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简称:瑞鹄模具 股票代码:002997
瑞鹄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 次发行 可转换公司债券 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 43,980.00 万元(含
投资总额 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
项目名称
(万元) (万元)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及关键零部件精密成
形装备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
合计 43,980.00 43,980.00
如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少于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公
司董事会将根据募集资金用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排募集资金的具体使用,不足
部分将通过自筹方式解决。在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如公
司以自有资金先行投入上述项目建设,公司将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律、
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在最终确定的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有关主管部
门备案文件为准)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
集资金投入顺序和金额进行适当调整。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为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政
策环境。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
南(2011 年度)》提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包括先进制造领域
中的关键机械基础件,包括汽车覆盖件模具,多功能级进模等;
《中国制造 2025》
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
务的智能化水平;《模具行业“十三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制造业技术发展
和转型升级中需要的中高档模具,2020 年国内模具市场容量预计为 2,500 亿元,
国内市场的国产模具自配率达到 90%以上。工信部等两部委发布的《智能制造发
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目
标到 2020 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
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二)汽车新能源化趋势不可逆转,带动模具行业业务发展
汽车模具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能源及环境双重危机日益严
峻,包括美国、荷兰、挪威、德国、法国、英国、中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制
定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部分国家甚至提出了禁止传统燃油汽车销售时
间节点,全球汽车产业的新能源趋势不可逆转。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由以特
斯拉为首的少数参与者升级为包括奔驰、宝马、福特、丰田、通用等全球汽车巨
头争相布局,全球汽车的新能源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汽车工
业经济运行情况》系列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从 2013 年的 1.80 万辆增长
到了 2020 年的 136.70 万辆,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 85.63%,同时,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公布的数据,
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
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
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仍然将保持高
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带动了上游汽车模具行业发展,公司近年来在手的新
能源汽车模具合同订单明显增多。本次募投项目有助于公司抓住新能源发展的机
遇,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并稳固自身行业地位。
(三)汽车轻量化技术持续发展
随着对环保和节能的迫切需要,燃油车需要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提高效率;
新能源电动车需要降低电耗,减轻质量来提高续航里程来提高竞争力。汽车轻量
化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汽车行业研究的重点领域,先进材料的使用能够在保证汽车
安全与使用性能的同时降低车身重量,从而起到节约燃油的效果,因此轻量化材
料的使用能够极大的提升汽车的能源使用效率,根据美国能源部的公布数据,汽
车总重量每减少 10%将能够节约 6%-8%的燃料,通过增加高强度钢、镁合金、
铝合金、碳纤维及其他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使用能够大幅度的减轻车身重量。短期
内,能够通过采用高强度钢、铝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替代重钢将车身的整体重
量降低 10%-60%。据美国汽车研究中心预测,未来铝合金在汽车上的综合占比
将从 2020 年占比 13%提升至 2040 年 26%。
汽车轻量化设计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汽车轻量化的标志之一是车身板材
的更新,这直接带动模具在新材料车身中的应用。以铝制板材和高强度钢板为代
表的轻量化材料,相较于传统钢板厚度增加、回弹性能更强,也对加工新材料板
材所使用的模具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类模具产品的冲压调试过程中,模
具厂商需采用大吨位冲压设备以保证模具品质。新材料汽车车身的应用不仅对汽
车模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吨位冲压设备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在此背
景下,公司亟需引入新产线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一)扩大模具生产能力,为应对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
由于中国的巨大市场需求使其连续数年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汽车生产、销
售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0 年全球共生产汽车 7,762 万辆,
其中中国生产汽车 2,522 万辆,占据全球生产总量的 32%,国内汽车行业的持续
增长,带动汽车冲压模具持续增长。
随着国内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型精密覆盖件模具等高附加价值
的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由依赖进口转向自主国产,同时部分大型精密覆盖件模具
走出国门,实现海外销售,目前国内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制造行业面对的不仅是
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将随着中国整体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实现全球范围的销售
和服务。
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生产加工设备的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
公司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业务自有生产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已趋于饱和,仅靠已有
设备进行自主生产已经不能满足订单交付时间周期的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是为满足公司在未来几年行业需求快速增长过程中能够抓住
发展机遇,获取并交付更多订单,在稳步提升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的基础上,实现
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公司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奠定基础。因此,本项目建设是
提升车身覆盖件(钢板、铝板)及新能源电池系统部件冲压模具智能制造生产能
力、应对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及智能制造的需要。
(二)提升模具制造核心工序自制率,更好保障交付周期与品质
需求
随着近年来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在自有设备产能不足的前提下,公司通过
自主生产、订单整体发包、部分工序委外和设备租赁等多样化生产模式相结合的
方式满足订单交付。订单整体发包、部分工序委外的生产模式虽然能够暂时缓解
公司订单增长与自有设备产能不足之间的矛盾,但由于这两种生产模式对产品制
造周期、产品过程质量的控制与自主生产仍然存在差距,从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
及时交付率、产品质量水平的角度而言,订单整体发包、部分工序委外的生产模
式仅作为公司产能的阶段补充,并不是长远之计。设备租赁的生产模式虽然解决
了产品生产质量高度可控的问题,但由于公司对租赁设备没有产权,因此在对小
范围技术改造以更好的适用公司生产等方面没有绝对自主权,一定程度会影响产
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力度。
本项目的建设将新建智能制造工厂及配套自动化生产设备,一方面将以往订
单整体发包、部分工序委外中相对关键的工序转为全自制,进一步缩短产品制造
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委外加工费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将进一步解
决部分设备租赁所带来的核心设备工艺升级改造的自主权问题,能够更大程度根
据下游行业发展需求对核心设备改造以适应发展需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出
于提升模具核心工艺自制率,为更好保障生产周期与生产质量的需要。
(三)提高核心设备的整体成新率及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为提
升生产加工综合实力的需要
车身覆盖件模具的生产要求随着下游汽车制造企业对大型精密覆盖件精度
要求、质量提升、材料换代等因素而持续升级,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是下游汽车
制造企业对模具精度、品质、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公司模具加工主要分成
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加工阶段,其中最核心的阶段为精加工阶段,直
接决定模具精度,公司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对不同的工序进行了设备的匹配,
按照设备性能和成新率的高低排序匹配加工工序精度要求高低,在保证每个加工
阶段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设备折旧成本。虽然对于部分核心设备,
公司通过更换核心部件的方式维持其加工性能,但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稳
定性降低,综合性能下将,仅仅更换核心部件已经难以持续稳定的满足既定的精
度和周期要求。同时由于精度和周期要求在不断提升,必须及时提升生产设备的
整体成新率,购置新型加工设备才能满足公司客户在下达订单之前的验厂要求,
确保与客户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及潜在客户的顺利开拓。
本项目通过新建智能制造工厂及配套自动化设备,一方面提升公司加工设备
精度、柔性化等性能,以满足汽车制造行业对汽车大型精密覆盖件模具精度、品
质、周期不断提升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新工厂及配套自动化设备的购置提升
公司加工设备保持较佳状态,并且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提高设备整体
效率的提升,降低单位制造成本,确保公司在客户验厂环节顺利通过,并提升公
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出于提高生产设备整体成新率及智
能化技术创新应用,提升公司生产加工综合实力的需要。
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汽车产量增长与车型多样化趋势明显,为本项目实施提供
市场基础
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两类直接驱动因素,一方面,汽
车企业对汽车车型的更新换代及外观造型的持续改进,需持续不断推出新车型满
足市场对汽车消费的需求,带动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市场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国际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汽车产量销量的持续增长,直接驱动汽车制造行业增加
新车型开发的数量,推动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需求的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全球汽车产量从 2011 年的 8,010 万辆
增长至 2019 年的 9,178 万辆(受疫情及芯片影响,2020 年为 7,762 万辆),期
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52%,全球范围内汽车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中国
生产汽车产量从 2011 年的 1,840 万辆增长至 2019 年的 2,572 万辆(受疫情及芯
片影响,2020 年为 2,522 万辆),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3.79%,中国
汽车产量过去十年汽车生产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保持稳定增长。同时,随着国
内人均 GDP 的增长,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很大的
发展空间。
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消费者群体的不断扩大,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越
来越激烈,为满足各类群体的汽车车型的差异化需求,汽车厂商不断加速新车型,
同时加快对经典车型的改款节奏,根据公开资料,全新车型开发周期已由原来的
型的不断丰富直接促进了汽车制造企业对汽车模具的需求,特别是对汽车覆盖件
模具的需求。因此,汽车产量的增长与新车型多样化趋势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
市场基础,是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汽车模具制造由海外向国内转移,为本项目奠定区域发展
趋势基础
车身覆盖件模具制造行业作为汽车制造行业的配套服务行业对区域汽车产
量有较强的关联关系,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渐饱和,主流车厂将
生产产能逐渐向新兴市场转移,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为全球汽车制造行业发展最
快的区域市场之一,经历的高速增长过程,与此同时,国内车身覆盖件模具制造
行业随之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和增长。
车身覆盖件模具制造是汽车模具制造中难度较高的领域,不仅是技术密集型
行业,同时还是资金密集型及技能密集型行业,随着国内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成
熟以及国内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车身覆盖件模具制造水平已经具备与
世界先进水平同台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大型精密覆盖件模具方面进步迅速,同时
在综合成本、交付周期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公司海外销售份额
不断提升,也表明国产车身覆盖件模具已经获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全球分工细化与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内依靠综合成本、交付周期优势
承接海外汽车模具制造产业的转移已经成为未来几年可以预见的趋势,因此,车
身覆盖件模具制造由海外向国内转移,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区域发展趋势基础,
是本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
(三)公司积累了大批高端优质客户,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销售
渠道基础
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客户的开拓与积累,对客户的需求响应和服务成效都
极为重视,通过长期的努力,目前公司已经与遍布全球的汽车制造企业建立了业
务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路虎捷豹、保时捷、奥迪、奔驰、林肯等豪华品牌,福特、
大众、本田、日产、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菱等全球主流品牌,上汽集团、一汽集
团、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国产自
主一线品牌;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客户群体包括蔚来、理想、小鹏、北汽蓝谷、
广汽埃安、奇瑞新能源、长城新能源系列、吉利新能源系列等,以及北美某全球
知名新能源品牌等。同时,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越南、俄罗斯、泰国、西班牙、土耳其等 10 余个国家,从品牌与区域两个层面
形成了全球化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布局。品牌和区域网络布局为本项目建成达产后
顺利消化扩张产能提供了渠道基础,是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之一。
(四)公司已掌握大型精密覆盖件模具核心技术,为项目实施提
供了技术基础
公司冲压模具业务大致经历了车身结构件模具、车身覆盖件模具、轻量化车
身覆盖件模具三个发展阶段,通过长期不断的研发投入、技术积累和攻关,逐步
形成了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与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化模具核心技术体系。
在传统车身覆盖件模具方面,公司通过集成一体化、智能化的全方位(从车
身数字模型到模具产品再到实物轻量化白车身)汽车模具快速设计、高速高精度
加工、数字化虚拟合模技术,开发出 C 级轿车覆盖件模具,表面质量 AUDIT 等
级皆为 1.0 级(高档轿车表面质量最高等级要求),符合率达到 95%以上,满足
了高档轿车外覆盖件模具的验收标准,极大缩短了模具开发制造周期,达到国内
领先、国际一流技术水平。
在轻量化车身覆盖件模具方面,公司结合 CAE 闭环验证、精细模面设计以
及虚拟合模技术,攻克了铝合金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容易产生破裂、起皱、回弹等
难题,掌握了铝合金覆盖件成型技术,开发出全铝车身成形装备,并应用于捷豹
XFL、路虎揽胜极光、北美福特猛禽等高端车型。
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保证了产品技术的高品质、稳定生产,为产品提供了技术
竞争优势,是本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
(五)规范的管理体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撑
公司已经建立健全了管理体系,在产品技术研发管理、公司流程管理和全面
质量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快的组织反应能力。公司管理人员
拥有多年的汽车冲压模具、检具和焊装自动化生产线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管理经
验,行业运营经验较为丰富。规范的管理体系及管理团队丰富的行业运营经验能
够支撑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和运营。
五、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本项目计划在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购置土地内建设新能源汽车轻
量化车身及关键零部件精密成形装备智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项目,项目由瑞
鹄模具实施。本项目总投资 43,980.00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43,980.00 万元。本
项目完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 288 套轻量化车身覆盖件及新能源三电系统铝板材
模具智能制造能力。
本项目总投资为 43,980.0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39,092.00 万元、铺底流动资
金 4,888.00 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额(万元) 占总投资比例(%)
一 建设投资 39,092.00 88.89
二 铺底流动资金 4,888.00 11.11
合计 43,980.00 100.00
本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 24 个月,本项目达产期预计实现年均销售收入
截至本次预案签署日,本项目备案等程序正在办理过程中。
六、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及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
公司未来整体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巩固和发展公
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公司轻量化车身覆盖件及新能源三电系统铝板材模具智能制造能力将得到
提升,有利于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同时通过跟进
市场最新需求,契合下游汽车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提高公司整体竞
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保持和巩固公司在汽车模具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符合公
司长期发展需求及股东利益。
(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发行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
力,有利于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由于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的建成投产并产生效益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发生债转股则短期内公司净资产
收益率及每股收益可能有所下降;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产后,随着项目效益的
逐步显现,公司的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将逐步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将逐步增
加,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将有所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将得到增强。
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结论
综上所述,公司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
关的产业政策以及未来公司整体战略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
效益,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增强经营业绩,符合
公司长期发展需求及股东利益。公司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具有
必要性及可行性。
(以下无正文,为《瑞鹄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
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之签署页)
瑞鹄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