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中国重工(601989)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17:41: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重工(60198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

    中国重工为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从产品用途区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科考装备和海洋开发装备等;从领域区分,主要业务分为军品业务领域和民品业务领域。作为海军装备供应商,公司军品业务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航空母舰、水面舰艇、常规动力潜艇、军辅船、公务执法装备等。民品业务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气体船、海工船、科考船及其他装备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2、经营模式

    中国重工为控股型公司,生产经营业务主要通过下属各子公司进行。公司下属子公司以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业务为主,主要经营模式为以销定产的个性化订单式经营模式,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安排生产。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3、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中国重工所属行业为“CG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军品领域,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海洋防务装备上市公司,承担着支撑国防建设的重要使命,拥有先进的海洋防务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是海军装备建设的重要力量。民品领域,公司是知名的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研制及供应商。

    2025年上半年,受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全球新造船市场行情出现一定扰动,加之上年同期新船订单成交量较多,本报告期新船成交量出现阶段性回调,但我国船舶工业依旧表现出相关市场韧性和竞争力,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从中长期来看,全球航运碳减排法规和老旧船舶淘汰催生的更新需求,以及深海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海洋装备提供关键支撑等因素均将支持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1)造船三大指标两降一升,箱船订单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2463.96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2632.21万载重吨,截至6月底,我国手持订单量26065.00万载重吨,造船三大指标两降一升。从新船订单结构看,我国新接集装箱船1378.00万载重吨,占总量的52.35%;新接散货船730.47万载重吨,占总量的27.75%;新接油船276.54万载重吨,占总量的10.51%;新接其他船型247.20万载重吨,占总量的9.39%。

    (2)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头部船企竞争力突出

    2025年上半年,根据克拉克森数据,全球造船完工量4718.49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4690.12万载重吨,截至6月底,全球手持订单量38742.09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2.22%、56.12%和67.28%。与此同时,以载重吨计,截至6月底,我国有6家造船集团的手持订单量位居全球前10。

    (3)行业保持向上趋势,新船价格整体平稳

    2021年-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规模连续破亿,新造船市场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特别是2024年创下2008年以来历史新高。进入2025年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市场扰动因素增多,新船成交量出现阶段性回调,但当前市场仍存在多重支撑力量。一方面,老旧船舶拆解、绿色船舶更新需求释放、优质造船产能短期难以大幅扩张等供需两端的积极因素持续发力;另一方面,我国高度重视海洋高质量发展,为新造船市场注入新动能。2025年6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187.11点,较年初下滑1.2%,虽有所松动,但整体上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也反映出市场整体向上的趋势目前未发生重大改变。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价值创造,不断强化精益管理,深化成本管控,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经营业绩同比明显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6.21亿元,同比增长4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5亿元,同比增长227.07%。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坚决履行兴装强军首责,确保各项装备研制任务按期完成。二是民船生产经营加速推进。生产方面,共完工民船34艘、373.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83%)、109.69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0.12%)。公司持续强化生产计划管理,着力提升生产效率,民船生产均按计划或提前交付。经营方面,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全球新造船市场行情出现一定扰动,公司聚焦国际高端客户市场,强化与国内央企战略合作,持续推动主建船型接单及生效,上半年新接及生效民船订单共47艘、838.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18%)。三是深化改革,战略重组稳步推进。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已经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正在稳步推进。四是优化创新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着力推动数智赋能,全面提升研发、设计、生产、供应、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稳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推进新产品开发储备,加快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和绿色智能化转型,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五是贯彻落实精益生产理念,不断提升效率效益。贯彻落实中船集团精益造船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精益管理,加快实施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供应链管理,有效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深化成本管控及两金压降措施,统筹降本增效及风险防控,不断提升管控效能,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重工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