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信银行(601998)发布2025年三季报,证券之星财报模型分析如下:
概述
中信银行(601998)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33.91亿元,同比增长3.02%;扣非净利润为529.56亿元,同比增长2.69%。尽管盈利能力保持正增长,但营业总收入为1565.98亿元,同比下降3.46%。
单季度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08.36亿元,同比下降4.43%;归母净利润达169.13亿元,同比增长3.53%;扣非净利润为166.21亿元,同比增长2.04%。
盈利能力分析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净利率为34.65%,同比增长7.01%。每股收益为0.89元,同比下降5.32%;每股净资产为12.91元,同比增长3.7%。
虽然净利润实现增长,但收入规模有所收缩,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或非利息收入方面可能具备一定优势,支撑了盈利水平的稳定提升。
现金流状况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3.78元,去年同期为-4.16元,同比大幅增长190.9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94.62%,主要原因是同业往来流出和贷款流出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客户存款流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资产与负债情况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为98981.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3%;负债总额为90559.36亿元,增长3.79%。客户存款总额达60673.29亿元,同比增长5.00%;贷款及垫款总额为57824.81亿元,同比增长1.09%。
公司一般对公贷款余额为29742.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9%。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分别增长15.44%、13.14%、6.0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1655.98亿元,同比增长5.45%;个人普惠贷款投放1619.92亿元,增长7.39%。
收入结构与业务发展
利息净收入为1077.02亿元,净息差为1.63%,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非利息净收入为488.96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56.88亿元,同比增长5.75%。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17%,成本收入比为28.58%。
在重点业务领域,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5930.89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开户数达10272户。绿色金融方面,承销绿色债券,并发行绿债结构性存款1384亿元,投放绿色租赁277.92亿元。“中信碳账户”用户达2765.28万户,累计碳减排量20.59万吨。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6372.49亿元,保持稳定增长。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达277.53万户,同比增长26.83%;养老产业贷款规模为18.14亿元,同比增长78.7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为2733.51亿元,增长9.42%。
零售管理资产余额达5.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2%。综合融资余额为14.91万亿元,增长4.35%;托管规模达17.88万亿元,增长8.94%。理财产品管理规模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0%,为客户创造收益337.13亿元,同比增长15.15%。
风险与资本充足性
不良贷款率为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04.16%。资本充足率为13.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9%。
综合评价
中信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在营收下滑背景下仍实现了净利润的稳步增长,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反映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充足水平符合监管要求。未来需关注净息差收窄压力以及信贷结构的持续优化能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