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超导: 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来源:证券之星 2022-04-2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公司代码:688122                    公司简称:西部超导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节 重要提示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公司面临的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四、
风险因素”相关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是 √否
    本公司于2022年4月27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1年度利润
分配方案的议案》,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
金红利10元(含税)      。2021年12月,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22,774,069股,并于2022年1月12
日完成本次发行的新股登记工作,发行后公司总股本464,046,069股,以此计算共计拟派发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交易所科创板   西部超导                688122      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许东东                    周庆
  办公地址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光路12号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光路12号
   电话        029-86537819           029-86537819
  电子信箱       xudongdong@c-wst.com   zhouqing@c-wst.com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
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也是我国高
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产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棒材、丝材等;第二类是超导产品,
包括铌钛锭棒、铌钛超导线材、铌三锡超导线材和超导磁体等;第三类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
包括变形高温合金和高温合金母合金等。公司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
始终服务国家战略,补上了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舰船制造所需关键材
料的“短板”。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通过向客户销售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等实现盈利。
  (1)研发机制
  公司坚持贯彻“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方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始
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公司坚持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一方面,研发人员长期工作于生产
一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课题,通过针对性的研发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国家、
省、市级课题或自主立项课题,以国家型号或客户需求作为课题研发,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公
司研发成果直接应用于或指导生产,减少科研成果转化环节,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
迅速占领市场。公司形成研发带动销售、销售保障研发的循环模式,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同时,也
推动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
  公司坚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发展,依托现有的特种钛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国
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
作站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持续走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自主创新之路,通过加强贯彻技术创新机制
和面向国家战略开展产品研发,保障公司持续保持并进一步扩大技术领先优势。
  (2)研发流程
  公司产品技术研发的流程如下:
发,依据设计开发程序,开展工艺方案设计;
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对于工艺方案合理可行的课题,课题组对工艺方案进一步完善,随后
按照方案实施,开展技术攻关;
技术难题,组织专题讨论会,通过课题组间技术碰撞,并邀请高校、研究所专家共同探讨,提出
解决方案;
评审多个节点,在不同的节点对工艺合理性、产品质量水平以及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形成评审意
见;
入小批量试制阶段,重点研究工艺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成品率,推动产品的应用研究,
若未通过首件鉴定,则继续开展技术攻关,重新进行首件鉴定;
评估,决定是否工艺固化。当产品具备工艺固化条件时,将形成并下发工艺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
产能力和质量稳定性进一步验证。持续跟踪工艺过程、产品质量,开展大批量的批次稳定性研究,
不断细化过程控制措施,形成稳定的批产能力。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海绵钛、铌锭、镍、无氧铜及中间合金等。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计
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目前,公司与一些规模较大的优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采
购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
  (1)供应商评估和管理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须满足公司制定的内控采购技术标准,且供应商应具有与所提供产品相
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保持质量稳定的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供应商有足够的产品交
付能力,能够提供有效、及时、满意的服务。
  公司每年会对在合格供方名录中的供应商发放供应商调查问卷进行书面调查并且对供应商前
一年所供货物的质量稳定性、交付期、价格等方面予以定量评价。针对海绵钛及主要中间合金的
供应商,公司每年不定期组织现场质量审核,考查供应商质量体系的执行情况。
  (2)采购计划的编制
  生产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按类别填报相应的请购单,送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后由资材部组
织实施采购,资材部归类整理需用单位请购单、计划表,并编制形成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由公司
主管领导副总审批。
  (3)采购的实施
  资材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采购计划、合格供应商名录、采购物资的类别,组织招
标、评标。采购人员根据评标结果,编制采购合同并实施采购。
  (4)公司采购物资的分类
  A 类采购产品:指的是在其入厂时,需按照采购要求逐批、逐项实施入厂复检的产品,其对
公司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B 类采购产品:指的是对公司产品质量的形成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的产品,包括部分辅助材
料以及物资。其在入厂验收时,需逐批核对供货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进行入厂抽检。
  公司以“面向订单”生产为主,合理、适量、预测性备货为辅。市场部门负责订单的签订和
一些重要的可预见性订单信息传达;生产技术部负责对订单及预定单进行分解、编制生产计划、
生产协调、过程控制、技术管理和外协管理;质量部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对物料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并按照订单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资材部按照生产技术部对订单分解的原材料需求计划进行
采购,对成品入库产品进行管理和包装,保证订单原料供应和产品发货;各厂负责具体执行公司
生产计划,保证产品按质、按量、按期入库。
  公司国内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业务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出口
业务大部分采用自营出口,少量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公司高端钛合金、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军用航空领域,针对军工市场特点,公司采
取以型号项目为核心、研发带动销售的模式。公司军工航空新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军工配套
项目的形式进行,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通过项目招标进入项目研制阶段,再
先后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地面功能试验、地面静力试验、装机考核、装机评审等一系列程
序后方能成为相关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一旦通过最终评审,双方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超导线材产品主要用于大科学工程项目以及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领域,针对大科学工
程项目特点,在项目预研阶段,以所需的关键超导材料为研发目标,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并通过
相关项目的应用试验,不断改善产品的相关性能达到项目所需指标。经过全面测试和评估,固化
工艺,结合 SPC 质量控制程序,实现批量生产能力,最终通过项目采购招标成为合格供应商。一
旦成为大科学工程项目合格供应商,在项目建设周期期间将持续为项目提供超导产品。针对核磁
共振成像装置技术特点,根据客户各类超导磁体对相应超导线材的要求,公司开发多种类型的超
导线材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作为全球核磁共振磁体所需超导线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
在成为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后,通过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战略合作模式,长期稳定的提供
产品。超导磁体属于非标定制化的设备,需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制造,超导磁体的性能由
客户测试确认,产品通过客户的性能测试后,公司开始向客户批量供货。
(三) 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2012 年修订),公司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
延加工业(C32)”。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
                                               ,公司属于“有
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32)”中的“有色金属合金制造(C3240)”。
  (1)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军用钛合金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军工用钛合金对“高均匀性、高纯净性、高稳定
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以西部超导为代表的少数优势单位依托承担国家项目、自主研发,使我国
近年来高端钛合金相关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航空及发动机用钛合金材料的国产化水平不断
提高,公司多种牌号钛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基本满足了国内高端市场对钛材性能水平的需求。
  (2)行业基本特点:
  钛合金行业与传统有色金属相比,具有技术要求高、附加值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航空、航
天、舰船、兵器等军工领域,应用单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钛合金材料的“高均匀性、高纯
净性、高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3)技术门槛:
  受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对装备服役安全性寿命的高要求,其所用高端钛合金对质量要求十分
苛刻。相比于普通民用领域用钛合金,其工艺技术以及过程控制技术的要求十分高,技术门槛主
要包括钛合金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内控体系,工艺与工艺装备的匹配性,高纯净钛合金熔炼控制技
术,高熔点元素均匀化熔炼控制技术,高密度元素均匀化熔炼控制技术,超大规格铸锭成分均匀
化熔炼技术,均匀性控制熔炼技术,高灵敏度探伤水平棒材的锻造技术,超大规格棒材的锻造技
术,航空紧固件叶片用小规格棒丝材的组织均匀化、细化制备控制技术及钛合金产品的质量批次
稳定性控制技术等。以上技术不仅研发周期长,且需要长期的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持续改进,技术
体系复杂。
  (1)行业发展阶段:
  超导材料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效应,是国际公认可引发
产业变革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方向,在能源、信息、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
《中国制造 2025》中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之一。我国在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
方面,经过近 5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超导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总体看来,目
前我国在高性能低温与高温超导材料、超导强磁场应用技术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行业基本特点:
  超导材料需要工作在低温环境下,其应用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高能加速器、磁约束核聚变、
人体核磁共振成像仪(MRI) 、核磁共振谱仪(NMR)
                          、磁控直拉单晶硅(MCZ)磁体、超导量子计
算机等特殊领域。
  (3)技术门槛:
  低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涉及高均匀合金熔炼、超细芯复合线材塑性加工和磁通钉扎调控技术;
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涉及导体结构设计、金属/陶瓷复合粉末装管加工和成相热处理技术;超导
磁体制备技术涉及磁体结构设计、大尺寸精密超导磁体绕制和固化制备技术以及超导磁体制冷机
直接冷却技术。上述技术均为超导专有技术,技术体系复杂、研发周期长。
  (1)行业发展阶段:
  航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需承受 600℃~1200℃的高温以及复杂应力的交互作
用,材料要求非常苛刻,高温合金是这些装备的关键材料。镍基高温合金有高的耐热强度、良好
的塑性、优秀的抗高温氧化和燃气腐蚀能力,以及长期组织稳定性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
高温部件。比如,镍基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燃烧室、燃烧室隔板、涡轮盘、导
向叶片、涡轮叶片以及轴、进气导管、喷管等的制造。在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
的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 40%~60%。另外,在民用工业的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冶
金矿山等领域,镍基高温合金也获得一定应用,被用在柴油机和内燃机的增压涡轮、工业燃气轮
机、内燃机阀座、转向辊等。
  (2)行业基本特点:
  高温合金是我国突出的短板关键材料,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用高端高温合金严重依赖进口,并
且主要进口于美国等。我国虽具备高品质高温合金的生产能力,但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成品率方
面,与美国、俄罗斯等国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3)技术门槛:
  我国高温合金冶金熔炼存在均匀性和纯净性控制难度大、质量批次稳定性不高等问题,具体
如下:1)冶金质量不过关:高温合金产品冶金缺陷较多,主要表现为黑斑、脏白斑、碳化物偏聚
等,杂质元素(如硫元素)含量较高且波动大,材料的强度和使用寿命较低;2)组织均匀性差:
不同部位的晶粒度差异大,混晶、黑晶、亮条等异常组织时有发现;3)成本高:国内生产的高温
合金返回料利用率偏低,且工艺稳定性较差导致废品多,生产成本普遍偏高。近年来,在国内市
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牵引下,西部超导等不少企业开始了高温合金研发和生产,通过自主开发新
技术新工艺以及引进国际先进装备,我国高温合金长期存在的质量问题正在已经有明显改善、产
品成本也有一定降低。
  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生产的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大棒材、小
棒材、丝材等,主要用于航空(包括飞机结构件、紧固件和发动机部件等)、舰船、兵器等。公司
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自主研发了大规格铸锭纯净化、均匀化控制和棒丝材
均匀化控制,棒丝材批次稳定性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能够满足国内高端市场对钛合金性能水平
的需求。
   公司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的多种新型钛合金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多项空白,保障了国家急需关
键钛合金材料供应,其中三种主要牌号新型钛合金已成为我国航空结构件、紧固件用主干钛合金,
为我国新型战机、运输机的首飞和量产提供了关键材料。公司生产的高端钛合金材料打破了欧美
发达国家对我国航空、舰船、兵器用关键钛合金材料的技术封锁和禁运。同时,公司建立了自主
的原材料技术标准,带动上游海绵钛、中间合金等原材料行业技术提升;完善了军工型号和国家
重大技术装备用原材料检测标准;提高了高端钛合金行业的技术成熟度。
   公司坚持“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的产品定位,贯彻“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
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方针,瞄准我国军用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高端市场,部分产品填
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飞机制造关键钛合金材料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公司产品已批量应
用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等关键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多项军工型号项目,主要客户包括中航工
业、中国航发、中船重工、中国兵器工业、中核工业等众多知名军工集团。
   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实用化超导材料与磁体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
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
   低温超导线材是多芯复合线材,通常芯丝直径在微米和纳米量级,制备过程涉及导体设计、
高均匀合金熔炼、大变形塑性加工、磁通钉扎调控、热处理等关键技术且制备周期长,工序和质
控点多,全套技术形成周期长。目前除公司外,国内其他企业几乎无技术积累,且低温超导材料
及其制备技术属敏感技术,无法从国外获得。
   在高温超导材料方面,公司侧重 MgB2 和 Bi-2223 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掌握上述材料核
心制备技术,未来将突破并引领上述材料在智能电网中输电电缆、无液氦磁体装备等领域的运用。
   公司是国内研发生产低温和高温超导磁体的主要企业之一,相继突破了全套的大型超导磁体
绕制、固化及低温杜瓦设计和制造技术,在超导磁体的研发、生产及制造等方面已得到国内外客
户的肯定与认可。
   产品价格方面,公司已成功取得 GE、SIEMENS、上海联影、宁波健信、上海辰光等国内外主
要 MRI 设备生产商的 NbTi 超导线材批量供货订单,取得飞利浦供应商资格。持续向国内外各科
研单位、加速器项目、MCZ 设备制造商提供低温超导磁体,另外,公司亦为世界上能够批量生产
并销售超导用 NbTi 锭棒的两家公司之一。公司低温超导产品的价格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已具备相
当的竞争力。
   产品性能方面,公司 MRI 用超导线材在 GE、SIEMENS、上海联影、宁波健信、上海辰光等主
要 MRI 设备生产商的产品中得到批量应用,同时圆满完成 ITER 项目低温超导线材的供应任务,已
开始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供货,并持续向
各科研单位、加速器项目、高品质大尺寸单晶硅制造用长晶炉设备制造商提供低温超导磁体,产
品性能获得客户和业界高度肯定。公司生产的 NbTi 锭棒产品质量赢得了全球超导线材领域的认
可。公司低温超导产品的性能已与其他竞争对手处于同一水平。高温超导产品的研发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但相比国外的产品还有一定差距。
   在技术实力方面,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陕科鉴字[2014]
第 042 号)
       ,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裕恒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鉴定,
公司生产的高性能 Nb3Sn 超导线材综合性能指标(临界电流、磁滞损耗和剩余电阻率)及性能稳
定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中色协
(科鉴)字[2014]第 061 号)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甘子钊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鉴
定,公司生产的高性能 NbTi 合金锭棒和线材综合性能指标及性能稳定性均为国际领先。根据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中色协科(评)字[2017]第 174 号),由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裕恒任评价专家组组长的评价专家组评价,公司在磁共
振成像仪用低温超导线材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公司超导材料相关技术成果荣获了国家
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低温超导材料整体技术实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核心竞争力方面,ATI 仅生产 NbTi 锭棒,未生产下游低温超导产品。公司其他国际竞争对
手均不生产低温超导产品的原材料 NbTi 锭棒,需向公司或 ATI 采购;公司作为全球唯一的 NbTi
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不仅可以保证公司低温超导产品原材料稳定、充
足的供应,还在低温超导产品质量控制、交货期管控等方面具有优势,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高温合金技术门槛较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业。由于该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国内高温合金产品的生产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主要包括抚顺特钢、宝钢特钢有限公司、攀钢集
团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等特钢厂及钢研高纳、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国内与国外的高
温合金产品竞争主要体现在工艺技术、质量指标和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当前国内产品与国外著
名厂商相比较,在技术水平以及成本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航空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军工配套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工
作,才有可能通过军工配套项目的招标进入项目正式研制阶段,并依次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
地面功能试验、地面静力试验、装机考核、装机评审后方能成为相关型号用材料的合格供应商,
从预研到最终通过评审需要的时间较长。
  公司通过近年来的技术积累,突破了以 GH4169、GH4738、GH907、GH4698、GH4720Li 等合
金为代表的十余个牌号高温合金的批量生产技术,具备相关牌号高温合金的量产能力。多个牌号
高温合金大规格棒材获得某型航空发动机用料供货资格。
  公司已经取得从事军品生产所需要的相关资质、质量体系认证和 NADCAP 热处理、无损探伤
认证、CNAS 认证,并已逐步通过民用高温合金用户的供应资格认证,目前已经承担了国内航空发
动机用多个牌号高温合金材料研制任务,多个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已经通过了某型
号发动机的长试考核,具备了供货资格,已开始供货。
  公司以科研项目和市场需求为牵引,在研的多项国家级军用关键材料攻关项目进展顺利,通
过了工艺评审;多项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发项目,完成了材料制备,已成为相关需求单
位的材料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下游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需求稳步增加,钛合金、超导和高温合金行业的
新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受航空结构件整体化技术的影响,钛棒材的规格范围不断增大,对提高锻件质量稳定性控制
水平、降低产品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等有一定优势。由于国家环保要求趋严和国家重大型号项目
需求上升,钛材市场需求量增加,使得原材料海绵钛需求大增,尤其是高端海绵钛需求大幅增加,
多家海绵钛厂家已开展了扩能建设,近期海绵钛尤其是高品质海绵钛供应紧张,随着相关扩能建
设实施将有望解决该局面。
  在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方面,我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重要成果。目前,
我国在高性能低温超导材料、超导强磁场应用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能力显著提
升,具备了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高温超导材料工程化研发不断深入,具备了产业化能力。目前加
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嬗变研究装置、中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
                                    、硬 X 射线自由电子
激光装置、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仪等重点项目已经陆续启动。超导电子级单晶硅炉、超导限流器、
超导电缆、超导储能和超导磁悬浮列车也正在加速发展,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的需求不断上升。
国际市场对我国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技术水平、质量和价格水平也越来越认可。
   高温合金尤其是高性能高温合金市场仍主要依赖进口,但随着国产化越来越迫切,近年来新
 入门该领域的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开始承担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用高温合金的研制
 和生产任务;可以预见,新入门公司依靠人才聚集、设备先进等优势,将会成为我国高品质高温
 合金市场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力量。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年比上
                                                      增减(%)
总资产          8,757,952,407.79    5,539,988,651.20       58.09 4,803,053,249.6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
营业收入         2,927,218,790.16    2,112,832,970.78         38.54   1,446,107,390.6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653,658,338.66       293,400,750.41        122.79        110,989,688.86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增加10.25
率(%)                                                   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                                              增加0.37
的比例(%)                                                 个百分点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 月份)          (4-6 月份)            (7-9 月份)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532,982,018.64    722,832,983.06      834,894,959.82      836,508,828.6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113,984,826.96    170,805,208.09      215,513,954.37      153,354,349.24
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4,103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2,646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不适用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不适用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不适用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包含转融通借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东名称                            持有有限售条                                                 股东
                   报告期内增减 期末持股数量 比例(%)        出股份的限售
       (全称)                            件股份数量          股份状态  数量                                性质
                                              股 份 数 量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0    100,035,000   22.67   100,035,000   100,035,000   无   0    国有法人
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5,238,402    59,096,598   13.39            0             0    无   0    国有法人
永春天汇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0     28,639,000    6.49    28,639,000    28,639,000   无   0   境内非国有法人
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1,925,440    18,841,560    4.27            0             0    无   0    国有法人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9,224,600    13,280,000    3.01            0             0    无   0    国有法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11,658,679     11,658,679    2.64            0             0    无   0     其他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
达国防军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
合伙)-高毅邻山 1 号远望基金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334,394      5,348,790    1.21            0             0    无   0     其他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上证
科创板 50 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   -14,341   4,554,111   1.03   0   0   无   0   其他
证券投资基金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不适用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
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29.27 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41 亿元。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钢研高纳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