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1日收盘,国药现代(600420)报收于11.24元,上涨0.27%,换手率1.14%,成交量15.31万手,成交额1.72亿元。
资金流向
9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96.13万元,占总成交额11.61%;游资资金净流出1518.21万元,占总成交额8.83%;散户资金净流出477.92万元,占总成交额2.78%。
9月1日业绩沟通会,电话会议
(一)行业情况
2025年1-6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
(二)公司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8亿元,同比下降18.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亿元,同比下降6.46%。
1、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
该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3.25亿元,同比下降13.47%,占营业收入的47.66%。青霉素类原料药及中间体受产能过剩与需求下降影响,量价齐跌;克拉维酸钾系列销量与价格小幅下降;特色专科类原料药受集采影响,收入与利润空间下降。公司提升头孢类中间体产能占比,7-ACA、头孢曲松钠粗盐销售量显著增长。本期该板块毛利率为32.0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2、制剂业务
制剂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4.15亿元,同比下降22.41%,占营业收入的49.51%。心血管用药收入同比微涨1.61%;骨骼肌肉系统用药收入增长7.57%;激素制剂收入同比下降34.05%;全身用抗感染用药收入下降27.13%;神经系统用药收入下降17.20%。本期制剂板块毛利率为41.24%,同比下降5.58个百分点;整体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54个百分点。
(三)科研情况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2.73亿元,占收入比重5.59%,同比提升0.62个百分点。上半年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及一致性评价等成果31项,同比增长29.17%;获得2类改良型新药临床批件2项;申报科研项目24项,同比增长14.29%。公司聚焦麻精、慢病等领域,推进小分子创新药、合成生物学项目合作。
主要交流问题
问:公司如何利用国药集团产业平台优势推进研发创新?
答:通过“工研协同、工工协同、工商协同”方式,依托国药医工总院技术支持获取创新药管线,利用国药控股分销网络提升市场渗透,并推进跨板块技术融合。公司将提高“创改高”产品比例,聚焦抗感染、麻醉及精神、慢病等领域打造领先优势。
问:第十一批集采对制剂业务的影响?如何看待集采边际缓和及反内卷?
答:公司有7个品种在第十一批集采目录。当前判断集采政策可能出现边际缓和、行业反内卷趋势,有利于市场竞争格局优化和价格体系稳定。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与成本管控,顺应集采与医保控费政策。
问:2025年上半年抗生素类原料药市场需求疲软,对后续需求如何展望?
答:头孢系列国内需求小幅下滑,国际需求平稳,预计下半年价格窄幅波动;克拉系列产品受新产能冲击,价格低位震荡,后期有望企稳;青霉素系列产品价格年初下滑,但公司积极应对,预计第四季度需求增加,市场状况改善,价格企稳回升。
问: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原因?
答:主要因销售规模下降导致销售回款减少,以及利率下行导致票据贴现意愿降低,综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销售现金款率持续稳定。
问:转让国药哈森股权进度如何?
答:2025年7月30日首次挂牌转让国药哈森51%股权,底价约1.55亿元;因无合格意向方,8月28日以评估价90%(约1.40亿元)二次挂牌。后续将依规延长公告期,必要时调整价格,积极推动转让。
问:制剂业务下半年及未来毛利率展望?
答:制剂产品价格将持续受医保控费动态管控,化学仿制药整体毛利率仍处下行趋势,但降幅趋于平稳。公司营销模式转型升级推进,扣除销售费用后的销售贡献率近三年逐步提升,体现品牌价值与经营管控能力。
问:子公司国药威奇达、国药工业商誉是否有减值风险?
答:两家公司经营稳定,未出现减值迹象。公司每年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依会计准则处理。
问:高管团队变动是否影响经营稳定性?
答:高管调整主要为落实国企人事安排,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为组织集体决策,战略规划具有持续性,不会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
问:公司国际业务布局如何?
答:境外销售以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为主,制剂国际化处于起步阶段,总量小但增幅快。公司将加快生产线国际认证与产品境外注册,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并加强与国药国际协作,借助其境外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