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供销社风口正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了“攀亲戚”,沉寂已久的前东北首富张宏伟和他的东方集团也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11月4日,东方集团董秘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问询称,“2021年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方粮仓有限公司,与黑龙江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黑龙江小康龙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黑龙江小康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东方粮仓持股比例为49%,为其参股股东。”
不过,“攀亲戚”搭上的供销社概念并未让东方集团一飞冲天,截至11月10日,公司股价依旧萎靡不振,月内涨幅仅6%。究其原因,或许还是公司旧疾缠身。
祸起土地转让交易
回顾东方集团的发展,拐点或许还要从进军房地产说起。
2015年,东方集团募集资金87亿元进军房地产行业,豪掷18亿收购国开东方,剩余资金大部分用于土地开发项目。2019年,国开东方与山东天商签署合作协议书,合作涉及北京丰台区多个地块的转让,价款合计约为人民币30.5亿元。后续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2021年10月,东方集团、国开东方、东方有限收到起诉书,原告山东天商要求解除2019年签署的《关于北京市丰台区A01、A03、A04地块合作协议书》,并索赔约13亿元。
2022年3月,东方集团部分资产被司法冻结,控股股东东方有限所持股权也被司法冻结。以当时股价计算,所涉股票市值合计83.32亿元(彼时公司总市值也不过130亿元左右)。股权冻结消息发布后,东方集团股价一度触及跌停。
一周之后,东方集团选择了妥协。2019年所签署协议不再继续履行,国开东方也返还山东天商支付的10亿元首期款项并支付利息,各方互不追究违约责任,纠缠了近3年时间的合作终于落地。截至今年4月29日,股权冻结也终于解除。
据查询,在此之前,东方集团从未遭遇过股权被司法冻结的情况。
1%的毛利率如何赚钱?
超额冻结相关资产,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将产生不利影响,而合同纠纷更是直接重挫了东方集团的业绩。
2021年,东方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7.1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1.66亿元,这是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对于亏损,东方集团解释称,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财务费用增加、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应付山东天商本息导致国开东方亏损19.98亿元。
事实上,东方集团这个家庭本就不富裕。
以近五年经营数据为例,2017年至2021年,东方集团占营收超90%的主业(2017年、2018年为粮油加工及其他贸易;2019年至2021年为农产品加工销售),毛利率一直徘徊在1%—3%之间,近乎无利可图。
土地及房地产开发业务更是拖后腿的主力,毛利率仅有2017年和2018年达到两位数,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5.65%、0.83%和-31.52%,可谓是“只吃饭不干活”。
毛利率极低的情况下,东方集团的利润十分依赖投资收益。
2017年至2021年,东方集团投资收益分别为16.81亿元、15.33亿元、18.35亿元、10.54亿元和7.72亿元。其中,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贡献较大,分别为14.41亿元、14.55亿元、15.57亿元、9.06亿元和9.08亿元。
在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投资收益波动极易影响到公司当年度的利润状况。在2020年财报中,对于当年利润腰斩的原因,东方集团就提到,参股公司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下降,以及公司投资收益较上年度相应减少6.51亿元。
重组事宜任重道远
回顾东方集团的困境,万恶之源似乎还是房地产业务。
东方集团也意识到了这点,因此也加快房地产板块相关资产剥离和资金回笼。但今年三季度报告中,公司并未提及房地产资产处置进展。
从数据看,去年底到今年三季度末,其投资性房地产均为54.73亿元,没有变化。同期,公司存货略有变化,但变化也不算大。或许,公司对房地产板块资产处置并未达到市场预期。
仅仅“抛弃”房地产业务,还不足以令公司实现质的飞跃,因此,东方集团也在进行产业转型。
去年7月13日晚,东方集团披露收购资产交易预案,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东方集团有限收购辉澜公司92%股权,进而间接拿到联合能源的30.55%股权。2016年至2019年,联合能源实现净利润为8.63亿元、11亿元、14.35亿元、17.07亿元,同比增长132.78%、36.41%、24.44%、16.36%,盈利能力远高于东方集团。
当时,东方集团公告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业务结构增加石油及天然气,成为集现代农业及健康食品、石油及天然气开发、新型城镇化开发、投资金融及港口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控股集团。因此,本次收购也被誉为东方集团的一次大规模产业转型。
遗憾的是,始于去年6月29日筹划的重组,如今历时近一年半,相关的尽调、评估、审计等工作仍未完成。能否顺利重组,还存在不确定性,重组后标的资产能否顺利达标,也是一个未知数。产业转型迟缓,未见实质性进展,也让市场担忧本次重组能否继续下去。
资金有断层风险
从持续下挫的业绩、推进缓慢的收购,能够看到背后的资金链问题。
根据资产负债表,截至2022年三季度,公司拥有货币资金51.46亿元,但短期借款高达98.16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也有61.24亿元,流动性压力凸显。
今年前三季度,东方集团的财务费用为8.5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66亿元增加1.91亿元,增幅为28.68%,偿债压力不得不重视。
除了公告数据之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关注。
东方集团曾在2022年1月27日发布了回购预案,拟以人民币4亿元至6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票,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4.5元/股,回购期限不超过12个月。截至11月1日,东方集团股价始终未曾超过4元/股,但公司始终未进行回购。如今,距离回购预案到期仅有不足80天。
股权曾遭超额冻结、上市以来首次年亏损、业绩持续下滑、过度依赖投资收益、流动性吃紧、重组进程缓慢……如此来看,东方集团的顽疾,并不是搭上供销社一个概念就能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