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烯碳新材并购碳产业链 碳素基地借道上市

来源:中证网 作者:王小伟 2015-12-04 10:18: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烯碳新材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咨询高手 实盘买卖

12月4日,烯碳新材(000511)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以7.83元/股非公开发行7790.55万股,作价6.1亿元收购碳素集团旗下打包先进碳材料资产晨阳碳材100%股权;并拟以不低于7.83元/股非公开发行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6.1亿元,投资于原碳素集团开发的产业化先进碳材料产品,包括低喹啉浸渍沥青、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沥青碳纤维、活性炭微球、石墨烯复合材料等多个前沿先进碳材料领域。

本次整建式并购后,烯碳新材将直接拥有碳材料参控股企业8家,以及产业配套相关企业4家,公司战略转型后的首个大型碳材料产业链实体浮出水面。业内分析认为,本次并购对各方都具有核心价值:

首先,烯碳新材战略转型再下一城,参股型并购转向100%控股整合

烯碳新材是一家专注石墨烯暨先进碳材料产业上市公司。2013年,公司开始谋求战略转型,将主营业务由房地产业务转向新材料之石墨烯暨先进碳材料产业,公司年报披露的发展战略就是,为国家新材料战略打造石墨烯暨先进碳材料板块。

按照公司战略,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调整存量资产,通过置换进入基础碳材料领域;第二步,发行增量股份,通过产业并购,打造烯碳产业链,在先进碳材料领域奠定领先地位;第三步,重点研究和开发石墨烯和先进碳材料相关技术及产品,实现石墨烯和先进碳材料技术的产业化,并形成拳头产品,同时为全行业石墨烯打造产业化平台。

本次打包整体并购碳素集团以晨阳碳材为集合的碳材料100%资产,公司一是从原来参股式并购转入100%控股型产业链并购,二是从原天然石墨碳行业跨越进入人造碳材料行业,三是从资源端整合走到了产业基地搭建。公司与碳素集团在先进碳材料行业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高度一致,通过双方研发能力、资金实力、产品协同等方面的结合,通过高端烯碳产品的持续研发,延长上市公司在烯碳领域的产品链,可为公司战略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碳素集团打包碳材料产业链,借道上市公司谋求新产品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碳素集团始建于1987年,是一家多元化运营的控股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涵盖预焙阳极、新型碳材料、煤化工、热电、地产、小额贷等多个领域,是济宁市当地支柱企业。本次并购的范围基本上将晨阳新型碳材料相关的产业链资产溢价估值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是从本次募集资金直接投向上,可以看出标的公司新产品产业化已经迫在眉睫,其中中间相沥青碳纤维、活性碳微球、浸渍沥青等产品均填补国内空白,装入上市公司体系变相募集资金谋求发展。

第三、晨阳碳材产业链齐全,产品丰富

整合后的晨阳碳材是目前国内产业链最为完整,产品最为丰富的先进碳材料制造企业,其共投资11家公司(控股和参股),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碳材料产业链,产品主要沿“煤焦油-煤沥青-高端沥青-先进碳材料”产业链及相关行业分布,包括包括铝用碳阳极、炭黑、苯酐、高端沥青、负极材料、活性碳微球、碳纤维,以及复合石墨烯等。

从收入结构看,目前晨阳碳材目前产业正处在新老升级过阶段,其中传统产业预焙阳极利润相对稳定,收入占比较大,毛利较高;焦油加工受行业形势拖累,逐步剥离,转向与世界龙头博拉等企业合作,分拆消化;先进碳材料产品基础扎实,产业化后快速突起,前景明朗。

本次并购晨阳整体报表存在合并口径亏损,主要由于焦油行业拖累,单一阳极会乐观很多,同时行业整体已有回暖趋势。由于上述业绩以及对赌未考虑新产品投产产生的业绩增加,因此对烯碳新材整体影响应双倍与业绩承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