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1月9日国科恒泰(30137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1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国泰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上海证券、华盖资本、建银国际、投资者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接待人员就与会人员出的逐一解答。
答:公司接待人员就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逐一解。
1、公司有哪些投资价值?在业务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方面有何探索?
相较于传统以流通配送为主要模式的公司,国科恒泰并不仅仅是一家医疗器械流通商,公司前瞻性地将自己定位为医疗器械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线上线下、连接产业上下游的生态体系。公司“1+3+N”的长期战略布局,正是依托“强资金、强运营”的优势和服务经验,在夯实医疗器械供应链主业这一坚实基础(“1”)上,培育了三大具有增长潜力的新业务引擎数智化业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第三方生产制造、出海业务(“3”),并持续孵化如共享招商、共创共投等创新模块(“N”)。这推动我们实现了跃升从单纯的配送商角色,成为值得信赖的医疗器械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为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提供可靠支持。具体而言,公司的核心投资价值体现在
(1)深厚的产业生态与客户黏性公司已成为波士顿科学、美敦力、施乐辉等全球知名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国际大型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合作覆盖心血管、骨科、IVD等高值医用耗材领域。这种基于互信共赢的深度合作,带来了持续稳定的业务基础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为公司充分应对行业深度变革的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2)前瞻的业务布局与增长动能公司不仅是将产品送达医院,更是通过数智化业务为产业链赋能,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第三方制造切入上游生产制造端,同时公司还通过积极探索出海业务,旨在未来为生态伙伴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新路径与可能性。这些布局是对供应链业务的有力补充,为公司搭建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打开了更大的成长天花板。
(3)完整的价值链赋能能力公司致力于实现医疗器械产品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全链条赋能闭环。这意味着公司能够帮助医疗器械企业提供贯穿上下游的商业化解决方案,快速完成产品上市、渠道搭建、手术跟台、数据管理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极大地提升了生产企业的终端市场影响力与把控力,这是传统流通模式难以提供的核心价值。
2、目前公司资本运作方面是否有规划安排?
公司目前暂无资本运作相关计划。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环境、自身财务状况以及战略发展需求,在合适的时机与条件下,合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积极推动相关资本运作事项,以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后续如涉及相关重大事项,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监管规则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如何看待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长期发展趋势是由刚性需求、强力政策、颠覆性技术和全球化视野等多重因素共同演绎的。总体而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长期发展轨迹是清晰且积极的。
在医疗器械流通方面,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带量采购常态化,医疗器械流通渠道由于利润空间压缩,流通环节将加速向集中化发展。国科恒泰创新的数字化平台型业务模式经过多年积累,解决了过去医疗器械流通行业传统经销商服务中“多、小、散、乱”的问题,确保带量采购、医疗反腐政策下医疗器械临床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国家医改政策落地的抓手和条件保障,也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公司的数智化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经过10余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迭代升级,公司基于覆盖全链条、全领域、全国的供应链真实服务场景,自研建设完成符合医疗器械运营特点的业务系统,对内实现了百分百的业务流程线上化管理,对外成功打造出面向厂家、经销商、医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形成了独特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优势。公司打造的医疗器械供应链数字化生态平台根据业务经营的实际经验及产业链参与者包括上游生产厂商、渠道商、终端医疗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及患者等多方需求自主开发完成,公司开发的供应链数字化生态平台贯穿于公司业务开展的全流程,实现了供应链的全程可视、全链追溯及供应链系统CPFR功能,对公司业务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及规范化的发展形成有效支撑。自2024年起,公司在数字化方面与监管机构开展合作,举办了面向经营性企业的合规培训,助力国家医疗健康产业政策落地和行业透明化。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持续完善,公司将提供更丰富的行业大数据分析、政府监管数据支撑等一系列的高价值服务,为整个行业模式创新、价值提升以及健康发展带来巨大贡献。
5、公司CDMO业务进展情况如何?
目前公司医疗器械第三方制造相关业务尚处于前期研究探索阶段,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不构成影响。
国科恒泰(301370)主营业务:医疗器械的分销和直销业务。
国科恒泰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53.53亿元,同比下降2.3%;归母净利润6735.65万元,同比下降32.49%;扣非净利润5771.59万元,同比下降40.96%;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6.75亿元,同比下降8.0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526.1万元,同比下降58.5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029.88万元,同比下降70.64%;负债率59.5%,投资收益-226.74万元,财务费用2832.86万元,毛利率10.08%。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