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中银证券(601696)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2 00:06:2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银证券(60169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致力打造包括机构金融与交易、财富管理、投资管理等业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其中:

    机构金融与交易由投资银行业务、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投资交易业务等组成。投资银行业务为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各类客户群体提供融资及财务顾问服务;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各种专业化研究、销售交易服务;投资交易业务包括债券投资业务、权益证券投资业务、新三板做市业务和FICC与衍生品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涵盖了证券经纪、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股票期权、期货经纪、产品代销、投资咨询、公募基金投顾、PB业务、券商结算等业务。

    投资管理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另类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券商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顾问等专业化资产管理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期货从事期货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资本投控从事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把发挥银行股东背景和上市公司的优势,打造与股东高效协同的一流券商,建设中国特色一流证券公司作为战略定位。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功能性作用,全面加强风险管控,严守合规底线,稳步推进各项业务转型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运营稳健,实现营业收入15.05亿元,同比增长20.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33.13%。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202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2025年5月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稳市场稳预期。资本市场转型与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券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国九条”后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快速落地,系统性重塑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推动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的、深刻的变化。一是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债市“科技板”落地,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畅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二是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作出体系化安排。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建立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发展指数化投资,权益类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规模扩容。三是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跨境投融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动证券行业变革提速,一流投行建设速度加快。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通过资源整合夯实综合竞争力,推动行业整体做优做强。证券公司在行业变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从以业务为中心、通道型向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加速转型发展,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围绕投资者核心需求,注册制下投行业务更加注重“投资+投研+投行”协同,抢抓政策机遇,加速布局并购重组、科创债业务;投资业务积极推进转型,积极布局高股息资产,着力降低业绩波动性;经纪业务通过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配置、基金投顾等服务,积极转型财富管理;资管业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美政府关税政策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有为,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资本市场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5月7日一揽子稳市“组合拳”加速落地,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展现出较为强劲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为证券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中银证券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功能性作用,不断推进业务转型,服务金融强国建设和“五篇大文章”,发力科技金融赛道,寻求差异化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增加“耐心资本”供给,作为发起单位和管理人的中银科创母基金加速落地;上半年股权承销规模行业第6,IPO承销规模行业第14;积极响应监管导向,发力并购重组,公司并购家数行业排名第5;公司进入交易所首批科创债发行名单,落地全国首单县域中小微企业科创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抢抓中长期资金入市机遇。服务国有大行补充资本,成为中国银行定增项目联席保荐机构及联席主承销商,该项目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再融资项目;成为邮储银行定增项目联席主承销商。提高资产管理业务主动管理水平,客户服务能力稳步增强,资产管理总规模位于行业第一梯队,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证券行业第2。积极抢抓市场机遇,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严守风险合规底线,保持稳健经营,未出现任何重大风险合规事件。

    (一)机构金融与交易

    1、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2025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设置专门层次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2025年上半年,A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144家,同比减少3.36%,募集资金7628.36亿元,同比增长402.91%。其中,IPO上半年发行上市51家,同比增长15.91%,募集资金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股权再融资上半年发行上市93家(含资产类定向增发),同比减少11.43%,募集资金7254.81亿元,同比增加508.68%。

    报告期内,公司投行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客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股权业务主承销金额518.33亿元。其中,IPO项目1个,主承销金额7.62亿元;再融资项目3个,主承销金额510.71亿元。2025年3月,公司作为独家保荐人及独家主承销商,助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合肥汇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2025年6月,公司作为联席保荐机构及联席主承销商,助力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1650亿元,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再融资项目;公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助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1300亿元。

    (2)债券融资业务

    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债券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全市场债券融资金额44.68万亿元,同比增长16.59%,其中信用债总募集资金10.35万亿元,同比增加6.40%。2025年5月7日,央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有关事宜的公告》,标志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启动,科创债发行规模显著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债券业务主承销规模992.63亿元,位居行业第15名;金融债承销规模862.57亿元,位居行业第7名。科技金融方面,公司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债市“科技板”重大机遇;公司作为独家主承销商助力长兴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全国首单县域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绿色金融方面,主承销绿色债券规模95.73亿元,位居行业第10名。

    (3)财务顾问及新三板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数量和规模大幅提升。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共审核公司14家次,其中通过13家次,整体过会率为92.86%。去年同期,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共审核公司3家次,其中通过2家次,整体过会率为66.77%。

    2025年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包括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提高对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的包容度、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等内容。本次修改发布后,《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公司积极响应监管导向,发力并购重组,公司并购家数行业排名第5,新增受理2单,品牌美誉度提升。2025年3月,公司作为海通证券独立财务顾问及募集配套资金联席主承销商完成国泰君安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项目。本项目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头部券商合并重组的首单,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最大的整合案例。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企业11家,其中创新层2家。下半年发展展望

    2、研究与机构销售业务

    公司研究业务在宏观策略、TMT、大消费、大制造等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上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报告期内,持续巩固并提高对机构投资者研究服务质效,完成研究报告707篇,其中总量报告239篇、行业报告203篇、公司报告187篇,其他报告78篇,成功举办“2025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春季策略会”,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机构销售业务积极发挥公司全业务链优势,持续拓展业务范畴和客户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客户粘性;深化研究协同服务和研究赋能,强化对结构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

    3、投资交易业务

    2025年上半年,受海外环境、国内政策和经济以及风险偏好等影响,2025年上半年A股在震荡中实现上涨,上证综指上涨2.76%,深证成指上升0.48%,沪深300指数上涨0.03%。债券市场总体呈现震荡,中债综合全价指数回落0.14%。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交易业务遵循公司“稳健进取”的业务发展战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积极加强投研体系建设,锻造投资交易能力,推动业务转型。债券投资方面,紧密跟踪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趋势研判和风险因素分析,较好地把握了市场节奏,积极推进交易策略的多元化布局,加强量化中性策略的开发和运用。权益投资方面,持续动态优化持仓结构,推进低波动策略业务规模提升。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平稳运行,较好地体现了非方向性和功能性特征;场内金融衍生品业务方面,持续做好策略的迭代优化和新策略储备开发工作。

    (二)财富管理业务

    1、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交易活跃,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市场股票交易量162.66万亿元,同比上升61.15%。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紧围绕服务“五篇大文章”,以“分层服务、平台运营、数字驱动、场景经营”为方针,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围绕数字化平台、投顾队伍和产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个人客户财富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智慧中银”投顾服务品牌价值。

    2、信用业务

    报告期内,市场融资融券日均余额18460亿元,同比增幅20.2%。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日均余额较2024年全年日均增长12%。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正常项目加权平均履约保障比为343%。

    3、期货经纪业务

    2025年上半年,受地缘政治冲突、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商品期货市场波动剧烈,其中贵金属及能源化工板块波动尤为突出,市场交易活跃,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4076413725手,同比增长17.82%;累计成交额3397278.36亿元,同比增长20.68%。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期货从事期货业务。报告期内,中银期货围绕金融强国建设和“五篇大文章”,践行绿色金融战略,在广期所绿色金融品种国际化和上期所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首日,助力重点客户达成首批交易。

    (三)投资管理

    1、资产管理业务

    2025年上半年,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推动保险、养老金等资金加大A股投资,截至6月30日,ETF总规模逼近4.3万亿元,股票型ETF突破3万亿元,显示中长期资金通过被动投资持续入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促使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推动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有助于提升资管业务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紧紧围绕贯彻中长期资金入市行动方案,响应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丰富权益相关资管产品线,加强多元化资产配置服务,加快推动专业能力全面提升。资产证券化业务聚焦“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强化重点客群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受托客户资产规模4687亿元。

    2、私募股权投资业务2025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有所回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存续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共计56345只,较2024年底增加930只。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2137只,同比增长4.7%,新增备案规模为1321.39亿,同比增长3.8%。此外,投资案例数量和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硬科技领域为市场热点,IT、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药健康、机械制造、清洁技术等领域投资数量同比显著增长。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中银国际投资秉持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产业发展的核心导向,积极与地方国资、产业资本等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科创母基金、直投基金等募集与设立,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资本投控从事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中银资本投控主要开展科创板及创业板跟投业务。

未来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专精特新等重点客群,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增厚客户基础和项目储备,提高投行专业能力及市场份额,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夯实在金融债业务上的传统优势,加强金融机构客户的覆盖深度与广度;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以公司债为核心的债券创收转型;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重点国家战略。

    公司将继续聚焦并购重组业务,围绕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机器人、航空航天等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方向,扎实推进并购重组专项营销。新三板方面,继续强化持续督导业务管理,严格防控业务风险。

    公司将继续打造“经济专家”、“配置专家”、“产业专家”三大研究品牌,加强研究能力建设,发挥资本市场研究专业优势,突出内部智库定位,做好内外部协同服务。

    公司投资交易业务将以交易型、功能型、非方向性为转型方向,加强投研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投资回报及收益的稳定性。债券投资业务将重点发掘“固收+”市场的投资机会,兼顾风险和收益,把握好配置和交易机会。权益投资业务将以绝对收益目标为导向,持续跟踪优化组合策略和持仓结构,加大低波动策略投入规模,加强研究开发新策略,加快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体系。衍生品业务方面,将推动场外衍生品业务平稳有序发展;权益量化策略方面继续严控风险、加强策略开发、完善策略体系、推动迭代优化。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抓住证券市场交易活跃、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强这一市场机遇,推动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拓展获客渠道,加大互联网拓客力度,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提升客户质量。在服务上,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优质、高效、全链条的服务作为主要市场竞争手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金融工具为依托,站在客户角度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不断提升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顾问型服务的品质。

    公司将继续高质量发展信用业务,强化科技赋能,扎实公司管理质效,提升零售经纪客户融资融券服务承载能力。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做好大宗商品期货金融服务,坚定融入集团综合化战略布局,丰富协同举措,扩大合作范围,巩固自身国际化业务特色和优势,稳步推进客户和收入结构改进,加强市场培育,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紧跟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方向,关注新品种上市机遇,提前做好业务储备,坚守合规和风险底线,全面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下半年,公司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顺应新形势下资管业务发展新要求,以提升专业能力、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模式,持续提升服务大众财富管理、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公募业务方面,进一步加大权益型产品供给和服务,做强做优固定收益优势产品;私募资管业务方面,深挖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加强产品创设,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围绕“五篇大文章”加强重点领域服务拓展;持续强化风险防控。

    中银国际投资将持续强化专业投资管理能力,着力提升团队投研水平。将坚定践行科技金融战略,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布局,重点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以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中银资本投控将持续完善投后管理机制,加强存量项目的风险控制,重点做好科创板、创业板跟投业务。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银证券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