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金帝股份(60327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所处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按照细分产品类型分类,分别属于轴承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公司的轴承保持架产品主要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程机械、机床工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精密零部件产品主要在燃油汽车及混动汽车的汽车变速箱、发动机系统以及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应用,另外在乘用车的门锁、座椅等系统进行平台化应用。
1、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
(1)轴承保持架产品市场地位公司
深耕轴承保持架行业多年,专注轴承保持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智能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荣誉。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轴承保持架领域相关专利538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客户群体涵盖斯凯孚、恩斯克、舍弗勒、铁姆肯、捷太格特等全球轴承八大公司以及浙江天马轴承、瓦房店轴承集团、洛阳轴承集团、南京高速齿轮等国内知名轴承厂家,公司的轴承保持架产品在销售规模、客户结构、销售区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深度和广度。
(2)精密零部件产品市场地位
汽车零部件业务集中于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涵盖燃油汽车及混动汽车的汽车变速箱、发动机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等汽车关键系统,具体包括该等系统的精密冲压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定转子零部件及总成等。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汽车零部件领域相关专利332项,其中发明专利91项。随着技术研发革新,公司不断扩展业务领域,打造平台化零件或部件应用,实现多车型、多品牌平台化应用,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重要客户包括: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长安、吉利等主要汽车整车厂商以及博格华纳(BorgWarner)、邦奇(Punch)、法雷奥(Valeo)、博泽(Brose)、采埃孚(ZF)、麦格纳(MAGNA)、爱信(AISIN)、翰昂(HANON)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及格至达智能科技、汇川技术、轾驱科技等国内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
2、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轴承保持架领域,根据全国轴承行业159家(其中147家参与汇总)企业集团和主要企业统计,2025年1~6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538.02亿元,同比增加11.04%;工业销售产值534.49亿元,同比增加11.25%;工业增加值160.94亿元,同比增加9.37%;1~6月份,147家轴承企业共计生产轴承45.97亿套,较去年同期增加3.17亿套,同比增加7.40%;轴承销售量为46.77亿套,较去年同期增加2.22亿套,同比增加4.99%;轴承出口销售量为12.07亿套,较去年同期减少0.18亿套,同比减少1.5%。公司轴承保持架产品下游轴承行业保持平稳增长。
风电行业轴承保持架领域,根据中国风电新闻网公布的2025年1-6月中国风电不含框架招标项目总规模为91,853MW(含国际项目),与2024年1-6月中国风电不含框架招标项目总规模82,813MW(含国际项目)相比增长了10.92%,为上游轴承保持架增加了较为显著的市场容量。
公司轴承保持架产品需要先交付给轴承厂家,由轴承厂家组装生产轴承后交付给下游客户,下游客户再交付给终端应用客户或风电主机厂,故公司保持架产品交付与终端行业产品应用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公司提前预判终端行业产品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变化,并结合公司下游中间客户的市场拓展领域及订单需求,以此综合判断公司轴承保持架产品的市场需求。
精密零部件领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2025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口量仍保持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中国品牌销量占比保持高位。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新能源免购置税优惠面临退坡,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增长。2025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0%。其中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587.8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552.4万辆,同比增长34.3%;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35.4万辆,同比增长55.9%,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保持快速增长,公司精密零部件市场容量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二)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轴承保持架及配件、精密零部件。轴承保持架是专门配套组装轴承的关键零部件,轴承配件是为满足具体工况条件与轴承搭配使用的零部件,精密零部件则主要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以及门锁、座椅安全等系统。
1、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轴承保持架是专门配套组装轴承的关键零部件,公司轴承保持架的直接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的轴承成品生产商。这些客户采购公司产品后,将其与滚动体、套圈等部件装配为轴承。专用于风电机组的保持架最终应用于风电行业,其余类型的保持架则最终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程机械、机床工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
在风电保持架细分领域,公司产品覆盖风机各类型轴承,包括变桨保持架、齿轮箱保持架、主轴保持架、偏航保持架等,材质包括钢、铜、球墨铸铁、塑料材质等,主要加工工艺根据质量、批量、材质等选用一次冲压成型工艺、五轴加工中心精密加工工艺、精品铸造工艺、注塑等不同工艺,满足客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帮助客户实现“一站式”、“菜单式”采购。丰富的产品种类,不同工艺、材质的产品,持续研发的创新技术,提升了公司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公司风电轴承保持架产品在风电机组设备及零部件不断推进国产化的背景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司精密零部件产品主要在燃油汽车及混动汽车的汽车变速箱、发动机系统以及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应用,另外在乘用车的门锁、座椅等系统进行平台化应用,产品主要销售给汽车零部件客户或整车厂客户。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应用中,在铝转子总成产品成功批量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碳纤维转子总成、永磁转子总成、定转子总成等新能源电驱动系统总成系列部件。公司定转子产品在汽车领域的成熟应用基础上,逐步拓展至新兴行业领域,如:低空飞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机、无人清扫车扫盘电机定转子产品、人形机器人电机定子产品等。报告期内公司相关业务处于前期样品验证阶段,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非常小,对公司业绩不形成重大影响,未来也需要看行业的发展应用、客户的拓展情况及公司持续研发投入等,具有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采购方面,主要以满足研发、生产为基本目标,合理控制库存,针对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动趋势,合理调整采购批量;生产方面,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与“适度备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订单、滚动预测计划、交货期、生产周期、同时在产产品品种及数量以及库存情况,结合各个产品的生产工序、各条产线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充分关注工艺、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匹配和协同,在确保按时交付的基础上,做到生产组织的最优化;研发方面,致力于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工作,以保证能够顺应轴承行业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趋势,结合行业发展或客户的需求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瓶颈,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和研发方案,保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研发优势。销售模式具体说明如下:
(1)轴承保持架业务
由于下游轴承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公司与下游主要轴承保持架客户合作数年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开发产品,提供产品解决方案,获取增量订单,增强客户和产品的黏性,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对双方权利义务、结算条件、预计采购规模等条款进行约定。在正常供货前,公司先行生产样品,取得客户关于试制样品符合要求的通知后,再进行量产。
(2)精密零部件业务
由于汽车制造产业链及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整车厂商以及汽车零部件厂商除要求供应商取得汽车行业通用的质量认证体系外,通常还会对配套供应商进行认证,认证内容包括交货期、产品质量、研发能力、设备先进性、加工工艺、供货能力等方面,认证通过后即可取得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客户再将需要开发的项目交由公司评估,在技术和商务得到客户认可后,客户会将项目定点给公司,确认定点的方式包含:定点函、项目开发函、邮件通知或者直接下采购订单。从获得下游客户定点到定点项目正式量产需要几个月到2年不等的时间,具体取决于该零部件及配套模具设计、制造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应车型量产的时间。定点项目正式量产后,客户会根据约定以采购订单或者需求预测等方式通知公司,公司确认后根据客户要求安排生产和交付。
公司的轴承保持架业务和精密零部件业务在进入客户供应商体系前,均需要进行严格的认证,甚至包含客户的下游客户和终端客户参与认证,拓展了公司订单的获取渠道,同时轴承保持架部分产品应用汽车零部件领域,供应链延伸认证,公司相对获取更多的商机,有效拓展了客户资源。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始终秉持“品质为金顾客是帝”的核心经营理念,以精密冲压技术为根基,持续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工艺升级与产品迭代,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实施、量产产线复制和新产品拓展。在轴承保持架领域,瞄准全球产业链高端客户及前沿市场需要,研发推动风电行业、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汽车领域等工业高端装备应用的长寿命、高可靠性、耐摩擦、耐腐蚀的高端精密轴承保持架产品;在精密零部件领域,与国内、外头部汽车系统总成供应商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产品已经应用到国内、外知名的多家汽车整车厂;在新能源电驱动领域,布局拥有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新能源电驱动系列产品,应用于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为公司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坚定的基础。公司坚守主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2025年7月,荣获“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一)增长提质盈利增效双突破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469.74万元,同比增长40.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93.26万元,同比增长32.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88.86万元,同比增长45.57%。主营业务产品中,轴承保持架及配件产品实现收入42,722.17万元,同比增长43.86%,其中的风电行业保持架产品实现收入21,431.85万元,同比增长118.65%。公司积极推动异步电机定转子产品终端应用场景,产品项目增加显著,精密零部件产品实现收入33,952.99万元,同比增长41.67%,其中的定转子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298.03万元,同比增长330.98%。截至2025年7月末,公司电驱动系统定转子系列产品已有102个产品项目,其中:45个产品已量产,5个产品为PPAP样品交付中,15个产品为C样或OTS样品交付中,37个产品为A样或B样交付中。上述系列产品已应用到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合计达19个。随着募投项目产能释放、产线规模化复制及新产品持续量产,公司规模效应将加速显现,推动盈利能力与市场空间同步跃升。
(二)研发变现产业闭环显成效
公司致力于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构建“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研发推动”的双向创新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到6,580.8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88%。对公司主要产品进行前瞻性技术储备,建立3-5年技术路线图;坚持与客户协同创新,实现需求端与技术端无缝对接;积极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实现智能冲压工艺迭代升级,构筑专利壁垒。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境内专利903项,其中:发明专利163项,实用新型550项,另外拥有境外专利10项。2025年上半年新增专利124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63项。公司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闭环,实现研发投入与商业价值的协同驱动,持续强化在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持续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三)海外拓局纵深推进筑根基
公司依托与国际客户在产品矩阵、合作研发、工艺技术及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优势,凭借强大的品牌黏性,为更好地响应国际客户本土化需求、整合全球化技术人才资源,结合精密机械制造业集群布局,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贴近市场需求,强化技术协同设立日本、德国研发销售中心;建立墨西哥(美洲)和塞尔维亚(欧洲)生产基地,作为区域市场桥头堡,高效辐射欧美客户。通过国际化战略布局的稳步推进,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市场深度与广度,巩固全球行业竞争力。
(四)精益管控降本增效成果显
公司以精益管理为核心,系统性推进全流程优化与数字化升级,实现运营质量与效益双提升:在流程优化方面,开展价值流分析,消除非增值环节,推行标准化作业与持续改善机制,提升设备综合效率,降低订单交付周期;在成本管控方面,构建动态成本模型,加强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管控,通过“精益+数字化”库存管理,合理管控原材料、在制品及成品库存。引导全体员工参与落地改善提案,驱动规模导向向质量效益转型,经营效能初步显现。
(五)规范运作合规运营稳护航
公司持续强化内控与合规管理,细化责任分工、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制度有效落地。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深化合规体系建设,筑牢风险防控底线,为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未来,公司将推动内控与合规深度融合,强化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引领公司全员规范运作,保障企业在合规运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六)创新筑基技术引领促发展
公司坚持“人才驱动创新,技术引领发展”的发展理念,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人才梯队体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选、育、用、留”为核心,实施管理培训生计划、岗位轮岗、导师制等培养机制,确保人才储备与业务需求精准匹配,发挥合伙人及核心骨干的引领作用,结合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激励,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在技术研发、工艺优化、材料升级等领域实现革命性突破,推动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整合设备、人才、物流等资源,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行业标杆;在质量、生产、采购、安全、环保等关键环节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通过数字化、精益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支撑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人才技术驱动战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为长期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