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八一钢铁(60058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2025年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处于“控产扩利”的局面,2025年1-6月,全国粗钢产量51482.6万吨,同比下降3.0%;生铁产量43467.5万吨,同比下降0.8%;钢材产量73437.5万吨,同比增长4.6%。尽管上半年行业呈现一定复苏迹象,但在钢铁行业仍处于减量调整与结构优化并行的长周期背景下,市场总体表现出“弱复苏、结构分化”的特征,内需成为支撑行业平稳运行的主要动力。新疆区域钢铁市场同样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一方面,区域经济的稳步复苏为钢铁需求提供一定支撑;另一方面,环保政策持续趋严、原材料价格波动仍带来成本管控压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格局,本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政策与行业动态,持续优化生产组织与销售策略,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作为新疆唯一的钢铁上市公司,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公司始终专注于钢铁冶炼、轧制、加工及销售。报告期内,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践行“艰苦奋斗创建八钢”新时代内涵,以“勇担绿色低碳创新使命,共建高质量产业生态圈”为使命,以“成为全球钢铁业低碳转型领军企业”为愿景,践行“三强三优一大”战略路径,紧扣“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管理主题,坚持以“四化”为引领,以“四有”为纲领,以算账经营为重点,加快打造精益运营体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资源自给率,低碳冶金技术研发实践,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建设绿色、低碳、智慧、高效西北钢铁产业平台,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
报告期内八一钢铁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产线升级、质量攻关等关键增效举措,不断发挥产线效率,提升效益,调整产品结构,产品策略坚持高毛利、高效益,将传统产线规模效益持续向产品结构优化的产品效益转变。深入落实“四有+算账经营”,严控费用支出,构建高效、精准、透明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铁水成本对标模型,精准锚定大盘值目标,不断加强铁水成本采购前置管理,全力推进配煤配矿指标精算,实现最大化利用。全面梳理在疆央国企,加强高层走访,提升直供占比。持续加大用户及终端项目走访,提升招标和直采比例,降低采购成本。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秉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精准研判行业态势为前提,深度剖析全国及新疆钢铁市场格局。公司着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通过深化与原料供应商、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构建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复杂环境中平稳运行,为企业持续经营筑牢根基。与此同时,公司以内部管理提升为核心抓手,持续优化运营机制,通过推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将“算账经营”理念贯穿生产、采购、销售、物流等各环节,精准把控成本波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端,聚焦效率提升与能耗降低,不断提高生产连续性与稳定性,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与物耗;经营端,强化产品结构调整,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与同质化竞争压力。报告期公司实现铁产量242万吨、钢产量271万吨、商品材产量25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8万吨、4万吨、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87.33亿元,同比降幅6.73%,营业成本86.9亿元,同比降幅9.12%,累计亏损6.97亿元,同比减亏0.23亿元。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智慧制造、环境保护、用户服务、区位优势等方面。
(一)技术创新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技术创新聚焦绿色低碳冶炼与新产品研发双轨战略。
(1)低碳冶金技术突破,2500m3HyCROF高炉低碳炼铁工艺中大型冶金煤气脱碳装置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突破,首次系统性地将全流程能量集成、智能运行控制与动态优化决策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冶金煤气高效低碳脱碳的整体创新解决方案,在系统能效、运行经济性与适应性方面显著超越现有技术水平。
(2)公司在超级耐候钢全流程开发与产业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BWP750超级耐候钢顺利完成样件试制,其力学性能符合协议标准,加工性能良好,获得用户认可,首次试验即取得成功,并实现订单交付519.82吨。6月,BWP750完成第三次批量中试,供应量达1087吨,并与Q350、Q420热轧高强光伏用钢新品一同通过转产评审。该类产品毛利为正,质量、经济及技术指标均全面达到设计要求,标志着BWP750耐候钢成功实现从实验室研发、中试到规模化量产的三级跨越,填补了新疆地区光伏支架用高强耐候钢的技术空白。目前,BWP750耐候钢已实现批量应用,其中中节能(新疆)农十二师产业园区低碳转型50万千瓦光伏项目为全球耐候钢用量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该产品凭借“强度高、耐蚀性强、综合成本优”的卓越特性,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此外,公司在高强工程机械用钢方面取得显著进展,Q550/690MD高强钢产品已完成开发并实现批量稳定生产。通过成分设计优化,Q550/690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累计生产2672吨,其中Q550MD为2002吨,Q690MD为1105吨。产品性能和板形质量较4月大幅提升,成材率由78%提高至84%。
(二)智慧制造方面
2025年,根据公司新一轮战略迭代愿景目标及数智化专项规划要求,以精益管理为引领,强化日常信息系统功能完善与提升,围绕数据治理及应用,实现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支撑公司进一步流程优化与管理变革,赋能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推进宝罗机器人上岗,新上岗宝罗机器人18台。通过部署工业机器人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精度和效率,降低人为错误率,提升产能利用率。依托公司迪敏数据中台,实施501、502库区智能化改造,重点对库区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并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室外全流程无人化操作的钢卷库。推进智能化产线的建设,冷轧锌铝镁智慧产线达到自治区先进级智能产线的标准。
(2)数据驱动决策与人工智能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优化生产流程。公司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如传感器网络),实现精细化算账经营、预测性维护、产品表面质量检测和精细化能源管理等。通过远程智维系统的AI模型预测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构建了基于“专家经验+大数据+机器学习”的钢产品性能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选取产品的一贯制工艺参数作为特征构建模型,支撑典型钢种产品取样动态优化,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显著降低取样和检测成本;通过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废钢自动判质系统,实现废钢全流程无人化自动判质。
(3)5G网络全厂覆盖与实时生产安全监控:构建全厂区物联网生态系统,实现设备、供应链和环境的互联互通。实时数据反馈提升响应速度,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缩短交货周期;智慧环保系统利用5G网络实现全厂环保检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助力绿色制造,降低碳排放,符合ESG(环境、社会、治理)要求,吸引可持续投资。
(4)数字化供应链与协同管理:整合上下游供应链,通过智能平台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调度和物流配送的协同优化。公司采用区块链等技术增强供应链透明度,利用优客智服系统进一步提高优质产品服务,利用迪敏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供应链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优化供应链流程,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强客户满意度,巩固市场份额。
(三)环境保护方面
公司根据国家及宝武集团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和管理的要求,管理措施通过完善“双碳”体系,强化“双碳”体系建设;技术措施通过稳定高炉配矿配焦结构,优化操作工艺降低焦比,转炉多点加废钢,废坯回钢包等方式减少金属损失,提高金属的收得率等措施,通过降碳措施的实施使八一钢铁碳排放强度由上半年的2.04tC02/t粗钢降至1.98tC02/t粗钢,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是公司各部门协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公司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显著进步,为未来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用户服务方面
(1)2025年公司持续推进深耕新疆策略,深度剖析疆内项目需求,实施定制“一户一策”营销策略,配套提供“ɑ”服务,积极推动抽油杆、弹扁用钢、大负差型钢、光伏用钢、化工桶、镀锌板、彩涂板、高强风电钢及高强煤机用钢等关键产品的市场拓展。围绕终端用户、重点项目及重点客户的实际需求,上半年实现疆内+河西占比+重点工程项目占比均提升5%以上,直供比较2024年全年提升16.8%。
(2)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工作,增强客户信任感和满意度。2025年一季度共收回满意度调查问卷98份,直供户占比32.65%。用户满意度整体为93.99%,较2024年一季度92.59%提高1.4%。按调研维度来看,一季度产品质量、供货能力、服务质量和销售价格都比2024年同期用户满意度有所提升;2025年二季度共收回满意度调查问卷227份,直供户占比39.65%。用户满意度整体为92.0%,较2024年二季度91.28%提高0.72%。按调研维度来看,二季度产品质量、供货能力、购买意愿和销售价格都比2024年同期用户满意度有所提升,服务质量满意度持平。
(3)梳理用户结构和加强客户分级管理。持续建立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机制,对用户结构进行了梳理并形成了战略用户清单;修订完善《客户分级管理办法》对文件中客户分级标准、客户分级统计、客户分级审批等管理程序进行了修订,并在西部产品平台对客户评级结果进行了维护,以此传递至生产制造及物流系统履行差异化服务,提高用户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区位优势方面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交汇处,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拥有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20个,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等的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围绕“十大产业集群”,新疆正加速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致力于构建一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大型钢铁企业、新疆唯一钢铁上市公司,公司是新疆产业链最长、产能最高、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市场话语权持续提升,在区域市场的行业地位愈发稳固。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