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st新亿发布连续停牌公告。截至2016年7月26日,尚未有最新的复牌公告发布,接近8个月的停牌时间,令市场各方人士直呼“异常”。
原本早该复牌的*st新亿,究竟因何事耽搁了重组复生进程?从官方的回应来看,应是由于*st新亿目前处在新疆高院还未确定是否要立案的审查阶段,事实上,重整程序作为破产程序的一种并不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由于调查迟迟没有进展,而导致*st新亿迟迟不能复牌,目前针对上市公司个别股东向新疆高院申请再审事宜,新亿已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报送《再审异议书》。真实的停牌原因是否如此?外界则传有不同的猜测,尚待时间来证实。
大股东豁免巨债,繁杂债务被梳清
大部分ST股最后要处理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归一为债务重整,*st新亿此次破产重整,在债务问题上尤为明显。
翻看*st新亿2015年上半年财报,其主营业务已处于停滞状态,已无任何经营能力,公司资产总计3479万元,而负债合计为14.81亿元,到2015年底经法院裁定,最终负债为21.74亿元。这巨额债务究竟因何而生,尤其是优道投资案的债务,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st新亿2016年5月20日发布的《*ST新亿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重整事项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以及历届年报,可以看出,新亿巨额债务的产生,主要来源有三点:1.主营业务遇挫,业绩出现巨大下滑;2.前任董事长周剑云经营不善、违规操作,致使上市公司出现大笔债务;3.投资失利、公司日常运营成本致使债务增加等。
关于外界反复提到的优道投资的债务问题,早在2013年即受到外界关注, 2013年1月10日国创能源(*st新亿的前身)为了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与优道投资签署了《股份认购合同》。贵州国创的签字人为时任法定代表人周剑云,优道投资的签字人为公司授权代表杨智琴
起初的国创能源起初并不想承认涉及优道的债务,后因事态的逐步清晰,国创能源最终在2014年3月19日发公告确认了上海优道转入公司监管账户的净额为7.7亿元的事实,到2014年11月贵州国创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中确认了上海优道的债权,只是金额未确定。2015年4月上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公司对上海优道公司的付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直至贵州国创2014年年度报告披露确认公司了向上海优道融资8亿元,当年计提预计损失8.84亿元。由此可以得知,贵州国创早已承认上海优道债权,并不是此次重整才出现的,新任股东也并未参与债务确认的过程。贵州证监局也因贵州国创涉及“上海优道案”、内部治理、财务制度混乱,对其进行了行政监管决定,2014年4月11日,周剑云被迫辞去董事长职务,目前处于失联状态。
最终,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和《司法鉴定意见书》确认了7.46亿元资金募集进入贵州国创后被成清波、周剑云、杨智琴、刘永盛、田盛为等自然人利用职权侵占,用于股权投资、拆借资金、归还贵州国创银行贷款、贷款担保、个人购房及贵州国创相关公司费用等用途,应承担直接还款义务。
现任董事长黄伟明确表示:“公司绝对不会放弃追讨的权利!”、“公司已根据初步掌握的证据材料向塔城市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时任法定代表人周剑云的刑事责任,并对涉案资金进行追索,以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重整计划中,*st新亿大股东万源稀金豁免了*st新亿11亿元债务,*st新亿现已清偿债务8亿元,从 23.1亿元的全部债务来计算,实际清偿率仅为34.7%。
针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上海优道债务,从最终的偿还情况来看,确认的上海优道债务本息共计10.21亿元,其中6.75亿债务由万源稀金通过向债权人购买后向上市公司给予豁免,剩余债务则归类为普通债务折价偿还,最终上市公司实际偿还上海优道债务仅为2.27亿元。
过度炒作后的新亿,理性投资或是解局关键
*st新亿最受外界关注的,当属其繁杂的历史债务,以及近乎停滞的主营业务。空壳一个,债务一身,然何最终停牌价会达到7.40元/股,市值总价为27.97亿元!
对应一身巨额债务的*st新亿,而实体资产仅有几千万元,2015年半年报显示实际其总资产已达到-21亿元,初略估计,停牌前二级市场给予其“壳资源”净估值超过了48亿元,此估值以负债21.74亿元为基准,就算不计算优道投资的7.4亿元债务,其“壳资源”估值亦超过40亿元!
是如今主板壳资源已达到如此金贵的程度?还是二级市场过度炒作了st新亿,使其收盘价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价格?亦或是投资者对于新大股东万源稀金入主后的新亿股份寄与厚望,期待重整复牌后的新亿股份能顺利实现优质资产注入,实现股价再度飞越?
此前*st新亿管理层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隐含问题——如何实现股民的超额利润?停牌前还未离场的股民,均带着要实现更大利润的目的持股。
有长期关注st股的资深投资者表示:新亿以7.40元/股收盘,即使不计算优道债务,其每股净资产亦达到-3.81元/股,相比停牌价格,股票实现溢价11.21元/股,过高的二级市场估值无疑会给新亿的保壳重整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新亿管理层若想给予股民的更多的超额利润,是很难权衡各方利益的。而就在今年5月,上交所与深交所同时发布停复牌新规,当中特别指出,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3个月,连续筹划重组的,停牌不超5个月。新亿停牌已接近8个月,而如果此次重整不成功,等待它的不是退市,而是破产清算,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这或许就是*st新亿一直难以复牌的最根本原因。想要破开此局,或许需要全体投资者理性思考,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