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中科电气(300035)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11:30: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科电气(30003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锂电负极业务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处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关键材料领域,终端市场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消费数码市场等,终端市场的发展造就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其中,国内市场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叠加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及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在终端需求的驱动下实现进一步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累计渗透率44.3%,同比增长9.1%。海外市场方面,欧洲在碳排放考核等政策的驱动下,欧洲传统车企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8.3万辆,同比增长23.7%;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受关税等政策变动影响不及预期但仍呈小幅增长,根据中信建投证券数据,美国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77.2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根据SNEResearch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04.4GWh,同比增长37.3%。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储能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储能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国内市场方面,受新建新能源项目自2025年6月1日起不再强制要求配置储能,以及储能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影响,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94.91GW/22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长113.57%/124.24%,锂离子电池凭借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优势使其在新型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方面多点开花,欧洲在库存去化完成和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储能需求回暖;美国受关税政策及大而美法案影响短期囤货及抢装效应明显;中东等新兴市场众多大储项目完成招标并逐步落地,这些都助推了海外储能市场的发展。根据ICC鑫椤储能数据库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58GWh,同比增长106%,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出货252GWh,同比增长109%。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消费数码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传统消费市场的回暖与消费升级,以及新兴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消费数码市场保持增长态势。根据IDC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6.001亿部,同比增长4.40%。国内市场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3C市场消费增速明显,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消费数码锂电池出货量增速超25%。

    综上,2025年上半年,在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负极材料行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130.25万吨,同比增长34.7%,其中中国负极材料产量128.1万吨,同比增长34.56%,全球占比98.35%。然而,当前负极材料市场仍处于供需结构性、阶段性错配阶段,行业竞争激烈。同时,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锂电产业链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此背景下,内外兼修,既能苦练内功提升产品竞争力,又能结合全球资源禀赋积极进行海外布局的负极材料企业才能突出重围,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2、磁电装备业务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主要处于电磁冶金行业和锂电装备行业。其中,电磁冶金行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特点为制造厂商众多,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缩减。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处于新一轮深度调整阶段。2025年上半年,国内钢铁行业在国家政策调控和行业自律共同作用下,钢铁产量同比减少,行业利润合理回升。但钢铁行业强供给和弱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及海外贸易政策对行业带来一定影响。同时,钢铁行业作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数智化发展也在提速,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趋势增加了对相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为电磁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锂电装备行业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要求以及设备厂商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因此,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力推动锂电装备需求的增加。

    (二)公司主要产品和业务

    1、锂电负极业务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余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资源,同时,具备负极材料全工序、全产线设计、建设、运营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有效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此外,公司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相较于传统石墨化加工产线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在国内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并且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化应用以及装备制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能为锂电负极业务生产装备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

    2、磁电装备业务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为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连铸电磁搅拌(EMS)成套系统、连轧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起重磁力设备、除铁器、磁选机、卷筒,以及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等锂电装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钢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锂电等行业。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凭借产品线的完整程度、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行业内优势明显,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锂电专用设备在配套自身负极业务新增产线建设需求外,积极开拓对外销售市场。长期以来,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扩展产品线,延伸业务领域,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保持稳定发展。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实行“以产定购、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采购模式,进行采购过程精细化管理。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全部由采购部门在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厂家中进行充分比价后择优采购。公司新供应商的开发均需经过技术、品质、采购、生产等相关部门的资格审查,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单》。每个年度,公司从产品质量、供货速度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对供应商进行持续考核评分和分类,并在后续合作中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采取差异化的采购策略。

    2、生产模式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根据行业特性以及主要客户群体较为稳定的情况,实行“按订单生产、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和精益生产方式,依据与客户签订的合作协议及客户的采购惯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磁电装备业务因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均须按用户实际需要确定,因此主要采取“按订单生产、单套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同时,部分标准化的工业磁力设备,在以订单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少量库存的生产模式,以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采用直销模式,其中锂电负极业务采取大客户紧跟战略,积极响应锂离子电池客户的需求,加快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速度;磁电装备业务经过多年的业务开拓,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均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

    (四)报告期内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实现营业收入361,283.45万元,同比增长59.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28.46万元,同比增长29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206.56万元,同比增长219.04%。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概述如下:

    1、锂电负极业务

    报告期内,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快充车型以及储能市场需求增长的带动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同时,2025年一季度焦类原材料价格波动给负极材料企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此外,负极材料行业供需结构性、阶段性失衡局面仍未根本性扭转,市场竞争仍然激烈,行业企业利润空间普遍承压。

    对此,公司稳步推进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石墨化自给率和产线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供应链合作机制,实施战略库存管理,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着力推动快充负极等优势产品迭代的同时,加速低成本储能类负极和新型负极产品的开发应用;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不断提升成本管控和风险识别能力;聚焦重点客户以及储能电池领域客户需求,抢抓快充类和储能类负极材料增量市场机遇;稳步有序实施国际化战略,在阿曼规划建设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本报告期,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44,624.34万元,同比增长65.79%;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15.70万吨,同比增长70.47%;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有145项正在申请的专利(其中128项为发明专利,6项为国际专利)。

    2、磁电装备业务

    报告期内,钢铁行业受产量调控、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钢铁产量同比下降,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同时,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公司在深挖现有连铸应用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轧钢应用市场,连轧电磁感应加热产品规模和比重同比上升。在锂电专用设备方面,公司持续优化完善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等锂电专用设备及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的品类和产业化应用,在密切配合自身锂电负极产能扩建需求的同时,相关产品对外销售实现稳步增长。

    本报告期,公司磁电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659.11万元(不含与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95%;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国际专利1项,另有81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52项为发明专利,4项为国际专利)。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及工程化应用能力:焦原料结构自主调控设计,包覆工艺及表面改性技术持续迭代更新,快充技术行业领先;硅碳、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从材料、工艺到性能评估不断提升与完善,硬碳负极产品实现量产,硅碳负极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石墨化技术工艺和智能装备行业领先地位;具备负极材料全设备、全产线设计、施工、运行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营能力,自行设计建设的负极材料产线自动化水平业内领先。同时,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组建了专业研发团队,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湘潭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或联合开展科技项目,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工程中心”、“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并配备了国内先进的负极材料理化性质检测、半电池、全电池等电化学性能检测的研究设备,以及粉碎、分级、烧结、包覆等试验生产线,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湖南省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长沙市科技创新基金”等政府支持科技项目。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锂电装备技术为拓展,拥有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省冶金电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冶金电磁能量变换技术工程实验室、湖南省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了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平台;创建了相对完备的电磁冶金数据库;健全了一套成熟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并借此不断巩固和加强了在电磁冶金行业的领先优势。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含全资子公司)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成果232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国际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9项,正在申请的专利226项(其中180项为发明专利,10项为国际专利)。

    2、人才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核心研发人员和核心销售人员,在业界具有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对行业发展现状、行业风险、行业机遇、市场需求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准确把握公司的战略方向,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同时,公司拥有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以及与高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实习基地,保证了公司后续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公司为了吸引和稳定突出的专业人才,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确保核心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长期稳定。

    3、客户渠道优势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多年来优秀的自主研发能力、精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为公司积累了众多大客户的信任,也为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赢得了重要地位。锂电负极业务,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ATL、LGES、SKOn、三星SDI等国内外知名锂电厂商有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公司除继续深化与现有主要客户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国内外优质新客户;磁电装备业务,公司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60%,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4、协同发展优势

    由于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化应用以及装备制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因此,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与锂电负极业务可协同开发出适用于锂电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等锂电专用设备,为锂电负极业务生产装备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同时,扩展公司磁电装备业务的应用领域,切入锂电装备行业。

    5、动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先发优势

    公司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多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动力锂电负极材料先发优势,并在快充动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随着公司锂电负极产品结构的不断丰富,在储能类和消费类锂电负极材料市场将具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科电气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