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华恒生物(68863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
公司所处行业为生物制造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版),公司所处行业为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主要产品属于“生物产业之生物制造产业”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的行业为“生物产业”。
(二)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危机、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化石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工业制造产业链条正在进行着一场绿色变革。合成生物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之一,推动全球生物制造产业迅速发展,目前众多的优质产业化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化工、饲料、材料、食品、能源等许多重要的工业制造领域。
世界经合组织(OECD)预测至2030年,将有35%的化学品和其它工业产品来自生物制造,生物制造在生物经济中的贡献率将达到39%,超过生物农业(36%)和生物医药(25%),且将有25%的有机化学品和20%的化石燃料由生物基化学品取代。在合成生物技术进一步推动下,生物制造近年来已取得众多优质产业化成果,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材料、化工、能源等重要工业制造领域,目前已有氨基酸、维生素、多糖、乳酸等多种大宗产品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未来更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也将实现飞速发展。
未来,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制造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将不断取得突破,更多的生物制造技术有望实现工业化与产业化,为生物制造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三)公司主营业务及发展情况
1.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公司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通过生物制造方式,主要从事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系列产品(丙氨酸系列、L-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维生素系列产品(D-泛酸钙、D-泛醇、肌醇)、生物基新材料单体(13-丙二醇、丁二酸)和其他产品(苹果酸、熊果苷)等,可广泛应用于中间体、动物营养、日化护理、功能食品与营养、植物营养等众多领域。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基产品制造企业。
2.主要产品市场情况
(1)公司氨基酸产品市场情况
精准营养、低蛋白质饲粮及豆粕减量替代推广,氨基酸需求进一步增长。精准营养是指根据动物的具体生长阶段、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提供最适宜的营养配比。精准营养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使动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物质,减少饲料成本,同时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的氮和磷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促进我国养殖产业的优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先后发布《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引导和鼓励养殖业减少对传统饲料原料尤其是豆粕的依赖。主要目标优化饲料原料结构,减少玉米和豆粕的使用量,促进替代性饲料原料的研发和应用,如合成氨基酸的应用,同时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为满足豆粕减量带来的氨基酸缺口,氨基酸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
(2)公司维生素系列产品市场情况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饲料、医药、化妆品及食品饮料领域。
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制造技术以其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而备受青睐,有望助推一轮新旧工艺的更新,重塑维生素行业的发展格局,推动其向高效、绿色、精准方向升级。未来,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推动维生素行业的发展,生物法有望为广泛的维生素产品提供合成新路径。
(3)公司生物基新材料单体市场情况
生物基材料是指用可再生的原料通过生物转化获得绿色可再生的化工原料,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各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或生物新材料。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对98种新兴生物基材料及其对应的化石基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新兴生物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足迹比石化基材料平均降低了45%。由于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生物基材料已成为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
公司的生物基新材料单体包括生物基丁二酸,13-丙二醇等。13-丙二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多种药物、新型聚酯PTT、医药中间体及新型抗氧剂的合成,是生产不饱和聚酯、增塑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和破乳剂的原料。丁二酸,也称为琥珀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与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生产生物基PBS、BDO(14-丁二醇)、丁二酸酐、丁二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等产品,同时也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公司采用生物法生产的13-丙二醇、丁二酸,符合“碳中和”的发展理念,具有原料为可再生材料、成本较低、过程绿色环保等众多优点,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其他产品市场情况
公司产品还包括苹果酸,苹果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应用领域涉及食品饮料、化工、医药、饲料等行业。在食品饮料领域,由于苹果酸口感接近天然果汁,且产生的热量较低,苹果酸已成为继柠檬酸、乳酸之后,用量排第三位的食品酸味剂,同时可用于食品保鲜和除臭。在化工领域,苹果酸可用作除垢剂、荧光增白剂的合成原料,在工业清洗剂、树脂固化剂、合成材料增塑剂等领域均有应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及竞争形势的变化,多个项目按计划推进,核心产品产销量延续快速增长的态势,销售规模得以持续扩大。公司报告期内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优化产品资源配置,提升持续盈利能力
公司依托生物制造全产业链能力,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构建起了涵盖氨基酸、维生素、生物基新材料单体等的多维产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13-丙二醇等生物基新材料单体的产业化投入,在与东华大学共建“生物基化学纤维联合实验室”,牵头成立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等合作的基础上,有效推动了13-丙二醇在PTT纤维等领域的市场化落地。目前,公司13-丙二醇等生物基新材料单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公司为快速推进色氨酸产品产业化落地,以及为了满足L-缬氨酸、肌醇等产品产能扩张的迫切需求,充分释放现有设备设施潜能,增加项目产值。公司在现有苹果酸项目生产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可交替柔性生产苹果酸或色氨酸产品;在现有丁二酸项目生产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可交替柔性生产丁二酸、L-缬氨酸和肌醇产品。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规划,增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内容,有助于推动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
公司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凭借在行业内树立的标杆形象,继续在生物基新材料、动物营养、功能食品营养、日化护理、植物营养等多个下游市场深耕细作,深化以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为代表的客户战略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服务全球客户的综合能力,为推动全球生物基产品市场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VitafoodsEurope2025展会上,公司以“绿色创新引领,构建营养健康新图景”为主题精彩亮相,展示了一系列绿色、低碳创新原料和解决方案,其中Flexnergy运动营养系列产品获得了众多国际企业的关注和行业专家的肯定。通过推广绿色产品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环保、健康的选择,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有力提升公司的国际品牌影响力。
(三)打造高效开放式研发体系,推动“生物+AI”技术融合
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与研发工作视作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积极拓展对外研发合作版图,制定科学的研发规划,携手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发机构,探索合成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同时,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和具有市场潜力产品的研发投入,优化研发资源配置,通过建立高效的研发项目管理机制,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确保公司的产品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
公司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深度探索AI技术在合成生物领域及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路径。通过“生物+AI”战略稳步推进,公司将深度整合自主培育的菌株平台、成熟可靠的工艺放大体系以及强大的大规模生产能力,打通从前沿技术到实际产品的转化通道,实现高价值成果的快速落地,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持续推进生产基地卓越制造项目,建设全球一流生物制造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生产基地卓越制造能力,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持续优化工艺流程,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缩短公司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周期,实现建立全球一流生物制造能力的目标,赋能公司在合成生物行业的快速布局,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抗风险能力,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组织能力
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开展了“恒星计划”和“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团队整体素质和协作能力,加快新时代人才培养,进一步延伸人才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新时代人才培养,日益增强服务全球客户能力的重要体现。上述举措有助于公司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工艺优势
公司建成发酵法和酶法两大技术平台,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构建了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L-丙氨酸、L-缬氨酸等产品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L-缬氨酸产品,同时具备较强的生物制造技术工艺升级和迭代能力,在工业菌种创制、发酵过程智能控制、高效后提取和产品应用开发等环节形成了完备的技术领先优势。
2、合成生物学领域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掌握了与主要产品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技术,涵盖菌株构建、发酵控制、分离提取、母液产物回收等生物制造的全过程。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围绕发酵法和酶法两大生产工艺,逐步开始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内的其他产品布局,形成合成生物技术相关的核心技术集群。未来还将继续保持对研发的高投入,开发更多种生物基新产品,推动我国多个相关产品在生物制造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3、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依托技术突破和成本优势,服务于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多个境内外优质客户。报告期内,在境外市场,公司与市场500强企业巴斯夫、诺力昂、味之素等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境内市场,公司与多家优质化工、制药、饲料和养殖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华海药业、牧原股份、双胞胎集团、新希望等均与公司建立了长期业务往来。与下游知名客户的稳定合作,使公司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客户的最新需求,能够掌握行业和产品的前沿技术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开拓,确保公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
4、效益显著的成本和产业链优势
公司厌氧发酵法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的技术突破,使得L-丙氨酸产品成本降低约50%。同时,公司在L-缬氨酸的工业菌种创制、发酵过程智能控制、高效后提取等环节,凭借国际领先技术优势,首次实现了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缬氨酸的技术突破,并取得了相对成本优势。公司采用自产的L-丙氨酸制备DL-丙氨酸,采用自产的β-丙氨酸制备D-泛酸钙,形成了自有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优势,生产成本更加低廉,亦获得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具有良好的协同发展效应。公司正复制上述协同发展效应至其他产品。
5、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不同于传统的以石油基原料为主要材料的传统生产路径,生物制造的主要原料为可再生资源,所用的原材料供应充足且容易获取,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技术对不可再生石化原料的依赖问题。比如,公司发酵法L-丙氨酸生产工艺稳定,技术成熟,发酵过程无二氧化碳排放,与传统工艺相比,发酵法工艺下每生产1吨L-丙氨酸可减少0.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顺应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环境效益显著。
6、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和成功的产学研创新模式优势
公司聚集了一批高水平专业研发和技术创新人员,人才储备充足,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为公司持续跟踪前沿生物技术发展、快速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奠定了基础。同时,公司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与中科院天工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能力。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管理团队将技术研发与创新作为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持久生命力,在原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技术研发人员紧跟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保持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持续开发,并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集群。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发明专利6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48916.05万元,同比增长46.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694.47万元,同比减少21.88%。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