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奥海科技(00299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创立于2004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建立了6大研发中心、6大智造基地的全球版图,成为充储电领域的领航品牌。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应用端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全球智能制造平台,为智能物联时代提供能源高效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智能终端电源(有线、无线充电器与适配器)、动力工具电源、储能、服务器电源、电机控制器(MCU)、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控制器(VCU)、域控制器(动力域控PDCU、整车域控VDC&区域域控ZCU)、逆变砖、充电桩(直流和交流)、OBC、DC-DC、PDU、车载电源模块、充电模块、随车充、光伏/储能逆变器等。
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AI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流媒体设备、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XR等)、个人护理电器、医疗器械、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安防摄像头、动力工具、算力设施(通用服务器、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智能汽车、柴油发电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充电基础设施、光伏/储能等领域。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办公能源解决方案、数据中心能源解决方案、智能家居能源解决方案、户外能源解决方案等。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立足全球能源革命与数字化变革交汇点,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石,构建起贯穿能源转换、智能控制、数字管理的全价值链技术体系,形成技术研发、全球智造、国际客户布局及供应链垂直整合四大核心竞争优势:
(一)能源高效应用技术研发优势
通过技术延展和并购,由消费电子电源类技术向系统集成和人工智能等能源高效、智能化应用方向发展,顺应高效转换、高功率密度、集成与轻量化、安全可靠、智能便捷等客户核心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从元件模块、硬件系统、软件控制到产品应用的自下而上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架构,打造硬件(电路设计、磁性元器件设计与选型、磁集成、PCBA和组装制造工艺等)、软件(驱动、控制算法、数据通信、远程监控、AUTOSARBSW/ASW、APP开发、AI大语言模型功能应用等)、结构(外观、内部堆叠、密封、机械应力、散热等设计)、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GaNHEMT和SiCMOSFET)、材料(新型复合磁材、新型散热材料、电磁干扰吸波材料、塑料类再生材料)等共性技术平台,形成软硬件集成开发优势,在多物理场仿真技术(电磁、电路、热、力、声、结构等)、高频磁性器件和高频驱动技术(最高达400kHz数量级)、EMI的分析与设计、PFC(高性价比功率因数校正方案)、电路拓扑、集成式平面变压器(6层)、大功率电机驱动与控制(300kW及以上)、高度集成动力域控制、域网络通信(CANFD、车载以太网等)、汽车功能安全认证、智能运维、AI大语言模型辅助电源高效开发、AI人机交互功能模块等方面已形成领先技术和系列产品,并申报和获授权多项专利。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获得全球授权专利865项(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107项,实用新型专利449项);另有66项软件著作权,10项作品著作权,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参与制定标准32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14项,国际标准2项(DOE能效标准与IEEE技术标准各1项)。
(二)全球智造、品控及信息管理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布局东莞奥海、武汉智新、吉安奥海、印度希海、印尼奥海和越南奥海全球六大智能制造基地,国际化制造、销售及研发的运营能力可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并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公司国际化布局持续深化。公司设有多基地柔性制造协同化定制产线,同时具备大规模制造快速响应和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出货能力。充电器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电控类产品实现全自动制造检测。集团自动化部门已能合作开发自动化整线、设计和批量化制造所需的多种非标设备和治具。公司已完成精益样板线体的IT化和智能工厂标杆线体建设,智造能力与客户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布局海外NPI能力,强化出海竞争力。公司已有9年海外生产运营经验,目前形成以印度希海、印尼奥海、越南奥海为核心的三大海外智造基地网络,拥有完善的本土化供应链与人才储备,且未来海外布局将持续进行突破。
公司秉承品质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控品质和安全各环节,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26262:2018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QC080000:2017有害物质管理体系等认证,奥海科技实验室获得了Intertek,TüV和UL目击测试实验资质授权、CVC威凯能力认证、CHEARI中国家电研究院能力认证,建有专业级EMI传导辐射实验室(2024年新增10mF电波暗室),东莞和武汉两个实验区均已获得CNAS认证,武汉实验区获得汽车大客户认可实验室资质,公司荣获多家头部客户优秀质量奖。
面向国际化业务布局和新业务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平台,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公司已完成SAP、SRM、WMS、费控系统等系统全集团实施。截至报告期末,MES覆盖率超过95%,设备物联网管理逐步完善,大数据预警等质量监控初见成效;公司通过上线SAP(ERP)、MES、SRM、CRM、WMS等信息系统,逐步构建覆盖海内外各大基地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管理、供应商管理、运营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模型,实现贯穿“研-产-供-销-财”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公司持续改善互联互通效率,通过大数据捕捉消费需求变化,为产品定位和优化及全球制造一致性提供信息基础。
(三)生态化客户合作与国际化市场布局优势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大客户战略和标品战略,充储电等能源应用产品已全面布局物联网生态品牌,并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和高度的相互认同感。公司现有的物联网生态品牌客户:部分客户业务从智能手机延展到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物联网智能终端、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部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客户已跨界智能手机、机器人、数据中心等领域;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低碳和可持续能源定为公司愿景和战略目标,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提供光储充等能源解决方案;全场景智能化生态建设成为行业共识。公司在IOT和新能源等业务板块能为物联网生态品牌客户提供一站式能源高效应用解决方案,手机充电器已经得到众多国际知名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的肯定并成为主力供应商;笔记本适配器、网络与通信设备适配器、流媒体设备适配器、动力工具充电器、个人护理电器无线充和适配器、新能源汽车电控与电源系统解决方案等已进入国际知名品牌厂商供应链体系,产品渗透率在客户供应体系内持续提升。
(四)垂直整合供应链协同优势
公司的能源高效应用产品已涵盖智能物联网设备、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服务器等领域,这些产品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由同类型元器件组成,包括外壳结构件、PCB、功率半导体器件、磁性元器件和电阻电容等,可通过集团统一采购实现各业务板块供应协同。在垂直供应和整合方面,在充电器适配器业务中自建了供应链,全资子公司供应部分核心零部件,包括胶壳、电解电容和集成式平面变压器;在新能源汽车电控与电源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中具有稳定的车载芯片供应商和紧密合作的IGBT本土厂商;在核心原材料和元器件中增加直接供应占比,减少代理采购;实施芯片类电子元器件等国产化替代,替代率已在逐步提升。得益于公司大客户和标品战略的实施,元器件和模块复用比例提升,进一步形成大批量采购的优势。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持续推进,海内外各大制造基地实施本地化采购策略,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就近服务国际客户,全球化本地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