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五矿稀土高开6.42%,随后持续走高,截至发稿涨幅7.60%,报价27.17元/股。
消息面上,9月20日晚间,公司公告称,拟将名称由原“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五矿稀土”变更为“中国稀土”。
此次更名的原因,是公司实控人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市场等待这艘“稀土航母”已经相当久了。去年12月份,五矿稀土曾公告称,经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相关稀土资产的战略性重组,新设由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新公司——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在上述重组完成后,目前,中国稀土集团合计持有五矿稀土3.9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0.08%)。公司实际控制人已由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最终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六大稀土集团格局或被打破
2016年,国内稀土行业完成了第一次整合,形成了六大国有稀土集团,分别是中国铝业(中国稀土)、北方稀土(包钢股份)、南方稀土(江西铜业)、五矿集团、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广晟有色),六大稀土集团的格局已经形成。
此次,随着两家央企联合地方政府进行重组,意味着国内六大稀土集团的格局或将被打破。
中国稀土集团是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稀土科技研发型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后的中国稀土集团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也被称为“最年轻央企”。
有专家表示,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在稀土产业方面处于绝对的供方市场。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的称号,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60%的黑钨都产自这里。
一方面,通过战略重组可以有效整合赣州乃至全国的稀土资源生产端,以提升行业定价权与控制力,对于保护资源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都有着战略意义,同时也了保持我国作为稀土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合并后的集团将有效地减少乃至彻底杜绝同行恶性竞争的局面发生,充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稀土股有望实现价值重塑
在此次重组之前,国内稀土资源分别控制在不同的央企和地方国企手中。由于资源分散,竞争策略、经营业绩差距很大,叠加内部竞争激烈,价格在长期的竞争中被严重低估。工信部曾经发言称“中国稀土没有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珍贵的稀土一度卖出了“白菜价”,例如氧化镨钕曾经还低至过13万元/吨,相较如今60多万元/吨的价格,可谓是在“白送”。
目前,虽然稀土价格在持续回暖,保持在60万元/吨上下,但总体而言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去年12月,稀土价格普遍在80万元/吨。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中邮证券)
具体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轻稀土产品中,氧化镨钕的平均交易价格为60.25万元/吨,较上周末上涨1.7%,较本月初下降2.4%,较年初下降29.3%;氧化镨的平均交易价格为66.5万元/吨,较上周末上涨6.4%,较本月初上涨3.1%,较年初下降22.2%。
因此,此次重组完成,五矿稀土纳入中国稀土集团,将与北方稀土南北呼应,塑造一南一北两大稀土集团,更好地对稀土产能进行统筹,稀土价格近年来暴涨暴跌的模式将成为过去式。此外,公司未来业绩也将更加稳定,驱动稀土股业绩释放,价值重塑。
从业绩表现来看,数据显示,北方稀土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1.3亿元,同比增36.74%,净利润31.27亿元,同比增53.60%;反观五矿稀土,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01亿元,同比增长39.82%,实现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79.85%。
稀土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
未来三年,稀土大概率是新能源上游供需格局最健康的品种。
数据显示,作为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全球第一的国家,中国稀土资源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开发,储量由2013年的5500万吨降至2021年的4400万吨,全球占比由48.3%降至38%。未来,全球稀土资源格局、开发格局或将面临新的变化。
四季度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稀土永磁下游的传统旺季,稀土产业链企业开工率有望回升,拉动稀土需求。随着下游需求的高速增长,稀土价格将稳中有升。
长远看,能源革命和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将高速发展,拉动磁材需求不断攀升,利好稀土行业发展。
如今,“稀土航母”横空出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对于保护稀土资源,组织好稀土的开采、出口和使用都有一定的好处,构建“稀土航母”,实现上下游一体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