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储股份(60078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的情况说明
公司所属细分行业为仓储物流行业。上半年,尽管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态势。物流行业稳中有进、质效双升,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1.3万亿元,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平均值50.5%,物流行业景气水平整体良好。随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双轮驱动,物流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化,供应链协同水平稳步提升。物流服务价格总体保持小幅波动,但内卷式竞争导致经营压力持续上升,二季度以来物流运行面临短期冲击,企业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仍存在压力,为更好应对行业竞争,仍需通过科技降本、业务转型、效率优化等手段,实现经营“增量提质”。
具体到仓储物流领域,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储股份联合建立的中国仓储指数来看,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6月,连续8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6月份为51%,较上月增加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显示仓储物流市场复苏,行业扩张步伐仍显审慎。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以强化能力建设为核心,实施“两商两网三支撑”的业务战略。两商是指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供应商、专业物流运营商。两网是指仓储网络、运输网络,即:推进实体仓储网络布局,打造中储智仓物流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仓储网络;围绕运输形成以中储智运为核心的智慧运输网络。以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面向集团内外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仓储设施服务。以专业物流运营商的角色,依托智慧运输网络,面向集团内外提供高覆盖、高效精准的智慧运输服务;协同实体仓储网络、智慧运输网络,完善仓储、运输、商贸、金融服务体系,围绕钢铁、有色、橡塑、煤炭等产业,打造产业服务平台,面向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大宗商品综合服务。三支撑是指形成完整的资产经营策略和全周期评价体系,通过仓储物流设施投资与开发,持续优化资产结构;通过物流技术创新,以科技赋能促进供应链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相关细分领域物流,释放仓储、运输网络产能。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
1.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服务
围绕中国物流集团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服务的战略目标,公司持续完善实体网点布局;以完整的资产经营理论基础,通过自营、出租、商业化经营等多种方式,获取资产价值最大化收益;提升仓储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大宗商品仓储物流运营效率质量;履行国家使命,结合释放仓储物流网络产能的现实需要,积极参与国家物资储备,发展冷链物流,推动消费品物流向基于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分拣、加工、包装中心等方向延伸。其细分业务包括:
仓储综合服务。发挥铁路专用线、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等优势,依托于仓库(含库房、货场)提供进出库装卸、保管、场地出租和加工、运输等其他“仓储+”增值服务。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投资运营了物流园区,仓储网络覆盖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河北、河南、陕西、山西、辽宁等地,仓储业务品种覆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塑化、橡胶、生活物资、快消品等。依托仓储资源优势,发展“仓储+”生态圈的仓储、加工、短途配送+干线运输、分拣、包装、质检、保税、集配、进口清关、金融、信息服务等一体化及个性化增值服务。
期现货交割服务。公司是一家同时拥有海内外主要期货交易所交割库资质的企业,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是国内重要的期货交割库运营企业。截至2025年6月,公司运营期货交割品种31个,核定期货交割库容326万吨,并通过控股子公司英国HenryBath&SonLimited(简称“HB公司”)使业务延伸至世界主要经济区域。公司拥有现货仓储的资源优势,连接国内与国际两大有色金属交易所的渠道优势,结合“中国放心库”品牌和LMEshield系统,依托货代、检验、金融服务等功能模块专业化能力,为大宗商品期货与现货转换提供支持,形成了一系列涉及金融衍生品的服务功能,能够为客户提供低风险、高质量服务。
国际货代服务。公司在上海、广州、天津、青岛、大连等地不仅建有大型的仓储物流基地,并且设有完整的港口货运代理服务体系。针对进口货物,可以提供报关报检,港口业务代理,短途货运,提货入库,分拨配送,加工包装,代理销售等服务。针对出口货物,可以提供租船订舱、提货配送、入库验收,检品包装,装箱集港,缮制单证,清关退税等服务。公司主要货运代理货物包括:矿石、煤炭、金属材料、粮食、食糖、化肥、橡胶、塑料、纸浆、面纱、木材、汽车、工程设备等。
2.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
重点围绕钢铁、有色、橡塑、煤炭产业,聚焦产业供应链,以“仓储+”网络生态群为基础,发展集贸易、物流、金融为一体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搭建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服务大宗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打造以仓储物流园区为核心的中储特色的圈式供应链。其细分业务包括:
钢超市平台。主要围绕钢材生产厂和下游客户,实现钢铁在线交易,聚焦线下交付。“钢超市”平台通过汇集下游需求订单,实现向上游集中采购。“钢超市”平台依托公司及间接控股股东中国物流集团的仓储基础设施网络和租赁仓库产生的集聚效应,为钢铁流通领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仓储保管、流通加工、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现货市场等仓储+综合物流服务,为园区赋能,确保货物线下高效、安全的交付。
易有色平台。聚焦有色金属相关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以交易为纽带,连接行业资源,通过保价、点价、均价等价格管理手段,围绕价格波动为客户提供包括商品购销在内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以风险管理服务为基础的顾问式采购服务,和以信息服务、仓储物流服务、简单加工服务等为一体供应链集成服务。易有色平台与公司有色金属仓储网点布局相互配合,实现商贸与物流协调发展,将铜、铝、铅、锌、镍、钴、硅铁等主要经营品种与行业资源密切连接,打通全国市场,促进全国统一、公开、透明有色金属市场形成。
3.智慧运输平台建设与运营
公司以中储智运平台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国的干线运输网络,通过规模化、组织化手段科学调度物流资源,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物流效率。中储智运整合货主企业、司机、运输公司等社会运力资源,通过核心智能配对数学算法模型,将货源精准推荐给返程线路、返程时间、车型等最为契合的货车司机,实现货主与司机的线上交易,为货主企业降本增效,为货车司机降低车辆空驶率,减少找货、等货时间及各种中间费用,实现社会物流效率与发展质量的“双向提升”。依托网络货运平台整合的资源及真实物流业务场景,在掌握供应链环节中核心物流数据的基础上,升级打造基于数字信用的数字供应链平台,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数字供应链生态体系,解决供应链运转过程中的关键“信用”问题,帮助重点产业提升物流、供应链数字化水平。
公司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建立了全国运输服务网络,形成了强大的货源优势和专业化货运能力。160余条铁路专用线可实现铁路全国联网运输,为客户提供铁路整车、集装箱、棚车运输物资的到发、中转、直拨等服务。中储智运网络货运平台注册车辆达300多万辆,可实现全国干线支线公路运输。依托中储在内陆、港口部分物流基地及公铁水多式联运共享交易平台,打通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综合运输通道,实现多式联运上下游企业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全程定制化物流方案及“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的国内、外多式联运服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上半年,公司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聚焦主责主业,坚决服务“国之大者”,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经营、拓市场、优布局、提质效、防风险、强党建。
本报告期,公司重点工作如下:
(一)聚焦“国之大者”,履职担当更加有力
1.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队”作用更加彰显。公司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4月在阿拉山口市设立分公司,重点聚焦强化口岸枢纽功能、推动数智升级、拓展国际联动,成功完成涵盖铜精矿、电解铜等大宗商品的口岸换装业务共计2.9万吨,高效完成电解铜保税转非保发运业务186个大箱合计4,894吨。公司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成功实现铜现货仓单登记上线及其质押融资场景的落地,累计吸引17,982家客户上链,登记期货仓单10.5万张(重量218.83万吨),上链非标仓单3,500吨,现货仓单26.94万吨;完税项目累计登记完税铜、天然橡胶、白银3个品种期货仓单6.61万张,重量达40.34万吨。
2.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聚焦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一带一路”国际班列全程供应链业务,直接运营纸浆、绿豆、化肥、小麦粉等品种的中亚、中俄进口班列800余柜、1.9万余吨。中储智运多式联运业务实现交易金额1.15亿元,同比增长59%。河南分公司实现铝锭整列铁铁多式联运业务常态化运营,月发运量1.5万吨,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15%以上。广州公司运输量65.34万吨,相比2024年增长186%。
3.发挥核心功能作用,保通保畅更加有力。截至2025年6月底,系统内交割仓库运营单位28家,交割品种31个,核定库容约326.39万吨,同比新增1个期货品种、2个交割库点,总核定库容增加约4.5万吨。公司持续开展中国放心库建设,吴淞分公司稳定运行上期所数据接口、推进大客户系统对接,实现智慧园区管理工单完成率95%。公司持续落实国务院保通保畅工作要求,组织运力投入重点生产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车辆运力投放1,633.57万辆,运输21,100.30万吨;铁路运力投放3.53万车皮,运输量227.15万吨;船舶运力投放22.80万船,运输量3,618.12万吨、0.11万标箱。2025年1-6月份平均每日重点物资运输量为137.82万吨。
(二)聚焦主责主业,生产经营稳中有进
1.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运营。
实现营业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3.56%。完成吞吐量2,154万吨,其中黑色630万吨,有色470万吨,橡塑255万吨,煤炭393万吨,其他406万吨;期末库存量224万吨,其中黑色60万吨,有色58万吨,橡塑41万吨,煤炭21万吨,其他44万吨。上海地区持续深化“区域一体化”功能联动,加速推进低碳化与智慧化交割仓库建设,实现营业收入25,457万元。山西地区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扩展精煤炭发运品类,稳定煤炭发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18.63万元,利润总额2,764.12万元,累计发运煤炭172万吨。无锡物流中心铝产品稳住核心客户到货,不锈钢持续占据龙头地位,小品种发挥联合优势引进新货源,期货交割业务收入贡献显著,实现营业收入9,003.52万元,利润总额2,830.31万元,吞吐量267.44万吨。
2.大宗商品供应链。
诚通商品坚持以风险管理服务为基础,坚定不移向供应链服务转型,实现营业收入62.65亿元,利润总额2,003.62万。中储钢超全力推动轻资产品牌直营库布局,稳步推进三江港和中金项目,实现营业收入9.93亿元,利润总额1,695.43万元。京津冀供应链成功入围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供需企业公示名单,实现营业收入10.43亿元,利润总额749.57万元。广州公司持续做好期货仓储对综合物流的引流,实现营业收入7.75亿元,利润总额953万元。南京公司成功开发云南煤炭交易中心的煤炭供应链集成业务,积极推进钢材业务的再恢复,做好文海沙钢卷板供应链服务业务,增量至3,000吨/月。
3.智慧运输平台建设与运营。
中储智运实现营业收入192.50亿元,利润总额7,879万元,净利润5,528万元。平台网络货运、多式联运业务规模稳健增长,上半年平台交易额209.64亿元,同比增长5.27%,货物成交吨位2.39亿吨,同比增长8.07%。平台已累计服务各类生产制造、商贸等直客货主企业超5.3万家,整合公路货车运力超305万辆、船舶3.2万艘,业务涉及31省、市和自治区,覆盖6万条公路运输线路、4400余条水运线路(以港口到港口计),并与全国18个铁路局建立良好合作,形成覆盖全国的公铁水货运服务“运力网”,业务范围涵盖煤炭、钢铁、矿石、化工、有色、粮食、新能源等重点产业。
(三)强战略优布局,筑牢发展核心引擎
1.聚焦战略引领。
全力以赴推动十四五战略任务取得突破。年初,公司党委对“十五五”战略编制工作进行了部署。上半年,召开中储系统运输业务研讨会,明确“十五五”期间运输业务的发展思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召开中储“口岸+通道”业务战略研讨会,以中储阿拉山口公司落地为示范,统筹布局沿海沿边口岸与内陆物流节点,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
2.聚焦投资管理。
公司2025年度计划投资8.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计划7.1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4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5,40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08万元,股权投资3,500万元。山西综合物流园项目已建成,利用率达到80%;青州中储物流有限公司库区扩建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获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正在进行前期报建工作。
3.聚焦国际合作。
一是协同期交所境外设库准备与合约上市合作。协助大连商品交易所规划海外交割库布局,推动上期所与日本大阪交易所(OSE)合作,成功挂牌“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
二是积极推动中非资源通道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刚果(金)-赞比亚-坦桑尼亚关键矿产资源通道,加速推进非洲资源-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布局,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物流保障。携手海外子公司HenryBath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DPWorld)达成战略合作。依托港口网络资源及国际期货交割仓储管理经验,重点升级亚太、非洲、中东等核心区域的大宗商品物流基础设施。以达累斯萨拉姆港为核心枢纽,构建辐射非洲铜带区域的物流体系建设,同时推进国际商品期货交割仓库在香港、吉达等新兴市场落地。
三是持续拓展中亚物流通道建设。公司以哈萨克斯坦为关键支点,拓展中亚物流通道建设。聚焦哈中大宗商品贸易走廊,以阿拉山口为跨境桥头堡,构建适配中亚资源品类特性的跨区域物流网络;通过与战略伙伴深度合作,推进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的网点布局。
4.聚焦市场营销。
依托沈北公司的危化仓储和专用线资源,推进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铁路运输,及废电池回收方面的项目合作。中储智运平台与国储局应急平台实现数据接口对接,先行先试开展中央应急物资调运跟踪工作定位效果良好;天津有限成功入围国家发改委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供需企业名单,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储郑州陆港与重庆医药开展医药仓储合作,租用面积约2.3万㎡。调研内蒙古通辽集丰中转物流公司,探讨北粮南运、多式联运业务合作机会,目前内蒙通辽集丰每年有20万吨粮食通过衡阳公司铁路到达并转运。
(四)夯实基础管理,激活创新增长力
改革提升方面。围绕聚焦主责主业加快转型升级、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整合重组、提升公司治理效能等方面,聚焦核心功能建设,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台账完成率83%,双百行动工作台账完成率76%。
人才建设方面。一是强化科技领域培训,组织315名中层及核心骨干人员参与学习,加速前沿技术传导,为公司数字化转型储备人才力量。二是制定储备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规范储备人才培养。三是促进系统内企业间沟通与协作,提升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和执行力,上半年实施干部交流4人,并对系统5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
财务管理方面。制定“财务管理固本强基年”工作方案,通过系统性、全链条的财务基础工作提升,夯实财务管理根基;灵活开展贷款置换降低财务费用,带息负债规模同比降幅45%。推进亏损企业治理,按亏损源分类,建立严控新增,强化考核,及时反馈的治理工作机制,持续督导亏损企业制定减亏扭亏治理方案,开展扭亏工作。
平台建设方面。中储智运通过对AI大模型前瞻性研究,各业务环节嵌入AI大模型,提升业务及服务的竞争力,数字供应链业务的客户基础进一步扩大,多式联运业务场景覆盖更加全面,支持公、铁、水、海、国际班列、集装箱等发运场景。中储钢超网仓平台依托客户服务端和小程序实现客户远程开单,有效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作业端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接门禁系统、电子吊车等设备,提升作业与数据采集效率,保障货物安全,目前平台用户数400余家,总单据量超5万单。中储易有色实现了物流管理系统与智运平台运输信息的无缝对接,累计向中储智运平台推送运输单3,179张,运输总量达11.06万吨,同时易有色线上平台系统注册用户已达152家,累计实现线上销量40,492吨,占公司总销量的24.52%。中储智仓实现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仓单的数字化管理,累计签发13张电子仓单,货值4,000多万元;与上期所有色金属期货交割数据对接,规范期货交割业务数据标准;推进在线开单系统完善和推广,已在7家单位应用,开通客户727家,已开单据约3万余张。
数字化建设方面。加强数字化管控体系建设,升级资金结算系统,新增运输业务及其他业务场景单证接口,实现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进一步协同。数字认证系统已在塑化仓储系统、在线开单系统等6套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累计颁发数字证书总计1,926张。软证书得到全面应用,已有424家客户通过软证书累计完成电子签章3.7万次。
(五)聚焦党建引领,党业融合亮点纷呈
一是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上半年全系统累计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0次,三会一课408次,推动全系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上来。
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储党委严格落实集团党委工作部署,围绕全年任务目标,推动全系统学习教育与生产经营同向发力,河南分公司圆满完成迎接国资委党委学习教育督导组现场调研检查,充分展现了中储系统严实的工作作风。
三是压实责任夯实党建基础。高质量落实中国物流集团党委文件精神,“一企一策”制订并签订各单位党建工作责任书,推动各级党组织责任履行到位。
四是服务群团和谐发展。中储系统团组织、团员获得集团“两红两优”荣誉22个,河南地区团组织及团员荣获全国铁道红旗团支部、全国钢铁行业优秀团员荣誉;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社会责任,拨付2025年定点帮扶捐赠资金40万元。
五是加强纪检监督。始终保持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整治“四风”问题高压态势,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以实际行动践行“改进作风、赋能基层”,持之以恒强化正风肃纪反腐。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资源优势
公司仓储网络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等世界主要经济区域,在国内2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投资运营了物流园区,形成了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仓储物流服务能力,能够为中外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提供物流支持。中国实体网络覆盖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河北、河南、陕西、山西、辽宁等地,拥有土地面积近600万平米,年吞吐能力6000万吨。公司拥有37条专用线,累计长度28公里,具备公、铁运输转换的重要条件;公司天津、青岛、上海等地区分子公司拥有靠近港口的优势,无锡、南京等地区分公司拥有货运码头,有利于形成水、公、铁运输方式的转换及联运。公司拥有固定式起重设备(龙门吊、行车、葫芦吊等)370台,流动式起重设备14台,叉车370台,剪切生产线16条,装载机7台。成规模的实体物流资产和网络布局是中储形成品牌优势、取得经营资质、获得客户认可的基本保证,也是拓展供应链业务的坚实基础。
公司多年来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客户资源,服务客户包括生产企业、贸易商、终端用户等,涉及产业链上下游;随着中储智运快速发展,公司在运输、仓储实现了有机互动,为业务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
2.业务优势
公司是一家同时拥有国内外主要期货交易所交割库资质全牌照的企业,在国内期现货品种中,铜、铝、镍、白银、橡胶等均占有较高市场份额;截至2025年6月份,公司控股子公司英国HenryBath&SonLimited(简称“HB公司”)基本金属业务量在LME排名第六,库存占LME全球交易的7%。超过60年的底蕴使公司拥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的物流运营队伍,由此形成的成熟的物流服务能力,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独有优势,也是转型的基础保证。近年来,公司的贸易、金融与物流结合越来越紧密,品种在向熟悉的仓储品种集中,模式上与仓储物流能力相互支撑,也相互促进了业务网络的扩张。控货能力、物流效率已经成为公司贸易、金融业务开展的核心竞争力。
3.技术优势
公司能够紧跟市场的变化,不断对产品和业务进行创新与完善。中储智运科技能力不断提高,研发效能持续提升。2025年,在业务系统开发方面,重点优化TMS运输管理系统、WMS智慧仓储管理系统、CMS智慧商贸管理系统、YMS园区管理系统等数字供应链产品功能,对物流指数网、货主信用分进行升级优化。强化技术赋能管理,提升人工智能服务能力,推行AI自动化审核,利用AI大模型在客服场景中落地,利用RPA技术代替人工重复的工作。中储智运“智慧多式联运及智能组网场景”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40个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在提升交互体验的同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生产力的有效飞跃,以全方位数字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4.品牌优势
中国物流集团作为综合物流领域“国家队”,肩负着“服务现代流通、保障国计民生”的职责使命。公司作为中国物流集团的控股子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同时近年来打造“中国放心库”、“中国放心库2.0”及“中国仓储指数”等一系列措施,品牌信誉进一步增强。其中,公司《“中国放心库2.0”转型升级方案》将通过单证数字化、流程可视化、园区物联化、服务集成化、业务平台化“五化”建设,赋予中国放心库新的内涵。
5.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将人才战略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拥有一支集国际视野、卓越经营管理才能及前瞻战略思维于一体的高级管理队伍,以及熟悉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的核心运营团队。近年来,始终坚持内部培养与市场化引进相结合,积极探索高端人才寻访路径,稳步推进总部核心岗位招聘工作,侧重从专业对口的高校吸纳应届毕业生,并积极引进具备丰富专业工作经验的杰出人才,持续优化人才梯队结构,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