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陆电子: 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1-12-30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
             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220,000.00 万元(含本数),扣除
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序                                              拟使用募集资金金
              项目名称               投资总额
号                                                 额
    储能产                            67,096.23       51,684.90
           目
     项目                            17,987.99       17,131.42
           建设项目
    新型电    2.1 智能电表产品建设项目          35,954.60       22,931.00
    力系统
    关键产    2.2 计量检测产品建设项目           5,080.44        4,225.72
    品产业
    升级项    2.3 计量产品自动化检储配系统
    目      建设项目
              合计                  262,777.72      220,000.00
    项目投资总额高于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金额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在本次
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以
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若实际募集资金数额(扣除发行费用后)少于上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
在最终确定的本次募投项目范围内,公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数额,按照项目的
轻重缓急等情况,调整并最终决定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优先顺序及各项目
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二、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储能产品扩产项目
     储能产品扩产项目包含年产 6GWh 储能系统建设项目和年产 5GW 储能变流
器扩产建设项目两个子项目,实施主体均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宜春市科陆储能技
术有限公司。
     年产 6GWh 储能系统建设项目拟投入 67,096.23 万元,以募集资金投入
功能独立储能电站系统、能量型储能系统、功率型储能系统、通信基站电源系统、
移动储能系统、分布式小储能系统、储能专用电池管理系统 BMS、储能能量管理
系统 EMS、储能全生命周期白泽平台1、储能虚拟电厂聚集终端等,可广泛用于
电网侧缓解电网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延缓输配电扩容升级、应急供电保障;电源
侧火电厂联合调频、新能源配套储能;用户侧主动削峰填谷、分布式储能聚集虚
拟电厂、共享储能、无电地区微电网、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项目建成后,
储能系统产品的年产能可以达到 6GWh。
     年产 5GW 储能变流器扩产建设项目拟投入 17,987.99 万元,以募集资金投入
流器。项目建成后,储能变流器产品的年产能可以达到 5GW。
     本项目通过建设高标准的生产厂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配套设施、招聘
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生产及管理人员,扩大储能系统产品和储能变流器的产能,
提升装备及技术工艺水平,形成规模化生产、全生命周期运维优势,降低产品成
本,提升产品质量及性能,全方位满足各类客户需求,从而抓住行业发展机遇,
全面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贡
献力量。
     (1)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公司快速发展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21 年 10 月发布《关于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国家落实“双碳”
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储能产业发展提出规划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
储能规模化应用,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
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
    公司自主开发的储能电池智能运维平台
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同月,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作为碳
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储能方面,要求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
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
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
面明确和量化了储能产业发展目标,预计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
电网储能调峰收取容量电费、允许储能参与现货交易,解决了困扰储能产业发展
的盈利模式问题,为储能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 2020 年底,已投运的新型电力储能累
计装机规模达 3.28GW,要达到 2025 年的 30GW2,未来五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要
扩大至目前水平的 10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55%;在全球市场方面,据 BNEF
预测,
其他国家和地区为 11.4GWh3,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量预计将增至 2050 年的
      公司自 2009 年涉足储能领域,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之一,行业经
验丰富。近年来,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利用国家地方科技创
新平台,联合各大高校、科学院、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展开储能在电力系统发
电侧、输配电侧及用电侧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加强了在储能方面的产业布
局。目前公司储能业务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的 AGC 调频、电网调峰、独立储能
电站、可再生能源配套及海外储能等国内外储能典型应用领域。经过多年发展,
公司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已形成全产业链技术无缝搭配优势。通过本项目建设,借
助生产、技术和市场优势,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储能系统产品和储能变流器产品的
品类和产量,提升产品性能指标,更好地满足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从而抓住行
业发展机遇,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
      (2)扩充优质产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
http://www.cnesa.org/index/inform_detail?cid=60840547b1fd37522c8b456c
    美国能源部发布的“储能大挑战”报告(二):全球储能市场概述(1)
    国盛证券《新能源储能行业研究:储能全面加速,助力碳中和》
  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公司产品及服务得到客户的广泛认
可。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公司客户更加注重企业的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
在产品质量、交期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个性化方案和服务在竞争中也日益重要。
公司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及方案。
  公司目前的储能系统生产设备设施在产能、柔性生产及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方
面已经略显不足,现有厂房、仓库、室外集装箱调试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
满足国内外大规模项目(100MWh 级)生产需求,现有生产设备无法满足高能量
高密度大 PACK 生产要求和多元化产品生产需求。因此,公司计划通过实施储能
系统建设项目,新增自动化 PACK 生产线,增加产能并实现自动化装配、自动化
焊接和自动化测试,确保 PACK 组装一致性和电芯性能一致性;通过 MES 实现
公司内部物流的全线追溯、制造工程配置、生产及品质过程控制,提升制造环节
的透明度,填补生产现场到计划系统间的“信息鸿沟”,为计划系统的再调整提
供可信赖的决策依据。
  储能变流器方面,公司自 2010 年开始开展相关研发与制造,是国内首批具备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变流器制造商,产品功率等级涵盖 5kW~4MW,技术
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凭借在储
能变流器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良口碑,公司变流器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始终
稳定在第一梯队,欧美市场订单也在快速增长,单一项目超 50MW 容量的订单逐
步增多。受制于当前生产设备、生产场地、实验场地等限制,公司产能瓶颈愈发
凸显,难以满足单一项目超 100MW 容量订单的快速交付。同时,随着行业技术
不断发展,交付产品呈现功率等级越来越大,交直流电压越来越高的趋势,公司
原有的测试平台不能满足现有产品批量交付的要求,急需投入相应的实验设备来
保证产品交付的质量,在常规的单一测试平台的基础上,增加测试工位,增加环
境实验、电网实验等实验类装置。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储能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提高储能产品研发和测
试基础平台水平,提升产品性能指标,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1)本项目的实施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及规划的支持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电网负荷峰谷差不断变大,为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
可靠性,构建与之配套以平滑电力负荷的储能系统愈发重要。储能的效用贯穿电
力系统的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环节,可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调峰/调频、配
网侧分布式储能和用户侧分布式微网储能以及重要部门和设施的应急备用电源。
国家对此亦出台各项政策给与大力支持,主要的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如
下:
 时间       部门          政策               主要内容
                                要求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
          国务院                   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
                                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要求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
                                规模化应用,推进电网体制改革,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
                 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 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
                 中和工作的意见》       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
                                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
                                发展机制。
                                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
                                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
                                发电装机并网规模。超过电网企业
                 《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 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
                 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 率 15%的挂钩比例(时长 4 小时以
                 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 上,下同)配建调峰能力,按照 20%
                                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
                                网。配建比例 2022 年后根据情况适
                                时调整,每年公布一次。
                                要求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各地要统
                                筹考虑当地电力系统峰谷差率、新
                                能源装机占比、系统调节能力等因
                                素,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
                                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
                                低于 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
         国家发改委                  3:1,还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在
                                峰谷电价的基础上推行尖峰电价机
                                制。尖峰时段根据前两年当地电力
                                系统最高负荷 95%及以上用电负荷
                                出现的时段合理确定,并考虑当年
                                电力供需情况、天气变化等因素灵
                                活调整;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
                                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20%。
                                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
                                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
         国家发展改
         革委、国家
          能源局
                                电网储能调峰收取容量电费、允许
                                储能参与现货交易。
                                    提出把提升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能
                 《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
         国家能源局   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有关事项的通知》
                                    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发展改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        提出从研发、制造、推进动力电池
         革委办公厅   业 发 展 的 指 导 意 见    储能化应用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落
           等     2019-2020 年行动计划》   实相关工作。
                                    抽水蓄能电站、电储能设施、电网
         国家发展改
         革委、国家
          能源局
                                    本。
                                    强调了储能的战略意义,规划了电
         国家电网                       源侧、电网侧和客户侧的储能应用,
                                    提高电网发展质量效益。
                                    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促
                                    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支撑和推
         财政部、科                      动能源革命。未来 10 年内分两阶段
           源局                       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
                                    即“十四五”期间,实现商业化初
                                    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提高用能设备
         国家能源局                      设施的效率,重点发展电力储能等
                                    技术。
   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大发展的同时,英国、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
家也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海外因其电力市场化程度较高,为提升供电保障度
和灵活的市场交易,对储能的需求更加旺盛。上述各个国家均出台了不同程度的
储能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储能独立平等进入电力市场扫除障碍。
   (2)公司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
   公司自 2009 年开始涉足储能领域,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之一,行
业经验丰富,其中公司投资运营的华润海丰、深能源河源储能调频项目是目前国
内技术指标领先的行业标杆项目。公司依托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与
并网工程实验室,不断进行创新研究,技术实力雄厚。公司积累了高电压电池系
统集成技术、系统级消防安全及高效液冷热管理与消防耦合技术、吉瓦时级锂电
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及智能管理系统、光伏/风电场站暂态频率电压主动快速支撑技
术、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控制、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
全技术等众多核心技术,在不断提升现有电池储能技术的同时积极布局下一代电
池储能技术研发。
     在储能变流器领域,公司于 2020 年 5 月推出了业内首个通过鉴衡5认证的
同步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还积极参与《GB/T 36545-2018 移动式电化
学储能系统技术要求》、《TCIAPS0003-2018 电力储能系统用二次锂离子单体电
池和电池系统安全要求》、《TCIAPS0004-2018 电力储能系统用二次锂离子单体
电池和电池系统性能要求》、《储能电站调频与调峰控制技术规范》等多项国家
及行业标准制定。公司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充足雄厚的技术实力,为本项目的
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客户合作关系保障本项目顺利实施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
与并网工程实验室”,已经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
企业”、“中国驰名商标”、“2019 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20
年国家能源局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2020 年度中国储能产业
最佳示范项目奖”、“2020 年度最佳储能双向变流器供应商奖”、“2020 年度最
佳储能调频辅助服务奖”、“2021 年度中国十大储能集成商”、“2021 年度十大
储能 PCS 企业”、“2021 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示范项目奖”等多项荣誉和资
质,入围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名单,
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凭借在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客户服务方面的优势,公司储能产品得到了国
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并与相关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良好的合作关系。此
外,能源央企(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华润
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等)和地方能源企业(如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能
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能(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江西赣能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
限公司等)也纷纷开展新能源建设。公司在已投运储能项目中,与多家企业形成
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全国各个省市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共同开发独立储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又称 CGC,是以提供产品检验检测、产品认证、技术开发、标准制定、项目审核、项
目评价以及产业和政策研究等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
能、共享储能等新项目。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丰富的客户资源,有利于本项目的顺
利实施。
  经初步测算,本项目经济效益指标如下:
                年产 6GWh 储能系统建设       年产 5GW 储能变流器扩产建设
     收益指标
                      项目                     项目
 建成后年均收入(万元)            318,584.07              57,610.62
  投资回收期(年)                    5.96                   5.28
    内部收益率                  20.20%                 22.34%
  本项目已完成发改委项目备案,统一项目代码为:2017-360999-38-03-024592,
相关环评等事项尚未办理完毕,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二)新型电力系统关键产品产业升级项目
  新型电力系统关键产品产业升级项目包含智能电表产品建设项目、计量检测
产品建设项目和计量产品自动化检储配系统建设项目三个子项目。
  智能电表产品建设项目由公司实施,项目总投资 35,954.60 万元,其中拟以募
集资金投入 22,931.00 万元,其余以自有资金投入。本项目产品主要包括各种标准
的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能源控制器、量测终端等产品,为国内外电网
提供智能电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计量检测产品建设项目由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科陆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实
施,项目总投资 5,080.44 万元,其中拟以募集资金投入 4,225.72 万元,其余以自
有资金投入。本项目产品主要包括计量标准仪器仪表、智能电表检定装置、充电
桩检定装置、气体探测器等,广泛应用于国家及各省市计量研究院、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及各省市电力科学研究院、各省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各大检测实验室
以及新能源企业等。
  计量产品自动化检储配系统建设项目由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科陆智慧工
业有限公司实施,项目总投资 15,204.56 万元,其中拟以募集资金投入 13,610.30
万元,其余以自有资金投入。本项目主要包括自动化检表线、智能仓储配送系统
等产品,为电网公司提供计量器具和物资的自动化检定、仓储、配送一体化解决
方案。
  本项目将立足于新型电力系统业务板块,三个子项目密切相关、协同发展。
其中,智能电表产品是公司电网业务的核心基础,计量检测产品和计量产品自动
化检储配系统为电网智能电表业务提供配套服务。本项目将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
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智能电表及其配套产品的履约交付能力,提高生产制造的
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的性能指标,更好的满足新型
电力系统的业务需求。
  (1)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首先
是数字化特征,即泛在贯通,赋能高效。通过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贯通,
为电力生产、输送、调度和消费赋能,以电力大数据服务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
培育新型电力数字产业,为数字赋能。二是灵活性高效的特征,未来新一代电力
系统将从传统的发输配用的垂直单一模式转变为含多能源与信息双向流动模式,
电网电力电子化,实现软件定义电网。三是综合能源多网协同,即电力的延伸特
征。电力系统将与天然气、交通、建筑等多领域互联互通,智能电网将与热力管
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形成综合能源供应,构成综合能源系
统,这也是推进新能源消纳、实现能源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有效措施。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生态中,能源的计量、结算、统计等环境都将发生较大变
化,从而对电能计量、数据采集终端等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推动了智能电表
及其配套产品的升级换代。智能电表及其配套产品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关
键设备之一,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我国电网系统正在推进 IR46《有功电能表》国际建议的落地,IR46 是针对智
能电表的强制性技术法规,GB/T17215 系列电能表基础性国家标准、JJF1245 系
列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均依据 IR46 调整了相应的指标和要求,JJG597《交
流电能表检定装置》、JJG596《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也即将修订。新一代 IR46
《有功电能表》国际建议的实施,将为智能电表、计量检测产品和计量产品自动
化检储配系统带来持续稳定的需求。
  (2)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增强公司履约交付能力
  新形势下,电网公司对智能电表及其配套产品的集中履约交付能力、品质控
制能力、生产过程信息交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司在智能电表及其
配套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品质控制、交付能力等方面须大幅提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结合 SAP、
MES 等管理运营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转型,降低制造
成本、管理难度,提高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履约交付能力,进而持续提升
市场占有率。
  (3)巩固公司主营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智能电表的升级换代,必然带动计量检测产品和计量产品自动化检储配系统
的创新升级,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公司在立足于现有的核心技术基础上,抓住国
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公司在电力领域的优势,积极推进智
能电表及其配套产品技术创新,提升智能电表、计量检测产品和计量产品自动化
检储配系统的核心竞争力,贴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需求。通过本项目的建设,
助力三个业务板块“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巩固公司行业领先地位。
  (1)本项目的实施受国家产业政策及规划的支持
  近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升级为国家战略,国家对能源行业中的电网智
能化建设、电力物联网等领域出台了相关产业指导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支持能
源行业朝着“双碳”目标发展。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积极开展电网、电厂等领域智能化建设。持续推进粤港
澳大湾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智能电网建设”。202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明确“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
   我国电网正在推进 IR46《有功电能表》国际建议的落地,电网公司在 2021
年的第一批智能电表招标中已采用了基于 IR46 的新标准,标志着智能电表及其配
套产品正式进入新旧标准轮换期。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
的保障。
   (2)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国家“双碳”能源战略转型的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向数字化、智能
化、物联网化方向发展,对于智能电表及其配套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电表为 4.9 亿只。按照国家电网预测,2030 年智能感知终端数量将达到 20 亿台套,
智能电表是其重点组成部分。计量检测产品和计量产品自动化检储配系统作为智
能电表产品业务链上“三位一体”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3)公司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
   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曾多次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在行业中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技术中
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先后为多项国家和地方级重点示范项
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与多层次的定制化服务。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智能电
表及其配套产品的应用,是电网公司的主流供应商。
   公司研发实力雄厚,研发产品覆盖智能电表的各种应用场景需求,符合国家
电网、南方电网大部分需求,同时海外电能表产品通过了多项国际主流认证,包
括 MID、KEMA、STS、DLMS、STS6、IDIS 认证。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公司
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自 2017 年至今参与了 43 项标准制定,其中有
《GB/T 37006-2018 数字化电能表检验装置》、《GB/T 17215.831-2017 电测量设
备(交流)检验验收第 31 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特殊要求(0.2S 级、0.5S 级、
经电子互感器接入的静止式电能表》、《GB/T 26831.4-2017 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
统第 4 部分:仪表的无线抄读》、《GB/T 33708-2017 静止式直流电能表》。
   公司进行了大量前瞻性研发及技术储备,在电能表“多芯模组化”技术、蓝
牙脉冲电能表检定技术、电能表端子座测温检测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稳定可靠
的高速双向通信技术、宽量程精确计量技术等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
创新开发的多款产品获得中国电科院等相关权威部门的认证,达到了行业先进水
平;公司参与开展的“智能电能表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大规模应用”项目荣膺 2021
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4)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基础及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已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润电力等知名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保持了持续稳定的业绩规模,并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
要地位,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服务等
环节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经初步测算,本项目经济效益指标如下:
              智能电表产品建设                          计量产品自动化检储配系
 收益指标                         计量检测产品建设项目
                 项目                                统建设项目
建成后年均收入
 (万元)
投资回收期(年)               5.70              5.01                     5.48
 内部收益率              25.46%            26.49%                   21.18%
     本项目已完成发改委项目备案,具体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统一项目代码
     相关环评等事项尚未办理完毕,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三)综合能源系统集成产业化项目
     综合能源系统集成产业化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拟投入 19,834.50 万元,其中
以募集资金投入 18,890.00 万元,其余以自有资金投入。本项目产品为一种定制化、
模块化、多站融合、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站,其由集中组合式预装变电站、储能
站(包括热熔盐蓄热、动态蓄冰、电化学储能)及控制中心组成,可根据客户能
源需求,集成供电、供热、供冷中的一种或多种能源模块。综合能源站主要应用
在综合工业园区等场景,覆盖源-网-荷-储核心环节,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供给以
及节能、能效监测,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快速供能管理、全联网参与电网用户侧
响应,具有占地面积小、供能调节灵活、设备集中便于后期运营维护等优势。项
目建成后年产能可以达到 12 台(套)。
  本项目的建设将基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顺应行业发展,积极把握国家“双碳”
目标及能源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通过在基础设施及软硬件的投入,建设综合能
源站的生产线,提高公司综合能源服务设备的产业化能力和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服
务能力,推出覆盖源-网-荷-储核心环节、高效、灵活并便于后期运营维护的产品,
有利于公司抓住市场先机,深入布局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有助于实现公司综合能
源服务业务布局的战略目标。
  (1)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公司快速发展
  为部署“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施安排,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思路和
主要举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主要包括:新能源为主体的电源结构,
高弹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源网荷储、多元互动,以电力为中心的综合能源
服务体系等,在“十四五”这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起步期,以
电力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将成为主要抓手。
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
目”,明确了综合能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形成了实
质性的指导意见,综合能源服务在我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国家电网公司研
究,预计 2020-2025 年,我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场潜力规
模有望由 0.5 万亿~0.6 万亿增长到 0.8 万亿元~1.2 万亿元,2035 年步入成熟期,
市场潜力规模约在 1.3 万亿元~1.8 万亿元。通过本项目建设,借助生产、技术和
市场优势,公司将推出覆盖源网荷储核心环节,集成供电、供热、供冷一种或多
种能源管理服务的综合能源站,更好地满足用能侧用户的需求,从而抓住行业发
展机遇,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
  (2)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布局,强化“能源领域综合服务商”战略定位
  在大力推进“双碳”发展战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
在供能侧以清洁能源发电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在用能侧积极进行节能减排。
面对日渐趋严的能耗“双控”政策,耗能较高的社会部门对能耗管控、节能减排
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当前在用能侧尚存在一些建设和运营的行业痛点需要解
决,如电力设施建设缓慢、占地紧张;传统供能设备不具有调节供能的灵活性,
不能适应最新拉大峰谷价差电价趋势,不能响应用户侧用能时序需求;供能侧到
用能侧的设施割裂成很多分散的孤岛,后期运营维护困难等。目前市场上缺乏能
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研发生产
综合能源站,其覆盖源网荷储核心环节,为用户提供能源供给以及节能、能效监
测等服务,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快速供能管理、全联网参与电网用户侧响应,具
有占地面积小、供能调节灵活、设备集中便于后期运营维护等优势,为公司的收
入及盈利水平创造新的增长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1)本项目的实施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及规划的支持
  自 2015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国家
陆续出台指导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综合能源服务在国内迎来了发
展空间。近年,随着从国家层面提出“双碳”目标及能源安全新战略,国务院及
各部委推出了各项政策大力支持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2020 年 9 月 8 日,国家
发改委等四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
长极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409 号),首次在国家政策文件中提到“综
合能源服务”,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
国务院 2021 年 2 月通过《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
见》进一步提出“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
目。”2021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
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城市商业区、综合体、居民区,依
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开展分布式发电与电动汽车(用
户储能)灵活充放电相结合的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国家发
改委、司法部共同在《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
“健全相关支持政策,推动现有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新建园区循环化建设。完
善共伴生矿、尾矿、工业‘三废’、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的支持政策。”2021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2021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多能互补等智慧能源与智慧城市、
园区协同发展。”国家能源产业政策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搭建新的“长坡赛道”,
带来了长期的实质性的利好,将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将
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2)公司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和技术基础
  公司依托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链方面的优势,以“双碳”目标引领,致
力于工业、综合园区、建筑楼宇、医院高校以及现代农业各领域的综合能源业务,
整合能效诊断、节能改造、用能监测、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储能、
云平台、变配电自动化等产品和技术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从供能、配电、储
能、用能到运维,从前端咨询到方案整合,能够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及服务一揽
子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在本项目产品上已掌握了三工况热泵技术、小型化固体(热
熔盐)蓄热技术、35kV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技术等核心技术;在产品的核心模块产
出上,公司已拥有小规模试制的经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和技术基础,有利于
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3)能源变革带来的市场拓展机会和合作伙伴资源保障本项目顺利实施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逐步落实,能耗“双控”政策日益趋严,各地
方开展不同程度的控能耗举措,导致大量企业面临限电困境,由此带来的对能效
管控、节能改造、多能互补的需求逐渐凸显。对于上述需求,综合能源站可根据
客户能源需求集成电、热、冷等多种能源模块,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供给以及节
能、能效监测服务,实施快速、高效的综合能源一揽子解决方案。针对存量市场,
可通过安装高效的模块化电、冷、热设备替代老旧低能效的能源设施,达到节能
改造、降低能耗的效果;对于增量市场,可从能耗管控、多能互补的理念出发,
从整体的供能、用能、运维等多角度考虑设计建设,集约化的模式在实现既有能
源目标的同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凭借在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客户服务
方面的优势,公司产品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并
与相关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与北京能源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综
合能源企业展开战略合作。能源变革带来的市场拓展机会和合作伙伴资源保障,
有利于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经初步测算,本项目经济效益指标如下:
        收益指标                综合能源系统集成产业化项目
     建成后年均收入(万元)                                 49,500.00
      投资回收期(年)                                        4.22
       内部收益率                                       32.58%
     本项目相关立项、环评等事项尚未办理完毕,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履行审批
或备案程序。
(四)科陆企业技术中心升级项目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拟投入 35,619.40 万元用于科陆企业技术中心升级项
目,其中建设投资 25,736.80 万元,建设期场地租赁费 2,609.06 万元,预备费
投入 25,526.66 万元。研发中心未来将围绕以下研发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具体如下:
序号    研发方向          研发内容                拟达到的目标
              研究;                   化解决方案,包括不限于如下场
              技术研究;                 性,且便于系统集成:
      新型储能
      技术研究
              准研究;                  4)微网储能;
              究。                    7)新能源配套储能。
      直流配用    1)固态变压器 SST;          1)形成适合各种场景应用的直流
      电系统技    2)直流智能物联网开关;          配用电系统解决方案以完美替代
    术研究       3)各种配套模块化电源,如直流充              现有交流系统;
              电桩、光伏、动力后备电源、家用               2)按照直流配用电系统解决方案,
              直流电源和办公室用直流电源;                研发配套齐全的产品;
              与电压调整关键技术研究;                  用场景示范与项目孵化。
              究;                            1)形成满足电网现实需要的可参
    物联网应
     究
              化。
                                            解决数据通信的及时性与同步性
              源热泵、太阳能热泵、水源热泵;
    综合能源                                    问题;
    服务研究                                    2)支持综合能源服务离线仿真与
                                            在线仿真;
              术;
              术。
              研究目前国内最高等级的单相直流
              及三相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开发
                                            装置功率源和标准表具有数字化、
                                            可视化、精度高、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直流及      高 精 度多 功 能标 准电 能表 ; 开发
    三相交流      0.01 级程控直流及交流功率源;将
    电能表检      直流电流的输出和测量范围扩充到
                                            足国家最新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技
    定装置研      0.1uA 至 1000A,将直流电压的输出
                                            术要求,继续保持公司在电力测量
       制      和测量范围扩充到 0.1mV 至 1500V,
                                            设备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填补科陆在国内 0.01 级及以上直流
              测量领域的空白。
              研究,紧密结合智能电网,将模拟
    基于智能      电能检定体系数字化,物联网化从
    电网的数      而设计出国际领先的检定体系;                快速响应国家新一代智能物联表
    字化物联      2)基于低成本的蓝牙模块的高精度              技术革新的发展契机,助推国家电
    网化电能      对时的研究;                        网、中国南方电网电能无线计量技
    检定系统      3)无线传输的干扰对稳定性要求极              术的发展。
    的研发       高的电能检定影响的研究,利用数
              字化脉冲技术利用存储空间换取时
              间,解决无线传输干扰带来的影响。
              研究工业化的 AGV 导航算法建模
              与发布框架。以实际应用项目为起
              点,以商业化为目的,提供针对实
    工业化       用场景、索引便利的 AGV 产品库。            持续维护多个行业领先的 AGV 产
    AGV       该 AGV 产品库以 SLAM 导航和视          品库。
              觉导航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即时可用
              的 AI 算法能力,并且定期更新行业
              先进的 AI 技术。
    基于数字      以 3D 技术和工具做自动化设备的             降低现场参与人员门槛,降低实施
    孪生的自      安装及优化,沉淀大数据运维工程               难度,提高实施效率。
   动化运维   师的经验,打造智能化大运维体系。
    系统
 本项目契合行业技术发展要求,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建设高标准实
验室及研究院,引进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与软件以及高级研发人才,在加强巩
固智能电网主业的同时,在储能业务、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上持续发力,不断加大
研发投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业务范围不断延伸——大力建设新型智能电
网背景下,智能和感知新技术、新需求、新的应用场景催生新的业务范围,公司
急需完善现有研发实验条件,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本项目将引进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及软件,完善研发环境,提高研发基础
设施水平,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设计能力,逐步增强公司在智能电网、
新能源及综合能源服务等方向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新产品转化能力,不断开发新产
品和新技术,同时解决公司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薄弱环节,从而加快公司技术研发
及公司全面技术进步的步伐,缩短新产品研制周期,从而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本项目的实施,将结合市场需求,协调、整合、统一公司技术资源,进一步
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推动技术方面向更深、更广的领
域发展。
 (2)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能源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迎来发展新机
遇,电力物联网、数字电网和智能电网迎来景气增长周期。新型电力系统和智能
配用电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电网建设的主要投资方向。在用电信息采集
技术细分领域,多元化、网络化、双向实时计量技术将成为重点技术方向,用电
信息采集系统应全面支撑用户信息互动、分布式电源及多元化负荷接入等业务,
为实现智能双向互动服务提供信息基础。在配电自动化细分领域,高级配电自动
化是技术发展方向,实现配网运行与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
  公司作为已经具备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的企业,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需
持续提升公司研发试验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完善现有产品,研发新技术和
新产品,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3)迎合新能源市场发展和储能产业技术迭代的需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驱动下,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
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其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
与工艺进步,系统成本大幅下降,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技术指标大幅提升,带动
储能度电成本快速下降,储能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电源侧新能源配套储能、发
电侧储能辅助 AGC 调频、电网侧储能电站调峰、用电侧储能商业化运营将快速
发展。
  公司自 2009 年开始涉足储能领域,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之一,行
业经验丰富。公司拟通过技术中心的建设,加大在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技术、5G
环境储能虚拟电厂聚合控制技术、高效储能电池包热传递和热扩散防护技术、储
能电池系统主动安全技术、储能电池状态 AI 评估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数字仿真
技术等方向上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大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储能技术产业化落
地。
  (4)顺应行业政策趋势和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技术的需要
  随着传统发电技术的改进以及风电、光伏、智能电网、用户智慧用能等综合
能源利用的发展与变革,发展综合能源已成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变革
的重要方式。综合能源服务以电力系统为核心,改变以往供电、供气、供冷、供
热等各种能源供应系统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和独立运行的既有模式,利用现代物
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以及提升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型区域能源
供应系统,实现对各类能源的分配、转化、存储、消费等环节有机协调与优化,
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客户服务平台,及时向用户发布用能信息,引导用户主动节
约用能。
  公司拟通过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大在综合能源服务技术及产品研发
上的投入,对新能源发电技术场景、储电储冷储热技术、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
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泵、水源热泵)、燃气发电与 CHP 应用技术、微能网系统控
制与优化技术、综合能源服务系统集成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为综合能源服务赋
能。
  (1)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自有技术
  公司已在电力行业深耕二十余载,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具备了较强的技
术创新能力。
  在智能电网业务方面,公司具有扎实的技术研发实力,研发的产品贴合我国
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是国内产品资质认证最为全面的厂家之一。通过不断创新,
公司攻克了蓝牙脉冲电能表检定技术、多芯模块化智能电表技术、电能表端子座
测温检测技术等多项智能电网关键核心技术。
  在储能业务方面,公司 2012 年获批成立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与
并网工程实验室,积累了近 10 年的储能电芯测试和研究经验,掌握了各种电池性
能和全生命周期特性,为储能系统的安全管控和高效使用奠定了基础。依托国家
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与并网工程实验室,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公司已形
成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优势。2020 年,公司攻克了储能液冷散热技术、2MW 3MW
级储能双向变流器等多项储能关键核心技术。
  在综合能源服务方面,公司依托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链方面的优势,整
合能效诊断、节能改造、用能监测、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储能、
云平台、变配电自动化等产品和技术,可实现电力监控、设备健康管理、移动管
理、能效管理的一体管控。
  基于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截止 2021 年 9 月 30 日,
公司(含子公司)共申请专利 1,704 项。
  (2)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
  为保障技术发展规划及目标的顺利实现,公司在各项制度的建立、组织建设、
激励机制、创新环境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
  在研发过程管理上,公司技术中心已形成 IPD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并采用项
目管理模式,将项目管理与应用开发流程相结合,实现产品研发的质量保证与开
发效率的平衡。同时,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对所有研发项目给予技术攻关协助及
过程评审。
  在通用技术平台建设上,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专项小组,制定硬件平台一体化
方案,引入并实施物料生命周期管理,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整理,结合 IT 系统,
形成公司的共享库。
  在研发体系培训建设上,公司重视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引入领导力培训课程、
组织开发各专业类别(如软件、硬件、测试、结构等)系列课程,对技术和业务
骨干开展针对性及多样化的培训,为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保障。
  在技术开发程序及管理上,公司组织编制了《技术开发管理规范》、《技术
资料保密制度》、《技术文件管理规定》、《科陆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设计
开发评审指南》等,同时严格按照 ISO9001 质量管理要求对项目的开发质量进行
控制,实现系统的文件化管理,形成项目管理规范和流程。
  (3)公司具有坚实的人才优势
  高素质、稳定、充足的人才队伍一直是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
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公司技术人员共有 1,246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 37.68%。
公司一直十分重视加强核心技术人员培养与储备,通过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体系,确保核心人员的持续稳定;通过建立优秀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内外相结合的
培训体系,实现核心人员的成长和梯队建设,有效地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同时,
公司通过建立具有专业化、人性化的内控制度,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和办公环境
舒适度,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具有多年研发经验及
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符合项目的建设要求,为募投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建设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
向,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本项目已完成发改委备案,统一项目代码为 2109-440311-04-01-220868,相
关立项、环评等事项尚未办理完毕,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五)补充流动资金
  基于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 66,000.00 万元补充
流动资金。本次使用部分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可以更好地满足公司生产、运
营的日常资金周转需要,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强竞争力。
三、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公司整体发展战略,有利
于公司抓住重要行业机遇期,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主业优势,且具有良好的发
展前景和经济效益。随着本次募投项目的建成,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在智能电网、
储能、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进一步
增强盈利能力,维护股东的长远利益。
(二)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金额将有所增长,整体资产负债率
水平得到降低;同时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将提高,偿债能力得到增强。综上,
本次发行将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为公司业务进一步发
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非公开发行是公司扩大竞争优势、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
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均围绕主营业务展开,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以及公司的战略规划,募投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本次募投项目
的实施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深圳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