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32.SH,以下简称上海新梅)于4月28日发布了201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47.32万元,同比增长794.45%,因江阴新梅预售房屋已交房,达到可结转收入条件;2014年度公司营业利润-3,547.9万元,净利润-3555.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1.42万元,较去年有了负增长。
多方因素导致盈利能力与内控不足
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2014年我国房地产进入调整期,行政干预趋弱,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全面降温,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多数中小房企销售业绩不及预期。为规避风险,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开始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上海新梅作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为谋求在房地产业务方面进行深入发展,势必导致业务空间、产业利润、资本效率等多方面的成长空间被无预期压缩。另外,受股权纠纷的影响和违规举牌方的干扰,公司的经营战略无法正常得以实施,正常经营也受到一定影响。
内部控制方面,上海新梅聘请的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对此,上海新梅在年报中解释,由于公司内审部于2014年8月才重新设立,尚不能对公司的整体内部控制作出有效的评价和监督;另外,公司股权纠纷造成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职能受到部分限制,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无法及时得以实施,也被审计认定为公司内控的重大缺陷。
未来业务转型拭目以待
关于未来公司发展规划,业务转型成为必然的选择。在2013年初上海新梅推出了战略转型的试行,公司选择投资了消费类白酒产业宋河股份,剥离了公司存在开发困难的低效房地产资产。未来转型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追求可循环的持续的企业成长愿景,二是追求上市公司以及股东价值持续提升的企业价值愿景。
对于新年度的经营措施,公司计划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400万元,营业成本控制在2200万元。公司将加大存量房产的营销力度,加快销售速度,尽快回笼资金;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积极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以逐步实现公司战略转型,争取2015年度实现扭亏。
转型之路必定会遇见多种风险。首先,涉及产业选择失误、转型方式失误、转型管理失效、关键资源缺失等将直接影响公司转型成功与否;其次,我国经济、货币政策受国际政治的影响恐成为公司转型过程中的外部风险;另外,违法持股、违法收购等现象不时干扰正常的公司治理,使既定的公司转型战略的实施受到拖延。
股权纠纷成公司发展障碍
年报显示,无论是公司正常经营、业务转型、内部控制都受到举牌方违规增持的负面影响,2015年解决股东纠纷将成为上海新梅首要和迫切的任务。
今年3月初,上海兴盛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盛集团)作为上海新梅的大股东将上海开南等一致行动人起诉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判令自2013年10月23日起,各被告买卖第三人股票的行为无效,判令各被告抛售2013年10月23日当日及后续购买并持有的第三人已发行股票所得收益人民币1.75亿元赔偿给第三人。
4月23日,由上海开南等6位一致行动人作为原告、上海新梅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在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但原告现场变更申诉请求,要求判定今年3月临时股东大会上的决议无效,法庭方面宣布择机再审。
上海新梅董秘何婧认为,一致行动人方面最初以中小投资者维权代表的身份,要求上市公司改进经营管理。但后来其不断要求派人进入董事会和要求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无疑与最初声称的“财务投资”目的相悖。
法院最终将如何判决,将直接影响上海新梅的市场表现。因此,2015年消除举牌方违法持股等问题是公司当前转型必须克服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