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13日收盘,蜂助手(301382)报收于34.3元,下跌2.56%,换手率4.82%,成交量8.52万手,成交额2.9亿元。
10月1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28.41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486.6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858.21万元。
公司业务体系主要由三大核心板块构成:数字商品的综合运营、物联网流量运营和解决方案、云终端技术和算力运营。
数字商品综合运营业务采用2B再2C模式,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依托自研数字商品交易云平台,为运营商、手机厂商、银行等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物联网流量运营业务基于多网融合与流量池技术,为家庭场景提供融合CPE功能的一体化机顶盒,为连锁门店等企业提供网络连接设备,并推进智能音箱、智能玩具等新产品研发;IOT解决方案以项目化收入贡献稳定收益。
云终端技术和算力运营业务自2019年起布局,基于鲲鹏架构向全平台云端服务器演进,研发云端虚拟化、云OS、算力调度等核心技术,已为华为、运营商等客户提供PaaS类技术产品,并为2B企业客户提供算力调度与系统云端化解决方案,2025年已实现客户落地与收入贡献。
未来公司将推动三大板块协同融合,构建“云+端”生态,通过云端内容生成赋能智能硬件,提升终端体验,目标成为以AI服务和应用为核心的算力服务提供商。
本次定增募资9.84亿元将投向三个项目:
- 云终端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5.5亿元,选址粤西,已与地方政府就能耗、用地等达成协同,首期用于机柜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为主营业务提供自主可控算力支持,重点服务于I终端、陪伴设备、云游戏等场景,强化“自建自用”模式下的端云协同能力。
- 物联网终端智能化升级项目:总投资2.2亿元,聚焦连接能力增强、AI技术开发与端云协同,构建“端侧智能体+云端算力”架构,应用于智能音箱、智能玩具等泛终端产品,推动从技术提供向智能化服务生态转型。
- 瘦终端SoC芯片技术研发项目:计划投资2.1亿元,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针对轻量化终端成本高、功能冗余等问题,研发定制化SoC芯片,初期服务于自有终端,后续向消费级市场推广,降低AI硬件开发门槛,形成“芯片+云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云终端技术将应用迁移至云端运行,当前采取分阶段策略,重点发展单应用与多应用上云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三类场景:
一是云游戏领域,为游戏公司提供云挂机服务;
二是私域运营场景,服务于银行、保险、运营商及品牌企业,提升客户运营效率与营销转化,顺应公域转私域趋势;在跨端调度方面,已实现微信、抖音等平台调用其他APP服务,为运营商和银行提供融合运营方案;
三是AI终端赋能,解决低成本硬件无法运行安卓系统的难题,通过云端运行APP为智能音响、智能玩具加载视频与生活服务功能。未来将推出半云化云手机服务,形成B端与C端协同体系。
公司SoC芯片战略旨在通过赋能硬件推动云服务生态建设。相较于市场通用产品,具备三大差异化特征:
一是定制化设计:芯片集成语音处理、视频算法等功能,与公司自有云服务深度耦合,实现端云协同优化;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可能采用补贴或赠送方式提供芯片,盈利来源于后续云服务收费,打破传统硬件一次性销售模式;
三是生态服务能力:除芯片外,配套提供算法、算力与内容资源,帮助硬件厂商建立可持续的服务收入模式,形成“芯片+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云手机是云终端技术的应用形态,核心在于提供应用上云能力。目前行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三大运营商均在推进相关布局。
公司主要与中国移动、华为在ToB领域合作,为客户提供云游戏、社媒营销、云挂机、云柜台等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涵盖算力调度、系统云端化与运营支撑,该业务已于2025年实现客户落地与收入贡献。
云手机相关收入计入云终端技术及算力运营板块,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全年预计保持增长。
AI从云向端延伸是确定性趋势,源于交互方式变革,语音交互正逐步取代屏幕交互,硬件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
公司选择通过芯片赋能参与生态建设,而非直接生产硬件,采用轻资产模式提升扩展性与降低风险。
具体路径为:通过自研SoC芯片,为AI终端厂商提供算力、算法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该路径与OpenAI硬件战略方向一致,但实现方式不同。
商业模式采用互联网服务模式,借助硬件建立用户连接,最终通过云服务持续变现,区别于传统硬件一次性销售模式。战略依托公司在生活服务资源、运营经验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积累,保障业务协同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