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绿地金控拟上位杭州工商信托二股东

来源:证券日报 2015-12-11 09:05: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绿地控股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咨询高手 实盘买卖

2014年年底,杭州工商信托房地产类信托资产占全部信托资产的比重高达83.31%,高居业内第一名

近日,绿地控股公告称,旗下绿地金控拟受让摩根士丹利所持有的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1.05%的股份,此后再由绿地金控对杭州工商信托增资约1.5亿元,增资完成后杭州工商信托注册资本金将增至15亿元,绿地金控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在信托业内,杭州工商信托算是风格十分鲜明的信托公司——其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不高,但却专注房地产业务,其截至2014年年底的房地产类信托资产占比高达83.31%,远超同业。绿地的入股也应是看中了这一业务特点上的契合。

业内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地入股杭工商信托,对于杭工商信托来讲,其进一步扩展空间将加大,尤其是在目前资产荒的背景下,绿地本身就能提供大量待整合的“资产”。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绿地拟接手的是摩根士丹利持有的杭工商信托的11.05%的股份,而摩根士丹利所持杭工商信托股份已由年初的19.99%减少至 上述比例。今年以来,已有3家外资股东所持信托公司股权比例减少或清空所持信托公司股份,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映照的是信托牌照吸引力下降、外资股东难以介 入信托公司经营决策、投资重心转移等因素。

绿地将成为第二大股东

12月8日,绿地控股旗下绿地金控与摩根士丹利签署 协议,拟受让其所持有的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4,925万股股份,占比11.05%,协议对价为8亿元,此后再由绿地金控对杭州工商信托增资约 1.5亿元,增资完成后绿地金控将合计持有杭州工商信托近20%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绿地方面表示,“完成收购后,绿地控股将充分 嫁接自身在资金、地产、品牌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杭州工商信托,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本项目完成后,绿地将成功进入金融信托业务领域,进一步完善 和夯实‘大金融+大资管’平台,为企业稳健经营、提升盈利提供有力支撑。”

“信托牌照目前的含金量还是被广泛认可的,在政策、机会允许的条件下,我们愿意在合理价格区间内,通过多种可行方式进入信托领域。”绿地控股信息披露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绿地控股公布的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运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计划101.5亿元用于金融投资项目, 包括设立投资基金、设立互联网创新金融公司、增资绿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及收购杭州工商信托股权并增资,其中收购杭州工商信托股权并增资拟投入资金9.5亿 元。

看中绿地大量待整合资产

在信托业内,杭州工商信托风格十分鲜明,其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不高,截至去年年 底仅有284亿元,在全部68家信托公司中仅位居第65位,但管理信托资产类别中,房地产信托占比连年位居业内第一。年报显示,2012年、2013年、 2014年公司的房地产类信托资产占比分别高达70.92%、75.44%、83.31%。而截至2014年年底,除了杭州工商信托与长城信托外,其余占 比均低于40%。

近年来,杭州工商信托的报酬率维持在信托业内第1位,去年清算信托项目的平均报酬率为2.66%。杭州工商信托总裁丁建萍曾对媒体表示,公司没有通道业务,主动管理占比高,利润率远高于业内同行。

杭州工商信托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表示,就公司股东变化事宜,一切以信息披露公告为准。

普益财富研究员李林夏认为,绿地入股杭州工商信托,对于杭州工商信托来讲,其本身资产管理规模并不大,但以后背靠野心勃勃的绿地控股,进一步扩展空间加大,尤其是在目前缺资产的背景下,绿地本身就能提供大量待整合的“资产”。

“对于绿地控股来说,拿到一块信托牌照,将为其房地产基金、PPP投资(地铁基建)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来看,地产公司也在谋求转型,实力大的地产集团都将触角延伸到金融版块,比如恒大进军保险。就绿地本身而言,也已持有上海农商银行、东方证券、锦 州银行股份,所以,金融牌照已然是趋势。不过,因目前金融混业的趋势愈发明显,单个信托牌照的效用可能没有那么大,在未来,其可替代性也更强。”

2014年,杭州工商信托通过利润转增,将注册资本金由5亿元增至7.5亿元,上月,杭州工商信托发公告,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135075万元,若此次收购和增资完成,杭州工商信托注册资本金将增至15亿元。

外资股东频频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绿地入股杭州工商信托,受让的是摩根士丹利所持有的股权。这也意味着杭州工商信托的外资股东将撤出。

而记者了解到,杭工商信托在今年10月份增资后的股权结构与增资前相比,第一大股东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至64.4%,而摩根士丹利的持股比例已由之前的19.9%稀释至11.05%,摩根士丹利并未参与增资。

无独有偶,今年10月份,华澳信托也进行了股权变更,外资股东麦格理资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撤离。而巴克莱银行在新华信托的增资中也因新股东的引入,持股比例由19.9%稀释至5.57%。

虽然今年监管层已经放开对外资股东持股比例的限制,但似乎外资并不十分眼红,信托公司外资股东数量不增反减。

李林夏对本报记者表示,外资股东在前几年逐渐退出银行,2012年时,信托公司成为它们的新目标并达到进驻高潮:巴克莱银行持有新华信托19.5%股 权;日本住友信托银行持有紫金信托19.99%股权;摩根大通和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分别入股百瑞信托和中粮信托,而摩根士丹利持有杭州工商信托19.9% 股权是在2008年,并且在2011年共同设立了摩根士丹利(中国)股权投资管理公司。

“前几年,信托的快速发展也着实为他们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不过,受制于20%的持股限制,外资并不能对信托公司起到直接的经营方面的决策作用。在今年资产荒背景以及金融混业的趋势下,信托日渐失去其牌照优势。出于趋利,退出信托行业股东席位,寻求其他方式的合作。”

上述研究员还指出,近日有消息称摩根士丹利将关闭全球基本金属交易业,全球裁员1200人,摩根士丹利正在缩减其业务范围,也可能是自身也面临危机,所以要退出股东席位套现。其投资重心可能外移,投资策略也会趋于保守,逐步减持甚至是退出也属情理之中的。

而麦格理资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退出华澳信托,据悉也与其自身架构调整,减少在亚洲投资有关。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外资撤离中国信托市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受国内信托业务特点和特殊国情制约,及境外 机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股东近年来未能分享信托行业高增长红利,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巨大作用;二是不排除外资股东自身调整架构的需求,转移对中国市场投资的 着力点等因素。

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指出,由于持股比例限制、投资领域非外资机构所长,外资股东近年对信托公司的影响其实小于预期。外 资参股信托公司仅仅从是财务投资的角度考虑,随着外资持有信托公司股权比例的放开,外资对信托公司的态度应该也会有所转变,即使是从信托公司的角度来看, 在国际化业务日益被看中的背景下,对吸纳更高持股比例的外资也有一定需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绿地控股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