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年政策篇:变中求稳 稳中求进
回顾2018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已显著放松,财政政策依然偏紧,地产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监管政策“变中求稳、稳中求进”。
货币政策篇:中国央行四次降准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由17%下调至14.5%。
2018年1月25日,中国央行就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2018年4月25日,中国央行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018年7月5日,中国央行下调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8年10月15日,中国央行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四次降准共释放的增量资金超过2万亿元,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中性基调的基础上继续边际放松。市场人士认为,四次降准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以及稳定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
财政政策篇:减税降费是重头戏
整体而言,今年的财政政策较为积极,减税降费是重头戏。
2018年5月1日,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此外,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以一次性退还。根据预测,实施上述三项措施,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亿元。
2018年7月1日,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降税后,我国汽车整车平均税率13.8%,零部件平均税率6%。
另外,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加工食品、化妆品及部分医药健康类产品的进口关税都进一步降低。
2018年8月30日,政策性停产停业企业税收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此前的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外资配债税收优惠过期政策落地,政策期限暂定3年,且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
2018年10月1日,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每月50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另外,从2019年1月1日起,新税法还将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分析认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减税对消费带动作用明显。
2018年11月1日,1585个税目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税率降低,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机电设备平均税率由12.2%降至8.8%,纺织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税率由11.5%降至8.4%,纸制品等部分资源性商品及初级加工品平均税率由6.6%降至5.4%,并对同类或相似商品减并税级。
另外,现行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5%的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进一步简化税制,退税率由原来的七档减为五档。
地产政策篇:“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
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调下,今年各地方政府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出台了一系列更加精准的调控政策。
有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各地出台的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已经高达405条,比2017年同期上涨近80%。除了以往的“五限”政策以外,在棚改货币化安置、房产税、空置税、人才政策等多个层面出现一系列新探索新进展。
房产税方面,今年房产税立法进程开始有所加快。2018年3月4日。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张业遂提出全国人大常委明确了税收法定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是今后开征新税的,应当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相应的法律;二是对现行的税收条例修改上升为法律或者废止的时间做出安排,力争2020年前完成。
目前,市场人士认为房产税国家层面立法的最早完成时间为2020年,地方细则推出和实际落地预计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2018年10月,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回答经济日报提问时表示,为了逐步烫平房地产泡沫,房地产税应该分类进行,率先出台能够精准遏制投机的消费税、流转税、空置税,然后再从容考虑物业税。
对此,有专业人士指出,按照国际惯例空置率处于5%到10%为合理之间,当空置率达到10%到20%就是危险区间,超过20%就是严重挤压。
棚改货币化安置方面,2018年7月12日,住建部表示,要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应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的地方,可以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监管政策篇:防控金融风险、致力于维持流动性稳定
金融监管政策在过去两年不断加码,但今年下半年以来政策集中转暖,为支持企业融资,重提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多渠道设立纾困计划;同时为了提供配套的流动性支持,放开并购重组的监管措施,完善股票回购制度等。
根据平安证券的报告,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金融监管延续防控金融风险总思路,但经历了前紧后松的节奏变化。1 月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2、3 月份金融监管步伐明显放缓,货币政策致力于维持流动性稳定。
除了防控金融风险,金融改革开放也成为一季监管工作热点,特别是证券市场迈出历史性一步,创新企业境内 IPO 和 CDR 政策重磅推出,为资本市场拥抭新经济敞开了规则之门。
毫无疑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更是一季度金融监管工作重点,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幵,审慎监管权上收央行,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央行出仸党委书记和副行长,对统筹宏观、微观审
慎和行为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升金融监管效能具有深进意义。
到了二季度,金融监管仍处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风暴眼。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从“去杠杆”升级到“结构性去杠杆”,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划定基本思路。资管新规正式稿 4 月底重磅出台,统一监管标准、消除套利空间、肃清行业秩序。以资管新规为主轴,银行、证券、保险业针对各资管细分领域的监管细则相继落地,对于机极和交易的监管持续加码。目前,监管体现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监管姓“监”及监管协调性增强三大原则,奠定了金融监管政策的总体基调,决定了金融严监管趋势短期内难言改变。
进入第三季度,金融监管政策趋势可以总结为“变中求稳”和“稳中求进”。三季度,外围氛围争端持续升级,将对国内经济带来长期的风险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已然持续承压,而防控金融风险、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在重塑金融市场格局的同时,也令风险加速暴露,信用环境收紧,国内经济增长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压力叠加内部调整阵痛冲击已属下行区间的国内经济,促使三季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出现调整,以寻求“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平衡。
总的来说,市场人士认为,这些制度有助于改善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