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马甲就大涨”的故事刺激着更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选择变更公司名称,但是并非所有都一帆风顺。
近日,百圆裤业(002640.SZ)变更为“跨境通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更名为“跨境通”,但是很快就遭到另一家名为“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跨境通)企业的声讨。
此前多伦股份(600696.SH)拟更名“匹凸匹”、科冕木业(002354.SZ)更名为天神娱乐、熊猫烟花(600599.SH)更名为熊猫金控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6月17日,今年A股上市公司共计5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公司名称变更,有的是源于借壳上市、有的源于资产重组、有的源于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有的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究竟谁是“跨境通”
根据公告,百圆裤业这家2011年12月8日上市的企业原先的主营业务是服装业,此次更名之后,该公司的名称也由原先的“山西百圆裤业连锁经营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跨境通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其证券简称也从“百圆裤业”变更为“跨境通”。
正是此次更名,引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跨境通公司的不满。
6月16日,上海跨境通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海跨境通旗下跨境通商城营销副总裁袁卫表示,2013年9月跨境通商城已经采用“跨境通”这三个字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百圆裤业更名是2015年6月,晚于跨境通商城近2年,“百圆裤业现直接使用了与跨境通商城在先的企业名称完全相同的,足以使相关公众对此产生混淆,涉嫌侵犯了上海跨境通公司的企业名称权。”
针对此次百圆裤业的更名,上海跨境通表示“将依法追究百圆裤业的法律责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6月16日下午致电百圆裤业,其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不存在任何侵权问题,“也不存在涉嫌侵犯上海跨境通公司的企业名称权。”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去在上海跨境通网站上看到该公司发布的律师声明之外,“我们没有收到来自上海跨境通的律师函,我们暂时不会对此事发布公告澄清。”
不过,上海跨境通旗下跨境通商城营销副总裁袁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根据律师的建议,已经将律师函“交给了深交所,据我了解,深交所会去或者已和对方问询。”
资料显示,原本以传统服装业起家的百圆裤业去年7月份以10亿元的代价收购环球易购100%股权,首次杀入跨境电商以此寻求企业转型。其2014年年报显示,跨境电商业务的确带来不小的业绩贡献,该公司去年净利润为2287.84万元,同比增长4867%。其中,电子商务行业的利润贡献率已经占到了百圆裤业全年的68.39%。
在跨境业务不断利好的刺激下,百圆裤业又先后投资了深圳前海帕拓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百伦贸易有限公司、深圳通拓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企业。
正是因为“主营业务构成已由单一的裤装营销发展到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百圆裤业上述工作人员认为公司变更名称才是顺理成章,而并非炒作概念,更谈不上侵犯其他企业的名称权。
四种更名原因
除去百圆裤业变更之外,今年A股上市公司变更名称势头不减,更有甚者变更得令人惊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后发现,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更名的主要原因分为四类,即借壳上市、资产重组、并购资产和转型升级。
今年1月5日宜科科技(002036.SZ)宣布变更名称为汉麻产业,就是属于典型的“转型升级”,其公告表示,“为适应公司逐步剥离传统纺织业务,向汉麻新材料领域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战略部署及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而变更公司名称。
但是这家刚刚宣布要“向汉麻新材料领域转型升级”的上市公司,几个月后宣布“卖壳”。
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或突出主业者比比皆是,1月7日,壹桥苗业(002447.SZ)宣布更名为壹桥海参;1月9日,昆明制药(600422.SH)变更为昆药集团,理由是“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整合国内外医药资源,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制药企业”。
一直到6月11日,东方宾馆(000524.SZ)宣布更名为岭南控股,今年上半年合计约23家上市公司因为产业“转向升级”而变更公司名称。
借壳上市导致更名的今年第一股是光华控股(000546.SZ),其1月6日宣布更名为金圆股份,这实际上是延迟了一年多的名称变更,因为早在2013年末,该公司就以5.76元/股的价格向金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等10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收购其合计持有的青海互助金圆水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构成了借壳上市。
此后,因借壳上市而更名的还有*ST中纺(600610.SH)1月14日更名为中毅达、高金食品(002143.SZ)1月15日更名为印纪传媒……,直到6月12日,贤成矿业(600381.SH)更名为青海春天,今年以来共计约15家上市公司因借壳而更名。
因资产重组而更名的上市公司包括航空动力(600893.SH)更名为中航动力,包钢稀土(600111.SH)更名为北方稀土、赛迪传媒(000504.SZ)更名为南华生物……
频繁更名为股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上述57家更名的上市公司中只有一家原因特殊,即长城开发(000021.SZ)更名为深科技。
按照长城开发的说法,“公司证券简称曾于2006年10月由‘深科技’变更为‘长城开发’,当时主要是为发挥中电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原为”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整体协同效应,有利于“长城”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在上海一位基金经理看来,深科技显然比长城开发显得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很多更名上市公司就是为了名字高端而变更的,这样一来可以引起市场关注,二来可以获得不同的估值。”
5月11日,多伦股份(600696.SH)宣布将公司注册名称“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由“多伦股份”拟变更为“匹凸匹”。
此消息一出,多伦股份5月11日、12日收获两个一字涨停,由于股价异动,公司被上交所要求自5月13日停牌进行核查。
更名引来股价的暴涨或许才是上市公司热衷改名的重要原因。3月19日由新世纪(002280.SZ)更名而来的联络互动,改名当天大涨7.28%,此后连续收获3个涨停;3月13日由海隆软件(002195.SZ)改名而来的二三四五,当天大涨5.95%,此后再连续收获两个涨停。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
实际上改名容易,转型难。以湘鄂情(002306.SZ)为例,更名为中科云网之后,从一个行业跨入另一个新兴且陌生的行业,既没有经验,又面临较大的竞争,最终转型成一个*ST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