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百达精工(60333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情情况说明
1、压缩机行业情况
A、行业基本情况
为深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层面在2025年初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1月13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办公厅进一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5〕6号),上述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家电消费需求。
公司生产的压缩机零部件配套的旋转式、涡旋式压缩机应用在以民用空调(家用空调及部分商用空调)为主、以热泵热水器、除湿机、热泵干衣机等其他家用电器为辅的领域。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家用空调累计产量12,032万台,同比增长6.91%,销量12,311万台,同比增长8.30%。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市场,又是全球旋转式压缩机的最大生产国,近几年中国旋转式压缩机产量占全球份额持续增长,年产接近全球的90%。根据产业在线内容显示,2025年1-6月,我国旋转式压缩机累计产量16,767万台,同比上升10.51%;销量17,003万台,同比上升7.30%。涡旋压缩机2025年1-6月累计产量240万台,同比下降5.26%;销量241万台,同比下降4.87%。旋转式压缩机出口市场,北美洲增势较猛,亚洲及非洲增长稳定,拉丁美洲及欧洲出口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B、公司主要压缩机产品的行业竞争情况
目前掌握叶片生产技术的企业数量较少,本公司、宁波甬微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占领了我国叶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行业集中度较高,本公司在叶片市场占有率约32%。目前掌握平衡块生产技术的国内企业主要有以下几家:本公司、江门市宏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芜湖正科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东粤海华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占领了我国平衡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行业集中度较高。旋转式压缩机泵体五大件(上下法兰、气缸、活塞、曲轴等)涉足生产的企业主要有本公司、安徽海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广东粤美精密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除压缩机厂商外,本公司是目前唯一同时生产旋转式压缩机泵体五大件的企业。旋转式压缩机隔板产品市场较为分散,代表企业有本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掌握精密铸造、粉末冶金、锻造加工、冷挤加工工艺的生产企业极少,本公司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压缩机制造行业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压缩机核心部件设备投资额大,加工精度极高。上下法兰、气缸、活塞、曲轴等旋转式压缩机核心零部件产品原来主要由压缩机厂商自行制造。但近年来随着压缩机零部件企业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提升,压缩机厂商专注于设计、研发、装配等因素,压缩机主机厂逐渐开始外购上述零部件,并开始形成采购压缩机泵体成套部件的需求。公司作为压缩机零部件供应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也为了更好地实施公司战略,抢先布局发展压缩机泵体成套产品。
2、汽车零部件的行业情况
A、行业基本情况
在汽车消费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同样加大。1月14日,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商办消费函〔2025〕8号),延续并优化了汽车以旧换新措施。此外,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条举措,为包括汽车、家电在内的消费重点领域提供金融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对2025年上半年消费市场的复苏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6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通过更精细化的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预示着以旧换新政策机制正朝着更加精准和可持续的常态化方向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汽车产量、销量分别达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占有率达44.3%。
B、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及竞争情况
公司是汽车核心零部件行业供应商,直接客户为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公司通过进入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的供应体系,获取产品订单。公司业务直接来源于下游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的平台进入整车厂商的供应体系。
公司必须通过供应商资格审核方能进入一级供应商的供应体系,通常情况下,由一级供应商直接对公司进行现场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但关键零部件如卡钳活塞等,整车厂商会随同一级供应商一起进行现场审核,需经整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同时审核通过该产品才能进入一级供应商的供应体系。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各大知名品牌汽车及新能源汽车。
其中,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的发电机爪极作为汽车发电机上的重要零部件,制造工艺复杂,加之爪极的品种繁多,尺寸精度和内在质量要求比较高,制造难度较大。我国使用精锻工艺制造爪极起步较晚,目前使用该技术生产汽车发电机爪极的企业数量很少,以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为代表,集中度较高,公司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此外,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的汽车制动卡钳活塞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主要安全部件之一。随着车辆性能的不断提高,汽车对于机械控制电子化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电子驻车控制系统EPB技术中轻量化、高效能的卡钳活塞将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轿车、商用车上。随着公司多年在此领域的研发投入与产能规划,在此细分领域,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除上述外,公司不断拓展粉末冶金等新材料产品、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动、静盘、电子转向铝件产品、汽车底盘控制臂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等汽车轻量化产品,上述产品量产后将促进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产值增加,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压缩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压缩机零部件行业主要产品为旋转式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叶片、平衡块、泵体五大件、隔板等)、涡旋式压缩机核心零部件,产品应用于民用空调(家用空调及部分商用空调)、热泵热水器、除湿机、热泵干衣机等其他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产品为汽车发电机装置核心零部件(爪极等)、汽车EPB电子驻车装置核心零部件(卡钳活塞等)、汽车EPS电子转向装置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空调装置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机装置核心零部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传统动力汽车及新能源汽车。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产品研发中心根据客户的技术要求制定原辅材料技术参数标准,采购部根据技术参数标准选择供应商,品质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部分原材料由客户指定供应商。采购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主材采购的物流由供应商负责(部分由公司负责),辅料通过市场采购,每月根据生产需求量以订单形式采购,品质部负责原辅材料入厂质量检验。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的压缩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均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销售预测及各类产品生产周期情况,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压缩机零部件是公司于每年年初向下游厂商获取其全年预计产量信息,结合公司总体库存情况制定全年生产计划。具体实践中,公司每月底综合考虑当前订单情况、产品库存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安排下月生产计划,进行产品生产。
汽车零部件采用以“订单拉动式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汽车零部件生产分为新产品开发生产和量产产品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方式主要为直销,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压缩机厂商、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等,主要客户均为行业内全球知名企业,公司与客户经过多年合作,已建立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通常与重要客户签订长期框架性协议,约定产品质量标准、交货周期、付款方式、后续服务等事项。框架合同原则上一年签订一次,在框架合同条款下,客户如有需求则向公司下达订单。
公司产品的定价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原则,即“原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合理毛利率”的方式向客户报价,该模式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公司获得具体订单的方式主要可分为议价模式和竞标模式。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紧紧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公司以经营效益为核心,强化目标管理,明确职责分工,紧跟市场动态,响应客户需求,精细管控成本,健全考核机制,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466.7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2.80万元。具体经营思路如下:
(一)稳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带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正积极推进两大核心项目优化业务结构:一是新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造基地,专注于轻量化零部件新品开发,通过强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增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对高效节能压缩机核心零部件产线智能化改造,通过提升工艺技术、品质管理和规模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大产能优势和市场份额,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通过智能制造与技术升级,实现业务结构的优化与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二)推动精准运营与全流程优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将降本增效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公司深度整合ERP与MES系统,依托精准的需求预测和科学的计划排产,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协同运营,有效减少库存积压与生产中断,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提升设备综合利用率,并加快订单交付速度。同时,通过重点识别与攻关关键质量项目,显著降低质量损失成本;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与布局,确保生产流程的高效与顺畅;并依托全流程成本管理体系,实现综合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三)优化治理结构与制度建设以提升内控管理效能
公司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自身发展需要,持续完善治理结构与规章制度。2025年上半年,公司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代替监事会行使监事会的职权,并相应修订了配套制度,进一步优化了治理架构。同时,公司统筹协调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制度,推动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决策与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化的制度构建、技术赋能与文化引导,公司实现了对财务、运营、合规等重点风险领域的全面覆盖和有效防控,推进流程优化与管理冗余削减,持续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构建起动态完善的内控体系,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四)完善人才创新机制以激发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公司系统化构建创新人才梯队,从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激励措施和文化融入等多维度全面发力,形成“高潜新人—骨干精英—领军人才”的金字塔型梯队结构,保障创新人才持续供给、能力发展与企业发展阶段需求紧密契合。公司积极倡导“精进、坚实、果敢”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日常行为与管理实践,引导每一位员工主动担当百达文化的践行者和示范者,最终构建“人才驱动创新、创新促进发展、发展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环体系。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