数字内容等资
                          源整合、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
                          自动化设计云平台,使公司未来交通、城建、水运、轨道
                          等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智能运维与管养均在云
                          平台上运行,实现全数字化过程管控,从而完全替代传统
                          的设计与运维理念,通过工程建设运营的生产要素数字化
                          整合、智能化提档升级,构建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的
                          数字化产业互联网。
                          以提升基础设施设计技术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
                          水平为目标,采用“数据+模型+方案+可视化交互”模式,通
              数字化设计软件     过物理仿真、智能算法、自动化成图算例等技术的运用,
              SAAS化服务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BIM正向设计技术、快速方案设计
                          技术、可视化和三维仿真技术,打通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全
                          过程的BIM设计,定义全周期信息交换的模型交付标准。
                          面向施工企业的迫切需求,补齐施工阶段BIM应用软件的
              数字化施工、建     市场空缺,包括迭代升级现有的公路工程改扩建交通组织
     基础设施数字
              其SaaS化服务    施工工艺仿真模拟类软件、施工临建场地设计类软件、基
     化研发中心
                          于摄影测量的土石方现场算量类软件等软件产品线。
                          公司CIM基础平台定位于城市园区/社区/街道级数字化城
                          市孪生系统,平台的可复制、可扩展、可迭代、可推广性
                          强,是CIM城市数字孪生的基础(底层)信息平台模板。
                          该平台拟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孪生(DigitalTwin)、
                          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感知物联网(IoT)、卫星3D
                          地形扫描、AI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
                          感知数据,构建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具
                          体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底板和数据中台研究开发;智
                          慧城市应用层的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应
                          急等软件系统;智能运维应用层的能耗监测、质量安全监
                          测、环境监测、安全监测、交通监测、桥梁路网监测等软
                          件系统。
                          包括基础设施建管养运数据标准研究,BIM+GIS数据中台
              基础引擎技术研     开发和升级维护,三维图形和物理仿真模拟引擎等技术的
              发           引进和消化吸收,模型数据轻量化技术研究,三维地形和
                          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等。
序号    开展方向    课题或项目名称            研发课题内容概述
                        运用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边缘计算、区块链、深度学习、
                        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设施全
              工程数字化智能   周期丰富的应用场景下,研究开发基础设施建管养运数字
              硬件设备研发    化采集技术及其软硬件集成系统;包括深基坑、高大边坡、
                        大型结构物等安全监测无人值守技术和解决方案;智能传
                        感设备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等。
                        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对城市信息基础数字孪生模型底座的
              城市生命线安全   标准化、规范化、轻量化、自动化模型生成技术,城市道
              工程系统研发    路塌陷沉降InSAR预警核心技术,大规模桥梁、隧道结构
                        健康监测平台等进行研究。
                        综合运用航空航天遥感、倾斜摄影、多重三维激光扫描、
                        全景影像等技术,完成现有高速公路数字化需求的高分辨
                        率遥感影像数据、车载激光扫描数据、倾斜摄影数据和重
              基础设施数字勘   要道路交通设施的高精度地面复合激光数据和全景数据的
              察技术研发     采集与预处理,生成道路沿线三维实景模型,实现快速化
                        采集、轻量化处理、融合化建模、可视化管理、物联化集
                        成、智能化分析、综合化运用等关键勘察技术与工程化方
                        法研究。
                        研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行业数据治理的方法论以及一系
              统一完整的数据
                        列数据标准和规范;通过数据知识体系模型对数据中台、
                        智慧大脑系统进行赋能,实现各类客户的大数据业务系统
              发
                        快速落地。
                        研发贴合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台,全面提供从数
                        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服务、数据应用
     大数据研发中
                        合,形成标准化、模块化、易迭代的大数据系统,高质量
     心
                        快速支撑公司各类业务应用,实现全面的数据智慧赋能。
                        聚焦大数据智慧应用共性需求,构建集成自然语言处理、
                        视频图像解析、语音智能问答、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的大
                        数据通用算法模型库,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提供规范
                        统一的智能分析服务支持。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
                        造“智慧大脑”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大数据在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领域的融合应用。
                        研究光储直柔系统中光伏及储能系统的最佳配比以及直流
              光储直柔技术应
              用集成研发
                        流混合系统等全链条的产业化。
                        重点研发绿色照明技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技术及新能源、
     低碳新能源研
              绿色交通关键技   可再生能源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与产
              术研发       品,打造绿色低碳公路、绿色低碳港口、绿色低碳航道、
                        绿色低碳客货运场站、绿色低碳服务区等。
              零碳建筑技术开   以提升建筑运行阶段节能低碳水平为主要目标,围绕建筑
              发应用       被动式技术、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可再生能源多能
序号        开展方向   课题或项目名称               研发课题内容概述
                              互补系统、跨季节储能技术、污水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建
                              筑能耗监测平台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
                              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实现建筑零碳排放。
                              在智能建造技术、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BIM设计方法等
                              方面加强研究,对结构物选型、绿色标准化设计等方面形
                              成指导,并将新技术应用到大型工程施工中,形成工业化
                              建造示范效应。同时,在城市更新、城市轨道、智慧工地、
                 绿色建造与绿色
                 运维
                              系统开发等领域深入研究,强调对构造物开展全生命周期
                              的监测和运维,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养护管理技术,打
                              造道路、桥梁、隧道、水下结构的运营养护期的结构检测、
                              监测和养护决策平台。
                              通过此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手机端与车载OBU的通信,
                              以及通过交通数据平台的对接,实现多个交通场景下的安
                 “5G+车路协同服
                 务”平台
                              恶劣天气预警、前方交通事故预警等场景,从而指导用户
                              进行规避,高效的满足用户的行车需求。
                              通过各类异构传感器采集环境、道路、车辆等信息,借助
      车路(船岸)
                              多源融合感知、数据传输、边缘计算、云端管理、交通控
      协同与自动驾
                 车路(船岸)协      制等技术,结合数字孪生实现道路交通态势虚拟化全息展
                 同研发测试平台      示和双向实时互动,基于C-V2X实现交通事件预警、车速
                              引导、信号控制等应用,为交通出行者提供实时精准的交
                              通信息。
                              基于车路协同研发及测试平台,面向特定园区车路协同外
                 车路(船岸)协
                 同运行监测平台
                              船舶运行监测、船舶智能管控等示范应用。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34,527.2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23,613.05万元、设备及软
     件购置费4,176.9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292.05万元,基本预备费1,445.25万
     元。本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28,000.00万元。本项目投资概算的具体构成如下:
     序号                  项目          投资金额(万元)        占投资比例
                    合计                   34,527.25     100.00%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取得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政
审批局出具的《江苏省投资项目备案证》(宁经管委行审备[2022]270号)。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年版)》,本项目不属于环评审批或备案范围,无需办理环评报批手续。
  本项目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公司综合设计研发能力将进一步
提升,为公司实际业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也为公司战略制定提供前瞻
性指向。本建设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将体现在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中。
  (二)补充流动资金
  为增强公司资金实力,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支持主营业务持续发展,提高
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公司结合行业特点、现有业务规模及成长性等因素,拟
将募集资金中的 12,000.00 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五、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本次发行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数字经济、智慧交通、绿色交通、新基
建等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公司为公路、水运、市政、建筑等领域建设工程提供全
过程咨询服务方面的优势,整体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
增强公司的经营业绩,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次发行可转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可转债发行完成后,公司的货币资金、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将相应增加。
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前,公司一方面可以较低的财务成本获得债务融资,另一方面
不会因为本次融资而迅速摊薄每股收益。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逐步实施以及可转
债持有人陆续转股,公司的资本实力将得以加强,资产负债率将逐步降低,偿债
风险也随之降低。
  募集资金到位后,募投项目产生的经营效益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体现,因此短
期内可能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随着本次募投
项目的实施,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撑,长期盈利能力将得到有效
增强,未来的经营业绩将会提升。
  六、可行性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及公司发展战略作出
的慎重决策,上述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公司的可
持续发展。本次募集资金运用全部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的规定。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利于公司响应宏观政策需求,实现公
司模式创新转型,进一步完善研发体系,有效提升产能和效能,持续拓展业务范
围,培育新兴业务增长点,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及
全体股东的利益,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设集团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