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持续宽幅震荡、上市公司定增频频“破发”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定增如何定价面临诸多考验。仅以发布的董事会预案来看,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7月以来上市公司的定增定价明显“花样更多”,航天电子等主板公司多采用“120日定价模式”,凯撒股份等中小板公司多设立与大盘指数或者行业指数相关的调价机制,力源信息等创业板公司的定增定价则更多随行就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多家近期推出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对方多表示选择“120日定价模式”、安排价格调整窗口以及随行就市的定价,多是考虑到平衡各方利益、应对市场波动的需求。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在市场走势并未明确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定增定价将寻求多重保险,“在允许的前提下,政策提供的多种方式都将利用,与交易所等监管部门也将保持更好的沟通”。
120日定价模式
8月29日,航天电子公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9月15日,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意见函,其中提出“本次非公开发行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请补充披露基准日前60日和20日的股票均价,并说明公司选择基准日前120日股票均价的理由”。9月16日,公司公告回复称,“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A股股票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且公司股票停牌期间国内A股股票市场发生较大幅度调整,因此采用更长时间区间的交易均价更能合理避免公司股票价格大幅度波动,且匹配交易对方持股的长期性”。
查阅此前的上市公司定增公告发现,尽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规定定增定价可以在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120个交易日之间选择,但除涉及借壳上市等特殊情况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定价一般较少采用“120日定价模式”。在今年1-6月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董事会预案中,以基准定价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为基础的定价,只有桐君阁、英特集团等涉及借壳的案例。
近期“120日定价模式”显然开始“流行”。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7月1日至9月16日期间,公告的重组增发董事会预案中,共有合锻股份、新时达、新疆天业等20家多公司定增定价采用“120日定价模式”,其中多数为主板上市公司。
分析人士称,在市场持续震荡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表现与真实价值之间出现不小的偏离,诉诸于更长时间的定价模式,更能为定增方案顺利实施提供定价方面的保证。
预留价格调整窗口
除“120日定价模式”外,为了定增能顺利推进,一些上市公司还选择其他“避险工具”,如诚志股份、新时达、凯撒股份在定增定价上设置了“价格调整方案”。
诚志股份公告称,公司将定增定价与深证综指、深证材料指数等联系在一起,当“深证综指在任一交易日前的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20个交易日收盘点数相比于上市公司本次交易首次停牌日前一交易日即2015年2月27日收盘点数跌幅超过5%;或深证材料指数在任一交易日前的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20个交易日收盘点数相比于上市公司本次交易首次停牌日前一交易日即2015年2月27日收盘点数跌幅超过5%;或公司股票在任一交易日前的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20个交易日收盘价相比于本次非公开发行价格跌幅超过10%”,则触发定价调整。
凯撒股份也公告称,在可调价期间内,中小板综合指数收盘点数在任一交易日前的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20个交易日较凯撒股份因本次交易首次停牌日前一交易日即2015年4月22日收盘点数(即12585.14 点)跌幅超过10%,公司定价基准日则将调整。
新时代的定增价格调整则分别与中小板指数、深证行业综合指数成份类——制造指数联系在一起,当触发条件时,董事会将审议是否调整定价。
另外,云意电气、赢时胜、杨杰科技等创业板公司将定价基准日定为发行期首日,这样的安排让公司定增定价更具应对市场波动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