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4月30日,深市176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5年年报或年报数据,其中,主板公司478家,中小板公司784家,创业板公司504家。2015年至今,中小板、创业板IPO分别新增52家、99家上市公司,深交所上市公司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群体中的代表性不断增强,年报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过去一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折射出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方向和正在形成的突破口。
全样本统计分析显示:(1)上市公司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业绩出现分化;传统行业持续承压,转型倒逼机制进一步显现;新兴产业表现突出,创新驱动战略取得初步成效;并购重组持续活跃,产业整合、战略转型以及国际化特征突出;资本市场促进对外开放与合作,服务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回报股东,就业人数和员工薪酬双增长。(2)三个板块差别化发展格局继续强化,主板市场化蓝筹成为行业龙头,资本运作助推国企改革;中小板稳步增长助力结构转型,领军企业已成规模;创业板服务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凸显创新、成长特征。(3)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持续深入推进;去库存、去产能取得一定成效,最终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部分行业去杠杆压力大,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少数公司并购风险开始显现,部分现象需引起注意。
上市公司总体情况分析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有序推进,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空间。2015年,在有利和不利因素同样显著且多元化共存的条件下,深市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良好,但是业绩分化的现象也较为明显,传统行业面临较大压力,倒逼其转型升级,新兴行业则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业绩出现分化
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8139.31亿元,同比增长4.69%,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增长率分别为-1.58%、11.32%和29.03%,板块间业绩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整体而言,2013至2015年间,深市上市公司营收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以具有可比数据的公司为样本,三年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4.54%、47.95%和91.72%,对应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63%、13.95%和24.23%。
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4249.38亿元,同比增长7.42%,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增长-0.35%、12.96%和24.84%。2015年深市89.01%的公司实现盈利,有425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50%公司,比2014年增加13家。
从盈利能力看,剔除金融行业,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21.50%,连续两年提升。其中主板、中小板分别为19.56%、22.27%,较上年小幅上涨;创业板毛利率为31.10%,与上年相比小幅下降。
(二)传统行业持续承压,转型倒逼机制进一步显现
2015年,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的特征在上市公司的体现更加明显,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业绩持续承压。例如,2015年深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整体亏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利润下滑分别高达57.70%、36.12%和31.02%。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经营压力,也倒逼企业通过控投资、去库存、降杠杆等形式调整应对。
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化解产能过剩。据研究分类,2015年深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六个涉及产能过剩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下同),在2013年下降7.16%,2014年下降10.34%的基础上,2015年进一步下降1.72%。
继续去库存,增强企业活力。2015年深市非金融上市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整体下降,由2014年末的21.96%降至2015年末的20.55%。上述六个涉及产能过剩的行业,其存货占资产的比例从2012年的14.17%逐年连续下降至2015年末的10.17%;2015年这六个行业的存货总额同比下降了10.05%,其中在产品总额同比下降37.98%,产成品总额同比下降26.76%。对房地产行业而言,由于企业资产规模增长较快,2015年末房地产的存货总量较上年增加15.56%,但存货在总资产的占比由2014年末的64.23%下降至2015年末的60.33%。
财务去杠杆,缓解债务压力。2015年深市非金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56.61%,较上年下降0.94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下降。其中,2014年末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一级行业中,电力热力、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在2015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采矿和综合两个行业有所上升。制造业二级行业中,2014年末资产负债率高于50%的行业中,2015年除纺织、造纸和纸制品和黑色金属冶炼三个行业外其余行业均有所下降,如石油炼焦、化学原料和化纤制品等行业下降明显。
(三)新兴产业表现突出,创新驱动战略取得初步成效
1.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以及文化产业表现突出
截至2016年4月30日,深市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695家,占公司总数的39.35%,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为86家、244家和365家,占对应板块公司总数的17.99%、31.12%和72.42%。2015年,深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整体保持稳定发展,数字经济表现突出,绿色经济亮点不少,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5年深市22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23.35%,净利润增长12.22%。其中,互联网行业表现尤为抢眼,相关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120.39%和105.66%。
深市共有绿色产业公司187家,分布在节能环保(120家)、新能源(50家)、新能源汽车(17家)产业。2015年,受益于扶持政策的逐步细化和不断加码,产业的逐步复苏和环保政策日趋严格,深市绿色产业类上市公司整体发展良好,营业总收入增长9.04%,净利润增长6.09%。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在2014年有所增长的基础上再获突破,2015年收入增长31.13%,净利润增长147.83%。
深市还聚集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公司,2015年95家文化类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23.61%,净利润增长24.21%,均大幅高于深市平均水平,连续三年保持快速成长。
2.研发投入普遍加大,积极提高创新能力
整体而言,深市上市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服务升级。2015年,深市已披露年度研发数据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1665.59亿元,平均每家0.95亿元,较上年增加10.24%;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分别增长13.89%和26.01%。507家公司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占公司总数的28.87%,公司数量占比较上年增加了3.1个百分点。153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37家超过20%。
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投入881.18亿元,较上年增长19.30%,平均研发强度为4.73%,超过深市平均水平。上市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夯实创新基础,提升盈利能力。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毛利率为25.62%,高于深市平均水平。
(四)并购重组持续活跃,产业整合、战略转型以及国际化特征突出
2015年,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深市上市公司外延式扩张意愿加强,并购重组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252起,比上年增长83.94%,并购交易金额4127.38亿元,同比增长110.17%。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并购交易金额分别增长47.96%、188.85%和128.24%。分行业看,购买方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最为活跃。并购标的中,广播影视、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医药制造业受到青睐。2015年深市并购重组出现了一些影响力较大或具有创新性的案例。例如,招商蛇口整体上市是深市首单B股转A股的无先例事项,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和员工持股计划;温氏股份吸收合并大华农并在创业板上市。
从标的资产与上市公司业务关联情况看,产业整合型并购重组占主导地位。2015年深市公司已披露方案的385起重大资产重组中,同行业或上下游产业整合型并购占比超过一半。此外,还有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业务转型或者业务多元化,寻求业务突破,提高抗风险能力。
2015年深市公司跨境并购日益活跃。以中小板为例,2013年至2015年披露的跨境并购交易分别为14起、26起、40起,交易金额分别为80亿元、52亿元、227亿元,201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
部分VIE企业及中概股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入A股市场,深市成为VIE企业回归的重要平台。例如,分众传媒通过借壳七喜控股率先回归A股,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估值130.9亿元,交易完成后将成为一家以网络游戏为主的综合性互联网公司;完美世界、六间房等企业也陆续通过被深市公司并购的方式回归A股市场。
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规模提升的作用明显。2015年度完成重组的252家深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收入较上年增长分别高达98.29%、94.69%和43.42%,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发展。
(五)促进对外开放与合作,服务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1.促进对外开放与合作
深市公司跨境并购活跃,2015年至今年3月深市公司完成跨境并购32起,交易金额202亿元,通过购买资产、股权、技术等引资、引技、引智;努力开拓海外市场,2015年深市公司中约六成公司有海外收入,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0%的公司有418家,占公司总数的23.67%。此外,深市公司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中小板为例,不完全统计有37家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或者开展相关业务,主要分布在建筑施工、设备制造、电气机械等领域,这些公司2015年平均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高于深市平均水平。
2.服务区域和城乡平衡发展
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来自中西部地区公司为274家,其中中部153家,西部121家,占两个板块上市公司数的21.27%。2015年中部地区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降,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发展势头良好,营业总收入增长7.19%,净利润增长30.77%,均明显高于深市平均水平。
深市上市公司中有811家和187家分别来自地级和县级市(按公司总部注册地计算,不含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区、县),合计占深市公司总数的56.51%。187家总部设在县级市的企业中,超过八成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此外,深市有54家涉农类上市公司,2015年营业总收入小幅上涨2.31%,净利润增长65.93%。其中,畜牧业公司受肉类价格上涨的影响,营业总收入增长26.35%,净利润增长110.40%;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其他涉农公司营业总收入下滑4.13%,但是由于前期净利润降幅较大,2015年净利润增长34.85%。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
(六)积极回报股东,就业人数和员工薪酬双增长
1.现金分红的意识和力度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深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逐年稳步增加,现金分红回报股东的意识和力度不断增强。截至2016年4月30日,深市1227家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分红公司占比72.68%。涉及分红金额1539.73亿元,同比增加39.40%,分红金额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房地产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5年1227家公司平均股利支付率36.23%,较上年提高8.31个百分点。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平均股利支付率分别为40.62%、34.13%和26.71%。剔除亏损公司,239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过50%;截至2015年年报,57.20%的公司连续三年以上分红。
2.就业人数和员工薪酬双增长
2015年末深市上市公司员工人数640.35万人,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296.10万、263.46万和80.80万。2015年深市公司员工人数较上年增长7.93%,中小板和创业板增加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11.42%和18.47%。2015年,深市公司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合计6239.30亿元,较上年增长11.72%,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增长5.33%、17.18%和26.47%。
三个板块差别化发展格局继续强化
目前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478家、784家、504家上市公司。随着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数量的逐步增加,以及主板公司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持续整合、优化与发展,三个板块实现各自市场定位的基础更加宽厚,差别化特征更加清晰和丰富,差别化发展的格局继续强化。
(一)三个板块的公司在规模、毛利率等方面继续呈现阶梯状特征
2015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平均资产规模依次为226.78亿元、60.66亿元和23.00亿元,营业总收入依次为81.03亿元、30.42亿元和11.0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4亿元、2.00亿元和1.21亿元。公司资产、营收和利润的阶梯状分布,反映了各板块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和行业等方面的差异。
2015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金融行业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9.56%、22.27%和31.10%。毛利率在三个板块长期呈现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规律,体现了不同板块公司的行业分布、企业成长阶段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特征。
2015年底,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非金融行业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依次为63.73%、49.13%和35.91%。从绝对指标看各板块资产负债率差异依然明显,并且短期内导致差异的微观基础仍将存在。
(二)主板:市场化蓝筹成为行业龙头,资本运作助推国企改革
2015年,主板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162亿元,占主板公司总体净利润的56.02%。这10家公司多处于银行、房地产等传统或支柱型行业以及食品饮料、家电等消费型行业,通过各种创新,在公司规模相对较大的基础上仍保持较快发展,2015年平均净利润增速达27.29%。在一些竞争性行业里,一批主板企业实现自我积累与外延扩张的紧密结合,成为市场化蓝筹企业。2015年主板中的万科、格力电器、美的集团、TCL集团、中兴通讯等五家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过千亿,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华数传媒、长安汽车等112家公司2013-2015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主板国有企业占比接近60%,通过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工具推进国企改革。2015年主板共有81家国有企业披露重组或再融资方案,45家国有企业完成重组及再融资实施。此外,部分传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整合或转型,2015年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44.7%为产业整合,28.2%为业务转型。
(三)中小板:稳步增长助力结构转型,领军企业已成规模
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广大优秀中小企业群体的代表,在践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支持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整合和结构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300家公司的主导产品或服务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中小板的行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分布广泛的竞争行业里吸收和涌现了一批富有特色、带动效应明显的领军企业。2015年,中小板共有36家公司营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有25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中小板净利润前30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设备制造、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平均实现营业总收入185.38亿元,同比增长27.49%,平均净利润23.14亿元,同比增长47.44%。深市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中,分众传媒、比亚迪、国信证券、海康威视、上海莱士、洋河股份、苏宁云商、万达院线8家来自中小板。
(四)创业板:服务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凸显创新、成长特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创业板致力于打造服务创业创新的市场化引擎。创业板公司集中分布于信息技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其中互联网、文化传媒、生物医药三个特色较为鲜明的板块逐渐形成,出现了乐视网、华谊兄弟、智飞生物等代表性企业。创业板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72.42%,居三个板块之首。2015年板块平均研发强度为4.84%,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5.92%,创业板已经逐步形成创新成长型企业的积聚和示范效应,成为新经济的晴雨表。
一批创新型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并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创业板有102家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其中32家公司超过100%。123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50%,40家公司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50%。净利润超过2亿元的公司68家,较上年增加27家,其中蓝思科技、东方财富、碧水源、网宿科技、汇川技术等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创新力的企业。
问题和趋势
深市汇集了为数众多、分布广泛、模式多样的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时期,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常态下国民经济运行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推进的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亮点不少,但以下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持续深入推进
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倒逼之下,传统产业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创新型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空间。但是,也应该注意到,钢铁、石化、采掘等传统行业依旧受制于产能过剩、需求疲弱的影响,业绩表现不佳;制造业也面临成本、税费等上升的压力;业绩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的持续性和对宏观经济的带动作用仍有待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了关键时期。
剔除金融行业,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增速只有3.22%,净利润下降1.98%,主板公司的净利润甚至下滑14.38%。传统行业中的采矿业净利润连续四年下滑,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全行业亏损,这些行业持续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015年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增长率为8.56%,高于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税费仍有可降空间,降成本的改革需要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绩虽然优于整体深市公司,但是由于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尚未完全显现,且其内部也逐渐出现分化现象,培育发展新动能将会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
除此之外,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的周转率连续3年持续下降,2015年深市非金融行业公司总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次数较上一年分别下降了12.57%、14.19%和8.17%。提高上市公司运营效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同样需要持续推进。
(二)去库存、去产能取得一定成效,最终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经过数年的努力,钢铁等前述六类产能过剩行业的存货占比,从2012年的14.17%逐年连续下降至2015年末的10.17%,存货总量也明显减少;生产规模和盈利空间也持续被压缩,行业去库存、去产能成效初显。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自2015年末开始,铁矿石、螺纹钢的价格持续上涨,在盈利的刺激下,去产能、去库存的持续性和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2015年深市房地产上市公司存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由2014年的64.23%下降至60.33%,去库存较为明显。但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整体规模仍在扩张,存货总额仍在增加,在房地产行业内部分化加剧、外部呈现结构性行情的复杂环境下,部分公司或地区的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三)部分行业去杠杆压力大,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015年深市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61%,虽然连续两年下降,但是部分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仍然处于高位。例如,钢铁行业、造纸和纸制品行业、采矿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98%、64.53%和58.35%,较上一年增加了3.5、1.6和2.7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时期,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持续面临业绩下降和去杠杆的双重压力。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大力发展股权直接融资是有效降低杠杆率的重要手段。2013至2015年间,深市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应付债券的余额分别为2460亿元、2677亿元和3927亿,占上市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4.92%、4.52%和5.73%,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增速较快,但在改进企业的债务结构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WIND数据,2015年深市公司实际股权现金融资金额5138.24亿元,其中IPO实际融资435.14亿元,股权再融资4703.1亿元。应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既有利于优化金融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也有利于企业去杠杆目标的实现。
(四)少数公司并购风险开始显现,部分现象需引起注意
并购重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风险。2015年股票市场经历了较大的异常波动,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受到了高估值、高对价的影响,出现了部分公司终止或暂定并购活动的现象。由于缺乏可靠的估值参考体系,个别上市公司向新兴产业的跨界并购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也给少数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2013至2015年间,深市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分别为707亿元、1581亿元和3544亿元,2015年共有210家公司的商誉增长幅度超过100%。随着并购公司家数的增多以及并购整合的推进,个别公司并购风险显现,需引起注意。
在经济大环境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5年出现了一些公司未能履行业绩承诺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公司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对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部分公司在业绩下滑、经营风险较大的同时,财务报表质量以及会计处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2015年深市有51家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同比增加了13家。其中,个别公司重大会计差错调整但未能向会计师提供完整的财务资料,无法确定调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的公司因为大额资产负债项目的真实性、资产减值计提的合理性、费用归属期间等问题被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