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市值万亿元! 北向资金跻身A股“第一方阵”
9982亿元!这是北向资金截至3月5日收盘的持股市值规模,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4.61%。虽然6日北向资金整体净流出,但参照当天三大指数涨幅,其持股市值目前应已突破万亿元。至此,北向资金正式跻身A股"第一方阵",若再加上QFII、RQFII的持股,已可与公募基金等"分庭抗礼"。而行情向纵深演绎的同时,北向资金的配置重心和持股策略也悄然生变。
配置重心悄然生变
3月6日的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当天小幅净流出8.3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8.9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6100万元。这也是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出的第四个交易日。但若将时间轴拉长来看,北向资金买入的趋势很明显。2019年开年至今,北向资金已合计净流入1309.62亿元,累计流入金额超过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6日北向资金整体净卖出,但买盘和卖盘的成交量都保持高位。类似情况在本周一也出现过。3月4日,上证综指一举收复3000点,但沪股通全天买盘199.82亿元,卖盘207.98亿元,净流出8.16亿元;当天深股通的净流入额却高达43.56亿元。再看近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在深股通的净流入额,均超过沪股通。
如6日"十大活跃成交股"数据显示,沪股通标的中,贵州茅台(600519)遭净卖出3.12亿元,中信证券(600030)、中国石化的净卖出额也超过2亿元。同时,中国平安净买入额高达4.1亿元,招商银行、恒瑞医药(600276)的净买入额也超过1亿元。深股通标的中,五粮液(000858)遭抛售逾3亿元,而格力电器(000651)和海康威视(002415)的净买入额分别达3.53亿元和2.98亿元。
此前,青睐权重股大蓝筹的北向资金,在沪股通的买入额往往高出深股通,形成"沪强深弱"格局。但以上数据显示,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上周,MSCI宣布将创业板加入符合其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规则的证券交易场所名单。MSCI亚太研究部主管兼董事总经理谢征傧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也表示,多数国际投资者认可将中国中盘A股和创业板股票纳入到MSCI体系中,甚至很多投资者已经开始涉足中盘股或者创业板股的投资。
对部分个股已有"定价权"
虽然从整个A股市场看,北向资金的持仓市值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尚不到5%。但对部分具体行业和个股标的,北向资金的"话语权"已不容忽视。
3月5日,港交所公告,接深交所通知,由于大族激光(002008)总境外持股比例超过28%,根据交易所规则,从当天起,深股通将暂停接受该股票的买盘。简单回溯,上一只被关闭北向买入通道的股票出现在2015年的牛市期间。2015年5月19日,上海机场(600009)因总境外持股比例超过28%,其沪股通买入通道被交易所暂时关闭,成为沪港通开通以来首只因境外持股比例触及上限而被暂停接受买盘的个股。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美的集团的外资持股(包括QFII/RQFII/深股通)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达27.29%,距离28%的"禁买线"仅一步之遥。
虽说北向资金更注重长期价值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一路不回头地奔着高点买下去。伴随指数的震荡起伏,北向资金也会做波段操作。
如2018年9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沉寂许久的北向资金再现异动,大手笔净买入57.49亿元,但就在2018年"十一"长假后首个交易日,北向资金一度大幅净流出97.16亿元,随后出现连续多天的净流出。
其中,因业绩一度不及预期而遭杀跌的白马龙头股贵州茅台(600519),自去年10月8日至26日,被北向资金持续抛售730万股,减持比例达7.76%。但随后,北向资金又在相对低位反手买入,直至贵州茅台此番逼近800元/股。
如今,一部分北向资金或许又开始选择重新布局了。(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