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三友科技(834475)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2 20:59: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三友科技(83447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在生产经营方面,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经营模式与上年度相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仍致力于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的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研究以及专用设备的开发制造。经营模式以销售为核心,公司的生产、采购等工作均是围绕销售订单展开,实行以销定产,按“设计+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运作。企业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求,研发设计客户需要的产品,同时对以往产品进行改造;根据产品需求采购合格的原材料,通过机器换人、改良设备满足生产需求;通过营销模式的实施积累了优质的客户群体。

    1、研发模式

    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技术中心,2011年10月获得台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称号,2015年9月获得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称号,2022年12月获得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研发中心拥有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每年均有4-11项研发项目,保证公司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研发分为新产品技术的研发和针对订单的方案设计。公司通过市场调研以及同客户的交流沟通,挖掘市场需求,以新产品设计或技术改进的方式进行储备。针对获得的订单,公司成立项目组,收集和整理客户需求,制定方案并与客户充分沟通,依据沟通情况调整方案和设计,最终形成技术方案和设计图纸。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不锈钢板、铜、无缝管、PPO塑料等。公司采购流程为:生产部和研发中心提交系统请购单,经仓库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及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由采购部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取供应商进行询价,经过比价、议价和定价最终确定供应商,并签署采购合同。采购流程全部纳入公司ERP管理系统,逐级审批。现有采购模式主要有两种:大型物料采购和零星物料采购。大型物料采购严格按公司订单安排采购,零星物料采购根据库存需要采购。

    (1)大型物料采购

    因为大型物料采购成本比重较高,采购部严格按生产订单号及技术中心提供的技术图纸,核实采购材料品名、规格及数量,并有针对性的选择供应商询价,再根据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趋势确定是否需要提前锁定相关材料价格。

    (2)零星采购

    其他辅助材料,根据正常库存,定期由仓库填写采购申请,由仓库主管审核,生产部经理审核报生产副总审批。此部分材料均是一些常规消耗品,资金占用较小。

    3、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模式,是一种“设计+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等要求,组织产品设计和制造。实行周生产例会制度,生产有周生产计划、周生产总结、月生产计划、月生产总结。生产采用精细化管理和准时化生产,作业过程“三检结合”(即自检、互检、巡检),确保出厂产品合格率100%。

    4、销售模式

    销售是公司的核心,公司的生产、采购等工作均是围绕销售订单展开,实行以销定产的销售模式。销售采取直接销售,公司产品的主要销售形式为招投标,公司与国内很多大型冶炼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终身售后服务,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5、盈利模式

    公司服务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致力于为其提供专用配套冶金设备。主要以销售阴极板、机组设备等产品实现盈利。阴极板产品大类包括永久不锈钢阴极板和绝缘夹边条,机组设备产品大类包括阴极剥片机组、净化过滤机、两极四触点导电装置和残极洗涤机组等。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坚持以技术为核心,产品质量为保障,通过不断的科研投入、工艺改造实现智能化高效生产,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来保证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持续盈利。

    报告期内,公司商业模式未发生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558980.81元,同比下降64.18%;营业成本70506187.87元,同比下降64.24%;毛利率16.62%,增长0.14个百分点;净利润-6164044.85元,同比下降167.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783417.74元,同比下降166.13%。

    1、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公司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特征,制定针对性策略,提供定制化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增强客户忠诚度及粘性,强调标准化管理,强力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从外观质量、安装质量、调试质量到工艺流程全部标准化,精益求精,确保出厂产品100%合格,取得了客户的好评。

    2、坚持走自主研发创新之路,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的战略决策

    公司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建工厂及生产线正在有序推进,新产品拓展了公司服务领域,提高了公司整体竞争力。

    3、精益制造,生产工艺优化,不锈钢阴极板生产过程全面自动化

    全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完整规范的产品追溯机制,严格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为公司长久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行业情况

    冶金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其产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冶金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冶金工业的配套行业,属于典型的下游需求驱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下游冶金行业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及有色金属生产国,成为推动全球冶金专用设备市场繁荣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汽车、造船、建筑、石油化工、核电能源、油气输送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飞跃发展,带动了冶金行业的发展,进-步拉动了冶金专用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冶金行业内对环保、节能的要求提升,促进了不锈钢阴极板工艺的大力发展。

    不锈钢阴极板相较于传统阴极铜生产工艺,具有生产流程短、电流效率高、能耗低、阴极铜质量高等优点。目前国内新建铜电解项目大多采用不锈钢阴极板工艺,随着有色金属行业对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不锈钢阴极板在铜精炼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逐步代替传统始极片生产工艺。近年来,铜电解装置企业发展迅速,不锈钢阴极板、剥片机组等装备去进口化趋势较为明显,依赖进口设备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口设备已经无法形成有效竞争力。

    2025年铜电解装置将更注重“高效化、智能化、绿色环保”三位一体发展,技术迭代与政策推动共同塑造行业新格局,企业需提前布局创新技术以保持竞争力。

    (1)数字孪生与AI优化,机器替代人工,设备及工艺更加高效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对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数字孪生与AI优化,利用传感器和实时数据分析,自动剥片、AGV运输系统普及、通过物联网监测关键设备状态,减少非生产性停机,实现精炼设备的连续性生产以及智能检测等,以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向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相互协同,工艺更加智能

    随着工业4.0的推行,“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成为趋势,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将深度结合,智能工厂研发、销售、采购、生产、物流、财务和信息系统等将进一步融合协作,国内外分工协作将进一步深化。有色金属精炼设备制造上下游行业协作将进一步融合,零部件和普通设备生产商必须加入集成装备制造体系,部分材料和机组设备产品制造必须融入下游工厂车间整个生产系统之中,生产流程相关设备之间的智能协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成套智能系统集成装备需求将会迅速增加。

    (3)材料及工艺向绿色环保,资源再利用发展

    绿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颁布了《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21-2025年)》等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制造业向节能、环保、绿色循环方向发展。废电解液循环利用,采用扩散渗析、膜分离技术回收硫酸和重金属,实现废水近零排放,从阳极泥中高效回收金、银、硒、碲等贵金属。更严格的环保法规以及ESG投资导向对铜冶炼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铜电解装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4)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不断延伸

    优秀的企业应不止是一个被动的合格产品提供者,更应深挖客户需求,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将产品和服务向前后端延伸,如在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就融入客户需求因素,量身打造最适产品,将产品价值链向售前扩展。同时,产品配套及售后服务(如产品后续检测、维修保养等)的跟进也是大势所趋,如不锈钢阴极板和设备在日常运行中会经常发生损伤,从而影响精炼铜的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现阶段大部分冶炼厂的维修保养活动由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和第三方小规模维修企业解决,时常出现检查、保养不到位的情况。精炼设备厂商对设备了解更深并且配有专业技术团队,能更好地承担精炼设备维修和保养的工作。

    在过去的20余年,中国精炼铜行业的蓬勃发展给铜电解装置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随着有色冶炼行业对安全、高效、节能等方面的更高标准要求,铜精炼行业龙头企业提出要实现冶炼生产过程的全流程优化、生产运营的全领域协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希望能够根据冶炼生产的实际情况,提供新的装备以进一步实现冶炼生产的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字化生产,最终实现对生产过程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也给公司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