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4个月的停牌,吉林森工终于拿出了一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以人造板业务对控股股东森工集团旗下的人造板集团进行增资,从而剥离该包袱资产,轻装上阵拓展新业务。
今年三月,吉林森工与控股股东进行资产置换的重组方案未能成行,给市场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在林木业务颓势难掩的情况下,吉林森工的转型冲动愈加强烈,昔日未完成的重组或许将分为两步,逐一展开。”沪上某券商分析人士称。
包袱资产“出表”
12月6日晚间,吉林森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与人造板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子公司股权向森工集团控股的人造板集团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吉林森工将获得人造板集团约40.08%的股权。
据悉,吉林森工拟出资的资产包括吉林化工50.99%的股权、白山人造板公司75%的股权、白河刨花板公司50.99%的股权、露水河人造板公司100%的股权;与人造板业务相关的13家分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其他与人造板业务相关的资产及负债。
上述拟出资资产的预估值15.47亿元,拟投资的人造板集团的股权预估值为23.13亿元,此次增资后,吉林森工预计将持有人造板集团40.08%的股权,而控股股东森工集团将持有人造板集团59.92%的股权。
吉林森工表示,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人造板相关业务资产用于出资参股人造板集团,原有人造板业务相关收入及损益不再纳入公司财务报表。这意味着,因行业低迷而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人造板“包袱”有望就此甩掉。
据悉,吉林森工的主营业务之一为人造板业务,近三年来,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限采政策、房地产持续调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特别是人造板业务受到较大影响,营业利润大幅下滑,且在2015年出现亏损扩大的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吉林森工将人造板业务整体置出,转而以参股的方式参与,有利于改善公司财务数据表现,减少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拖累。
转型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吉林森工的转型之路似乎不止在包袱资产置出。通过此次交易,吉林森工的主营业务也将随之改变,未来将主要经营木材产品、进口木材贸易和定制家居业务。
据了解,吉林森工此前应在布局非人造板业务,陆续拓展了进口木材相关外贸服务、定制家居等业务。后续还将在前述业务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拓展新业务。
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人造板产品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开始出现一定程度降低。而进口木材贸易后来居上,2014年,该业务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为2.88%,而至2015年 1-6月,进口木材贸易收入已占有主营业务收入的12.04%。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中,吉林森工已经有意向非林木产业转型。
3月27日,吉林森工在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时曾提及,公司拟与控股股东进行资产置换,置出目前盈利能力较差的林木产业相关资产,置入经营情况较好的饮品等相关资产,并同步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非公开发行,用于收购置入资产少数股权并进行后续投资。
彼时由于标的资产未达预期等原因,上述重大资产重组未能成行。不过,从此次资产剥离方案不难看出,吉林森工依然对转型抱有冲动。
“吉林森工这次主要是剥离不良资产,考虑到林木产业难有开拓,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经出现了亏损,不排除未来合适时机,控股股东会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完成年初重大资产重组的夙愿。”沪上某私募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