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泛海控股转型:地产、金融、战略投资三力并举

来源:证券日报 2015-01-06 14:56: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从每股不足4元涨到了每股10元!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泛海控股控股民生证券 、收购李嘉诚旗下和记港陆 (中国)香港壳公司,完成“A+H”股的双上市平台布局等,为从重资产模式转向轻资产化运营,泛海控股启动全面转型,业务布局调整为“地产+金融+战略投资”三分天下,同时也由泛海建设更名为泛海控股,其为变身成综合性控股集团而进行的战略布局正式浮出水面。

谋轻资产化转型

《证券日报》:作为房地产企业,公司管理层对市场形势如何看?

韩晓生 :对泛海(控股)来说,可谓经历了地产发展的全阶段。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整体上从黄金时代步入了白银时代,但在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仍有增长空间,尤其未来改善性需求将继续释放,这是很多地产商的共识。

公司对国内房地产行业分化加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公司提出加快项目开发节奏,缩短销售去化与资金回笼周期,加速释放公司潜力,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实施企业转型战略,即从房地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转型成为“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综合型上市公司业务平台。

《证券日报》:为了在白银时代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少房企都在尝试多元化布局,泛海是如何考虑的?

韩晓生:现在房企都处于转型阶段,都在找像地产一样能够吸引大量资金投资的产业。我们看到,恒大地产投资矿泉水、万科做商业同时入股银行等等,这实际上都在试水。但不管什么企业,转型阶段相对来说是比较难受的,但转型确实是必然要走的路。

对于泛海(控股)来说,我们三年前就有了调整业务投资板块的意愿,寻找泛海(控股)自身有优势且与地产主业能够协同发展的产业,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决定将大股东旗下涉及金融、投资等好的资产陆续放进上市公司平台,让这些资产与资本市场嫁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的转型是比较彻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

《证券日报》:泛海转型的业务布局具体是如何设计的?

韩晓生:未来泛海的地产、金融和战略投资三块业务将三分天下,协同发展。在总资产规模、总盈利能力、总的对上市公司的支撑方面将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具体来看,在不收缩地产主业的前提下,在金融业务布局方面,泛海已经将大股东旗下的民生证券73%股权纳入到泛海控股的上市平台下;在战略投资方面,泛海控股不排除未来将以投资方式参与其他地产企业的业务,分得一些投资利润。

未来,大股东还会将部分优质资产继续注入上市公司中,形成多业并举、互为支撑、联动发展的新业务格局,泛海(控股)会通过转型发展以增加新的经营业务及利润增长点。总体来看,泛海(控股)将根据企业目前人、资产、大股东的资源进行可行性布局,向比较熟悉的产业推进。

《证券日报》:就目前的转型进度来看,是否达到您的预期目标?

韩晓生:公司寻求转型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一个产业平台的搭建也非一日之功。公司立足于房地产主业,积极寻求扩大金融业务平台、寻找战略投资机会,以形成多业并举、互为支撑、联动发展的新业务格局。从今年的收入和利润情况来看,泛海很好地兼顾了转型的付出和盈利要求,比较好地完成了转型的第一步,不但没有耽误公司业绩 ,反而有所助益。此外,民生证券资产注入泛海(控股)后对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有贡献,估计明年或后年将会更好。实际上,这一年来的转型得到了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高度认可,股价已经从每股不到4元上升至将近10元左右,足以看出市场和投资者对公司的转型给予了认可和好评。

搭建“A+H”双上市平台

《证券日报》:公司今年控股民生证券,收购和记港陆等转型布局都要需要资金支持,如何平衡转型过程中的资金链?

韩晓生:企业转型确实需要资金支持,对于泛海控股来说,大股东对转型的支持力度很大。很多企业花巨资从市场上“拿东西”转型,但我们的大股东在作价等方面更倾向于“养鸡生蛋”,在资金支付过程中,还可以分阶段支付。泛海收购民生证券的成本较低,公司大股东以1.3倍市净率的兑价把民生证券73%的股权资产装进了上市公司,而且大股东还可能陆续将其他资产装进泛海控股。

此外,公司今年收购李嘉诚旗下和记港陆,打通了境外融资平台,弥补了境内融资渠道不足的问题。同时,公司在香港成功发行首期海外债,为公司未来海外融资提供了经验。另外,鉴于近期中票票据对房地产企业有条件放开,公司已在积极筹措中期票据注册发行事宜。

更重要的是,泛海控股的地产主业销售回款仍是目前泛海(控股)转型过程中的主要资金支撑,目前公司销售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武汉。仅2014年10月份开盘的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一个高端项目就实现了10亿元销售额,且该项目住宅销售均价已经超过了9万元/平方米,可见其货值量很高。此外,公司在武汉的项目也在陆续进入旺销期,尤其在项目整售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销售情况良好。

《证券日报》:我们注意到,泛海今年斥资约30亿元收购了和记港陆,形成了“A+H”股双上市平台,公司出于何种考虑搭建了这样的平台?而又为何选择了和记港陆?

韩晓生:鉴于国内对地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有所限制,公司一直在寻求适合的香港上市公司平台,实现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从而能够扩大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资金成本。

我们在(中国)香港找壳资源已经找了一两年了,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和记港陆,一方面是因为该公司属于李嘉诚的资产,品牌和背景较好,同时我们认可这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资产比较干净,账面拥有大量现金储备,适合今后作为投融资平台;此外,和记港陆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在收购之初就形成一个平台,而且这个平台不仅仅是“地产”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这给泛海(控股)提供了多元空间。

《证券日报》:现在标杆房企在转型之际,还在拓展海外业务,泛海2014年也在海外有所布局,海外业务会成为泛海未来的重点布局吗?

韩晓生:“走出去”实际上是公司的第二大重要战略。从2013年年底,泛海(控股)就在美国的洛杉矶布局了第一个海外项目,该项目现已经开工。目前来看,这个投资方向是对的,美国经济在向上走,市场稳定,而且金融手段比较多,加之泛海本身又拥有金融资产,这对泛海的国际化扩张比较有利。

公司的海外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对海外发展始终持有积极和审慎的态度,绝不会盲目扩张,待积累足够的海外开发经验后,再结合自身的能力和资本状况进行下一步决策。

坚决不靠炒概念管理市值

《证券日报》:公司对于市值管理方面可有一些自己的标准?

韩晓生:上市公司重视经营业绩是最为重要的方面,泛海控股坚决不靠炒概念管理市值。

实际上,我们的股票走势一般都是比较平稳的。即使是今年因为控股民生证券以及收购和记港陆等动作有两轮涨幅,但股价涨上来后并未大幅波动,都保持住了平稳的水平。

在市值管理过程中,我们是要大家讲清楚:泛海控股要干什么,怎么办,而不是跟风炒作。就像泛海盖房子一样,我们的房子肯定是石头的,虽然在成本上付出要多一些,但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因此也获得了很多客户的广泛认可,重复购买率很高。同样,泛海也是本着这种求真务实、注重质量和细节的理念进行市值管理市值的。

《证券日报》:公司转型需要资金支持,这会不会促使公司在分红上有所调整?

韩晓生:泛海不会因为转型影响公司的分红水平。事实上,泛海一直非常重视投资者的回报。泛海控股2011年度每10股派现金股利0.60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含税)2.73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106.07%;2012年度,每10股派现金股利1.00元,现金分红金额(含税)4.56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58.27%;2013年度,每10股派现金股利(含税)1.5元,现金分红金额(含税)6.84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57.87%,有效兑现了公司对股东持续稳定回报、与股东共同分享公司经营成果的预期。同时在战略上,泛海控股考虑如何去做大总盘子,在支持转型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利润用于投资者的回报。

《证券日报》:公司对转型后的股价有预期吗?

韩晓生:收购民生证券后,公司的股价反应是意料之中的。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总市值是400多亿元,但从地产企业本身来看,泛海有很大的内在升值潜力。以泛海控股拥有的大量优质土地储备为例,这些土地是按成本方式计价的,这部分升值空间实际上是没有释放的,尤其在资产负债报表上没法体现出来,可见公司的市值升值潜力很高。在2014年,公司的战略转型受到市场和投资者广泛认可,公司屡获各大机构、媒体评选的“年度最具金融创新价值地产企业大奖”、“2014中国房地产专业新锐品牌价值TOP10”、“最佳品牌影响力房地产企业”“中国地产金砖奖”、“人民网典范楼盘奖”等各项大奖。

从目前来看,公司经过近一年的转型战略,已经初步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公司的股价也在稳步上升,这些都说明投资者在逐步意识到泛海控股所蕴涵的内在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行业由于自身行业属性,多数企业都无法避免重资产运营,资金压力和风险也相应难以化解。鉴于此,在经济新常态下,不少房企都力图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但泛海控股显然改变得更为彻底,不但使其地产主业与金融资产挂钩,还搭建了“A+H”股双融资平台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将重资产转化为轻资产经营的同时,不但推高了市值,也似乎凭借大股东的鼎力支持寻到了利益最大化的发展途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ST泛海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