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通宇通讯(00279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国内通信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5G网络建设向纵深发展
2025年上半年,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5.7%,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1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0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1.8%。随着5G网络从广覆盖向深度覆盖和精细化运营转型,运营商对基站设备、天线及射频器件的需求结构持续优化,MassiveMIMO天线等高技术产品占比提升,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网络升级与新兴技术驱动设备迭代需求
在5G网络持续完善的同时,5G-A(5.5G)商用进程加速成为上半年行业重要特征。中国联通计划在39个重点城市和300多个城市应用区启动5G-A,覆盖物联网(IoT)、车联网(IoV)和工业互联网等关键场景。中国移动已公布100个支持5G-A网络的试点城市,并计划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300多个城市。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持续推进5G-A试点部署,将带动基站设备升级需求,尤其是支持万兆下行、千兆上行的新型天线和射频器件。此外,RedCap(轻量化5G)技术在工业物联网、智能穿戴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拓宽了通信设备市场的增量空间。海外市场方面,东南亚、拉美等地区4G网络建设仍处于高峰期,为我国通信设备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出口机遇。
3、政策持续出台,赋能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强化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促进体系。2024年1月,工信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面向重点场所在原有5G网络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深度覆盖。同月,工信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宽带边疆”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边疆地区县城、乡镇驻地实现5G和千兆光网通达。2024年4月,工信部组织开展2024年5G轻量化贯通行动,推进5GRedCap商用进程。2024年11月,工信部等十二部门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构建“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推动5G规模赋能、产业升级、网络升级和产业生态升级。2025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报告指出建设泛在智联的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5G-A规模部署,加快6G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持续提升“双千兆”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适度超前建设移动物联网络,深化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卫星互联网发展。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推动了5G网络的深度覆盖,还促进了通信设备在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通信设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公司主营的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是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子行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将继续得到产业政策的支持,享受相应的税收、研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卫星通信产业迎发展机遇
2025年上半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加速期,国家“GW星座”“千帆星座”等低轨卫星计划持续推进,其中GW星座已完成7次组网发射,发射频率显著提升,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组网阶段。政策层面,2025年3月,工信部发布《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程序,提升国内协调效率。2025年4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提出支持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技术研究、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探索技术融合新应用新业态,构建系统完备的产业体系。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通宇通讯紧抓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机遇,在卫星通信领域形成“星-地-端”全产业链布局,涵盖地面站终端、卫星通信载荷及终端应用三大类产品。其中,星载相控阵天线已小批量应用于低轨通信卫星,地面站产品实现稳定交付,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公司2024年卫星通信业务收入突破4000万元,2025年伴随国家星座组网提速,业务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随着低轨卫星通信与5G-A、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的深度融合,公司推出的MacroWiFi等创新产品已在东南亚、俄罗斯等市场实现商用部署,进一步拓展市场业务空间。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优化产品性能,把握卫星互联网产业高速增长机遇,为国家空天信息网络建设贡献力量。
(二)主要业务与产品
公司专业从事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微波天线等。公司为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集成商提供通信天线、射频器件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完备的通信天线和射频器件产品线,开发出系列基站天线、基站用双工器、合路器、塔顶放大器、系列微波天线等产品,可满足目前国内外2G、3G、4G、5G等多网络制式的多样化产品需求,公司在移动通信天线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和产品如下:①基站天线(非手机终端天线)是用户用无线方式与基站设备连接的信息出(下行、发射)入(上行、接收)口,是载有各种信息的电磁波能量转换器。基站发射时,调制后的射频电流能量经基站天线转换为电磁波能量,并以一定的强度向预定区域(手机用户)辐射出去;用户信息经调制后的电磁波能量,由基站天线接收,有效地转换为射频电流能量,传输至主设备。基站天线性能的好坏,严重影响到移动通信的质量。基站天线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无线覆盖领域,涵盖2G、3G、4G、5G以及其他通信网络。基站天线主要客户定位于国内外通信系统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
②射频器件种类较多,包括滤波器、双工器、合路器、塔顶放大器、耦合器、功分器、智能馈电单元、远程电调控制器件、GPS/北斗定位授时单元等功能,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射频器件主要应用于信息、通信、国防安全、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保证其通讯系统、数据网络的使用与稳定。射频器件主要客户定位于国内外通信系统的运营商和基站设备的集成商。
③微波天线主要用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公司的微波天线系列产品覆盖5GHz—80GHz频率范围,能满足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实现点对点传输,具有严格的辐射方向图和交叉极化鉴别度要求,广泛运用于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的干线网络及地面接力网络系统。微波天线主要客户定位于国内外通信系统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
④目前公司新能源业务主要有智能换电柜和通信机房节能储能系统。
⑤卫星通信产品方面,覆盖“星-地-端”三大应用场景,已形成包括地面站终端、卫星通信载荷及卫星通信终端应用等三大类产品。其中,卫星通信载荷产品主要为星载相控阵天线,支持Ka、Ku频段,已小批量应用于低轨通信卫星;卫星通信终端主要为卫星动中通天线,如列车车载卫星天线、船载卫星天线、MACROWIFI及卫星便捷站等,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经营模式
①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采购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将所需的原材料或配件向供应商统一采购。供应链管理部根据历史生产数据以及已确定销售订单、物料即时库存、安全库存、半成品、产成品库存、预计入库量、预计可分配量等要素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然后根据质量、价格等多种条件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选择采购厂商。在采购环节,公司采用信息化管理,使用SAP软件系统统计管理从采购物料申请、订单维护、报价、收货、检验、付款等系列程序。公司采购的具体程序包括:供应商筛选——供应商认证——供应商商务评估——合格供应商管理——日常采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在采购时,公司一般对同一种原材料或配件选择3-4家供应商供货,每年年末均对供应商进行质量、交期、价格的综合检测和评判,进而选定合格供应商并制定相应的采购优化计划,以提升第二年的采购质量。
②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包括以销定产、备货生产及委托加工。
“以销定产”主要根据客户采购订单制作要货单送交市场部,市场部根据要货单标明的品种、规模、数量、交货期等情况向供应链管理部PMC下达生产订单,生产部根据生产订单确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生产过程中与供应链管理部、品质管理部、仓库保持沟通,衔接原料采购、产品质检、产品入库的相关工作。
“备货生产”主要对于部分常规通用产品,如常用型号的基站天线及射频器件等,公司通常保有一定数量的备库,以适应客户小批量或者更新维护所需,提高对客户的反应速度。同时,备货生产可以调整生产的经济批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备货生产主要由生产部根据以往的经验及临时生产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与供应链管理部、销售部门保持沟通,衔接原料采购并根据销售情况及时调整备库安排。
“委托加工”主要是对于表面处理(电镀、氧化、喷粉等)、机加工(钻孔、去毛刺、切削加工等)、模具加工等工艺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交货速度,通过上下游协同,实现规模经济和效益最大化。
③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的通信运营商及通信设备集成商。由于公司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公司重视营销队伍的技术能力培养和新产品、新方案的培训,提高营销人员业务素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以赢得市场。同时,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可快速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使产品进一步贴近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与客户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对于国内市场,公司采用直销的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公司主要通过参加各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集成商的集中采购招投标获得销售订单。对于国外市场,公司主要采用直销与经销商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产品销售。
(三)公司行业地位
通宇通讯作为国内基站天线的技术龙头,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吴中林先生早在1994年研发了中国第一面板状基站天线,经过二十多年在基站天线领域的深耕和技术积累,公司现已成长为国内外通信天线的骨干企业,在通信天线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研发、生产规模以及品质管控等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在5G时代,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实现AFU天线批量商用的公司,并在面向毫米波和6G的天线领域都有战略部署和预研。公司有“面向商用的5G基站通信大规模整列天线及射频器件”、“MassiveMIMO基站天线”等多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在董事会战略引领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运营管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3272.42万元,同比下降约2.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178.60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496.68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提质增效措施:一方面推行精益成本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研发、生产、销售及行政等全流程成本进行系统化管控;另一方面推进组织效能提升,运用信息化工具重构业务流程,厘清权责边界,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管理升级与成本优化的协同推进,公司整体运营效能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恢复态势良好,实现收入26597.62万元,同比增长47.77%。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国家及中东发达国家等地区的业务拓展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在海外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和客户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高效的营销策略,不断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推动海外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卫星通信业务实现收入2608.08万元。公司积极推动卫星通信业务的发展,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围绕“星-地-端”三大应用场景,依托在微波及毫米波领域的技术积淀,围绕“星-地-端”三大核心场景,打造了包括地面站终端、卫星通信载荷和终端应用在内的产品矩阵。其中,地面站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交付,新中标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公司持续加速卫星通信产业布局,通过多维度投资与合作构建产业生态:2024年底以来,公司先后完成三项战略部署。以3000万元参股卫星核心零部件企业鸿擎科技;联合武汉洪山国资成立湖北中洪通宇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强化政企协同;携手华真资本设立5000万元规模的空天产业基金,首期2000万元已投向卫星通信核心企业上海京济通信。
随着国家加速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公司凭借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全面布局,预计未来3年内将在该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深度参与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推动业务增长。公司将持续深化卫星通信产业布局,重点围绕低轨卫星通信、星地一体化网络等战略方向,通过技术合作、资本运作等多重方式,积极构建卫星通信产业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国内通信天线的骨干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规模以及品质管控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技术研发及知识产权优势
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研发与生产的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建有微波暗室及完备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等,同时拥有75*40*40m全封闭式远场测试场、168探头近场测试系统,128探头近场测试系统3种天线方向图测试系统,并拥有高低温、振动、淋雨、盐雾、老化、模拟风载等完备的环境可靠性试验实验室。
公司在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领域形成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优势,研发体系建设卓有成效,是业界少有的同时具备基站天线和滤波器集成化设计技术的公司。公司在业界最先推出多系统天线独立电调的解决方案,最先推出AFU(天线滤波器一体化)的5G大规模MIMO解决方案,业界率先解决A+P天线的电磁和结构的技术难题,并在下一代高效率高性能天线上进行了数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领域形成一定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基站天线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截止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射频通信领域拥有有效授权专利708项,其中国际专利37项,国内发明专利245项,实用新型专利366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商标与软件著作权24项,为业内领先企业。
2、市场响应速度优势
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市场具有供货量大、交期短等特点,部分产品还存在客户定制等情况,这对生产厂商的研发、生产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可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完成新产品的研发、中试;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使公司能够在产品设计初步完成后即开始模具设计、制造和工艺准备,实现产品设计优化与模具开发、工艺优化并行,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及制造技术准备周期,加快对客户的响应能力,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基站天线、微波天线及射频器件产品,凭借研发实力、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获取了国内外众多通信系统运营商、设备集成商的认证,拥有一大批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在国内市场,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等通信设备集成商;在国外市场,公司成功通过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设备集成商和沃达丰、阿联酋电信、澳洲电信、加拿大电信、挪威电信、MTN集团等系统运营商的认证,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4、制造和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具备从产品研发、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加工、装配调试到整机测试纵向一体化的精密制造能力。对于基站天线中的振子、移相器及射频器件中的金属腔体、谐振器、交叉耦合器等核心元器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设计,有效地保护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断地过优化生产制造过程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公司可自行设计和制造专用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公司拥有具备丰富生产工艺控制经验的技术队伍,购置有先进的恒温恒湿试验机、盐雾试验机、网络分析仪、交调仪等设备,可按照客户需求完成特殊环境、特殊频段的测试需求,充分地满足客户对产品品质和性能的要求。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品质检验流程,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及成品检验等都制订了相应的规范。公司的成品检验采用全检和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对产品主要指标进行全检,保证了产品的高合格率。
5、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的优势
公司具有多年专业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的研发、生产经验,拥有多名资深的行业技术专家,具有行业领先的专业化优势,先后参与了移动通信国家标准《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GB/T9410-2008》以及移动通信行业标准《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智能天线YD/T1710.1-2007》的制定。同时,公司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中已取得重大进展,相关5G产品已批量出货,公司拟通过前沿研发保持行业领先者地位,保证企业技术的先进性。
6、产品多元化优势
公司目前的无线产品包括全系列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微波天线,具备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的完整产品线。在新能源方面,公司产品涵盖12仓、8仓、4仓等多规格智能换电柜产品,能满足包括中国铁塔在内的各类客户需求。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产品涵盖地面站终端、卫星通信载荷、卫星通信终端应用三大类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