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海科新源(30129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处行业发展状况
1、锂电池电解液材料
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5年1-6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946.9万辆,同比增长31.8%。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产销累计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1-6月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63.6GWh,同比增长105.4%。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持续扩容,自然带动了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的同步增长。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2025年1-6月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达86.7GWh,同比增长54%。
受国家政策补贴影响,2025年上半年国内3C市场消费增速明显。市场延续了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带动数码锂电池出货量增速超过20%。这一增长趋势表明,3C市场仍然是锂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方面,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解液出货87万吨,同比增长45%。
2、消费化学品
尽管欧美经济疲软及加息通胀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消费化学品行业依然展现出独特的活力,全球医药、食品、日用等市场展现出稳定的增长前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化学品市场之一,化妆品行业继续保持稳健高质量的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化妆品零售额达2291亿元,同比增长2.9%,上半年化妆品销售大盘稳中有升。本土化国产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带动化妆品、日化原料国产替代进程。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5年上半年丙二醇下游需求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丙二醇国内表观消费量预计在18.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17%;日化、医药行业及弹性体聚醚对于丙二醇需求持续增加;出口方面,中国丙二醇出口量延续增长趋势,丙二醇出口总量约为14万吨,同比增加31.09%。国内丙二醇企业积极出海,开拓新需求。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一直专注于碳酸酯系列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添加剂、高端丙二醇等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秉承“为全球绿色生活贡献力量”的使命,“锂电池材料+消费化学品”双轮驱动,通过全球技术和市场领先,打造敏捷研发和敏捷运营的新能源材料和消费化学品龙头企业。
2、主要产品及用途
(1)锂电池电解液材料
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锂盐和添加剂: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硫酸乙烯酯(DTD)、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四氟硼酸锂(LiBF4);均为锂离子电解液关键原材料,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和储能等领域。
(2)消费化学品
公司醇类产品业务主要包括:食品级和医药级丙二醇、1,3-丁二醇、香精级一缩二丙二醇、工业丙二醇和二丙二醇等系列产品。公司食品级和医药级丙二醇,主要应用于食品行业、医药行业和日化行业作为保湿剂、软化剂、溶剂等;以及应用在烟草行业作为烟用香精烟草保湿剂、防腐剂;公司1,3-丁二醇主要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被用作保湿剂和溶剂;香精级二丙二醇,主要应用在香精香料、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行业作为保湿剂、软化剂、溶剂等;1,2-己二醇、1,2-戊二醇主要用于化妆品领域作为保湿剂、防腐抑菌、溶剂等;工业丙二醇,在不饱和树脂、聚醚、农药、防冻液和除冰剂等方面用作增塑剂和溶剂。
(三)经营模式
公司引入杜邦IBE一体化卓越管理体系,打造敏捷运营组织;构建了独立且完备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模式体系。
研发方面,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秉持以科技创新与品质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理念。在锂电池电解液材料领域,搭建了新能源材料、电子级高纯化学品、电解液研发测试、电池制备和测评四大研发平台;在消费化学品领域,积极布局、推进新产品研发和产品配方完善,实现从合成到应用的全流程覆盖,形成完善的质量控制与产品研发体系。
采购方面,增强市场对供应链韧性、成本优势及可持续性的认知。强化供应链稳定性与协同创新,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协同开展技术赋能与定制化供应,完善多元化供应网络;借助集中采购与规模化效应,多维联动市场、订单、库存、产量,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增强供应链自主权,技术升级提升原料处理能力,避免“卡脖子”风险。
生产方面,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将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相结合来组织生产。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装置得以连续运行,并借助APC等软件实现自动化控制,达成装置数字化、管理精细化,实时管控生产,提升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与高效。公司还对生产装置进行柔性化改造,能依据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及时调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销售方面,公司采用直销模式。根据客户产品开发状况,提供建议使用条件,助力开拓产品应用市场。公司客户分为终端客户与区域代理商客户,终端客户多为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区域代理商客户则是终端客户指定的采购商,或购买公司产品用于对外销售的企业。
(四)市场地位
1、锂电池电解液材料
公司是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龙头企业,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完整的产品线、多工艺多基地布局的优势和严格的品质管理,同时积极构筑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卓越运营、挖潜增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在电解液溶剂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布局锂电池电解液新型添加剂、固态电解质及新型溶剂等产品,为全球电解液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巩固国内市场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2、消费化学品
公司是食品级、医药级等多元醇产品国内主要生产商之一,国内最早的生物基1,3-丁二醇稳定量产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力推进我国食品级和医药级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等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同时依托海外仓储的布局以及客户资源,产品出口量不断提升。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深化战略合作,协同产业链龙头共促发展
公司凭借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优异的产品性能、高效优质的服务能力及快速的客户响应效率,与下游龙头企业建立并持续维系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些核心客户持续提供大额订单,为公司后续产能扩张与经营规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为保障原材料的及时、保质、保量供应,公司与主要供应商保持着紧密稳定的合作。
为响应全球锂电池产业的海外扩张进程,公司在欧洲、美国布局中转基地,以快速响应欧美本地化需求。
2、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增长机遇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及先导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电动汽车市场仍将保持20%的快速增长,储能市场增速预计超30%;与此同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行业的下游应用场景正持续拓展。
在动力电池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行业标准不断提升,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将稳步提高;尤其是AI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普及,为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注入新动能,推动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在储能电池领域,电网储能、基站备用电源、家庭光储系统、电动汽车光储式充电站等细分市场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欧美及亚非拉美等地区的储能市场均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3、消费化学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深及健康意识提升,全球医药、食品、日用化工市场持续增长。消费化学品作为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叠加天然绿色生物基产品的兴起,行业发展前景更趋广阔。
2025年,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货品牌加速崛起,行业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政策层面,国家药监局通过科学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商务部通过系列措施推动消费品崛起,工信部通过提质增效行动引导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共同支撑行业实现稳中有进的持续增长。
4、推行卓越运营,全方位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持续推行并优化卓越运营机制,鼓励各层级、各业务单元不断优化运营水平。以业务价值流程为切入点,对各业务流实施改善提升。通过新技术应用、工艺技术体系优化、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优化和营销渠道整合等多种手段,持续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在采购环节,公司通过供应结构调整、合约周期优惠谈判、拓展直采渠道有效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积极优化供应商结构,着力培养掌握新工艺、具备低成本优势的源头直采供应商。优化原料运输形式,部分原料运输方式由汽车运输转变为管道输送,降低物流成本;销售层面,公司积极整合营销渠道,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生产领域,公司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原料进行技术改造。研发新型催化剂,降低装置物料单耗。通过工艺过程指标优化降低能耗、物耗水平,指标达到历史最优水平。在能源管理方面,深度分析能源消耗状况,运用极限理论,精准确定潜在的节能措施,优化蒸汽和燃煤消耗水平,减少能源浪费,使装置能耗不断优化。通过生产过程整合,降低高耗能装置运行负荷,提高低耗能装置运行负荷,达到装置运营成本降低;此外,引入先进工艺控制,实现过程指标的稳定控制和最优控制,达到质量和成本控制稳定输出,减少波动造成的浪费;通过定期开展财务成本分析,降低公司财务成本;公司依据产品的价格波动,动态调整产品生产负荷,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实现装置收益最大化。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持续研发创新,铸就技术壁垒提前布局功能性、高倍率
公司聚焦锂电池电解液材料及消费化学品行业,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与研发之路。在东营设立研发平台,并构建起新能源材料、电子级高纯化学品、电解液研发测试、电池制备和测评四大研发板块,实现从合成到应用的全流程覆盖。在建新蔚源中试孵化基地,持续孵化新产品、丰富产品线。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形成完善的质量控制与产品研发体系。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获授权专利116项,包括55项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还参与制定1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与体系建设,设立专门的技术和研发部门,组建专业研发团队负责业务与技术前瞻性研究。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达175人,占员工总数15%,另有4名核心技术人员,共同构成专业结构合理、技术实力强劲的研发队伍,为产品研发创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此外,公司积极开发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锂电池材料方面响应电池高能量密度、长效循环、高安全性、高压快充匹配、低成本、固态/半固态等方向发展,提前布局功能性、高倍率、高能量密度添加剂、固态电解质、正极补锂剂等前沿技术材料,同时不断进行工艺开发及降本增效;消费化学品方面关注绿色、环保、生物基新原料,专注中高端市场,开发多元醇类等满足客户需求的绿色产品;以确保产品技术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维持强大市场竞争力。
2、完备产品体系,奠定领先地位
公司构建了完备的产品体系,是国内少数能同时供应5种锂电池碳酸酯溶剂和添加剂的生产企业。为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电解液新型添加剂产品,为全球电解液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公司电解液溶剂涵盖电子级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公司添加剂产品已实现对电解液头部企业批量供应。公司电解液材料碳酸酯溶剂和添加剂产品种类丰富,未来将实现一体化供应,增强在锂电池电解液行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食品、医药级丙二醇、1,3-丁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二丙二醇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化妆品、医药、烟草、食品等领域,公司是国内唯一通过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和备案并提供医药级丙二醇的企业,并且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化妆品原料安全报送码等行业入场资质;产品纯度高,气味小,使用过程可以排除其他副反应从而提供更高的稳定性;1,3-丁二醇由玉米、木薯等天然原料制成,获得COSMOS证书,以满足客户对绿色、健康、安全的产品需求。经过多年发展与规划,公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巩固了在锂电池电解液和消费化学品领域的领先地位。
3、深耕客户资源,携手行业龙头
公司深耕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和精细化学品业务长达20年,凭借技术、研发、质量等综合优势,与下游头部客户达成长期战略合作,积累了优质核心客户资源。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龙头企业,在天赐材料、比亚迪、瑞泰新材、enchem、soulbrian、三菱等电解液龙头企业中占据A供地位。通过下游客户,产品覆盖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LG、三星SDI及松下等全球知名车企及锂离子电池巨头。醇类产品客户包括欧莱雅、资生堂、强生、联合利华、华宝股份、爱普股份、珀莱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4、全球布局,敏捷供应
公司战略布局山东东营、江苏连云港、湖北宜昌三大生产基地,构建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凭借紧邻客户集群与原料产地的区位优势,实现物流成本优化,持续强化市场响应能力。
伴随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化进程,公司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领域,携手天赐材料、瑞泰新材、中央硝子等国际合作伙伴,深化全球业务协同。目前已完成欧洲子公司及仓储基地、美洲子公司及仓储基地的落子布局,形成"本地仓储+快速响应"的交付体系,将海外订单周期压缩至行业领先水平,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供应保障。
5、强化成本管控,提升运营效益
公司持续推行并优化卓越运营机制,围绕价值链实施关键节点管控,强化全流程管理。通过科技创新、工艺优化、流程再造、采购协同、供应链管理及物流与营销渠道整合等举措,持续深化降本增效。
在内部成本管控方面,公司建立健全工艺管理体系,将工艺过程的设计开发、确认、控制及持续改进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推动制造过程能力与效率提升至历史最优水平。供应链采用内生式构建模式,自主生产关键原材料,既保障供应链稳定,又降低采购成本;同时注重副产品循环利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
公司持续培育并优化高价值供应商,提升产业链掌控能力;通过流程再造提升内部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6、完善晋升激励,打造人才高地
在人才发展方面,公司积极革新,成效显著。通过建立评聘分离机制,构建起突出能力和业绩贡献的人才聘任管理体系。针对部分高价值创造岗位,适度拓宽发展空间,使同一岗位的任职人员能依据业绩精准匹配不同职级与薪酬待遇,极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
为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公司以系统性培训赋能为抓手,构建起扎实的人才培育体系。面向湖北公司,开展中层及中基层领导力培训,同步推进精益管理、工艺、设备专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全方位增强员工综合业务能力。针对精细化学品销售部,精心打造人才赋能培养项目,从销售技能提升切入,经科学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提升举措,助力销售团队能力进阶。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生产领域推进人员通岗、岗位带教、课程开发及人才选拔培养;研发与营销板块同时建立带教机制,着力做好人员培养与选拔,为公司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