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和胜股份(002824)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技术驱动的新材料和新能源集成部件提供商,致力于推动高端工业铝合金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公司综合运用熔铸、挤压、深加工、集成装配等环节的各项工艺技术,为新能源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业务和消费电子业务。
新能源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下箱体、储能箱体、电池下箱体配件、热管理系统组件、模组结构件、电芯外壳等电池结构件产品,以及防撞梁、底盘门槛梁等车身结构件产品。
消费电子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手机中框和背板、平板电脑中框和背板、笔记本电脑外壳与其他金属外观结构件,电脑硬盘磁碟臂、激光打印机感光鼓等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智能终端的金属结构件以及移动电源外壳等消费电子外观结构件。
耐用消费品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淋浴房、婴儿车、吸尘器等结构件。其他业务主要包括铝表面处理加工、铝棒受托加工等。
公司产品终端应用场景涵盖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智能穿戴、数据存储、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终端客户覆盖了国内外主流的品牌。
3.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定制化经营模式。公司按照客户需求进行项目开发并获得项目定点。客户下达订单后,按订单需求采购原材料,定量生产,产品直接交付给客户。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研发模式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路线,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公司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前沿需求为研发导向,坚持在消费电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集成部件领域执行“量产一代、研发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策略,始终保持在行业中的技术竞争力。公司董事长李建湘先生在基础材料科学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曾主导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新技术开发项目。公司设立了创新中心、新材料研究所、轻量化研究所等部门,在新材料开发、材料性能测试分析、合金设计、熔铸工艺开发、热挤压性评价、热挤压工艺开发、热处理、深加工研究、冷塑性加工九大领域开展研发工作。
(2)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开发与管理。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公开透明、阳光规范的管理平台,对招标采购的程序、采购物资的品质和采购成本的控制做出详细规定。重要原材料的采购还需经过实地评估和样品评估程序,经评估合格后,方可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大宗物资和建筑工程采购通常采取招投标方式,确保程序和实质的公平、公正、公开。
公司通过维护合格供应商名单,定期了解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供货能力,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采购渠道。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订单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公司每年与长期合作客户签订产品销售框架合同,根据实际销售订单上标明的交货期限及产品类型由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计划,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原材料库存安排采购,然后将指令下达到对应的车间进行生产。
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公司在接到订单以后,根据客户订单上产品规格、性能、质量等要求进行技术评审和交期评审,确认接单后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交货期限合理安排生产。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设备标准操作规程来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品质,在各工序加工产品过程中,公司品质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产品检验合格后方予以出厂。
公司的订单生产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形成大量成品库存,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安排原材料和辅料采购,避免原材料和半成品形成大量库存,提高了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直销方式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展开,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确保产品品质,满足交期要求,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驱动主要来源于新能源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公司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夯实组织能力、优化研发设计平台等方式,提升内部运营管理及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实现更为贴近的客户服务,以持续深耕现有客户新产品、新项目,挖掘开拓新客户,增强公司行业影响力,保证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健。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专注优势领域,服务头部客户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致力于推动高端工业铝合金材料在新能源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公司在各发展阶段和业务板块均坚持与行业头部客户开展合作,客户覆盖消费电子领域的富士康、比亚迪电子、瑞声科技等,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宁德时代、广汽埃安、比亚迪等。公司在配合行业头部客户工作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始终保持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盯紧市场前沿,贴合客户需求,及时准确地匹配新产品和新技术。同时,得益于头部客户订单量大且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公司通过规模化生产,利润空间持续提升。
2.坚持技术创新,满足前沿需求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在新材料开发、材料性能测试分析、合金设计、熔铸工艺开发、热挤压性评价、热挤压工艺开发、热处理、深加工研究、冷塑性加工九大领域开展研发工作,扩展现有产品系列,加强对现有产品和服务方案的迭代更新,保证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开发出行业前沿新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和升级的需求,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力。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到报告期末,拥有有效专利247件,包括发明93件(含1件美国发明),实用新型154件(含2件澳大利亚实用新型)。参与制定《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等国家标准5项,《电动汽车用铝合金电池包下壳体》等行业标准、团体标准4项,发表技术论文数十篇,参编多部技术专著;承担完成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项目多项,其核心技术多次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奖励。未来公司也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3.提供整体服务,高效响应需求
公司能够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客户仅需要发出一张订单,就可以获得材料选择、模拟仿真、产品设计、熔铸、挤压、深加工、集成装配等一系列服务。“一站式”服务有利于降低客户管理供应链的难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减少中间流转环节,控制产品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公司各业务板块参与到客户服务中,提升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公司在不断拓宽“一站式”服务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消费电子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快速迭代的特点,进一步要求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高效响应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抢占市场先机。
4.打造体系管理,实施精益生产
公司坚持质量至上的管理原则,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力求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标。公司通过了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实施管理。公司建立了国家级铝型材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认证,可以出具所有铝型材产品的检测报告。公司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美国ASTM标准、日本JIS标准制定了企业内控和检测标准,部分要求严于国家或国际标准。此外,公司还充分利用ERP、MES等信息化系统助力体系化管理。
5.完善公司治理,培养人才梯队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汇聚了大批成熟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能够快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经营策略,确保每个环节的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以推动生产经营的有序开展,提升公司的整体经营能力。行业资深管理团队的稳定是公司近年来防御市场风险,捕捉行业机会,不断稳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