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瑞可达(68880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连接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公司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类,属于“C398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中类,属于“C3989其他电子元件制造”小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公司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类,属于“1.2电子核心产业”中类,属于“1.2.1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小类。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属于“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1.3电子核心产业”之“1.3.3新型元器件”。
公司所处细分行业为电子元器件行业中的连接器子行业。
1、行业概况及前景
连接器系电子系统设备之间电流或信号传输与交换的电子部件。连接器作为节点,通过独立或与线缆一起,为电子产品器件、组件、设备、子系统之间传输电流或信号,并且保持各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是构成整个电路系统电气连接所必须的基础元件。
作为复杂产品模块化设计产生的必需品,连接器现已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工业、消费电子、军工及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连接器制造亦在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成为电子信息基础产品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全球连接器市场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据Bishop&associates,Inc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已从2013年的489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18.50亿美元。据Bishop&associates,Inc预测,2024-2025年全球连接器销售额有望分别实现5.8%和4.5%的增速。连接器行业对下游应用领域变化反应敏锐,终端市场的规模增长与技术更迭将推动未来连接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ValuatesReports预计,2030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147亿美元。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等连接器下游应用产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使得我国连接器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为119.07亿美元,到2023年增至249.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69%,显著高于全球同期增速。从地区市场规模占比情况看,中国已超过欧洲、北美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市场规模占比也从2012年的24.04%提升至2023年的30.50%。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加速,电子制造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汽车、通信、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整体转型升级,中国连接器市场将在规模和深度上持续发展。根据Bishop&associates预测,2026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15亿美元。
(1)国家政策持续并大力支持核心电子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连接器行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通信、汽车、计算机及网络等系统以及终端产品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下,连接器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不断推动行业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连接器行业在此过程中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做大做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工业战略对于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目标不断深化,在政策层面明确对关键基础零部件行业的鼓励和支持。《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及指导性文件的推出,对着力解决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弥补质量短板,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提出了战略要求,对连接器等电子器件制造业全产业链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产业支持。《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瞄准5G通信设备、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海洋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机器人、医疗电子用高端领域的应用需求,推动我国光电插元件行业向微型化、轻量化、高可靠、智能化、高频、高速方向发展,加快光电接插元件行业的转型升级。”2021年工信部发布《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明“重点发展高频高速、低损耗、小型化的光电连接器;抢抓全球5G和工业互联网契机,重点推进射频阻容元件、中高频元器件、连接组件等影响通信设备高速传输的电子元器件应用;把握传统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市场机遇,重点推动连接器与组件、微特电机和物理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应用”。
(2)产品下游市场空间巨大
连接器行业系能够推动信息技术关键领域新技术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关键性产业。连接器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汽车、通信、消费电子、工业、交通运输、军事航空、医疗等,各细分领域的专业化要求较高。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经济模式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领域的发展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储能产业等行业市场需求增速巨大,发展空间不断扩充,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对核心基础元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移动通信、AI及数据中心、消费电子等行业对高端精密电子产品需求急速增长,促进了上游连接器行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突出的企业,逐渐打破了国际连接器行业龙头企业对技术的垄断。
(3)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连接系统产品发展趋势来看,业内企业需要根据服务行业及领域的需求,对行业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总体而言,连接系统产品的发展将以高速传输、高频、高压大电流、高密度、小型化、智能化为方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亦指明了连接系统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在通信领域,“重点发展高频高速、低损耗、小型化的光电连接器”,并且“抢抓全球5G和工业互联网契机,重点推进高速传输线缆及连接组件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把握传统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市场机遇,重点推动连接器与线缆组件等电子元器件应用”。
为达到更高充电功率及更快充电速度,整车平台高压化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工作电压从传统燃油车的14V跃升到400-1000V,驱动单车高压连接器需求增长。车内高压连接器属于高安全件,具有大电压/电流的特性,对电性能、屏蔽性能、机械性能和耐久性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连接系统产品高频化是为适应通信设备、军工和航天航空等领域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射频同轴连接器已进入毫米波工作频段;高速传输趋势系要求信号传输的时标速率达兆赫频段,脉冲时间达到亚毫秒;高密度趋势则是要求在单位空间内排列更多信号传输通道,而在单个设备中完成多通道传输亦将推动连接系统产品的小型化发展,相应连接系统产品接插件端子中心间距更小,高度更低。最后,连接器件将由无源器件向智能化模块转变,通过增加有源元件将连接器件升级为更加智能的组件或模块产品。
未来随着5G通信、云计算等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渗透不断加强,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不断发展融合。目前,搭载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向商用。未来在L3及以上自动驾驶级别逐渐成熟并规模化落地、智能座舱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和迭代、以车联网为代表的车载通信互联系统普及等因素驱动下,汽车电子系统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于连接器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性能要求将进一步增加。新一代移动通信作为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化的重要媒介,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亦会推动通信以及新能源高频高速连接系统产品的需求提升。
AI的快速发展促进了AI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激增。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AI大模型在本地化部署和云端部署的需求的快速增长刺激政府、企业在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中加大投资。未来,对算力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的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另一方面,数据机房内数据传输速度已经成为数据机房效率提升的瓶颈之一。作为数据中心系统互连的关键硬件之一,高速连接器将直接受益于AI算力驱动下的数据中心建设热潮,迎来需求快速增长。
(二)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是专业从事连接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模块等系列,是同时具备光、电、微波、流体、数据连接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始终以连接器产品为核心,持续开发迭代,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对产品技术的持续钻研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探索,可为客户同时提供通信、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储能与新能源、工业轨道交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综合连接系统解决方案。
(三)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
(1)新能源汽车连接系统全面解决方案
①汽车“电动化”连接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市场,公司开发了全系列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及组件、换电连接器、CCS、交直流充电枪、液冷充电枪、充电桩、超充系统等系列产品,从而形成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丰富的电动化、智能化产品线,逐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开市场,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连接器行业的优质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也逐步开发了应用于超充系统的液冷系统、换电连接器,铝导体产品解决方案,应用于欧洲重卡充电网络的兆瓦充电等系列产品。
②汽车“智能化”连接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全系列自主研发创新的车载高速核心技术产品包含FAKRA、mini-FAKRA、HSD高速、车载以太网连接器、车规级TypeC接口、板对板浮动高速连接器等,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信息娱乐系统等的信号及高速数据连接。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公司成功实现了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企业和汽车电子系统集成商的供货资质并批量供货。
(2)储能连接系统全面解决方案
在储能领域,公司依托新能源汽车连接系统的技术积累,并针对储能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差异化设计开发,主要提供各类储能连接器、手动维护开关、电子母排、高压线束、电池连接系统等产品。在光伏领域,公司以光伏发电跟踪系统领域为切入口,主要提供光伏连接件及结构件等产品,并不断加强光伏接线盒、光伏控制器等产品的技术及市场储备。
(3)通信连接系统全面解决方案
公司通信业务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两大解决方案。在移动通信基站应用上,公司把握时代机遇,建设了HTTA(Hybridtotheantenna光电混装连接到塔)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研究开发了适用于5G系统MASSIVEMIMO的板对板射频盲插连接器、无线基站的光电模块集成连接器等多款新型连接系统产品,成为了5G时代全球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商的重要供应商。近年来,公司自主研发的RSMP型连接器、浮动一体化的SCC型连接器、毫米波连接器等产品,不仅可以适用于5.5G基站的建设,获得标杆客户多个项目定点,而且还在结合6G、低轨卫星通信等新兴通信需求不断迭代升级。
在数据中心应用上,公司基于移动通信基站通信领域的高速连接系统的技术储备,优先开发了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各类高速线缆产品,包括无源铜缆(DAC)、有源铜缆(ACC、AEC),上述高速线缆产品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内短距离的高速数据通信,部分替代了光纤+光模块的通信方案,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和能耗,市场需求旺盛。同时,公司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在高速板对板连接器、背板连接器以及SFP+、CAGE系列产品上均实现突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组合,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4)工业及其他连接系统全面解决方案
在工业及其他领域,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机车空调、风能、光伏、电力、机器人、医疗器械等行业,主要包括重载连接器、电车车钩连接器、工业连接器、特种连接器、机器人连接器、医疗连接器等产品。
公司提供的医疗器械领域连接器及组件产品主要包括一次性内窥镜的插入部系列和消融系列医疗器械连接器及组件产品。其中,内窥镜插入部主要包含泌尿镜、膀胱镜、胆道镜和宫腔镜等插入部,消融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半刚线、射频连接器、穿刺针等。
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主要是低压连接器、电源连接器、Type-C和以太网线束系列产品;还有应用于低空飞行器的高低压连接器、线束组件等产品。
(四)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连接器产品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将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流程自动化放在首位,并通过供应链整合管理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客户需求为根本,形成了集前沿研究、协同开发、工艺设计、自动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
1、研发设计模式
公司秉持技术驱动,市场/客户牵引,前沿研究与客户引领的研发创新模式;在公司产品策略委员会领导,依托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新能源联合创新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围绕既有的核心技术、核心工艺,结合自身多年生产管理经验和FEM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测试系统数据积累,前瞻性地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针对产品工业设计、生产工艺、产品性能、技术革新以及机械自动化等开展先导性的开发研究。研发项目正式立项后,由销售、技术、质量、采购、工艺生产、成本管理等部门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就研发的具体细节以及客户要求协同合作。
2、采购模式
公司地处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的长三角地区,材料和外协加工服务等供应商众多,供应充足。公司每年与供应商签订长期采购的框架合同,对产品质量、采购交期、采购价格、有害物质规避等做出约定,并将其纳入公司的物料管理系统。在获得产品订单后,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完成产品设计开发,然后导入ERP系统,借助ERP系统生成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大宗材料由公司联合采购组统一安排采购,考虑到一定的周期性和突发性概率,在保障合理的安全库存水平前提下进行原材料采购,集中采购能够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采购回厂的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再根据计划安排加工生产。
3、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或客户需求预测进行统筹化生产。计划部作为公司的核心计划统筹部门制定既能够满足客户长、短期需求又能够高效调配公司生产资源的生产计划,使得客户响应速度和公司库存达到较好平衡。
公司拥有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精密注塑、精密冲压、生产组装和测试等生产连接器产品所需的核心工艺生产能力,公司在特种工艺相关工序和部分基础加工工序会有选择地采取外购或外协方式完成。
公司制定了《标准化工作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控制程序》等内控制度,采购、质量和仓储部门严格按照工艺与程序操作,确保生产部门安全稳定运行。
4、销售模式
(1)直销模式
由于公司的产品基本为定制化产品,因此公司产品销售具有“多批次、小批量、定制化”的特点。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由公司直接与客户联系,确定产品的具体要求,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研发,研发样品经过客户检验和确认后,进行试生产、批量生产,产成品直接发送给客户,最终客户与公司进行结算。
公司所属行业需要一定的技术准入门槛,一家企业进入新客户需要漫长的准入过程,公司在通过客户的研发、制造、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综合审核后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公司服务的新能源和通信等行业的终端客户通常采用物料清单模式管理供应链,不仅会自行采购,还会要求各部件、子系统的配套厂商统一采购。由于连接系统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专业性,终端客户会委托专业的连接器企业进行设计并提供试样,经过反复验证和改进,最终连接器定型纳入物料清单,连接器企业成为物料供应商纳入供应商目录。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依据生产计划向连接器企业采购连接器用于生产,并最终销售给终端企业。因此,公司凭借自身优秀的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选择了优先面向终端客户的市场开发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新能源和通信等行业多家主流终端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进入了其供应链体系,同时向其及配套企业销售产品。
公司在为客户提供连接系统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也注重及时地售前、售后跟踪服务,未来将继续完善公司营销网络,跟踪客户新项目开发,提供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以实现一体化的综合配套服务。为夯实公司直销能力,公司组建了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销售团队,直接与客户联系和沟通,对公司的连接器、组件、模块等系统产品进行推广销售。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凭借在行业内沉淀多年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质量信誉,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客户考察、现场认证和产品询价。
(2)经销模式
2024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与全方位服务客户的能力,公司采用经销模式作为直销模式之补充,通过代理经销商的资源能力、区域服务能力、技术支持能力、综合产品线等能力,实现公司与代理经销商在商业与市场上共赢的目标。公司设立渠道管理部,负责代理经销商制度完善、代理经销商管理、代理经销商协调、价格审批、项目审批、组织技术培训和客户支持等工作。由代理经销商负责销售的客户为公司规定的中小型客户,客户须报备并经公司渠道管理部门审批。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层紧紧围绕战略目标与年度经营计划,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稳中求进。深耕核心主业,紧紧抓住各成熟领域持续发展的契机,着力打造新的领域业务增长点,积极构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公司主营业务,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落地。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迭代,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产品性能,不断向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应用领域拓展;同时,公司在变革创新、规范运作、降本增效等方面多点发力,成效显著,为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480.64万元,同比增长59.1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92.28万元,同比增长58.40%,其中内销收入126,519.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43%,外销收入23,572.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698.21万元,同比增长141.64%。公司营业收入增加主要是公司各项业务稳步增长,带动公司订单量持续增加,从而带动公司收入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海外墨西哥及美国工厂产能持续爬坡,海外工厂运营能力持续提升,海外市场不断提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主要原因系(1)公司各项业务稳步增长,带动公司订单量持续增加;(2)公司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生产自动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降低成本;(3)公司管理变革深化提效,单位人效持续增长,企业运营效率指标持续优化;(4)公司海外工厂订单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工厂运营能力持续提升;(5)公司新领域业务拓展初见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1、完善产业布局、拓展市场应用领域
根据公司的整体经营发展需要,深耕连接器相关产业链,进一步深入布局AI与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及低空经济等领域,及时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深化新产品布局。
在AI与数据中心通信领域,连接系统作为AI及数据中心的核心产品,公司为AI系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传输高速数据400G,800G,1.6T的I/O有源及无源铜缆(AEC,ACC,DAC等);传输电源及电力的POWERWHIP和BUSBAR等;传输PCIE协议的MCIO,GENZ等产品;提供冷却连接解决方案的UQD等产品。公司也在持续进行高速背板系统、BP线缆系统、CABLETRAY系统的研发和创新。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而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电源连接(电源连接器及组件)、运动及运动控制连接(信号连接器及组件)、视觉与感知连接(射频与数据连接器及组件)、旋转连接器及组件(高寿命关节及360度无限旋转连接器)、高速大脑及域控连接(高速数据及光纤连接组件)、无线连接(多种机器人天线及射频传输)及相应的结构部件。2025年6月,公司凭借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突出的产业贡献,成功斩获“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先锋奖”,目前公司与全球头部的具身机器人公司展开了广泛合作,成功开发且供应百余款产品。
同时公司持续致力于开拓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在低空经济领域,目前已经完成EVTOL产品及工业级飞行器相关产品解决方案。
2、实施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地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公司制定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核心骨干人员共计239人,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500.00万股,其中,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410.00万股,预留90.00万股。
3、加强研发投入,加速创新驱动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6,980.68万元;不遗余力引进人才,研发人员增至466人;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申请专利84项;新增专利71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2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64项,新增外观设计专利5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384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27项,外观设计专利36项;国外专利2项。参与国家标准修订11项,行业标准修订5项,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18项。
2025年3月,瑞可达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国家级创新平台的落地,标志着瑞可达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育和产学研融合领域迈入新阶段,公司将依托工作站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4、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
为把握智能汽车行业和数据中心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以及下游客户对于高频高速连接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及强大品牌实力,抢抓行业发展机遇,拟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工艺技术,建设实施高频高速连接系统改建升级项目,以进一步延伸产品链,拓展公司产品在智能汽车领域和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行业影响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符合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条件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不超过100,000.00万元(含本数),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是公司把握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新的业务增长点。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