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绿能慧充(600212)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16:28: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绿能慧充(60021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新能源充电及储能行业

    2023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试点期2023-2025年内,公共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占比力争到80%,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月至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占有率达44.3%。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9.23%。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44.97%。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对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覆盖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1-6月,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增量为328.2万个,同比上升99.2%。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增量为51.7万个,同比增长30.6%,私人充电设施增量为276.5万个,同比增长120.8%。截止2025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10万个,同比增长55.6%。

    报告期内,政府不断出台对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

    2025年2月10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鼓励城镇供热合理配置新型储能。依托“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发挥新型储能在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

    2025年2月20日,财政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进一步加强县域充换电设施与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及其沿线配套设施的衔接,拓展应用场景,并统筹考虑新增公共充换电设施与既有设施的空间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有效提升利用率。

    2025年3月7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支持老旧小区共享充电设施建设。对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将共享充电桩纳入综合改造工作范围的,市(区)房屋管理部门应予以支持,指导小区改造实施单位和充电企业合作,统筹推进小区车位增设和共享充电桩布局。支持充电企业、保险企业与个人用户商定商务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保费优惠、节能费用分成等,实现智能有序充电管理、“一桩多车”分时共享等功能。

    2025年3月27日,广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2025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提出组织做好2025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统筹考虑电动汽车发展态势、充电桩建设提速、技术迭代、“百千万工程”实施等因素基础上,综合各地市、省有关部门意见,研究提出广东省2025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全年计划新建非高速公共充电站1306座、公共充电桩66045个,超级充电站274座、超级充电终端492个,新建高速公路公共充电站20座、公共充电桩600个、超级充电站8座、超级充电终端21个。

    2025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加强大功率充电设施专项规划统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电力资源分布,以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合理做好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布局。规划编制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预测论证,并与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交通规划做好衔接,实现大功率充电网络与现有各类型充电设施的协同发展。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

    2、重载无人机行业

    2024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机构设置”中新增“低空经济发展司”,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专门的管理和推动机构。

    报告期内,国内各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对低空经济及无人机发展的支持政策。

    2025年3月30日,2025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智启低空

    融合创新”为核心议题,与会代表围绕低空经济的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市场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搭建了集聚智慧、分享经验、共话发展、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探索低空未来,共筑经济新生”主题,共同探讨低空经济的发展方向,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携手应对挑战,探讨解决方案。

    2025年4月7日,为全面提升低空领域安全防控能力,中央空管委正式印发专项措施,明确将无人机反制技术纳入全国低空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构建“技术防控+制度约束”的立体化监管模式,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此次调整标志着我国低空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将对无人机产业生态、空域资源利用及公共安全保障产生深远影响。

    2025年5月12日,四川省发改委、经信厅、科技厅及财政厅联合印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涵盖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科技攻关、低空制造、专项基金5大板块共16条政策措施。旨在加快建设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提升四川省低空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持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发展壮大低空产业规模,营造良好的低空经济发展环境。

    3、铁路运输行业

    2024年国家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9.85亿吨,比上年增加0.74亿吨,增长1.9%。报告期内,全国铁路完成货运发送量25.58亿吨,同比增长1.8%;完成货运周转量17674.6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重载工业无人机业务、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

    1、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

    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由子公司绿能技术开展,绿能技术是一家集充电、储能、微电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充电场站建设、运营及维护,充电平台和能源管理平台于一体的新能源生态服务商,所处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截至目前。

    2、重载工业无人机业务重载工业无人机业务由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创航空开展,中创航空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无人直升机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拥有国内领先的无人直升机飞控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具有大载荷、长航时、高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应急通信、城市消防、森林消防、物资投送、电力吊装、后勤保障等领域。随着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低空经济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工业无人机在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物资投送、电力吊装等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

    核心产品介绍:

    (1)飞控系统系列产品

    (2)ZC500无人直升机ZC500无人直升机采用纵列式双旋翼结构,纵向重心范围大,最大起飞重量650Kg,最大载荷260Kg,最大飞行高度6500米,最大速度160千米/小时,抗风能力强。

    (3)ZC300无人直升机ZC300无人直升机采用纵列式双旋翼结构,机体结构紧凑,抗风能力强,最大起飞重量300Kg,最大载荷140Kg,最大速度140千米/小时,抗扰动能力强。

    (4)ZC60无人直升机ZC60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80Kg,有效载荷35Kg,最大飞行高度3000米,最大飞行速度110Km/h,最大续航时间200分钟,抗风等级6级,支持集成光电吊舱、探照灯、喊话器、抛投器等。

    3、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

    公司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主要为江泉工业园区及周边钢铁、焦化等企业提供铁路运输服务,随着江泉工业园的整体搬迁,铁路运输业务量大幅度下降。公司积极利用原有资源、资产拓展铁路运输周边业务,如利用公司货场为园区外其他客户提供仓储服务,利用装卸车辆为园区外其他客户提供装卸服务,该部分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负责建立和执行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保证所采购的物品符合需求部门、采购订单及生产技术的要求。

    公司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主要通过集中采购与按需采购两种方式进行,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充电枪、机柜结构件、电池、计量表计、开关器件、风机、熔断器、防雷器、显示屏等。公司重载工业无人机业务主要通过按需采购进行,根据公司订单情况及市场预计情况进行零部件原材料及配件采购。

    公司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主要是采购装卸服务、维修服务和租赁服务等。

    2、生产模式

    公司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采取两种生产模式:依据预测及需求进行半成品备货生产和依据订单交付拉动式的成品生产,公司在这两种模式下又分为半成品生产、标准机型成品生产、非标改制成品生产、非标成品生产等四种生产工单类型展开生产活动。半成品生产优势在于以半成品库存应对市场交付、缩短货期、提升产品竞争力;标准机型成品生产可以快速响应市场标准客户需求;非标改制成品生产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非标成品生产能够避免改制工时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重载无人机业务现阶段采用机体结构自主设计后由外协加工为主,自主加工辅助的模式进行。公司紧抓原材料管理和来件检验关,确保外协产品质量。航电、飞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采用自主生产的模式,严格把控电子产品原材料、生产加工、质量检验、环境试验等环节,确保产品可靠性。

    公司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主要提供货物运输、装卸以及延伸的综合物流服务。

    3、销售模式

    公司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主要销售渠道如下:

    (1)大客户销售渠道,以各地城投、交投、产投等地方国资企业为主。主要包括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能源巨头以及国际能源公司如BP、壳牌等。此类客户对充电或光储充综合能源站建设、运营、平台搭建、运营运维等方面需要借助于公司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2)中小运营商销售渠道,以各地方中小型工商业主体拓展新行业为主。此类客户在当地具有土地、电力等资源,可快速建设优质地段充电站,公司主要提供充电桩产品。

    (3)车企销售渠道,主要包含传统公交、重卡、特种车等企业,以及部分新势力造车等企业。此类客户根据项目落地,采取随车配桩或配建充电站等模式,品牌站多建光储充综合站,公司可提供充电桩产品及相关服务。

    (4)地产销售渠道,以房地产企业为主。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增长期,政策要求地产项目配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公司可为各地产商提供专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解决方案。

    (5)海外销售渠道,以分销商、服务商、集成商为主,为车队、CPO(充电站运营商)等提供大功率快充设备。

    (6)储能销售渠道,以工商业园区等用能大户,地方建设主体等示范单位为主体。公司为此类客户建设储能或光储充一体化综合项目。

    公司重载工业无人机的销售模式分为直接销售和代理销售两种。

    (1)直接销售公司销售专员直接对接大客户(如政府、大型企业)等,根据客户诉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参与招标项目(如应急救援、地质勘探等政府采购)获取新客户及订单。

    (2)代理销售发展国内区域及海外代理商,通过区域代理及海外代理开拓相关市场。公司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根据运输货物的重量、品种等不同标准进行收费。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028.64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7万元。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由子公司绿能技术来开展,绿能技术是一家集充电、储能、微电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充电场站建设、运营及维护,充电平台和能源管理平台于一体的新能源生态服务商,拥有齐全的产品种类、较强的研发和生产实力、知名的品牌形象、优质的客户伙伴、前瞻的战略布局,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1)人才优势:组建了具有电力电子、嵌入式软硬件、应用软件、电气系统、结构设计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团队,在同行业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2)技术优势:自主掌握了一系列新能源充电及储能技术。例如研发平台主要研究新型高效充电模块、充放电双向灵活变换和控制技术、环星大功率柔性充电技术、云平台和电动汽车间的多层安全防护及故障诊断技术、车、充、网、云的高可靠通信及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及检测关键技术及光伏、储能、充电、放电、检测一体化集成技术等。

    (3)产品优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不断的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多种产品系列,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充电设备、储能产品、运营平台等。特别是充电设备,公司已实现全系列产品覆盖全产业应用场景。

    (4)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场站建设、运行维护、运营管理及平台搭建等全产业链服务,为客户提供不同阶段的服务。

    (5)客户资源优势: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灵活的定制化服务已与众多知名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市场拓展已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亚洲、欧洲等多个海外市场,并与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小桔充电、BP、壳牌等国内外能源企业,及部分地方城市投资平台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2、报告期内,重载工业无人机业务由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创航空开展,中创航空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无人直升机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拥有国内领先的无人直升机飞控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具有大载荷、长航时、高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应急通信、森林消防、物资投送、电力吊装、后勤保障等领域。

    (1)技术优势:中创航空拥有国内领先的飞控核心技术,其自主研发的灵翔飞控系统,经过多年实践验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针对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深度优化,具有高精度自主飞行、多场景适应性的特点。

    (2)性能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ZC系列纵列式双旋翼系列无人直升机具有大载荷、长航时、高可靠的特点。如ZC500型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最大载荷260KG,最大起飞重650KG,最大飞行高度为海拔6500米,配备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动力输出稳定,搭载涡轮增压系统,海拔4000米以下输出功率无衰减。

    (3)设计优势:采用纵列式双旋翼结构,具有机身尺寸可控、重心范围大、抗扰动和拉升能力强、稳定性高、故障率低等优点。这种构型使得飞机对挂载位置、负荷大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无需用户精确配平重心,在应急救援、物资投送等场景下优势明显。

    (4)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应急通信、城市消防、森林消防、物资投送、电力吊装、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

    (5)研发优势:中创航空核心团队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拥有十多年的研发、生产和飞行经验。技术团队从2008年开始研发无人直升机飞控技术,为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绿能慧充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