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上海机场(60000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服务,保税仓库经营,道路旅客运输站经营,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国营贸易管理货物的进出口,互联网上网服务,住宿服务,城市公共交通,海关监管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出口监管仓库经营,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餐饮服务,食品互联网销售。航空运营支持服务,航空运输货物打包服务,航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航空商务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柜台、摊位出租,国内贸易代理,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制作,广告发布,停车场服务,报关业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旅客票务代理,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住房租赁,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会议及展览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供应链管理服务,装卸搬运,仓储设备租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物业管理,企业总部管理,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餐厨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管理(不含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检查,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的处置服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安全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健身休闲活动,互联网销售,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外卖递送服务。
公司统一管理上海两场,经营业务主要分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航空性业务指与飞机、旅客及货物服务直接关联的基础性业务;其余类似延伸的商业、办公室租赁、值机柜台出租、货运站操作业务等都属于非航空性业务。浦东机场属于一类1级机场,虹桥机场属于一类2级机场。目前航空性业务等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按照民航局相关文件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非航空性业务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
公司以先进的机场基础设施,高效顺畅的运行保障系统为中外航空公司的飞机安全起降提供良好的航班地面保障服务;以安全、舒适、优美的候机环境,功能齐备的服务设施和优质服务为旅客提供进出港、转港服务;以诚信的服务原则、规范化的管理和合理的资源定价,为承租商提供经营资源服务;商业租赁方面通过公开招标、公开比选、邀请招标、邀请比选、邀请竞价、定向谈判等方式,引进具有丰富机场商业运作经验的集成商、连锁品牌商以及国际知名旅行零售机构;以高效的运营能力、严格的操作流程、高效的资源调配能力,保障航空货物安全快速完成操作。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局面,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民航业有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积极服务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运输规模再创新高,经营效益、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持续改善,行业整体呈现“总体局面稳、国际增速快、货运韧性强、效率效益增”的特点,民航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83.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478.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1.4%、6%、14.6%。全国运输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7.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029.9万吨,起降架次606.2万架次,分别同比增长5%、9.2%、0.1%。
航空运输业整体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有较强联动和同步性,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态势影响机场业务量的表现。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经贸往来频繁、消费能力旺盛,客货运输需求增加,客货运规模将会增长,相关行业整体收入和盈利能力得到发展。反之,当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客货运输需求增速将减弱,航空客货运规模的增长也将随之减缓、停滞甚至下降,相关行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也将受到不利的影响。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锚定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紧扣“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工作总基调,立足加快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定位,以建设世界一流枢纽、世界一流企业为蓝图,以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安全与发展大局,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实现了枢纽能级加速跃升,新动能持续壮大,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聚焦核心风险防控,协同筑牢本质安全。公司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深刻把握民航安全工作“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围绕核心风险防控靶向施策、固本强基,抓好航空安全、空防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管控,深化固化双重预防机制,持续强化员工安全素养,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可控。
聚焦航空枢纽建设,整体统筹谋划布局。公司加强规划统筹引领,系统推进战略规划更新,持续跃升货运能级,深度拓展区域协同,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协同,大力推动一体化运营,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未来发展,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新发展格局构建。
聚焦运行效率提升,全面升级服务品质。公司对标世界一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文旅商体展联动的工作要求,持续深化人文服务,完善多层次配套服务,补齐服务短板,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和品牌创新,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建设,破解服务难点、开展服务创新,一体化推进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提升。
聚焦提质增效拓展,数智转型成效凸显。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增强行业引领和带动,智慧赋能驱动管理升级,加速5G+数字化航空枢纽建设,进一步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加速科技创新转化,数智场景全面落地,智慧赋能体验升级,数据治理和运营不断深化,通过精耕空间资源、优化营商生态、创新营销模式、促进各类服务产品与多元需求交叉对接等举措持续激活发展动力。
聚焦深化改革攻坚,治理能力全面进阶。公司强化干部人才建设,有针对性地实施储备培养、跨单位交流等措施,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系统实施覆盖不同层级、梯次衔接的培训体系,持续提升干部人才教育培训效能,严格履行证券法及新《公司法》要求,推动全级次企业公司章程适配性修订,优化投资管理体系,强化多层级职能监督,实现合规审核全覆盖。
航空客货运市场快速恢复,多元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2025年上半年浦东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27.24万架次,同比增长5.71%,旅客吞吐量4116.04万人次,同比增长11.61%,货邮吞吐量191.01万吨,同比增长4.91%;虹桥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13.97万架次,同比增长3.06%,旅客吞吐量2459.8万人次,同比增长4.75%;货邮吞吐量20.63万吨,同比增长3.27%。
经营情况稳中向好,业绩同比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53亿元,同比增长4.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4亿元,同比增长28.14%。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市场资源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大三角航线的端点,飞往欧洲和北美西海岸的航行时间约为10小时,飞往亚洲主要城市的时间在2至5小时内,航程适中。上海直接服务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上海机场半径300公里的腹地内覆盖了长三角地区的8个主要工业、科技园区,相关产业航空关联度高,主要产业为电子信息、汽车、石化、成套设备、精品钢材和生物医药等。
2.枢纽建设初具规模,具备打造世界级机场条件
浦东机场目前投入民航运营跑道4条,航站楼2座,卫星厅1座,设计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的需求。虹桥机场目前投入民航运营跑道2条,航站楼2座,设计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的需求。
3.深化运行协同,持续提升的资源运行效率
公司进一步提升运控协同机制建设,综合利用创新技术手段持续强化全流程一体化机场态势管控体系,持续做好协同运行调度机制建设和日常运作,推动多源数据整合,构建运行安全风险预警模型,通过有序推进机场智能管理中枢、航空5G应用、机位资源优化系统、智慧调度平台及智慧货站等核心场景落地,系统化实现航空器地面运行减排、空地协同运行、物流全链条智慧化等方面工作的优化创新。
公司持续依托两场安全能力运行效率提升机制,深化流程再造,推进“虹桥机场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浦东机场ASMGCS建设、虹桥机场5G-AeroMACS推广应用、两场目视进近和目视间隔应用”等项目开展,全域协同高效的运控治理体系加速构建。报告期内,浦东、虹桥机场客班放行正常率分别达到94.76%、92.62%。
4.航线网络通达
今年以来,上海机场加速推进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持续拓展全球航线网络连通性和覆盖面,加快布局洲际中远程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点,积极服务航司新增、加密和恢复国际航线,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航空出行选择,以更加通达的国际航空枢纽网络服务旅客高效出行。公司聚力提升上海航空客货运枢纽中转功能,深化国际战略布局,与海外航司合作设立机场海外货站,拓展国际货运合作网络,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从上海畅连全球的货运服务保障能级。报告期内,上海两场定期航班通航全球47个国家,通航境内外285个航点。
5.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借鉴国内外民航业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安全工作特点,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包含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促进等维度,推动公司安全文化落地,推进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升级,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的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完善与优化,加强“分析、反馈、改进、验证”在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全链条运用,进一步强化新技术应用支撑,加大核心安全领域的科技赋能。公司切实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深入日常管理,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融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全方位聚焦各生产环节的安全风险,强化标准执行刚性、升级风险防控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效能,持续增强风险与隐患排查整治能力,系统推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高水平安全确保上海航空枢纽建设高质量发展。
6.以旅客为中心、协作共赢的服务链管理系统
公司积极践行“真情服务”理念,以打造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为引领,立足全球卓越城市窗口服务功能定位,积极响应“文旅商体展联动发展”号召,结合“中国样·ChinaYoung”上海机场人文品牌打造,着力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具人文气质和服务品质的出行体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文标杆,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服务能级。
报告期内,受益于免签等政策红利及上海“入境第一站”吸引力不断提升,上海机场国际旅客持续增长,浦东机场围绕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消费需求,发布中转最短衔接时间(MCT)、国际港澳台出发24小时通关、中转无忧、浦乐GO、深夜驿站、航延乐享等8大服务举措,优化入境首站服务生态,推出机场休息舱、淋浴间、免费集中休息区、过夜酒店等多元服务,打造涵盖机场内外的多层次、多场景休憩空间及配套服务,更好服务深夜乘机旅客和中转过夜旅客,改建投运T2通程联运中转厅,设立中转旅客安检急转、边检急转快速通道,致力于打造全球旅客中转出行首选地;虹桥机场打造虹桥快线、虹桥智行、虹桥易改签、虹桥入境通等7大服务产品,联合机场、航司推出“虹桥-首都”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联合航司推出过夜旅客“行李提前托运”服务,丰富旅客多元化候机需求,以更具创意的服务场景,为旅客创造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浦东机场保持国际机场协会(ACI)旅客满意度全球机场排名榜首,虹桥机场保持国内民航资源网(CAPSE)旅客满意测评排名前三。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