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旭光电子(60035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电力设备、军工、电子材料行业情况如下:
1、电力设备行业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能源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行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真空灭弧室及电气成套设备作为电力设备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的发、输、配各环节,其市场规模和增长率与宏观经济周期、电力工程建设及电网投资密切相关。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6546亿元,同比增长9.6%;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综上,这些数据不仅客观印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回暖,也清晰揭示了电力需求的稳定增长和电网投资的持续扩张,为电力设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政策导向方面,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安全可靠、绿色智能的现代配电网体系。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将加速老旧配电网的升级改造,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特高压输电、储能技术以及低碳环保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之国家对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的大力支持,电力设备行业正迎来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新浪潮,推动整个电力行业向更加清洁、智能和高效的方向迈进。
2、军工行业
军工行业是国防经济的核心和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据特殊地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需求不断提升,为军工产业提供了强劲增长动力。
据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预算草案显示,2025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7,846.65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与去年持平。这一稳定增长的军费投入,为军工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期来看,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军费稳定增长以及加强实战化训练的背景下,军工行业需求端得到有力保障,业务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中期维度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明确了核心方向,将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聚焦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推动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加速装备升级换代与智能化发展,为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支撑。长期层面,《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锚定发展路径,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构建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提升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同时通过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推动科技快速转化为战斗力。叠加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地区冲突频发的态势,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军工装备行业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3、电子材料行业
电子陶瓷材料是电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电子陶瓷以氧化物或氮化物为主要成分,通过结构设计、精确化学计量和特定烧结工艺实现高导热、高绝缘、机械强度高、抗辐射等优异特性。随着中国在泛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全球制造地位提升,以及国家对新材料的大力支持,电子陶瓷材料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测,预计到2026年全球泛半导体先进结构陶瓷市场规模将达到514亿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元。目前,国内半导体结构陶瓷零部件市场国产化率仅为20%左右,主要市场份额被日本和欧美等企业占据。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本土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设备国产化也将推动零部件国产化进程,拓展先进陶瓷行业的市场空间。
氮化铝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先进陶瓷材料,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卡脖子”材料之一,且列入国家《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其热导率是氧化铝的7-10倍,兼具优异的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大功率电子器件封装基板、散热基板等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内氮化铝产业技术的提升,电子、半导体、光伏、LED、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对高纯度氮化铝的需求快速增长,国产替代和材料替代需求进一步扩大。长期来看,氮化铝产业市场空间广阔,行业成长性明确。
(二)公司的主要业务概况如下:
1、电力设备业务
公司设立以来主要聚焦电真空器件的经营和拓展,并专注于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公司不断实现领域内的拓展与突破,致力于构建从传统电力到新型能源、核聚变的全方位电力业务体系。现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真空灭弧室、固封极柱、大功率激光器射频电子管、新型电力及新能源成套设备等。
(1)真空灭弧室:又名真空开关管,是电力开关设备的核心器件。公司自1986年开始研制和生产真空灭弧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真空开关管及固封极柱产业链,掌握关键工艺技术、设备及检测装备,成为国内品种最全、生产量最大的陶瓷真空灭弧室制造基地之一,具备年产超120万只真空灭弧室的能力。公司的“旭光牌真空灭弧室”作为行业一线知名品牌,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市场,得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重要用户的充分认可,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且多次为国家重点、尖端工程配套,在市场上享有良好信誉。公司产品规格包括交流额定电压380V-252KV、额定电流300-63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4-100KA的各类陶瓷真空开关管。广泛用于中高压电网配电领域,包括中高压交流配电网、高压柔性直流配电网、以及风电、光伏等新型绿色能源领域。
(2)大功率激光器射频电子管:电子管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转换的器件。公司产品定位为大功率广播发射管和高功率射频振荡用发射管,其性能参数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公司电子管产品体系丰富,涵盖大功率广播发射管、充气放电管、米波及分米波电视发射管、微波通讯三/四极管、激光激励振荡用发射管、射频烘干振荡用发射管、高能加速器用大功率管、工业加热管等多个品类,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设备、广播电视、医疗、可控核聚变、光刻机等半导体加工设备领域。同时,公司依托数十年电真空器件领域的技术积淀,系统参与可控核聚变科技工程,已加速布局直线型场反位形装置及Z箍缩装置电源系统快控开关产品线,定向开发真空触发管、伪火花放电管等脉冲功率器件,全力推动相关关键技术的自主化突破。
(3)新型电力及新能源成套设备:公司依托技术实力,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元器件成功研制,为公司整机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公司的电力成套设备产品涵盖了开关柜、交直流用快速机械开关、快速真空旁路开关、永磁真空断路器、低压大容量真空断路器、相控断路器和高压真空断路器等多款系列产品,主要服务于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交直流电网等领域。
2、军工业务
公司依托原有军工业务基础,通过内生外延方式持续拓展产品线,现已构建起涵盖"弹、机、舰"领域的软硬一体化产品布局。目前,公司在军工领域有丰富的客户积累,拥有国内各大军工集团下属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客户。主要产品包括:导弹引爆装置器件、舰船变频装置、航空航天飞行器精密零部件及智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等。
(1)公司本部:主要定位于“弹”、“舰”领域的电子管及变频装置业务发展。公司设立之初是专业从事真空电子管研发、设计、生产的军工企业,产品主要用于雷达、点火、引爆、电子对抗等;近年来,公司基于电气成套设备技术积累,大力配合各大科研院所军用电气装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目前已在舰船用变频装备业务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2)易格机械:主要定位于“弹”、“机”领域的导引头结构件及航空航天发动机、飞行器等精密零部件业务发展,具有精密铸造+数控精密加工+装配+调试一体化制造能力,产品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兵器、光电信息等领域。
(3)睿控创合:公司致力于国产化智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服务于军工和轨道交通领域。公司基于飞腾、龙芯、兆芯等国产主流芯片以及麒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成功研制出了包含COMe、VPX、CPCI、MotherBoard、工控机、工业平板、加固便携机等在内的全系列国产化嵌入式产品,并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将DeepSeek大模型与边缘计算深度融合,推出了睿智系列AI智算工控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软件开发、算法移植及工业智能化等服务。产品和服务涵盖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接口控制、大容量存储与图形图像处理等。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弹载、机载、舰载、车载等多个领域的武器装备和高铁、地铁列车之中。
3、电子材料业务
公司是专业从事陶瓷电真空器件的企业,用于电真空器件的陶瓷的设计、研发、生产配套产业是公司最重要的部分,其中陶瓷金属化是公司核心的技术之一;几十年来,公司已积累了丰富的氧化铝陶瓷金属化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公司在氧化铝陶瓷技术基础上,通过控股子公司成都旭瓷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电子陶瓷业务的横向拓展,拓展后的产品线涵盖了氮化铝粉体、基板、结构件等电子陶瓷材料。氮化铝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电子和热传导性能,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加大生产设备投入、实施技术革新、升级基础设施和优化管理等,以加快产能释放,实现氮化铝粉体年化产能500吨,并推出高、中端产品组合,粉体品质及产业规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为更好地满足集成电路、IGBT基板、大功率LED封装等半导体市场应用的需求增长,公司凭借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230W/m·k及以上的超高热导基板,成为国内率先实现批量供货的企业,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抗弯强度达550MPa以上的高抗弯基板已在半导体功率模块、车规级IGBT基板领域陆续获得小批量订单,新产品前沿应用场景边界不断拓宽。目前,公司正推进氮化铝制品的产能释放及在半导体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三)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体系,其具体情况如下:
采购模式:为加强供应商管理、减少生产协调环节并统一实施采购降成本,公司的采购模式为集中采购,即所有生产性物资的采购及采购价格、采购计划由公司统一管理。在采购方式上,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采购价格和主要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现场监造和审核保证采购物料质量;强化订单管理和实施安全库存控制保证供货进度,减少资金占用。
生产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根据不同的状况,采取机动、灵活的生产模式,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兼顾生产资源的匹配性与利用率,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公司采取市场预测确定生产计划,努力做到均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常规产品适度增加库存,并动态调节生产和订单式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对于市场需求旺盛时,采用预测为主制定生产计划,需求平稳时,对于常规产品,公司依据市场需求和不同产品的生产周期,产品的通用化程度,制定零件及成品库存的下限与上限,依据库存变动动态调节生产量,达到产销平衡;对于非常规产品则根据客户订单制定生产计划,按订单需求及进度进行生产。
销售模式:国内市场通过建立覆盖全国各省市的销售队伍和目标客户的资料库,与国内主要电气设备制造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客户的招投标,配合客户开发市场,利用综合优势获取合同订单。国外市场通过签约代理商推广销售和自主参加行业会展、网络推销等方式开发新的国外客户相结合的方式销售产品。
公司在保持传统产品领域外,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公司技术优势,开展精密金属零件、陶瓷金属化、表面处理等加工业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面对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科技革命加速及行业竞争加剧的新形势,公司以主动应对、系统破局为抓手,锚定“技术领先、超前布局、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紧扣国家“双碳”目标与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战略部署,在业务领域双向发力、纵深突破:一方面持续巩固高压环保电力装备领域的领先优势,通过核心技术升级与重点市场开拓,筑牢稳健运营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基于既有技术优势与业务协同能力,系统规划战略领域研发方向,厘定前沿领域核心产品,稳步拓展新兴技术赛道——重点推进可控核聚变产品矩阵布局、智能快速检测系统产业化平台建设,并结合市场核心需求,聚焦国防装备保障深化军民技术协同,加速推进氮化铝材料在半导体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国产化替代,为战略性业务构建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落地的协同体系。同时,公司聚焦内外效能提升,以精益化运营提质增效、紧抓增量市场拓宽外部空间,推动传统业务稳健增长与前沿领域快速突破,为构筑长期竞争优势夯实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财务指标呈现“营收稳中有进、利润同比增长、现金流大幅改善”的良好态势。具体如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430.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64.29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84.03万元,同比增长13.52%;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33.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567.82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情况:
(一)多维拓增量:三大新兴赛道共绘增长蓝图,突破行业边界。
公司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聚焦高压真空开关升级、可控核聚变、智能快检三大方向,抢占新兴领域制高点,构建长期增长引擎。
1、高压真空开关:领跑绿色升级,创行业新里程。
1)技术突破:126kV真空灭弧室配合国内多家客户环保型GIS顺利通过全套型式试验,获得多个示范性工程订单,其中在武汉舵落口220kV变电站实现全球最大规模126kV真空环保型GIS开关设备的规模化配套应用;145kV真空灭弧室配合某客户环保型GIS顺利通过50Hz/60Hz全套型式试验,其电寿命30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全国产化252kV单断口环保型真空断路器及252kV单断口真空灭弧室,一次性通过全部型式试验,成为国际上第二家成功研制该电压等级单断口真空断路器的企业。
2)产业化落地:攻克了126kV及以上高压产品的国产化量产瓶颈,拟投资3.55亿元的高压真空灭弧室产业化(一期)项目,已完成生产场地竞拍购置并启动建设,构建高压领域技术与产能双支撑。
3)新能源领域拓展:公司聚焦沙特柔直工程、嵊泗工程、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海上风电系统等新型电力系统项目应用需求,实现小型化弹簧机构真空断路器、可控振荡型快速机械开关、弧压增强型快速机械开关等产品的研发及配套技术突破;同时,顺利完成BorWin6海上风电柔直工程配套旁路开关的批量交付,助力国产先进输电技术进入欧洲市场。
2、可控核聚变:技术积淀延伸,抢占清洁能源革命先机。
1)业务覆盖:公司与国内多个核聚变项目建立了紧密技术协同,业务覆盖托卡马克装置、直线型场反位形装置及惯性约束混合堆装置等核心领域。
2)产品落地:兆瓦级电子管在托卡马克装置稳定应用,获得国内外多个重大核聚变项目订单;同时,加速布局直线型场反位形装置及Z箍缩装置电源系统快控开关产品线,配合客户特定性能需求,对真空触发管、伪火花放电管等脉冲功率器件及失超保护开关等产品开展适配优化。
3)协同创新:公司深化与科研院所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战略联动,深入开展脉冲真空器件及真空装置在聚变领域的应用研究,推动产品从器件向部件、系统装置升级。
3、智能快检:锚定智慧交通,推动产业化平台建设。
1)业务切入:紧跟“交通强国”战略,响应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快检需求,依托技术优势与现有业务联动效应,稳步推进大功率X射线管等新品开发及拓展交通领域多场景应用。
2)平台搭建: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与上下游企业深化协同并探索创新合作及运作模式,在成都设立交科院(四川)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现已注册登记),打造智能快检系统产业化平台,推动快检设备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国产自主可控。
3)资源协同:整合技术、政策、产业化资源,构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与闭环竞争力,为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
(二)精耕核心领域:军品与电子材料筑基,奋楫争先稳步前行。
公司聚焦军品、电子材料两大核心领域,以“国产化+智能化+高端化”为方向,深化技术突破与市场渗透,巩固行业地位。
1、军品业务:国产化与智能化双突破,订单与效率齐升。
1)航空航天飞行器精密结构件:科研及批产订单双增长,在保障存量客户量产订单稳定交付的同时,开拓3家跨领域新客户以完善市场布局;通过优化产线设备配置与工艺流程创新,生产效率、质量稳定性及成本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大零件业务产值同比增长150%,同时深化核心客户“研产一体”战略合作,依托技术优势和高效交付能力,持续巩固在西南地区精密制造领域的市场领先优势。
2)智能嵌入式计算机:AI智算领域,睿智系列DeepSeek边缘一体机在高速公路、物流运输、计算中心、教育信息化等民生领域实现规模应用;智能物联领域,睿联、睿达系列产品持续突破,落地车载无人驾驶、铁路安全检测、轨道交通障碍检测、供电安全智能检测等新基建场景;深低温测量技术,自主研制的PLC式温度变送器已服务于粒子加速器、可控核聚变等国家重大项目,且在工业气体分离等民用高精尖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加速推进军民技术转化;科研创新方面,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项、科技成果评价2项,构建军民协同创新体系。
3)智能装备:项目交付方面,按期完成某泵变频器配套项目交付;某关键设备国产化项目顺利通过用户合同验收;另一国产化装备项目已完成测试和联调,正进行新增需求验证试验。市场开拓方面,伺服驱动模块样机顺利通过客户测试;电动调整镜项目已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随着业务的持续深化,产品线日益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客户资源稳步积累。
2、电子材料(氮化铝):深化业务布局,尖端市场持续突破。
1)产能与效率:宁夏北瓷新厂房的建成投用,稳步推进氮化铝封装基板与结构件的产能释放。同时,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产品合格率与成本控制能力。
2)高端产品落地:顺应电子器件向高功率、小型化升级催生高导热性能需求的趋势,加速产品向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核心领域深度渗透。基于高功率芯片等电子器件填充封装需求的增长,公司立项并实施大颗粒氮化铝原料粉项目,在大尺寸晶粒控制技术上取得积极突破,助力填补国内导热填料市场空白;开发的超高热导基板,凭借热导率超230W/mk的优异性能,在提升电子器件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成效明显,已在激光热沉、TEC半导体迷你型制冷片领域批量供货;新开发的高抗弯基板,经应用验证其抗弯强度达550MPa以上,兼具高热导性与高抗弯,充分满足动态场景下对封装基板的特殊使用需求,并在半导体功率模块、车规级IGBT基板领域获得小批量订单。
3)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获得3项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其高性能氮化铝基板及结构器件技术经认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新增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并荣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瞪羚企业等多项荣誉,为尖端市场深耕与渗透注入坚实动力。
(三)内部运营优化:提质增效,夯实发展根基。
1、数字化转型:重构管理流程,提升组织效能。以智能办公平台为切入点,推进管理协同数字化,建立跨部门资源协同配置机制,核心业务流程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实施“人才备优计划”,构建“培训培养+绩效牵引+职业发展”三位一体人才管理体系,将岗位胜任力与管理梯队能力提升深度融合,支撑战略落地。
2、智造升级:聚焦核心指标,打造智能生产体系。以“工艺优化+装备迭代+流程重塑”为核心,推进关键工序自动化升级,全自动去油清洗线实现“零油污、高效率”,树立生产品质标杆;各事业部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聚焦生产效率、材料利用率、产品品质三大指标,初步建成示范型智能生产体系,为规模化交付提供保障。
3、供应链与成本管控:强化韧性与效益,双翼驱动价值创造。打造战略性供应链,深化优质供应商生态培育,拓展多元供应渠道,完善全流程质量管控,提升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同时,建立供产销高效协同机制,通过智能化库存管理、应收账款风控体系提升资金运营效率;构建跨价值链降本增效体系,系统推进工艺技术突破、资源精益管理及运营效能优化,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的双向赋能,有效缓解成本压力。
(四)社会责任与党建:双向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1、践行绿色发展,彰显责任担当。推进厂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清洁能源降低生产能耗;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优化工艺流程,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常态化环保教育机制,开展全员节能降耗培训,培育绿色低碳企业文化,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构建“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学习体系,通过集中培训、红色研学等形式深化政策理解,确保企业战略与国家政策同向;建立领导干部“深、实、严、活”工作机制,激励党员发挥先锋作用,以党建实效赋能业务发展与战略执行。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历经六十年的发展,公司依托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战略,紧密围绕新型电力、国防军工、电子材料等国家战略方向,积极探索内生增长与外延发展并行之路,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公司已较为成功地构建了电力设备、军工、电子材料三位一体的产业布局,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力设备业务:公司是国内外真空灭弧室的头部企业之一,公司的大功率电子管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同时,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电力开关设备全产业链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企业之一,业务涵盖灭弧室、极柱、操动机构、控制器至整机装配,且在国内柔性直流及核聚变领域率先布局、技术领先,新型电力领域市场先机优势显著。
军工业务:公司在“弹、机、舰”领域的软硬件产品体系布局日臻完善,其空间电荷控制电子管、气体开关器件、蜡膜铸造及精密零部件制造、国产化嵌入式计算机等技术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在国内军工市场客户资源丰富,客户资源可发挥良好的业务协同效应和资源共享,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显著。
电子材料业务:公司成功突破国外氮化铝产业的技术封锁,实现了高品质氮化铝粉体的连续化生产,量产规模超国内行业水平,品质与代表世界一流水平企业的产品为同一级别;同时,公司作为国内最大氧化铝金属陶瓷件生产企业之一,凭借多年的陶瓷金属化研发和生产经验积累,建立了完善的精密陶瓷零部件制造工艺平台。公司凭借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230W/m·k及以上的超高热导基板,成为国内率先实现批量供货的企业,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激光器、雷达、射频等高端领域的封装材料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此外,新开发的高抗弯基板,经应用验证其抗弯强度达550MPa以上,兼具高热导性与高抗弯,充分满足动态场景下对封装基板的特殊使用需求,并在半导体功率模块、车规级IGBT基板领域获得小批量订单;目前,公司氮化铝制品已与超过400家客户建立批量供货合作,成为百余家客户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如下:
1、品牌优势
多年来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GJB9001C-2017军体系认证和军标生产线认证、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认证以及“安全标准化电科标准二级”认证等,是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认定的军品科研生产单位,同时“旭光牌真空灭弧室”一直列居行业一线知名品牌,产品行销国内外,得到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广电总局和德国TRUMF、美国EATON等为代表的国际国内各行业用户的充分认可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
2、生产工艺及装备优势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电真空器件制造上拥有完整的生产链,具有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及检测设备,特别在核心部件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制造能力。近年来,公司持续投入与改造提升了超大功率发射管和气体放电器件的零件及装管的加工、处理、装配、检测能力,同时掌握了关键工具、设备制造技术,超大功率发射管生产线和气体放电器件生产线已具雏形;通过加大技术研发与投入破解扩大经营规模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做到了增产、减排、达标排放;建立了126kV、252kV环保型高压真空灭弧室生产线;拥有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金属化陶瓷生产线,行业内唯一一条自动化上釉线,拥有国内规模最大及高水平的自动化固封极柱生产线,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石墨栅沉积及激光加工技术等。同时,在零件的制造与处理方面,柔性数控加工生产线、焊料自动冲压线等已陆续安装投入使用,用于零件模具精密加工的厂房改造及加工中心陆续完成投入使用;成立设备制造部,专注于专用核心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不仅掌握核心技术,同时还掌握核心设备的制造,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发展后劲;多条生产线及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稳定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总体而言,公司在智能化制造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优良的资产质量和结构优势
公司的资产质量优良,拥有较为充足的货币资金以及流动性良好的银行票据,保持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在应对经济发展趋缓的不利环境、为公司做大做强主业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和融资空间。
4、技术、质量优势
(1)真空灭弧室方面,A、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从金属、陶瓷制造到成套电气全产业链的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完善的技术、人才和装备以及专业集成优势;B、公司是国内最早建立PDM、CAD、CAPP、CAE的企业之一,建立了基于CAE和三维CAD的设计、分析平台;C、公司承担多个126kV、252kV环保型高压真空灭弧室研发,掌握了高电压真空灭弧室设计、制造技术;D、在开关管的生产过程中,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刷镀工艺的半自动化,在保证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有害物质的排放;E、公司自主研发了具有电弧自扩散功能的四极纵磁场电极结构,经数十家用户的试验证实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F、公司固封极柱产品的制造工艺先进,产品局部放电量低、绝缘水平高、确保产品长期运行的可靠性;G、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试验和检测条件完善,并拥有一条与国家电网公司绍兴电力试验站等效的真空开关投切电容器组老练和试验检测装置;H、公司成功研制具有电流和电压检测功能的一二次融合的柱上开关用固封极柱。
(2)大功率激光器射频电子管方面,公司拥有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热解石墨栅沉积与激光精密加工技术、钍钨阴极动态碳化技术和栅极、阴极自动点焊技术以及各种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确保了公司在大功率电子管业务上的国内领先地位,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企业相媲美,产品60%以上出口到欧洲作为激光加工设备的核心元器件。为满足市场应用需求,公司新开发的大功率电子管已成功应用于国产光刻机等半导体加工设备领域;550kW和650kW大功率电子管已成功应用于大功率短波广播及大科学装置加速器领域;兆瓦级超大功率电子管已成功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一系列高端技术产品的开发,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也吸引了众多客户洽谈合作,显示出市场对公司产品的广泛认可和需求。此外,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气体放电器件生产专线,主要开展气体放电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可以实现洁净化的精密装配与封接、独特的排气工艺,结合多余物控制技术、参数精密调节和综合测试能力,产品质量国内领先。
(3)新型电力及新能源成套设备,公司是国内最早介入快速机械开关研发和应用的企业,开发的交、直流用快速机械开关系列产品技术先进,其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除具有较强的机械一次部分的研发实力,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电路设计及软件开发能力,研发的产品大多为一、二次系统的结合,具有全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符合电力系统产品日益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公司是国内少有具有从灭弧室、极柱、操动机构、控制器、整机装配的快速机械开关全产业链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能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公司配合国家电网、南网等研究院研发出了包括快速机械开关、快速触发开关、旁路开关、直流快速机械开关柜在内的多项创新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已在张北工程、舟山工程、白鹤滩工程、扎鲁特工程、如东海上风电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德国BorWin6海上风电项目中得到应用,技术实力获得了客户高度认可。
(4)精密结构件方面,公司掌握了一次成形的石膏型蜡模熔模铸造技术,可以生产和加工各种复杂的铝合金、镁合金一次成形铸件,铸件质量稳定,该工艺生产的一次成形铸件能够减少飞机、武器等装备的零件使用数量和焊接次数,降低客户的生产成本,提升军品质量。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工艺创新,形成了超薄悬浮加工、高精度稳定化处理等数十项关键加工工艺,精密机械加工能力强,出厂合格率100%,已成为多家客户的金牌供应商。同时,公司拥有较为完整和体系性的装配、调试设备,具备对光电组件等复杂装配件独立装配、独立调试、模块化供货的能力,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精密铸造、精密机械制造、总装、总调一体化能力的军工企业之一。
(5)智能嵌入式计算机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信息产业国产化战略,依托飞腾、龙芯、兆芯等国产主流芯片平台,结合麒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成功突破了Wintel体系的垄断,构建了完整的国产化软硬件生态链。开发了涵盖COMe、VPX、CPCI、MotherBoard、工控机、工业平板、加固便携机等在内的全系列国产化嵌入式产品,并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将DeepSeek大模型与边缘计算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软件开发、算法移植及工业智能化等服务。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打造了一支具备多CPU架构核心技术能力的专业化团队。
(6)电子材料业务方面,随着国内半导体材料替代进口的趋势日益凸显,公司致力发展电子陶瓷业务,特别是在氮化铝粉体和氮化铝陶瓷基板等领域,通过产能扩增与技术创新,已在国内市场奠定领先地位。公司的国内首台氮化铝粉体高温连续烧结炉成功投产,突破了氮化铝粉体的连续化生产关键技术,打破了间歇炉产出粉体产量低、一致性差的局限;目前自产粉体性能超国内行业水平,一致性好,与代表世界一流水平企业的品质为同一级别,主要性能指标经专业机构检测认证,能够满足高热导基板及半导体设备用结构件等高端氮化铝产品用粉体需求。在氮化铝制品方面,公司率先突破国内制品端多项核心工艺技术难题,如:创新采用的即烧结技术、高精度流延技术、高温多层共烧技术和大尺寸结构件烧结技术等,开发并投产了国内首套氮化铝基板连续化生产设备,成为中国首家具备全产业链商用氮化铝粉体—基板—结构件—HTCC(高温共烧陶瓷)与高端功能器件产品量产能力的企业,并已成为国内氮化铝基板主要供应商;所生产结构件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产业的光刻工艺、刻蚀工艺、薄膜工艺、离子注入等工艺中,成功进入半导体设备的核心产业链。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