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路桥信息(83774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2 19:58: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路桥信息(83774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六、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交通领域提供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运维、运营等服务。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轨道交通(含BRT)、智慧停车(静态交通)、公路与城市交通等综合交通应用场景,具备“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全周期信息化服务能力。

    (一)主要产品和服务基本情况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轨道交通业务、智慧停车业务、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以及创新与衍生业务(智慧工地、市政、场馆、安防等),具体如下:

1、轨道交通业务

公司目前具有涵盖轨道交通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全周期信息化服务能力,基本情况如下:

轨道交通建设期信息化产品包含智慧工程管理平台、智慧工地云平台、工地现场管理系统等。轨道企业运营期信息化产品包括轨道交通业务管理信息化和轨道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业务管理信息化涵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单位的主要业务范围,经营管理信息化则聚焦经营分析与职能管理。公司轨道交通业务的主要客户为各地铁集团等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单位。

2、智慧停车业务

公司智慧停车业务包含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销售和停车运营服务。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包含车场级停车管理系统、云停解决方案、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停车运营服务包含云停服务、i车位增值服务和投资经营的停车收费业务。云停服务与云停解决方案的差异在于停车场无需进行云停服务平台的私有化部署。公司以SaaS模式为停车场提供云停服务(具备云端控制、企业停车管理和云维护功能),帮助其实现“现场无人值守”。

3、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

公司目前具有涵盖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全周期信息化服务能力,基本情况如下:

公路与城市交通建设期信息化产品包含智慧工程管理平台、智慧工地云平台、工地现场管理系统等。公路与城市交通运营期信息化产品包括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业务管理信息化涵盖公路智慧养护、智慧管控、出行服务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则聚焦经营分析与职能管理。公司公路与城市交通的主要客户为高速公路、城市桥隧、公交公司等公路与城市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单位。

4、创新与衍生业务

公司创新与衍生业务包括智慧工地、智慧市政、智慧场馆、智慧安防等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1)智慧工地

基于在轨道交通、公路与城市交通的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经验,公司将交通领域的智慧工地平台运用到公建工程、房建工程等领域的各类型施工项目。公司智慧工地产品服务于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业主单位及施工单位。

(2)智慧市政

基于在公路与城市交通的“养护+管控”经验,公司将智慧养护和智慧管控平台运用到市政领域,形成了智慧市政一体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市政行业运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环卫、排水、照明、道桥、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统一智慧化管理。公司智慧市政产品的主要客户为市政设施运营管理单位。

(3)智慧场馆

公司将互联网电子票务技术和云控技术应用于科技馆、展览馆等文体场馆信息化领域,为场馆运营单位提供智慧场馆一体化平台。

(4)智慧安防

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单一的安防系统进行融合集成,形成涵盖“人行、车行、物检”为一体的智慧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公司智慧安防的客户主要为各类安防需求单位,如物业管理单位、园区管理单位。

(二)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交通领域的信息化服务经验积累,在OneCAS数智中台、人工智能和平台高并发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支撑公司产品前端智慧化、云端数字化、移动端便捷化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OneCAS数智中台基于云技术基础设施架构,具备全栈式基础共性能力和敏捷开发能力,在统一公司的研发架构、规范开发环境与开发管理、提供统一标准的底层支撑平台和标准化对接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实现不同业务的快速构建及打通,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在人工智能方面,公司以交通行业经验为基础,以OneCAS数智中台为支撑打造了“端、边、云”一体化的AI平台,并在安全生产告警、车辆通行告警、路面病害告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提升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将公众服务作为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研发出平台高并发技术,作为公众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撑,并使公司能够持续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三)商业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创新与衍生业务等领域的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信息化产品及解决方案获取收益。在为客户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公司还为客户提供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运维服务。公司还存在部分项目由于不涉及自主软件或产品,公司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与设备销售服务。

在销售组织架构方面,公司不但成立了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等事业部面向特定客户群体开展专业销售,还通过综合营销中心对业务种类较多的集团客户开展综合营销。

公司业务收入目前集中在厦门市和福建省,其中部分业务(如轨道交通、i车位、公路智慧养护、智慧管控等)在厦门市或福建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与主要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单位保持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的发展模式为一方面立足区域深耕客户,充分把握区域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的机遇,同时通过市场机会打造有竞争力的信息化产品,向全国推广,提升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2)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合同订单及项目实施的需要,实行按需采购的模式。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劳务。公司采购实行三级管理,包括采购领导小组、采购评审小组和采购部门。采购领导小组负责采购的组织和决策,成员由公司经营管理层领导和职工监事组成。采购评审小组在采购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授权下开展工作,正、副组长由采购领导小组任命,评审小组成员包括财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必要时可组织公司相关技术部门、需求部门人员或外聘专家作为评审专家组成员参加采购评审工作。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工作的具体执行。

软硬件采购方面,由各事业部根据合同所需材料、软件种类提交采购申请,采购部门根据材料、软件种类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询价结束后由采购部门提交采购评审,评审完毕后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劳务采购方面,公司部分项目具有施工环节。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设备调试、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对部分简单、重复的施工等服务委托第三方公司实施。公司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外包协议,劳务公司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在公司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作业,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

(3)生产模式

公司存在对部分业务所需的硬件设备进行组装的情况,包括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相关硬件设备(如牌识一体机、车道应急终端等)、智慧工地的相关硬件设备(门禁系统等)、人工智能的智能硬件等。组装产品经由品管员现场检查质量合格后入库。

公司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不涉及生产过程。其中,软件开发过程主要遵循CMMI5软件成熟能力认证标准进行开发、测试与应用,从而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他业务多以项目为单位,针对不同的项目由一个或多个部门成立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公司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主要遵循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4)销售模式

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业主单位、代建单位和总承包单位等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一般通过招投标、商务谈判、询价等方式获取合同订单。

公司成立了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智慧工地、智慧市政等事业部面向特定客户群体开展专业销售。同时,公司通过综合营销中心对业务种类较多的集团客户开展综合营销。

另外,公司还在昆明、郑州、兰州、长沙、武汉、宁波、福州设立了区域营销中心,负责区域的销售推广工作以及部分售后工作。区域营销中心是公司全国营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区域营销主要以“智慧停车、智慧工地”等标准化产品作为切入点,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再通过与客户/集团深入交流进行需求挖掘,进而推动其他产品的营销。

公司智慧停车业务存在与经销商合作的情形。公司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标准化程度较高,便于通过营销渠道进行推广,通过借助经销商的地域优势,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面。

(5)研发模式

公司根据事业部、产品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职责分工,形成了产品规划、设计、研发相互配合、分工明确的研发机制。其中,事业部负责评估行业现状,分析行业需求,找出行业痛点,发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价值,形成贴近行业业务、可指导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模型等产品工作。产品技术中心根据事业部梳理的业务模型,对标业界最佳实践,研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编绘基于OneCAS数智中台的行业产品模型,定义行业信息化产品。研发中心负责基于OneCAS数智中台,实现行业信息化产品的持续迭代升级。

公司以行业发展方向、客户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工作,从研发内容而言,主要分为技术研发和应用研发两种方向。技术研发通过扩展和提高公司的技术能力,实现公司底层产品的不断完善,为应用研发提供技术能力。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以这些领域为方向,研发AI训练与识别引擎、大数据分析引擎、物联接入平台、三维地图引擎、移动统一支付等共性组件。应用研发是指通过对行业发展方向和不同领域客户的信息化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确保开发的信息化产品可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根据技术发展、行业需求等及时进行信息化产品的迭代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较上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

    七、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跟国家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新质生产力等政策方向,依托在智慧交通行业二十多年的经营积累,继续深耕轨道交通业务、智慧停车业务、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以及智慧工地、智慧市政等创新与衍生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4.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79.9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8.52%。公司受季节性波动及主要客户行业特点影响,原计划二季度推进实施的重点项目未能按期完成合同签订及实施,需延后至下半年进行合同签订及交付验收,使得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同时,应收账款催收成效不及预期,本期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金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使得报告期内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基于OneCAS数智中台形成的统一产品研发架构,打造既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创造社会价值,还同步提高交通企业经营效益的综合交通出行创新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公司参与的厦门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一码多乘”便民应用,自上线以来已陆续接入地铁、BRT、公交、轮渡等交通方式,并在报告期内新拓展至厦门第一码头至嵩屿码头航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重视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与智慧交通行业融合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3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新增软件著作权17件。

从全年来看,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公司新订单的获取可能不及预期。同时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叠加项目落地及交付周期延长等原因,可能对公司2025年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项目落地及交付能力,同时充分整合优势产品及资源,大力深耕本地市场,复制推广至外地市场,持续提升公司业绩水平。

    (二)行业情况

    数字经济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表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发布了《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围绕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任务进行部署。同时,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还联合发布了《“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12个行业和领域,旨在通过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入全年十大任务,并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智慧交通方面,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智慧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阶段”,并提出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目标和行动任务,并针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要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加强交通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各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整体效益和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各地基本建成人民满意、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智能绿色、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并提出了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化协同化发展,其中包括“强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充换电站等配套能源设施统筹建设,加快补齐城市重点区域停车设施短板,建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平台”的要求。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还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并强调了这一过程中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2024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标准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交通运输标准管理创新行动方案》,计划聚焦交通安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制定200余项核心标准,推动跨部门数据互通。此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和低空经济;2024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等目标,为低空经济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政策指导;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针对智慧交通细分领域,轨道交通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城轨的智能化发展方向,要求围绕攻克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技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协同、网络化运营组织与应急处置、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预警、智慧运维、保护区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开展研发。智慧停车方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快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改善交通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愿景,要求推进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引导,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加强停车换乘衔接;加快停车设施提质增效,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优化停车信息管理,推广智能化停车服务,鼓励停车资源共享;强化资金用地等政策保障,完善停车设施用地政策;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健全停车管理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停车秩序等。公路与城市交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实体公路和数字孪生公路两个体系,实现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服务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2024年4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明确指出自2024年起,通过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耕耘二十多年,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等综合交通应用场景,具备“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全周期信息化服务能力,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方向,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