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江瀚新材(60328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硅烷及其他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性硅烷是有机硅材料四大类别之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分类,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下的“有机化学原料制造”(C2614)。
由于功能性硅烷用途广泛且分散,功能性硅烷行业表现受除轮胎之外的单个行业的影响均较小,通常认为与宏观经济的景气度正相关。最近二三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不断发展,根据SAGSI数据,目前全球约八成产能集中在中国,产量和消费量则分别占到全球的七成和五成左右。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功能性硅烷行业进入下行区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当前市场均价较2022年高点已经腰斩。报告期内,受美国新一届政权政策不确定性及多处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欧美发达地区消费显著下滑,拖累功能性硅烷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已经击穿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业内多家企业陷入亏损甚至停产的困境,后续下行空间已经不大,行业回暖的可能性增大。
(二)主要业务情况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依托自身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客户服务、成本控制、安全绿色发展等多方面积累的优势,形成涵盖含硫硅烷、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环氧硅烷、酰氧基硅烷、硅烷交联剂及硅烷衍生物等14个系列200多个功能性硅烷品种的完整绿色循环产业链,在国内、国际占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品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功能性硅烷是有机硅材料四大门类之一,是一种主链为-Si-O-C-结构的有机硅小分子,通常为杂交结构,即在分子层面同时含极性和非极性两类官能团,可以作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界面桥梁或直接参与有机聚合材料的交联反应,从而大幅提高材料性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助剂,号称“工业味精”和“工业维生素”,在汽车、新能源、复合材料、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四)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1.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主要通过向化工原料生产厂家直接采购或者从贸易商处采购。公司对供应商进行日常管理和质量考核,促使其推动质量改进,确保提供产品的质量以及交付、服务符合公司要求,促进公司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通常会结合市场供需、客户需求预测及在手订单情况,由生产部按照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供货时间、质量和数量组织生产,并通知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订单完成情况,实时变更物料采购计划、调整生产顺序,协调生产资源配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质检部门对产出的成品进行检测把关;最后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包装后入库。公司通常还会在客户订单基础上,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以备客户的额外需要。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和经销两类。
直销模式适用于直接向终端客户的销售,销售合同均由公司与终端客户最终签订,最终客户将所购产品用于生产。
经销模式适用于公司与贸易商之间的销售。销售合同由公司与贸易商之间签订,贸易商采购公司产品,再进行销售,最终用于终端客户。贸易商再次销售过程中与产品相关的风险报酬与公司无关,贸易商赚取其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之间的价差。
(五)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是全球供应规模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商,也是轮胎、复合材料、密封胶等领域国际龙头企业的主要硅烷供应商。
(六)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厚积薄发,研发成果丰硕
公司是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中研发投入最大的企业,多年来成果显著,目前拥有68项获权发明专利,对有机硅的价值开发程度高,新产品新工艺不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保持在较高水平。
2.口碑载道,质量精益求精
公司建立了全过程的高效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德国TUVSUD认证机构的认证,生产的功能性硅烷产品质量优、性价比高,服务周到、响应及时,高端市场客户占比大,客户忠诚度高。
报告期内,重点客户零流失。
3.精兵简政,高效凸显业绩
公司坚持管理架构扁平化、生产自动化,秉承“一专多能”的人力资源方针,并不断推进生产装置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追求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提升,人均绩效突出。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美国新一届政府“虚空造牌”,将关税和贸易政策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严重削弱全球经贸可预期性和经济增长前景,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区域性分化,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消费者财务压力、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拖累欧美发达地区经济,而东盟、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受益于制造业升级、基建和城市化进程、消费市场增长等有利因素,经济增长普遍优于欧美发达地区。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对功能性硅烷行业发展和公司出口均造成了负面影响。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发展结构性分化延续,部分行业压力有所增加。但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中央部署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围绕拉动内需、破除市场分割、反内卷,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国内市场潜力,缓解了复杂国际形势和内部结构性压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公司产品国内销售量增长明显。
报告期内,功能性硅烷行业受全球宏观经济景气持续低迷影响,功能性硅烷价格继续下行,竞争愈发激烈。受前述因素影响,公司出口规模同比下降约两成,总销量同比下降6.30%,销售均价同比下降13.85%,业绩相应下滑,当期实现营业收入9.45亿元,同比下降19.53%;实现净利润2.10亿元,同比下降32.60%。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困难,全面夯实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内部管理和控制,积极开拓增量市场,落实节能降本增效措施,并加快项目落地,力争早日补齐功能性硅烷产品产能增加后的三氯氢硅产能结构性短板。本期公司所做具体工作归纳如下:
销售方面。一是坚持国内、外市场双循环,灵活调整销售工作重心,加强国外新兴经济体和国内销售力度,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欧美地区不景气带来的订单缺口。二是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守住不打价格战的底线,基于成本核算以盈利为接受订单的必要条件,不以亏损换市场。三是坚持服务为本,切实帮助客户解决关心的问题,以服务态度和质量为产品增值。
生产方面。一是组织精干力量,做好新建成车间试生产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供应商审核,有效释放新建项目产能。二是利用新项目建成后,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时机,做好原有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本质化安全环保水平,促进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三是推进生产体系安全、环保、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继续实施员工学历提升计划,26名员工通过该计划取得化工、机电相关学历,其中硕士1人、本科3人、大专22人,有效提升了员工素质与公司岗位能力框架的匹配性,并充分用好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平台,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
研发方面。公司本期共投入研发费用3122.38万元,推进实施19个研发项目,包括11个新产品开发项目和8个工艺改进项目。截至期末,9个新产品开发项目完成小试,3个工艺改进项目实现成果转化,5个工艺改进项目完成小试。相关项目落地提升了产品品质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副产物排放,增强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绿色发展。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完整产业链的综合性优势
公司拥有十四个系列两百多种功能性硅烷产品,产品品种丰富,结构多元化,能够满足各个领域不同客户的需求。公司现已建成功能性硅烷绿色循环产业链,形成从原材料三氯氢硅到各类终端硅烷产品的完整闭路循环,从原材料端提升公司功能性硅烷产品的质量和自主程度,又节省原材料运输成本,还降低了运输途中的安全环保风险。
(二)研发能力强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管理和激励制度,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先后吸引了归国博士在内的多名高科技人才的加盟,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创新研发技术团队。公司拥有“湖北省功能性硅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研发平台,并与武汉大学联合运营校企合作研发平台2个。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68项获权发明专利,另有9项在审发明专利。大量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扩展了公司产品的应用范围,在多个细分领域给公司带来了超出常规产品的利润,并规避了市场集中风险。
(三)质量领先
公司拥有完善的品质管控体系,覆盖到包括采购、生产、存货、出厂管理等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并通过了德国TUVSUD认证机构的ISO9001、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和ISO50001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部分拳头产品通过了ISO14067产品碳足迹认证。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客户忠诚度高。公司还积极参与功能性硅烷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16项。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