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许开华: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走向从“绿色到绿色”的全生命周期模式,整个产业的运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首先,应该打通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保证动力电池从消费者手中到回收企业的渠道畅通,加速建设溯源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溯源,确保动力电池的可追溯性。其次,统一和规范动力电池编码,对所有企业生产的电池型号进行标准后编码,减少因电池型号多样化带来的成组困难问题。此外,目前动力电池报废端尚未完全释放,回收规模有限,回收成本偏高,企业回收积极性普遍不高,且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中的付费制问题亟待明确,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证券报:国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如何奠定自己的竞争优势?
许开华:公司继续围绕打造“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循环价值链,积极构建“1+N”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并与车企、电池企业签订电池回收处理协议。
目前,公司已建成荆门-泰兴-余姚三大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前驱体智能制造基地,建成以无锡为中心的世界先进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以武汉园区为中心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基地和以荆门园区为中心的废旧电池整体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基地;建成武汉、无锡和荆门三大新能源动力电池拆解示范中心,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初步成型。
同时,公司通过大幅提升绿色与智能制造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