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华民股份(30034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华民股份以“创造美好零碳世界”为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以光伏新能源产品制造、应用为主,以传统耐磨新材料辅的发展格局。公司通过投资建设云南大理和安徽宣城两大制造基地,战略性布局光伏产业链硅片制造环节,同时,积极把握国内外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和机遇,加快公司在源网荷储领域的布局和延伸,将通过微电网、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前沿技术,为厂区级、园区级、地区级微电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发展。
1、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
(1)光伏领域:从事高效N型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可满足包括TOPCon、HJT、XBC等N型高端太阳能电池的需要,并积极探索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与应用。产品主要包括光伏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异质结专用硅片。
(2)耐磨材料领域:1)高效球磨综合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矿山、水泥和火电等行业的客户提供“提产、节能、降耗、环保”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磨球、衬板等耐磨产品;2)破碎机锤头的应用与推广,通过破碎机可以将废旧汽车、钢材、家电等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拥有完整的研发团队,持续为技术突破提供内生动力,并且通过深化与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高效整合外部研发资源,实现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协同利用,确保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新能源方面,公司通过多元素掺杂剂共掺、链式吸杂工艺等技术创新,不断优化单晶工艺,实现单晶品质提升与拉晶速度加快的良性循环,显著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大幅提升设备单产,实现了“提质、提速、降耗”的多重目标。同时,着力推进细线化技术研发,开展钨丝线切割半片技术专项研发,成功研发出G12(40μm)超薄半片,并实现100μm异质结电池专用硅片的量产,在提升切割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单根晶棒的出片数量、产品良率,从而大幅降低单位硅片的非硅成本。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及严苛的品质管控,目前公司已成为行业多家头部客户的A级供应商,持续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新材料方面,公司是国内最早提供高效球磨综合节能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通过多年来对耐磨铸件行业技术发展的研发沉淀,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优势,尤其在产品应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非标化的节能降耗整体方案。
2、N型先进产能优势
在光伏行业深度调整和技术迭代的背景下,公司专注于高效N型硅片和异质结电池专用硅片市场,顺应N型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产能端的技术先进性。公司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项目全产线配备的均是先进的大型单晶炉及大尺寸的切片机,无老旧产能负担且设备兼容性强,能更好地应对未来行业发展变革。公司作为业内首家布局吸杂工艺的硅片企业,采用行业领先的链式吸杂工艺技术,通过精细化的工艺控制,可满足异质结电池对于硅片的更薄、公差更小的诉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公司拥有210大尺寸单晶硅棒、超薄单晶硅片及210以下各规格尺寸整片和半片的研发、生产能力,柔性化生产制造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客户的差异化、定制化需求,实现产能与市场需求的高度适配。同时,随着硅片进入大尺寸、薄片化时代,公司先进设备在产品升级换代方面的强兼容性和后发优势,让产能能够持续紧跟行业技术迭代步伐,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3、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具备深厚的光伏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及营销全环节的核心管理人员均长期深耕光伏产业。此外,公司还不断引入行业内优秀人才,目前管理团队不仅拥有丰富的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具备较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高效的执行能力,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自身管理体系建设,积极优化组织架构,进一步精简管理层级,显著提升决策效率与团队执行力,并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和设立员工持股平台,将核心管理团队个人回报与公司长期目标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品牌优势
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公司通过精益求精的制造工艺、严格规范的质量管控体系以及持续创新的技术实力,产品品质已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品牌战略积极布局,通过参与行业大会、展会活动等形式,持续提升品牌曝光度与行业话语权,控股子公司鸿新新能源获得了“PVBL2025全球光伏品牌价值(硅料、硅片)20强”“维科杯·OFweek光伏行业新锐企业”等荣誉,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公司的高效球磨综合节能技术在众多企业得到推广应用,最高节电40%,最大降耗70%,最大提产30%,成为工业节能领域响当当的“节能专家”,也是行业唯一入选“国家重点低碳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技术。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5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再创新高,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12.21GW,同比增长107%。同时,在市场和政策倒逼企业控产控价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开始出现小幅回升,在此背景下,公司深耕光伏制造业务,坚守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通过管理提效、技术革新与工艺突破等系统性降本举措,持续修炼内功,全面优化光伏项目运营效率,将非硅成本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公司整体毛利率得到显著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0.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78%,实现大幅减亏,公司经营能力有所提升。
在战略布局方面,公司构建了“新能源+新科技”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前沿技术,持续推进和完善新能源业务应用场景,旗下首个厂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先锋示范项目一期已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投运,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绿电直供模式,实现了鸿新新能源绿电物理溯源从无到有的突破。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源网荷储试点项目的申报,并与大唐发电、南网能源等战略伙伴达成深度合作,为后续零碳园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新兴战略领域,通过参股投资天太机器人、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及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布局具身智能产业赛道,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