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民生银行(60001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总体经营概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战略落地,巩固稳中有进的经营态势。围绕“强客群、优结构、控风险、促增收”工作主线,锚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年度经营策略,聚焦核心能力培育与差异化竞争优势锻造。深化客群经营体系建设,着力深耕基础客户、基础业务与基础产品,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成为客户的主办银行;升级精细化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筑牢风险合规根基,坚持稳中求进步调;加速数字化转型赋能,重塑业务流程与客户体验;积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绿色金融、支持普惠民生等领域主动担当作为。报告期内,本集团各项工作朝着改革目标有序推进,合规、稳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战略共识进一步凝聚,机制活力持续释放,经营质效不断提升。
深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坚持高质量发展。资产端,持续加大信贷投放,集中资源于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在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实现资产配置结构优化。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7,689.2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60.48亿元,降幅0.59%。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698.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3.94亿元,增幅0.44%;在总资产中占比57.54%,比上年末上升0.59个百分点;一般性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在总资产中占比56.00%,比上年末上升1.85个百分点。负债端,强化客群分类经营,完善产品与服务,以精细化管理推动负债结构优化。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70,666.0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917.92亿元,降幅1.28%。其中,吸收存款总额43,110.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9.07亿元,增幅1.46%,在负债总额中占比61.01%,比上年末上升1.65个百分点;个人存款规模增长,在吸收存款中占比31.96%,比上年末上升1.40个百分点;通过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场景,发力支付结算、代发和供应链金融等重点业务,完善资金系统内循环机制,实现低成本结算存款规模与占比的同步提升。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经营效益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本集团扎实推进战略执行,持续推动经营效益改善,上半年营业收入及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23.84亿元,同比增加52.57亿元,增幅7.83%。一方面,规模稳健增长及净息差企稳促进利息净收入增长。报告期内,本集团生息资产日均规模71,224.47亿元,同比增长579.32亿元;净息差1.39%,同比上升1BP;实现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幅1.28%。另一方面,合理把握市场机会,推动重点中间业务及投资收益增长。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31.81亿元,同比增加46.36亿元,增幅25.00%,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加0.40亿元,增幅0.41%。同时,本集团积极应对外部风险形势变化,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13.80亿元,同比减少10.94亿元,降幅4.87%。
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持续完善,资产质量保持总体稳定。报告期内,本集团强化风险偏好传导落实,不断完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安全协调统一发展。优化“三道防线”协同防控机制,前瞻主动调整风险防范措施,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信用风险,保持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660.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2亿元;不良贷款率1.48%,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5.06%,比上年末上升3.12个百分点。
二、业务回顾
(一)做好“五篇大文章”
1、科技金融
本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业务纳入全行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质效,强化对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一是优化体制机制,扩容科技金融重点分行和特色支行,积极探索专营模式,完善总分支多层级组织架构,制定落实年度开发策略,加强资源投入。二是丰富“易创”专属产品体系,持续完善线上信用贷产品“易创E贷”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易创知贷”,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研发贷款、科技创新债券等特色创新产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全方位、多元化、综合化满足客户各类金融需求。三是强化数智化服务能力,持续迭代完善科技金融“萤火平台”数字化工具建设,实现企业快速数字画像、精准适配产品/权益、深度行研支持等,提升客户体验。四是持续举办“科技金融民生相伴”等系列营销服务活动,拓展获客渠道,整合集团和生态资源,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服务科技型企业12.19万户、“专精特新”客户2.80万户。报告期内,本行荣获中国证券报“金牛银行支持科创奖”,“易创E贷”获评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会“2025年度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成果”。
2、绿色金融
本行坚定贯彻落实绿色金融战略部署,持续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经营管理体系,强化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绿色低碳、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继续聚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方向,结合重点客户绿色发展需求,推进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渗透。
报告期内,本行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项目投放。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地方特色客群的策略宣导及营销推动,推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福建等重点地区绿色金融稳健发展。持续丰富迭代“民生峰和”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细分场景产品及综合服务模式创新。加强转型金融和碳金融创新,推动落地产业转型碳足迹挂钩贷款、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挂钩银团贷款等创新业务,强化“减排贷”“民生碳e贷”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促进企业改进可持续性表现,推动公众参与碳普惠创新机制。积极服务全国碳市场,为会员企业交易履约提供专业保障。积极融入绿色发展大局,全面参与绿色金融、“碳中和”、乡村振兴等主题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升级。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绿色信贷1余额3264.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6.81亿元,增幅9.63%。
3、普惠金融
本行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依托“一个民生”的文化底蕴和机制优势,通过一体化开发、业险协同、科技驱动和数字化升级,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成为中小微企业的首选银行。一是扩大普惠信贷结构化供给。通过一体化开发打造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一点对接,全国落地”的跨地域协同模式。截至报告期末,小微供应链贷款余额525.54亿元。以“中小信贷计划”和“蜂巢计划”为抓手,“一业一品”精准服务区域特色中小微企业集群。截至报告期末,蜂巢计划贷款余额76.50亿元。精准托举科创企业,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微科创企业需求。截至报告期末,中小微科创业务贷款余额765.00亿元。二是提高客户综合服务质效。通过“民生e家”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满足企业人财物日常运营需求。截至报告期末,“民生e家”活跃客户1.68万户。同时打造小微特色的“票证函”产品,实现在线申请、分秒级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小时级开立保函等服务。三是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加快落地中小微风险派驻模式。构建“风险前置、专职审批、集中作业、独立贷后”的新风险机制。建立中小微风险管理数据集市,搭建基于民生E行、i民生等工具的风险智控平台,全面升级管理模式与策略。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67.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3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48.29万户;报告期内,本行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617.2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平均利率3.70%。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52%。本行2416家网点面向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4、养老金融
本行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以“成为养老金融优选银行”为长期愿景,以“民生悦享”为统一品牌,发力五大重点领域,提升养老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一是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速三代社保卡发行,提供更多便民服务;优化年金基金履职服务及增值服务,加强企业年金政策宣导及市场培育;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开户与缴存,丰富可投资产品。二是赋能养老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做好入住养老机构老人及其家属的金融服务。三是提升全渠道老年客户服务体验。线下优化营业网点适老化设施配置,打造适老化样板间网点,升级机具服务界面,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业务的温馨服务。线上建设手机银行长辈版4.0、优化官网和个人网银适老化展示。四是开展全周期养老财富管理。针对备老客群、老年客群提供符合需求、风险匹配的金融产品,强化商业养老金等创新产品推广,满足全周期养老需求。五是维护老年群体金融安全。将维护老年群体金融权益、保障老年客户支付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设全方位教育宣传体系。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个人养老金账户245.5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94万户,增幅6.94%;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业务个人账户数27.8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35万户,增幅9.23%。
5、数字金融
本行以原“数字化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为基础,调整设立数字金融委员会,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走深走实。一是经营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增强数据驱动决策能力。积极推进AI及大模型建设,部署AIAgent开发平台,组建跨部门专业团队,聚焦管理变革和业务赋能,高效推进AI在各类场景的深度应用。围绕“数出一门”管理要求,在健全指标生命周期管控机制的基础上,加强业务指标在口径定义、算法逻辑及明细数据方面的管理。建立数据资源入表体系化管理流程,对营销、风险等典型应用场景相关的内外部数据资源,开展盘点、确权及入表评估,形成入表规范,推动数据资源价值转化。二是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提升精细化客群经营与服务能力。构建营销策略工具箱,将数智化工具能力嵌入客户经理作业流程中,形成“自上而下获取商机+自下而上洞察客户”的全客户数据要素,赋能客群分层分类经营。强化手机银行建设,升级财富场景,支持产品灵活配置,新增代销他行港币、英镑等外币理财产品,推出财富小管家线上签约服务新功能,持续增强数智化、精细化服务能力。新一代企业网银聚焦场景服务,推出跨境金融专区,支持国际业务“一站式”查询与办理。发布企业手机银行6.0版,优化移动端工作台、消息中心、结算等服务,推出同屏服务,显著提升对公线上平台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客服体系变革,创新升级视频智能柜员和智能语音导航,提升客户诉求响应效率,客户满意度达99.8%。实现函证业务全流程总行集中运营,充分应用ICR等智能技术提升回函业务质效,操作流程用时大幅缩短,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聚焦重点场景及产品,借助数据赋能,完善反诈防控机制,有效管控可疑账户并成功拦截可疑资金。强化生态金融敏捷机制赋能,通过团队建设、工具创新及方法指导,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截至报告期末,“民生e家”上线152项重点功能,加快引入重点SaaS应用,平台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不断提升,市场效应初步显现。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12449.4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18%;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419.9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13%;银企直联客户数7784户,比上年末增长14.81%。
三、所处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一定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关税政策扰动下,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存在制约,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从国内看,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社会信心持续提振,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需加强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面对关税潜在冲击,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一揽子金融政策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提升赤字总规模、政府债发行节奏前置,支持扩内需、补资本、宽信用,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前瞻有效、更具针对性,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和结构性工具降价扩量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加大对消费、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小微民企及外贸等领域的精准支持,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推动存贷款利率协同联动,进一步畅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报告期内,银行业紧跟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持续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上半年信贷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并强化债券融资支持,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存款挂牌利率再度下调、同业自律管控持续推进,有效降低成本、优化负债结构。在一季度重定价效应显现之后,随着负债端成本管理不断显效、实体信贷需求逐步回暖,商业银行净息差边际企稳。地方债务加快置换和稳地产政策延续发力,利好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大行资本补充快速落地,营收和利润整体保持稳定。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全方位、全周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高跨业跨界能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