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成大生物(68873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营业务与所属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代码:C27)”之“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代码:C2762)”,同时依据《战略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属于生物药品制造。
(二)行业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国家数十年重点扶持与快速发展,已形成了深厚的产业根基,各细分领域亦逐步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其中,疫苗行业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细分领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在国家战略安全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持续强化。在国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疫苗行业仍将在科技创新、迭代升级和创新药研制的道路上持续前行。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疫苗行业迎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企业集中度提升加速行业整合的深度变革。在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层面,人用疫苗产业已形成持续优化的发展环境与政策环境,将有力引导并助推疫苗行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国内疫苗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全球疫苗行业发展概况
疫苗行业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疾病预防方式,被认为是20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的技术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从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等传统技术平台,逐步向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新型技术平台跨越。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显著加速了重组蛋白疫苗和mRNA等核酸疫苗技术的研发及商业化进程,推动疫苗产业进入技术创新的加速期。疫苗新技术的突破不仅拓展了可预防疾病谱系,更显著提升了疫苗产业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战略地位。
全球疫苗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默沙东、葛兰素史克、赛诺菲、辉瑞四家跨国制药企业占据全球人用疫苗市场超80%的份额,形成绝对主导地位。在疫苗产品结构方面,全球疫苗行业则呈现重磅品种为王的产品格局,HPV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重磅品种主导市场格局,多联多价疫苗也占据重要地位。
自2020年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在人口老龄化、公共卫生防护意识显著提升及技术创新驱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疫苗市场迎来高速增长阶段。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全球疫苗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约为70亿剂,财务价值约为770亿美元,约占全球药品市场总收入的5%,2019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15%。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数据预测,随着未来更多疫苗的研发和上市,全球疫苗市场的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约831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约1310亿美元,2025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5%。
2、国内人用疫苗行业概况
我国疫苗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变革。从产业政策维度分析,疫苗品类管理已形成以国家公共卫生战略为核心的二元格局:免疫规划疫苗作为基础性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主导采购并覆盖全年龄层基础免疫需求,其产品谱系涵盖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传统品种,中生集团等国有药企凭借规模优势持续承担保供重任;非免疫规划疫苗则呈现市场化运作特征,在医疗消费升级驱动下,人用狂犬病疫苗、肺炎系列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和RSV疫苗等创新品种正引领行业规模增长和投资价值提升,形成跨国药企、本土龙头和创新型企业的多维竞争生态。
我国疫苗产业正处于从分散化发展向集约化整合演进的关键阶段。当前产业格局呈现显著“小而散”特征,70余家持证企业与国际市场CR4超80%的寡头格局形成鲜明对比,多数企业产品线单一且同质化竞争激烈,未来深度整合成为必然。一方面,技术升级驱动国产替代加速。在《疫苗管理法》等法规支持下,本土企业在新型佐剂技术、多联多价疫苗开发等领域实现突破,头部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与license-in引进并行布局下一代技术,逐步在肺炎结合疫苗、HPV等战略品种领域构建与进口产品的抗衡能力。另一方面,需求侧“双轨模式”重塑市场价值。免疫规划疫苗市场依托国家免疫规划扩容和价值升级构筑新支点,非免疫规划疫苗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创新品类打开成长天花板,“基础保民生、创新促发展”双轨模式重塑行业价值图谱。产业政策加速疫苗行业洗牌,未来五年将成为产业集中度跃升的关键期,具备全球研发视野、智能化生产平台及成熟商业化体系的企业有望引领疫苗行业向高质量、集约化的新生态演进。
2025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从培育生物制造未来产业到创新药研发支持,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规范发展。人用疫苗作为生物制药产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公司所处行业细分领域的市场概况
1)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市场概况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接近100%,我国作为狂犬病流行国家,狂犬病报告死亡人数常年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五位,给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在我国属于刚性需求。现阶段我国的犬猫数量超过1亿只,且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相应的受犬猫等宠物伤害的人数也将呈现增长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的狂犬病暴露人群,而现阶段暴露后人群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仅为35%左右,未来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我国现已获批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涵盖三种细胞基质类型,即Vero细胞、地鼠肾细胞与人二倍体细胞,从市场格局来看,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目前占据该领域的主流地位。在国内市场方面,根据中检院相关批签发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批签发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并逐渐趋稳的波动态势。2020年以来,随着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企业数量增加和产能扩增,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逐渐形成供大于求、竞争加剧的市场格局。在国际市场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动物疾病控制体系比较薄弱,是全球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主要市场。随着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和国内疫苗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用狂犬病疫苗出口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报告期内,国内有超过10家疫苗生产企业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获得中检院的批签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清晰研判,积极应对,仍然保持着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公司多年经营沉淀的核心竞争优势,为自身构筑起坚实有效的护城河。
2)乙脑疫苗的市场概况
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只有少数发病,发病多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近年来流行病学监测显示发病年龄呈现向大龄组迁移的趋势。由于该病致死率高达30%且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因此接种乙脑疫苗成为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国使用的乙脑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都是国家推荐使用的乙脑疫苗。目前国内乙脑疫苗市场结构是以减毒活疫苗为主体,属于免疫规划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市场规模在每年1800万剂左右(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近三年国内出生人口数据测算),主要由中生集团下属成都所和武汉所生产供应。乙脑灭活疫苗为辅助,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多样选择。从疫苗产品的技术特点和迭代趋势,以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使用乙脑灭活疫苗现状来看,乙脑灭活疫苗的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逐步增加的发展趋势。
公司生产的乙脑灭活疫苗是目前我国市场上唯一在售的乙脑灭活疫苗,具备冻干和预充两种剂型,能够更加灵活地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是新一代纯净安全的乙脑灭活疫苗。报告期内,公司乙脑灭活疫苗在国内市场终端持续深耕,通过稳步夯实市场基础,积极推进渗透布局提升销售贡献度,为公司经营业绩提供有效支撑。
(三)公司主营业务与市场地位
公司在疫苗行业深耕二十余年,始终坚持追求技术突破和研发创新,已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术经验,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在竞争激烈的疫苗市场中稳居优势地位。公司主要上市产品为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人用乙脑灭活疫苗,其中人用狂犬病疫苗自2008年以来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保持领先,稳居该领域龙头地位;公司人用乙脑灭活疫苗是目前国内唯一在售的乙脑灭活疫苗,通过持续加大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提升其销售贡献,努力将其打造成公司业绩有效支撑点。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技术平台,在多款疫苗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司充分利用细菌疫苗技术平台、病毒疫苗技术平台、多联多价疫苗技术平台以及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平台,重点开发常规疫苗、创新疫苗和多联多价疫苗等管线产品,有序推进包括人用二倍体狂苗、四价/三价/高剂量流感疫苗、15价HPV疫苗、13价/20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RSV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狂犬病单抗等系列产品研发进程。同时,公司全力推进疫苗出海战略,业务覆盖国内和国际市场,拥有竞争优势突出的国内自营销售团队和国际销售团队,为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在业内具备极高认可度和公信力,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公司拥有稳健的综合实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产品线布局完善且规划合理,从当前业务规模、产品市场表现及后续研发储备来看,已构建起国内市场根基稳固、国际业务稳步拓展的发展态势。凭借在行业内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深厚积淀,公司在核心领域保持着稳健的发展节奏,产品体系能够较好地契合市场需求变化,持续的研发投入为业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项业务的推进均处于良性轨道。整体而言,公司在行业内占据着重要地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稳居国内人用疫苗行业的头部阵营。
(四)公司经营模式与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保持稳定,以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为核心,采用国内自营与国际拓展双轮驱动模式。国内市场依托专业自营团队深耕各级疾控中心、接种点等终端,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国际市场通过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结合本地化合作策略,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客户,形成覆盖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的全球化销售网络。
公司核心产品持续贡献显著,人用狂犬病疫苗作为拳头产品,依托深厚品牌积淀、稳定产能保障及广泛市场布局,长期占据国内主导地位,为经营业绩筑牢根基;国内独家生产的人用乙脑灭活疫苗通过强化终端推广、提升基层接种覆盖,市场潜力逐步释放,成为增长重要补充。研发管线储备充足且推进有序,人用二倍体狂苗、四价/三价/高剂量流感疫苗、15价HPV疫苗等重点产品按计划推进,既丰富产品矩阵、筑牢技术壁垒,也为未来竞争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全球化战略深化加速疫苗出海,借助完善国际注册与供应链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及新兴市场业务拓展成效显著,国际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同时,国内公共卫生意识提升带动非免疫规划疫苗需求增长,叠加“十四五”相关政策支持,以及全球疫苗技术升级与新兴市场防控需求扩容的行业红利,共同创造了多维度驱动因素的协同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业务、行业地位及经营模式均保持稳定,主要依托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发管线的有序推进及国内外市场的协同拓展,整体发展态势稳健。行业层面受“十四五”规划收官、技术创新加速、国产替代推进等因素影响,呈现持续优化的发展态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环境与整体经营概况
报告期内,国内人用疫苗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受疫苗去库存、市场竞争内卷和新生儿数量下降等关键因素影响,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严峻的竞争压力,公司紧紧围绕年度经营计划和目标,积极开展“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在全球市场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在国内市场保持较高的占有率,在国际市场实现较大幅度的销售增长,乙脑灭活疫苗在国内市场终端持续夯实基础积极推进市场渗透,为销售增长持续积蓄动能,人用二倍体狂苗和三价/四价流感疫苗的上市准备工作在有序推进中。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677.73万元,同比下降19.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29.47万元,同比下降44.47%。
(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与内部管理提升,为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股东辽宁成大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韶关高腾通过提名并推动当选董事人数占辽宁成大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席位半数以上,实现对其经营管理的重大影响,辽宁成大控股股东由此前的辽宁国资经营公司变更为韶关高腾。由于韶关高腾股权结构穿透后无实际控制人,公司实际控制人相应由辽宁国资委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重大调整,治理机制更趋灵活高效,为专业化决策和市场化运营注入新动能,成为全年经营工作的重要基础。
公司持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以保障战略落地。公司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完善责权体系,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管控质量;在组织和人力资源方面,公司持续推进人才管理项目,招聘和培养各层次的专业化人才,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在审计合规方面,公司继续加强公司合规建设和风险管理,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监管要求,强化相关法规与制度的落实工作。
(三)公司核心业务经营与发展情况
1、积极应对国内竞争,加快推进出海战略,稳固狂犬疫苗龙头地位
报告期内,受《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在各省区陆续落地实施的影响,国内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市场规模略有下降,国内有超过10家疫苗生产企业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获得中检院的批签发,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严重内卷。
基于国内疫苗销售重心逐渐由疾控渠道下沉到接种终端的实际情况,公司稳步推进国内营销变革,积极应对国内市场竞争。公司坚持以“自营团队为主导、合作推广为辅助”的国内营销模式,加快推进“巩固渠道,扩大终端”的营销策略,积极扩充销售团队规模并加强专业化培训,销售人员数量已超400人。公司在巩固渠道掌控力的基础上,加大终端网络的拓展力度,持续提高各类接种终端的渗透率,并对终端客户的需求进行及时响应。公司立足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质量、使用经验、接种程序及安全性等多方面优势,继续坚持专业化学术推广策略,加强公司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
报告期内,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国际市场需求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公司加快推进疫苗出海战略,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高效协同,加强与埃及、泰国和孟加拉等进口国经销商的合作力度,持续深耕国际战略市场。同时,公司加强产品海外注册准入工作,成功获得印尼市场准入,积极拓展巴西等市场容量较大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国内、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
2、加密接种终端网络,提高市场覆盖与渗透水平,提升乙脑疫苗销售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实施“巩固渠道、扩大终端”的营销策略,结合乙脑灭活疫苗销售实际情况,优化营销管理架构,提升销售管理水平和激励机制建设,加大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力度,指导销售人员在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销售方面合理分配资源和能力,提高销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协同力,使公司销售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巩固疫苗营销渠道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覆盖和拓展以城市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主的疫苗接种终端,加大公司乙脑灭活疫苗在各类接种终端的覆盖和渗透力度,及时响应终端客户的各方面需求。公司乙脑灭活疫苗在接种终端的覆盖和渗透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增长。
公司的乙脑灭活疫苗是国内唯一在售的乙脑灭活疫苗,具备冻干和预充两种剂型,能够更加灵活地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学术推广和品牌宣传力度,全力将乙脑灭活疫苗打造成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公司加强与各学术平台的学术推广合作,持续开展乙脑灭活疫苗上市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观察临床项目;公司积极与多媒体平台开展多方面的宣传与推广合作,加强直接面向幼儿家长的新媒体宣传工作。
3、整合资源控制成本,提高研发质量和效率,拥抱AI赋能推进研发迭代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研发管理平台,稳步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整合沈阳、北京和本溪三地的优势研发资源并合理配置,对在研疫苗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严格考核和动态评估,合理控制研发成本,提高研发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重点研发项目。
公司加快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工作。公司人用二倍体狂苗通过临床试验现场核查,完成产品注册检验,根据国家药审中心的反馈意见开展补充研究工作,全力推进人用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尽快上市。四价、三价流感疫苗分别于2025年1月、3月申报药品注册上市许可,高剂量流感疫苗已完成Pre-IND申请提交,流感疫苗管线进展顺利;15价HPV疫苗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II期临床试验;hib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收官阶段;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水痘疫苗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收官阶段。ACYW135四价流脑疫苗积极开展I期临床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20价肺炎结合疫苗提交Pre-IND申请,并获得国家药审中心的反馈意见;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SV疫苗、B群流脑疫苗和狂犬病单抗等在研品种的各项临床前研究工作亦在稳健推进中。
在AI应用方面,公司积极探索AI大模型技术的本地化部署与场景化应用。2025年7月,公司与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决定联合共建“AI+疫苗研发联合实验室”,聚焦“AI+疫苗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数据整合、技术攻关、服务赋能及生态构建四大维度展开深度合作,通过AI技术的逐步应用,推动公司科研范式升级,为公司在多品类疫苗研发领域的持续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公司全面提质增效。
4、贯彻提质降本增效,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供应稳定
公司坚持“面对生命,只有责任”的企业理念,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线。公司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和《疫苗管理法》,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国药典》为导向,严格按照药品注册批件、质量标准、工艺规程等文件开展工作,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疫苗生产全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疫苗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公司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库存安全以及批签发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积极推进“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制定并实施弹性生产计划,保障疫苗精益化生产和稳定供应。
报告期内,公司接受国家级的GMP检查1次,接受国内省级以上药监部门检查3次,均顺利通过。公司疫苗产品的批签发通过率达到100%,其中人用狂犬病疫苗获得189批次批签发,批签发数量为417万人份,同比增长82%,进一步巩固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的领先地位;公司乙脑灭活疫苗获得15批次批签发,批签发数量为75万支,为乙脑灭活疫苗销售提供稳定供应。
5、稳健推进新基地建设,加快新品种产业化落地
本溪子公司是公司在研产品产业化的主要基地。本溪子公司继续聚焦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研产衔接效率,通过不断调整与优化工艺参数,建立持续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指标,为公司在研产品的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本溪子公司的流感疫苗车间接受国家核查中心和辽宁省药监局联合的药品注册核查与药品GMP核查,两项核查均顺利通过;其他各产业化车间积极配合各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完成相关临床样品的制备和检定,确保各项临床试验按计划推进。
报告期内,沈阳新生产基地建设的各项施工工作均按计划有序推进。
6、聚焦生物医药赛道,积极探索产业投资与并购整合机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专注人用疫苗主业,同时将发展视野外延至创新药、创新疗法等领域,密切关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动态。商务拓展团队与深圳子公司协同配合,积极推进产业投资与商务拓展工作,重点在疫苗及生物医药领域挖掘、筛选创新项目与重磅品种,并寻找前沿性技术项目的合作机会。另外,公司管理层密切关注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动态,积极探索行业整合与外延并购的相关机会。整体而言,公司将通过实施积极的产业投资拓展策略,全力以赴筛选具备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新项目和新业务,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677.73万元,利润总额14596.0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29.4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98.33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总资产978655.58万元。负债总额43110.1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41%。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